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5171发布日期:2019-02-19 18:1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室内清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



背景技术:

室内的地板因用户长时间的走动,导致鞋子地面沾染的灰尘和油脂污染了地面,给用户的居住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需要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来解决用户面临的这一问题;

在传统的室内清洁中采用人工的方式居多,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品智能化已成为当今的主流趋势,然而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目前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往往会碰撞到墙角或家具时,才可判断障碍,进行转向,而长期这样碰撞会造成设备的壳体损坏,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无法在保护与碰撞检测之间得到较好的结合;当遇到大型垃圾时,便无法很好的进行处理,只能避开;同时仅仅采用智能机器人也无法对室内地板的油渍进行清理。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其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扫地机器人中,通过在设备壳体的外部安装上气囊,能够在机器人与墙角、家具发生碰撞时,对壳体进行缓冲保护,避免壳体受损。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扫地机器人中,当气囊受到碰撞挤压时,所述挤压机构便可向内运动并挤压所述感应机构,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接触,感应信息可被机器人控制部分接收,从而驱动机器人及时躲避,并且挤压机构为环状分布,能够对各个位置的碰撞点进行检测,提高检测范围。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扫地机器人中,当机器人遇到体积较大的垃圾时,可驱动两个推板合并再一起将垃圾向前推,进行集中,也可驱动两个推板分别转动至两侧,从而实现将垃圾向两侧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通过在设备壳体的外部安装上气囊,能够在机器人与墙角、家具发生碰撞时,对壳体进行缓冲保护,避免壳体受损;当气囊受到碰撞挤压时,所述挤压机构便可向内运动并挤压所述感应机构,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接触,感应信息可被机器人控制部分接收,从而驱动机器人及时躲避,并且挤压机构为环状分布,能够对各个位置的碰撞点进行检测,提高检测范围;当机器人遇到体积较大的垃圾时,可驱动两个推板合并再一起将垃圾向前推,进行集中,也可驱动两个推板分别转动至两侧,从而实现将垃圾向两侧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室内地板和墙体交接的边沿处进行打蜡处理;

步骤二:对室内地板进行人工清扫;

步骤三:采用扫地机器人对步骤二处理后的地板进行灰尘清理;

步骤四:将洗洁精溶于清水中混匀,并将其喷洒在室内的地板上;然后用户采用拖把对地板进行清理;

步骤五:步骤四完成后,将清水喷洒在室内的地板上,对地板进行冲洗;

步骤六:采用干托干对室内地板上的水进行吸干;并打开窗户通风对室内地板进行风干;

该方法采用的扫地机器人包括包括盒体、支撑机构、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碰撞检测机构以及连接机构;所述盒体的侧壁固定有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端部设有所述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所述第二推板,所述连接机构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推板、所述第二推板转动;所述支撑机构用以驱动所述连接机构上下转动;所述盒体的外壁设有所述碰撞检测机构,所述碰撞检测机构用以对碰撞位置进行检测。

具体的,所述盒体的顶面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所述盒体均为圆形。

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座、第一转动电机以及支杆,所述转座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侧壁,所述转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杆,所述转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电机。

具体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架、第一转柱、第二转动电机、驱动齿轮以及第二转柱,所述连接架的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连接架与所述支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内部中部设有所述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转动连接第二转动电机,驱动齿轮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所述第一转柱、所述第二转柱,所述第一转柱的中部垂直设有齿环,所述第一转柱的外壁垂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称设于所述齿环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齿环啮合连接所述驱动齿轮,所述第二转柱与所述第一转柱结构相同。

具体的,所述第一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所述第二转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板。

具体的,所述第一转柱的顶端、底端均与所述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柱、所述驱动齿轮以及所述第二转柱均位于同一水平线处。

