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2582发布日期:2018-12-22 08:5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庭自动清洁装置,尤其是一种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清扫、自动路径规划、自动回归充电座充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现有的扫地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下部的行走轮组件、清扫组件,位于壳体内部的集尘盒等,现有的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多为固定结构,安装于壳体底部或者侧部,使用时为容量固定结构。现实中有一种使用场景为异地置业,用户长期不在家,不能有效的进行清扫,长期将门窗封闭会造成屋内空气质量差,湿气流通不畅,产生霉味,将门窗留下小缝进行通风,长期不清理又会造成屋内灰尘沉积,空气中的灰尘会大量的落到家具、电器和其他物品上,用户回家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清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可以大幅度降低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内的灰尘的扫地机器人。

该扫地机器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下部的行走轮组件、清扫组件以及位于壳体内部吸尘风道和集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表面设有用于吸收壳体上部空气中的灰尘的上吸尘口,所述的上吸尘口与吸尘风道连通;所述的上壳侧壁套接与下壳侧壁外部,上壳和下壳之间设有活动的套接轴,套接轴处设有驱动套接轴升降进而改变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相对高度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的集尘盒包括设于上壳内的上座体、设于下壳内的下座体以及设于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的柔性可拉升腔体,初始工作状态下,可拉升腔体处于压缩状态,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套接轴相互运动升高上壳,上壳带动上座体向上运动拉升腔体,提高腔体容量。

优选地,所述的上壳侧部设有一上缺口,上缺口处设有一可拆卸的第一扇形挡壳;所述的下壳侧部对应上缺口的位置设有一下缺口,所述的下缺口处设有一克拆卸的第二扇形挡壳;所述的上座体设于第一扇形挡壳内,所述的下座体设于第二扇形挡壳内,由上壳体和下壳体上拆卸和安装第一扇形挡壳和第二扇形挡壳的同时完成可拉升腔体的拆卸和安装。

优选地,所述的上缺口和下缺口为沿上壳和下壳平面的中轴线对称的梯形缺口,所述的套接轴安装于该中轴线中心处向梯形缺口方向靠近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下壳包括一圆形底面及由圆形底面边缘处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柱状侧壁,在柱状侧壁外壁等角度的设有内凹槽,每个内凹槽中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轴承。

优选地,所述的上壳包括一圆形顶面及由圆形顶面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柱状外壁,柱状外壁套接于柱状侧壁外侧,所述的柱状外壁内侧对应每个轴承的位置设有配合凹槽。

优选地,所述的风道的为柔性材质制成,风道的出口位于贴合于上壳的圆形顶面内侧并伸出于上壳侧部的上缺口处,所述的集尘盒的上座体上设有容纳风道出口进入上座体内部的开口。

本发明的扫地机器人由于不仅可以通过清扫组件清扫地面的灰尘杂质,还可以通过上吸尘口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大幅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含量,避免在家具、电器等物品上落下较多的灰尘,并且为了同时容纳从空气中和地面吸入的灰尘和杂质,采用了可相对升降的上壳和下壳以及柔性可拉升腔体,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上壳和下壳的升降来拉伸和压缩来控制堆积灰尘的密度和容量,从而满足长期无人居住房屋的灰尘清理需要,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适当的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下部的行走轮组件2、清扫组件3以及位于壳体1内部吸尘风道4和集尘盒5,所述的壳体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表面设有用于吸收壳体上部空气中的灰尘的上吸尘口111,所述的上吸尘口111与吸尘风道4连通;所述的上壳11侧壁套接与下壳12侧壁外部,上壳11和下壳12之间设有活动的套接轴6,套接轴6处设有驱动套接轴升降进而改变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相对高度的升降驱动装置7,所述的集尘盒5包括设于上壳11内的上座体51、设于下壳12内的下座体52以及设于上座体51和下座体52之间的柔性可拉升腔体53,初始工作状态下,可拉升腔体53处于压缩状态,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升降驱动装置7驱动套接轴6相互运动升高上壳11,上壳11带动上座体51向上运动拉升腔体,提高腔体容量。

