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飞粉磨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8453发布日期:2018-09-21 20:10阅读:46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磨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防飞粉磨豆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品味不断的提升,已经很多人不再喜欢饮用速溶咖啡,而喜欢自己购买咖啡豆进行研磨后进行冲泡饮用,这样便会用到带有磨豆功能的咖啡机。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768950A提到的一种咖啡机磨豆装置,包括电机组件、磨刀组件及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连接于电机组件上,另一端与磨刀组件接触从而传递动力,所述电机组件通过固定圈固定安装于咖啡机内,所述电机组件上套置有螺旋圈,所述螺旋圈与固定圈配合使所述螺旋圈在轴向上固定而在周向上能相对旋转;所述磨刀组件上固定地套置有调节圈,所述调节圈与所述螺旋圈通过螺旋配合,当转动螺旋圈时带动所述调节圈轴向移动以使磨刀组件与传动轴接触或脱离,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的优点。在磨豆过程中,由于磨刀组件的转动会使磨出的咖啡粉离心力,使得咖啡粉在出粉通道口四周乱飞,产生飞粉现象;同时,在磨豆时的摩擦也会使咖啡粉产生静电,使得咖啡粉之间互相吸引或排斥,更进一步地加重出粉通道口四周的飞粉现象,而且咖啡粉掉落出来后会非常难以清理,对用户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飞粉磨豆机,可以防止磨豆机的出粉通道口的飞粉现象,使咖啡粉有序落粉,不会有咖啡粉掉落到外部,使用起来便加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飞粉磨豆机,包括壳体,固定于壳体内的定磨轮,以及通过磨轮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上的动磨轮,定磨轮和动磨轮配合实现磨粉;所述动磨轮和定磨轮之间的上端间隙为进豆口,所述动磨轮和定磨轮之间的下端间隙为出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搅粉腔,搅粉腔内设有连接于磨轮轴上且位于动磨轮下方的搅粉刀,搅粉刀的外缘与搅粉腔的内壁的间隙构成搅粉通道,搅粉通道的上端连通出粉口,搅粉通道的下端连通搅粉腔下端的落粉口。本发明的磨豆机,通过搅粉刀与搅粉腔的配合,可以防止磨豆机的出粉通道口的飞粉现象,使咖啡粉有序落粉,不会有咖啡粉掉落到外部,使用起来便加方便。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搅粉刀的外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叶片,每个叶片均沿所述搅粉刀的径向外凸设置,并且每个叶片沿搅粉刀的轴向以曲线形状延伸。搅粉刀上的叶片,可以将咖啡粉限制在较小的空间内被挤压,进一步消除咖啡粉上的静电和离心力,避免咖啡粉的飞粉现象。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搅粉刀上的叶片沿搅粉刀的轴向以弧形形状或螺旋线形状延伸。采用弧形或螺旋线形的叶片,既可以将实现对咖啡粉的挤压效果,又可以实现对咖啡粉的引导出粉。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搅粉刀可拆卸安装于磨轮轴的端面。通过可拆卸的结构将搅粉刀安装到磨轮轴上,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搅粉刀的转动,而且搅粉刀也可以实现简易的安装和拆卸,便于清理搅粉刀上的残留咖啡粉。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磨轮轴上套设有与磨轮轴同步转动的传动环,所述传动环上设有传动柱,所述动磨轮上设有传动孔,所述传动柱插入到传动孔内以使传动环驱使动磨轮转动。通过传动环与动磨轮上的传动孔配合,实现磨轮轴与动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使传动结构更简单可靠,而且方便拆卸和清理咖啡粉残留。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搅粉腔的下端具有收拢结构,所述收拢结构的径向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收拢结构位于搅粉通道与落粉口之间。通过收拢结构,使咖啡粉在向下掉落过程中被集中到落粉口处,进一步保证咖啡粉不会向四周乱甩。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于外壳内部,所述定磨轮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内表面,所述磨轮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架上。通过外壳和固定架,可以将磨豆机的运动部件封闭在内部,防止咖啡粉逸出,同时固定架对磨轮轴的安装和转动起到支撑和定位效果。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磨轮轴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用于传动连接于外部动力源。连接头可以使磨轮轴能十分便捷地从动力源上提取动力,这样磨豆机便可以安装到咖啡机等设备上使用。