具体的,所述碰撞检测机构包括气囊、感应机构以及挤压机构,所述气囊胶合于所述盒体的外壁,所述气囊的内壁呈环形阵列分布有所述挤压机构,所述感应机构设于所述盒体的外壁中部,所述感应机构设于所述气囊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限位管、第二弹簧、挤压杆以及球头,所述限位管设于所述气囊的内壁,所述限位管的内部套接有所述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端部设有所述球头,所述挤压杆与所述限位管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弹簧。

具体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以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二金属片设于所述盒体的外壁,所述第二金属片为环形,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外壁固定有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外部间隔设有三个所述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均为三分之一弧形,所述第一金属片的内壁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扫地机器人中,通过在设备壳体的外部安装上气囊,能够在机器人与墙角、家具发生碰撞时,对壳体进行缓冲保护,避免壳体受损。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扫地机器人中,当气囊受到碰撞挤压时,所述挤压机构便可向内运动并挤压所述感应机构,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第二金属片接触,感应信息可被机器人控制部分接收,从而驱动机器人及时躲避,并且挤压机构为环状分布,能够对各个位置的碰撞点进行检测,提高检测范围。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扫地机器人中,当机器人遇到体积较大的垃圾时,可驱动两个推板合并再一起将垃圾向前推,进行集中,也可驱动两个推板分别转动至两侧,从而实现将垃圾向两侧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支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连接机构与第一推板、第二推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碰撞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感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挤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挤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11、固定座,2、支撑机构,21、转座,22、第一转动电机,23、支杆,3、第一推板,4、第二推板,5、碰撞检测机构,51、气囊,52、感应机构,521、第一金属片,5211、安装槽,522、第二金属片,523、第一弹簧,53、挤压机构,531、限位管,532、第二弹簧,533、挤压杆,534、球头,6、连接机构,61、连接架,62、第一转柱,621、齿环,622、固定板,63、第二转动电机,64、驱动齿轮,65、第二转柱,7、报警器,8、中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室内地板清洁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室内地板和墙体交接的边沿处进行打蜡处理;

步骤二:对室内地板进行人工清扫;

步骤三:采用扫地机器人对步骤二处理后的地板进行灰尘清理;

步骤四:将洗洁精溶于清水中混匀,并将其喷洒在室内的地板上;然后用户采用拖把对地板进行清理;

步骤五:步骤四完成后,将清水喷洒在室内的地板上,对地板进行冲洗;

步骤六:采用干托干对室内地板上的水进行吸干;并打开窗户通风对室内地板进行风干;

该方法采用的扫地机器人包括包括盒体1、支撑机构2、第一推板3、第二推板4、碰撞检测机构5以及连接机构6;所述盒体1的侧壁固定有所述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的端部设有所述连接机构6;所述连接机构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3、所述第二推板4,所述连接机构6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推板3、所述第二推板4转动;所述支撑机构2用以驱动所述连接机构6上下转动;所述盒体1的外壁设有所述碰撞检测机构5,所述碰撞检测机构5用以对碰撞位置进行检测。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盒体1的顶面设有固定座11,所述固定座11、所述盒体1均为圆形;为了对设备进行支撑。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转座21、第一转动电22机以及支杆23,所述转座21设于所述固定座11的侧壁,所述转座21转动连接所述支杆23,所述转座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电机22;为了在使用时翻转、不使用时上提收起。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机构6包括连接架61、第一转柱62、第二转动电机63、驱动齿轮64以及第二转柱65,所述连接架61的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连接架61与所述支杆2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61的内部中部设有所述驱动齿轮64,所述驱动齿轮64转动连接第二转动电机63,驱动齿轮64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所述第一转柱62、所述第二转柱65,所述第一转柱62的中部垂直设有齿环621,所述第一转柱62的外壁垂直设有固定板622,所述固定板622对称设于所述齿环62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齿环621啮合连接所述驱动齿轮64,所述第二转柱65与所述第一转柱62结构相同;为了实现对于推板的控制,实现多方位推动垃圾。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推板3、所述第二推板4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柱6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3,所述第二转柱6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板4;为了实现转动。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转柱62的顶端、底端均与所述连接架6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柱62、所述驱动齿轮64以及所述第二转柱65均位于同一水平线处;为了实现稳定驱动。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碰撞检测机构5包括气囊51、感应机构52以及挤压机构53,所述气囊51胶合于所述盒体1的外壁,所述气囊51的内壁呈环形阵列分布有所述挤压机构53,所述感应机构52设于所述盒体51的外壁中部,所述感应机构52设于所述气囊51的内部;为了对碰撞位置进行检测。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挤压机构53包括限位管531、第二弹簧532、挤压杆533以及球头534,所述限位管531设于所述气囊51的内壁,所述限位管531的内部套接有所述挤压杆533,所述挤压杆533的端部设有所述球头534,所述挤压杆533与所述限位管531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弹簧532;为了实现缓冲,控制。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感应机构52包括第一金属片521、第二金属片522以及第一弹簧523,所述第二金属片522设于所述盒体1的外壁,所述第二金属片522为环形,所述第二金属片522的外壁固定有所述第一弹簧523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523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二金属片522的外部间隔设有三个所述第一金属片521,所述第一金属片521均为三分之一弧形,所述第一金属片521的内壁开有安装槽5211,所述安装槽5211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弹簧523的另一端;为了对电流进行检测。

