防震减灾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6264发布日期:2018-10-19 19:05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震、洪涝的减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床是由木材组成,用于人们夜间休息。当发生地震、洪涝时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为了克服现有床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震减灾床。当发生地震、洪涝时能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提供一种防震减灾床。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支架、床头、床框架、气囊、气囊垫,组合而成一种防震减灾床。支架是支柱、抗压管、横梁和横条组成。支柱分主支柱和辅支柱,都是由抗压管叠加连接而成。主支柱在四角,辅支柱在主支柱两边,分担主支柱的压力。抗压管分横梁抗压管和支柱抗压管,都是将压力转化为压缩空气,只是大小和形状不同。抗压管是由抗压管壳、活塞、连杆、连板组成。连板受力时传递给连杆带动活塞运动压缩抗压管壳里的空气,将压力转化为气压。多只抗压管品排在一起增加了承受压力,品排的抗压管叠加连接起形成支柱,进一步增大了承受压力。四根主支柱立在四角与横梁相连,两主支柱间立有辅支柱,增加了承受压力。横梁有多排横梁抗压管,横梁抗压管上摆放横条,横条相互叠加形成支架顶。当地震时横条首先受力将力传给横梁抗压管,横梁抗压管将压力转化为气压,这样力被分散,同时横梁将力传给支柱抗压管。支柱抗压管将压力转化为气压,这样力又被分散,使支架能承受很大的重物压力。床框架内排平多只气囊,气囊上有气囊垫,人在上面休息。其中两个可灌满水,用作防震备用水。当地震时,支架支撑起建筑物碎片,人被困在建筑物中有一定的空间,可取气囊中的水饮用。同时将气囊中的空气放出,收缩了的气囊放入建筑物缝隙中,在用打气简加入空气,气囊膨胀抬起建筑物碎片,这样气囊交替着支撑建筑物碎片,可寻找出一条逃生通道。气囊还有一用法。当发生洪涝时,气囊四面皮带扣相互扣紧,使气囊组成一个整体。全部加足空气就是一艘橡皮船,可搭载人和物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减少地震对人的伤害,形成空间便于逃生,当发生水灾时组成橡皮船开展自救,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防震减灾床平面截面图

图2是气囊正面图

图3是支架主视截面图

图4是抗压管截面图

图中1.横梁,2.横条,3.床头,4.气囊,5.横梁抗压管,6.气囊垫,7.床框架,8.支柱抗压管,9.辅支柱,10.主支柱,11.皮带扣,[2.抗压管壳,13.活塞,14.连杆,15.连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地震时,建筑物成块落下,压在(2)横条上,横条首先受力,将力传递给(5)横梁抗压管将力转化为空压力,传递给(1)横梁将力传递给(8)支柱抗压管将力转化为空压力,几只支柱抗压管叠加,使力分散。增加了(10)主支柱的抗压力。平时充满气的(4)气囊在(7)床框架内,上面放(6)气囊垫,人睡在上面很舒适。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地震后(4)气囊放出气,收缩的(4)气囊放入建筑物空穴中,收缩的(4)气囊加入空气,抬起建筑物碎片。当发生洪涝时,充满气的(4)气囊从(7)床框架内取出,用(11)皮带扣连接,做成橡皮船,可搭载人和物资。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地震时,建筑物成块落下,压在(2)横条上,横条首先受力,将力传递给(5)横梁抗压管将力转化为空压力,传递给(1)横梁将力传递给(8)支柱抗压管将力转化为空压力,几只支柱抗压管叠加,使力分散。增加了(10)主支柱的抗压力。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15)连板受力传递给(14)连杆带动(13)活塞压缩(12)抗压管壳内空气,将力转化为压缩空气。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防震减灾床,由支架、床头、床框架、气囊、气囊垫组合而成。支架是支柱、抗压管、横梁和横条组成。主支柱在四角,辅支柱在主支柱两边,分担主支柱的压力。四根主支柱立在四角与横梁相连,两主支柱间立有辅支柱,增加了承受压力。横梁有多排横梁抗压管,横梁抗压管上摆放横条,横条相互叠加形成支架顶。床框架内排平多只气囊,气囊上有气囊垫,人在上面休息。其中两个可灌满水,用作防震备用水。当发生洪涝时,气囊四面皮带扣相互扣紧,使气囊组成一个整体。全部加足空气就是一艘橡皮船,可搭载人和物资。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叶彤
技术研发日:2018.06.13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