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组合型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0496发布日期:2018-11-24 11:1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组合型桌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型桌子。

背景技术

随着物价和房价的上涨,室内空间越来越珍贵,室内的有限空间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功能单一的传统家具早已不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需求。尤其对于小户型而言,室内空间的利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购买大件的家具无疑会让居室看上去更小。

基于充分挖掘家具的潜能、尽量一物两用的目的,组合家具就成为当下选择家具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组合家具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占地少、灵活性大、功能转换简便且实用性强的一款多功能家具,在让人们居住空间得到释放的同时,也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一点。

其中,桌子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种家具,是每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桌子占用空间大,不易搬运,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占地少、灵活性大、功能转换简便且实用性强的桌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型桌子,包括桌面和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包括左桌面和右桌面,左桌面与右桌面可旋转折叠地连接;所述支撑腿包括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左支撑腿与右支撑腿交叉设置且交叉处通过中心轴连接;左桌面设置在右支撑腿上方,右桌面设置在左支撑腿上方;

还包括座位,座位包括可旋转收纳于右支撑腿内部的左座位和可旋转收纳于左支撑腿内部的右座位,左座位、右座位均可旋转地设于所述中心轴上,左座位与右支撑腿之间设有用于限位的左卡扣,右座位与左支撑腿之间设有用于限位的右卡扣。

优选地,所述左桌面右侧下方与右桌面左侧下方通过铰链铰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支撑腿包括左横杆,左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左竖杆的底端、第二左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左竖杆、第二左竖杆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圆形孔,两个圆形孔的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腿螺钉;第一左竖杆、第二左竖杆的顶端与右桌面的下表面通过铰链铰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右支撑腿包括第一右竖杆,第一右竖杆的底端与第一右伸缩杆的顶端连接,第二右竖杆的底端与第二右伸缩杆的顶端连接,右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右伸缩杆的底端、第二右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右竖杆、第二右竖杆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圆形孔,两个圆形孔的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右支撑腿螺钉;第一右竖杆、第二右竖杆的顶端与左桌面的下表面通过铰链铰动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右横杆的长度小于左横杆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左座位包括左座位板,左座位板的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左座位板支撑杆,两个左座位板支撑杆的底端与分别与一左套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左座位板支撑杆的外侧均设置有左座位板螺钉;

所述右座位包括右座位板,右座位板的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右座位板支撑杆,两个右座位板支撑杆的底端分别与一右套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右座位板支撑杆的外侧均设置有右座位板螺钉;

左套管、右套管均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且左套管位于右套管内侧;

左支撑腿螺钉与右支撑腿螺钉之间连接有所述左卡扣,右座位板螺钉与左支撑腿螺钉之间连接有所述右卡扣。

更优选地,所述左座位板的长度小于右座位板的长度;所述左座位板上表面不高于左桌面,右座位板上表面不高于右桌面。

更优选地,所述左卡扣上开有长形孔,左支撑腿螺钉、右支撑腿螺钉分别设于左卡扣上的长形孔的两端内侧并贴合;所述右卡扣上也开有长形孔,右座位板螺钉、左支撑腿螺钉分别设于右卡扣上的长形孔的两端内侧并贴合。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

更优选地,所述挡板为圆形盘状,挡板的直径大于中心轴的直径;左套管、右套管均为圆柱空心管,左套管、右套管的内径大于中心轴的直径且小于挡板的直径。

无需使用座位时,左座位可以旋转收起于右支撑腿内部,右座位可以选择收起于左支撑腿内部,整个多功能组合型桌子无需使用时,可将左桌面、右桌面通过铰链折叠,左、右支撑腿绕中心轴旋转折叠,进而收纳。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组合型桌子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其折叠至较小的体积,不占用空间,非常简单方便;且座位可以收纳至支撑腿内侧,又进一步减少了占地面积;使用灵活性大,功能转换简便,且实用性强,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组合型桌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座位收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支撑腿、右座位和中心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左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右支撑腿、左座位和中心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左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左桌面;2-右桌面;3-铰链;4-左支撑腿;5-右支撑腿;6-中心轴;7-挡板;8-左座位板支撑杆;9-右座位板支撑板;10-左座位板;11-右座位板;12-左套管;13-右套管;14-左卡扣;15-右卡扣;