通过在设备壳体的外部安装上气囊51,能够在机器人与墙角、家具发生碰撞时,对壳体进行缓冲保护,避免壳体受损;当气囊51受到碰撞挤压时,所述挤压机构53便可向内运动并挤压所述感应机构52,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片521与所述第二金属片523接触,感应信息可被机器人控制部分接收,从而驱动机器人及时躲避,并且挤压机构53为环状分布,能够对各个位置的碰撞点进行检测,提高检测范围;当机器人遇到体积较大的垃圾时,可驱动两个推板合并再一起将垃圾向前推,进行集中,也可驱动两个推板分别转动至两侧,从而实现将垃圾向两侧推。具体的有:

(1)在进行清扫作业时,盒体1沿着地面行走,当遇到墙角和家具碰撞时,机器人与墙角碰撞时,气囊51与墙角接触碰撞,从而起到缓冲效果,避免盒体1受损;

(2)当气囊51受到挤压时,所述气囊51的外壁向内凹,进而带动内凹处的所述挤压机构53整体向内运动,挤压机构53向内运动一段距离后,球头534挤压第一金属片521、第一弹簧523收缩,第一金属片521与第二金属片523接触,第二金属片523通电、报警器7得电,控制器8判断此处受到碰撞,然后驱动盒体1转弯,当碰撞比较剧烈时,挤压杆533挤压第二弹簧532,从而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实现柔性缓冲;

(3)当遇到较大的垃圾需要推动时,启动第一转动电机22带动转座21转动,进而带动支杆23、两个推板同时向下运动,实现在前进过程中,两个推板能够将垃圾向前推进,实现垃圾的聚集;可启动第二转动电机63带动驱动齿轮64转动,进而在驱动齿轮64、齿环621啮合力的作用下,第一转柱62、第二转柱65同步反向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推板向两侧转动,设备再向两侧水平移动时,从而将垃圾向两侧推移。

本发明通过在设备壳体的外部安装上气囊51,能够在机器人与墙角、家具发生碰撞时,对壳体进行缓冲保护,避免壳体受损;当气囊51受到碰撞挤压时,所述挤压机构53便可向内运动并挤压所述感应机构52,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片521与所述第二金属片523接触,感应信息可被机器人控制部分接收,从而驱动机器人及时躲避,并且挤压机构53为环状分布,能够对各个位置的碰撞点进行检测,提高检测范围;当机器人遇到体积较大的垃圾时,可驱动两个推板合并再一起将垃圾向前推,进行集中,也可驱动两个推板分别转动至两侧,从而实现将垃圾向两侧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