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2577发布日期:2018-12-22 08:5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属于小家电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在运行过程中或运行停止后,通常会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以吸尘器为例,在运行过程时,地面上的灰尘、面粉等细小颗粒在被吸取时会与吸尘器的整个风道内壁摩擦,发生大量的电子聚集,从而产生静电现象,天气干燥时尤为明显。

这些静电会在导体表面积累达到一定峰值,人手接触后,这些积聚在导体表面上的静电就会从人体释放,产生电击,发生静电打手现象,对用户造成不适,静电电压较大时,甚至对人体会产生危害,极为影响产品使用者的用户体验。同时,静电积累较多还极有可能损害甚至击穿强静电场附近的电路板等重要元器件,不但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而且是一个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其能够防范电动工具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并积累静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所述电动工具包括,

机身,所述机身上至少形成一静电聚集部,所述机身包括机壳,部分所述机壳构成供握持的手柄;以及,

静电传导体,所述静电传导体包括静电释放部和静电收集部,所述静电释放部组装于所述机壳外并构成所述手柄的部分外表面,所述静电收集部自所述静电释放部延伸至与至少一个所述静电聚集部具有静电可自由流动的距离内。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身包括组装于所述机壳上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表面形成一所述静电聚集部,所述静电收集部自所述静电释放部延伸至与所述电路板表面具有可使静电自由流动的距离内。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部分所述机壳围出位于所述手柄处的一容纳腔,所述电路板布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静电释放部包胶于所述机壳外,所述静电收集部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距离等于0或者不大于3mm。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包括板本体和电子元件,所述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主表面,所述电子元件布设于两个所述主表面的至少其一上,所述静电收集部延伸至两个所述主表面的至少其一处。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电收集部包括延伸至其一所述主表面处的第一收集部和延伸至另一所述主表面处的第二收集部,所述电路板布设于所述第一收集部和所述第二收集部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收集部和所述第二收集部设置为平行于所述板本体的板状结构;

所述静电收集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收集部和所述第二收集部的第三收集部,所述第三收集部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侧缘处;所述第一收集部、所述第二收集部和所述第三收集部构成u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收集部和/或所述第二收集部背离所述电路板的外侧设置有凸筋,所述电动工具包括连接所述电路板的导线,所述导线布设于所述凸筋外侧并朝向所述电路板挤压所述凸筋。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电传导体设置为表面比电阻值在103~1012ω之间的非金属静电传导体。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电传导体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壳为绝缘体。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工具设置为吸尘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静电传导体,使所述电动工具的所述静电聚集部与人体等电位,从而防范所述电动工具在运行过程中或运行停止后产生静电,避免静电打手现象的发生,并降低静电对所述电动工具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剖视图,其剖面垂直于左右方向;

图3是图2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沿图2中水平线b的横剖视图,其剖面垂直于竖直方向;

图5是图4中c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工具沿图2中纵向线d的纵剖视图,其剖面垂直于前后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参图1至图4,所述电动工具具体示例为手持立式电动吸尘器100,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所述电动工具还可设置为其他清洁工具、或者割草机、修枝机、链锯等园林工具、或者电锤、电钻等专业手持工具。下面以附图示例的手持式电动吸尘器100对本实施例的电动工具进行介绍。

参图1,从位置上来讲,吸尘器100的机身包括工作头(未示出)、连接管(未示出)、机头2、手柄11以及组装于手柄11下方的电池包6。其中,所述工作头用于与被清洁面相接触,其具体可包括地刷、圆刷、扫尘刷和扁吸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配接于所述工作头,其另一端配接于机头2的连接部21;手柄11连接于机头2上,其供操作者握持。

机头2包括气流发生装置、分离装置和尘杯22。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用于在电池包6的电力支持下驱动气体沿吸尘器100的气路通道流动;所述分离装置用于对含尘气流进行分离和过滤以形成洁净气流,其具体包括在电池包6的电力支持下运行的旋风分离器和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下游的hepa过滤器;尘杯22用于收集从含尘气流中获得的杂质和灰尘。