当用户长期不居住时,由于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已经能够自发的寻找清扫路径和自动回归充电位置进行充电,所以具有长时间自动清扫能力,但不能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吸入操作,并且现有的扫地机器人由于空间限制,所以集尘盒5需要定期的清理,对于长时间空气和地面的灰尘容纳造成了障碍,本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基于此前提来解决长时间免清扫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默认状态下,为了使扫地机器人具有清扫沙发、茶几底部的能力,将壳体1的整体高度设置得较低,一般连同底部的行走轮组件一起的高度控制在10cm以下,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灰尘、碎屑等杂质进入到集尘盒5中为蓬松状态,此时可定期(例如每周或每月)控制升降驱动装置7工作一次,先升高上壳然后在降低,对附壁灰尘进行整理并对集尘盒中的蓬松杂物进行压缩,达到整理容纳空间的目的,在初始状态的高度装满以后,升降驱动装置7驱动上壳上升一段高度(一般以1cm为一个间隔),用来容纳更多的杂物,每次升高一段高度直至上壳12升到最高处为止。在升降驱动装置7的使用上,可以采用电机带动齿轮与安装于套接轴上的齿条相配合,也可使用气缸驱动。通过套接结构的设置,上壳在升到最高位的时候最高处距离地面可以达到15cm以上,加上定时的对容纳的灰尘杂质进行压缩,可以大幅提高灰尘和杂质的容纳能力。

为了便于集尘盒的拆卸,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壳11侧部设有一上缺口13,上缺口13处设有一可拆卸的第一扇形挡壳14;所述的下壳12侧部对应上缺口的位置设有一下缺口15,所述的下缺口15处设有一可拆卸的第二扇形挡壳16;所述的上座体51设于第一扇形挡壳14内,所述的下座体52设于第二扇形挡壳16内,由上壳体11和下壳12上拆卸和安装第一扇形挡壳51和第二扇形挡壳52的同时完成集尘盒5的拆卸和安装。集尘盒5的上座体51通过上部的平行卡口与第一扇形挡壳14上设置的卡条相配合实现滑动进出,集尘盒5的下座体52通过下部的平行卡口与第二扇形挡壳16上设置的卡条相配合实现滑动进出。

由于在集尘盒5具有一可拉升腔体53,可拉升腔体在被拉伸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了,如果将套接轴6设于壳体1的中部,则在套接轴6升降时,两侧的受力不均,容易造成上壳11的倾斜,进而造成侧壁被卡滞或产生较大的摩擦,使得升降动作不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缺口13和下缺口15为沿上壳11和下壳12平面的中轴线对称的梯形缺口,所述的套接轴6安装于该中轴线中心处向梯形缺口方向靠近的位置。套接轴6靠近提醒缺口方向相当于靠近集尘盒设置,在升降动作时,可拉升腔体53的反作用力相对于升降轴的力矩减小,反作用力降低,相对一侧的上壳11的重力增大,二者此消彼长,实现平衡,保证升降动作的顺畅进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升降动作的平顺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壳12包括一圆形底面121及由圆形底面边缘处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柱状侧壁122,在柱状侧壁122外壁等角度的设有内凹槽123,每个内凹槽123中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轴承124。

在设置轴承以后,由于轴承的间隔,上壳与下壳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增大,扫灰时灰尘容易进入间隙造成不能被吸走的情况,也容易影响轴承的润滑度,为了进一步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壳11包括一圆形顶面112及由圆形顶面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柱状外壁113,柱状外壁113套接于柱状侧壁122外侧,所述的柱状外壁113内侧对应每个轴承124的位置设有配合凹槽114。设置凹槽113以后,凹槽可以容纳轴承露出于下壳12柱状侧壁122的部分,并且借助轴承的作用可以大幅减小间隙,降低灰尘进入间隙的几率。

为了使吸尘风道能够适应壳体的升降,使吸入的杂质能够在上壳处于不同高度的情况下进入集尘盒5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吸尘风道4的为柔性材质制成,吸尘风道4的出口位于贴合于上壳11的圆形顶面11内侧并伸出于上壳11侧部的上缺口处,所述的集尘盒5的上座体51上设有容纳吸尘风道4出口进入上座体51内部的开口5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