41-第一左竖杆;42-第二左竖杆;43-左横杆;44-圆形孔;45-左支撑腿螺钉;

51-第一右竖杆;52-第二右竖杆;53-第一右伸缩杆;54-第二右伸缩杆;55-右横杆;

81-左支撑腿螺钉;91-右座位板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组合型桌子的示意图,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型桌子由桌面、支撑腿、座位和中心轴6等组成。桌面分为左桌面1和右桌面2,左桌面1右侧下方与右桌面2左侧下方通过铰链3铰动连接。支撑腿包括左支撑腿4和右支撑腿5,左支撑腿4与右支撑腿5交叉设置,且交叉处通过中心轴6连接。左桌面1设置在右支撑腿5上方,右桌面2设置在左支撑腿4上方。

结合图3,左支撑腿4由第一左竖杆41、第二左竖杆42、左横杆43等组成。左横杆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左竖杆41的底端、第二左竖杆42的底端固定连接。结合图4,第一左竖杆41、第二左竖杆42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圆形孔44,两个圆形孔44的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腿螺钉45。第一左竖杆41、第二左竖杆42的顶端与右桌面2的下表面通过铰链铰动连接。

结合图5,右支撑腿5由第一右竖杆51、第二右竖杆52、第一右伸缩杆53、第二右伸缩杆54、右横杆55等组成。第一右竖杆51的底端与第一右伸缩杆53的顶端连接,第二右竖杆52的底端与第二右伸缩杆54的顶端连接,右横杆5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右伸缩杆53的底端、第二右伸缩杆54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右竖杆51、第二右竖杆52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圆形孔,两个圆形孔的上方分别固定连接有右支撑腿螺钉。第一右竖杆51、第二右竖杆52的顶端与左桌面1的下表面通过铰链铰动连接。

其中,右横杆55的长度小于左横杆43的长度。

座位分为左座位和右座位。左座位包括左座位板10,左座位板10的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左座位板支撑杆8,两个左座位板支撑杆8的底端与分别与一左套管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左座位板支撑杆8的外侧均设置有左座位板螺钉81;右座位包括右座位板11,右座位板11的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右座位板支撑杆9,两个右座位板支撑杆9的底端分别与一右套管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右座位板支撑杆9的外侧均设置有右座位板螺钉91。

其中,左座位板10的长度小于右座位板11的长度。左座位板10上表面不高于左桌面1,右座位板11上表面不高于右桌面2。

中心轴6依次穿过第一左竖杆41上的圆形孔、其中一个右套管13、第一右竖杆51上的圆形孔、两个左套管12、第二右竖杆52上的圆形孔、另一个右套管13、第二左竖杆42上的圆形孔,且中心轴6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7。

左座位板支撑杆8上的左支撑腿螺钉81与右支撑腿5上的右支撑腿螺钉之间连接有左卡扣14,右座位板支撑杆9上的右座位板螺钉91与左支撑腿4上的左支撑腿螺钉45之间连接有右卡扣15。

其中,左卡扣14与左支撑腿螺钉81、右支撑腿螺钉之间为可旋转连接。右卡扣15与右座位板螺钉91、左支撑腿螺钉45之间为可旋转连接。结合图6,左卡扣14上开有长形孔16,左支撑腿螺钉81、右支撑腿螺钉分别设于左卡扣14上的长形孔16的两端内侧并贴合。右卡扣15上也开有长形孔,右座位板螺钉91、左支撑腿螺钉45分别设于右卡扣15上的长形孔的两端内侧并贴合。

挡板7为圆形盘状,挡板7的直径大于中心轴6的直径。左套管12、右套管13均为圆柱空心管,左套管12、右套管13内径相等,左套管12、右套管13的内径大于中心轴6的直径且小于挡板7的直径。

无需使用座位时,左座位可以旋转收起于右支撑腿5内部,右座位可以选择收起于左支撑腿4内部,如图2所示。整个多功能组合型桌子无需使用时,可将左桌面、右桌面通过铰链3折叠,左、右支撑腿绕中心轴6旋转折叠,进而收纳。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组合型桌子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其折叠至较小的体积,不占用空间,非常简单方便;且座位可以收纳至支撑腿内侧,又进一步减少了占地面积,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量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