参图2,尘杯22大致设置为圆筒形结构并具有中轴线v。

为清楚地表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将中轴线v限定的方向定义上下方向(也称纵向);垂直于中轴线v的水平线a定义前后方向,该水平线a大致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限定的方向延伸,其中,沿水平线a指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定义为“前”,沿水平线a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定义为“后”;垂直于中轴线v及水平线a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从功能上来讲,吸尘器100的所述机身包括壳体1以及直接或间接组装于壳体1上的各种部件。其中,机壳1构成所述机身的整体框架,部分机壳1构成手柄11,当然,部分机壳1还可以构成部分机头2、部分所述连接管或部分所述工作头。所述各种部件包括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尘杯22、电池包6、控制吸尘器100运行的电路板4等。

当吸尘器100运行时,所述机身上至少形成一静电聚集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静电聚集部可以形成于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处、尘杯22的壁处、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处、所述分离装置处、电路板4表面等。

参图2至图6,在本申请中,吸尘器100还包括静电传导体3,静电传导体3包括相连的静电释放部31和静电收集部32。

其中,静电释放部31组装于机壳1外并构成手柄11的部分外表面,这样,当操作者握持手柄11时,手可以接触到静电释放部31。静电收集部32自静电释放部31延伸至与至少一个所述静电聚集部具有可使得静电自由流动的距离d内;也就是说,静电收集部32与静电释放部31相连接,并且向至少一个所述静电聚集部处延伸,直至静电收集部32与至少一个所述静电聚集部在释放静电形成等电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当静电收集部32与所述静电聚集部具有等电位时,静电收集部32接触或濒临接触所述静电聚集部。这样,当吸尘器100运行时,静电收集部32与所述静电聚集部具有等电位,静电收集部32将静电传递至静电释放部31处,操作者握持手柄11以接触静电释放部31,进而使得静电导入人体上,使吸尘器100的所述静电聚集部与人体等电位,从而避免静电打手现象的发生,并降低静电对吸尘器100的危害。如此,即使机壳1电性绝缘,静电传导体3也可以很好地导出静电,这样,可以使用较便宜的绝缘材料制成机壳1,也不会有静电打手的现象,可大大节省吸尘器的成本。

如上所述,电路板4组装于机壳1上,其表面形成一所述静电聚集部,也即电路板4表面会产生并积累静电。优选地,静电收集部32自静电释放部31延伸至与电路板4表面具有静电可自由流动的距离d内;也就是说,静电收集部32与静电释放部31相连接,并且向电路板4表面处延伸,直至静电收集部32与电路板4表面具有等电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当静电收集部32与电路板4表面具有等电位时,静电收集部32接触或濒临接触电路板4表面。这样,当吸尘器100运行时,电路板4表面的静电通过静电传导体4传递至人体上,不仅可以避免静电打手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充分保护电路板4,避免电路板4受到静电损坏。

以实验为证:对取消静电传导体3的吸尘器100进行测试,当吸尘器100运行时,电路板4表面的静电值高达11.2kv,而操作者手上静电值为0.68kv,这样很容易产生静电打手现象,而且电路板4容易受静电影响而损坏甚至被击穿;而对具有静电传导体3的吸尘器100进行测试,当吸尘器100运行时,电路板4表面的静电值与操作者手上静电值均为0.5kv左右,从而避免了静电打手现象,保护了电路板4。

优选地,上述的距离d满足0≤d≤3mm,也即,上述的距离d可以等于0或者不大于3mm。也可以说,静电收集部32与至少一个所述静电聚集部(例如优选地电路板4表面)相接触,或者静电收集部32与至少一个所述静电聚集部(例如优选地电路板4表面)的最小间距不大于3mm。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静电收集部32与至少一个所述静电聚集部(例如优选地电路板4表面)等电位。

进一步地,部分机壳1围出位于手柄11处的容纳腔10,电路板4布设于容纳腔10内并组装于机壳1上。这样,静电收集部32自静电释放部31开始,由外向内越过机壳1延伸入容纳腔10内,从而与电路板4表面相接触或濒临接触。

静电传导体3设置为表面比电阻值在103~1012ω之间的非金属静电传导体,这样,可充分增强静电传导体3的传导静电的能力,并且,静电传导体3一体成型,其具有较低的加工制造成本,例如,在组装时,只需将电路板4组装至手柄11上即可,无需再增加防静电的工序,可大大降低组装所需的时间。

静电释放部31可以通过包胶工艺组装在机壳1上,其位于手柄11的前侧面处,这样,可以采用静电释放部31取代传统吸尘器的手柄处的包胶部分,不仅解决了静电问题,而且保证了手柄11处的握感和外观。

进一步地,电路板4包括板本体41以及布设于板本体41上的若干电子元件42。其中,板本体41可以设置为印刷线路板(英文简称pcb),其包括相对设置的正表面411和背表面412,正表面411和背表面412具体为板本体41的具有较大表面积的两个主表面;若干电子元件42可设置为全部不同、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若干电子元件42布设于正表面41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干电子元件42还可布设于背表面412上,或者,若干电子元件42中的部分设置于正表面411上且部分设置于背表面412上。

静电收集部32具体可以与电路板4的板本体41相接触或濒临接触,以及/或者,与电路板4的电子元件42相接触或濒临接触。

静电收集部32延伸至正表面411和背表面412的至少其一处。具体可包括三种实现方式:第一,静电收集部32延伸至正表面411处,静电收集部32与正表面411一侧的电路板4相接触或濒临接触;第二,静电收集部32延伸至背表面412处,静电收集部32与正表面411一侧的电路板4相接触或濒临接触;第三,如附图实施例,静电收集部32同时延伸至正表面411和背表面412处,静电收集部32与正表面411一侧的电路板4相接触或濒临接触,并且静电收集部32与正表面411一侧的电路板4相接触或濒临接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静电收集部32包括延伸至正表面411处的第一收集部321和延伸至背表面412处的第二收集部322,电路板4布设于第一收集部321和第二收集部322之间。这样,通过第一收集部321和第二收集部322夹持电路板4,提高了电路板4的组装误差容忍度,保证了静电收集部32与电路板4表面的等电位,提升了防静电效果。

优选地,第一收集部321和第二收集部322设置为板状结构,其平行于板本体41。在本实施例中,手柄11为沿轴线l自下而上向前倾斜延伸的细长结构,板本体41平行于轴线l和所述左右方向,相对应的,第一收集部321和第二收集部322也均平行于轴线l和所述左右方向。

静电收集部32还包括连接第一收集部321和第二收集部322的第三收集部323,第三收集部323位于电路板4的侧缘处,第一收集部321、第二收集部322、第三收集部323构成u形结构。这样,在组装时,电路板4可插置于该u形结构之间,方便组装,避免因组装导致的防静电效果差。

另外,第二收集部322背离电路板4的外侧设置有凸筋324,凸筋324自第二收集部322向远离电路板4的方向延伸。吸尘器100包括将电路板4与其他电力部件(例如电池包6、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旋风分离器等)相连接的导线5,在电路板4组装于静电收集部32的对应位置处后,导线5可以布设于凸筋324外侧,从而朝向电路板4挤压凸筋324,使第二收集部322更有效地靠近电路板4。当然,在可行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为,第一收集部321背离电路板4的外侧设置有凸筋324,或者,第一收集部321背离电路板4的外侧和第二收集部322背离电路板4的外侧均设置有凸筋3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静电传导体3,使吸尘器100的所述静电聚集部与人体等电位,从而避免静电打手现象的发生,并降低静电对吸尘器100的危害;并且吸尘器100具有较低的加工制造成本,而且电路板4与静电传导体3的组装方式简便,对结构布局的限制性低,方便吸尘器100的装配。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