本发明的磨豆机在磨豆过程中,搅粉刀会随磨轮轴一起转动,搅粉刀在转动时会挤压搅粉通道内的咖啡粉,并将咖啡粉推向搅粉通道的下端。在这个过程中,咖啡粉被压实并且被引导至落粉口,这样咖啡粉的离心旋转运动会被改变成朝向落粉口的直线运动,使得咖啡粉不会四周乱甩,从而有效避免落粉口处四周的飞粉现象,另外被压实的咖啡粉之间可以克服静力吸附力的影响,进一步地使咖啡粉不会乱飞,基本上可以完全杜绝飞粉,使咖啡粉从落粉口掉落后便直接进入咖啡粉容器中,不会有咖啡粉掉落到外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搅粉腔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搅粉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传动环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定磨轮;3、动磨轮;4、磨轮轴;5、进豆口;6、出粉口;7、搅粉腔;8、搅粉刀;9、搅粉通道;10、落粉口;11、叶片;12、安装螺母;13、传动环;14、收拢结构;15、外壳;16、固定架;17、连接头;18、传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飞粉磨豆机,包括壳体1,固定于壳体1内的定磨轮2,以及通过磨轮轴4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上的动磨轮3,定磨轮2和动磨轮3配合实现磨粉;所述动磨轮3和定磨轮2之间的上端间隙为进豆口5,所述动磨轮3和定磨轮2之间的下端间隙为出粉口6,所述壳体1内设有搅粉腔7,搅粉腔7内设有连接于磨轮轴4上且位于动磨轮3下方的搅粉刀8,搅粉刀8的外缘与搅粉腔7的内壁的间隙构成搅粉通道9,搅粉通道9的上端连通出粉口6,搅粉通道9的下端连通搅粉腔7下端的落粉口10。本发明的磨豆机在磨豆过程中,搅粉刀8会随磨轮轴4一起转动,搅粉刀8在转动时会挤压搅粉通道9内的咖啡粉,并将咖啡粉推向搅粉通道9的下端。在这个过程中,咖啡粉被压实并且被引导至落粉口10,这样咖啡粉的离心旋转运动会被改变成朝向落粉口10的直线运动,使得咖啡粉不会四周乱甩,从而有效避免落粉口10处四周的飞粉现象,另外被压实的咖啡粉之间可以克服静力吸附力的影响,进一步地使咖啡粉不会乱飞,基本上可以完全杜绝飞粉,使咖啡粉从落粉口10掉落后便直接进入咖啡粉容器中,不会有咖啡粉掉落到外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所述搅粉刀8的外周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叶片11,每个叶片11均沿所述搅粉刀8的径向外凸设置,并且每个叶片11沿搅粉刀8的轴向以曲线形状延伸。搅粉刀8上的叶片11,可以将咖啡粉限制在较小的空间内被挤压,进一步消除咖啡粉上的静电和离心力,避免咖啡粉的飞粉现象。具体地,所述搅粉刀8上的叶片11沿搅粉刀8的轴向以弧形形状或螺旋线形状延伸。采用弧形或螺旋线形的叶片11,既可以将实现对咖啡粉的挤压效果,又可以实现对咖啡粉的引导出粉。

如图2所示,所述搅粉刀8可拆卸设于磨轮轴4的端面。比如螺纹连接,或者采用安装螺母12将搅粉刀8安装到磨轮轴4上的安装结构等,通过这种可拆卸的结构将搅粉刀8安装到磨轮轴4上,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搅粉刀8的转动,而且搅粉刀8也可以实现简易的安装和拆卸,便于清理搅粉刀8上的残留咖啡粉。

如图4所示,所述磨轮轴4上套设有与磨轮轴4同步转动的传动环13,所述传动环13上设有传动柱18,所述动磨轮3上设有传动孔,所述传动柱18插入到传动孔内以使传动环13驱使动磨轮3转动。通过传动环13与动磨轮3上的传动孔配合,实现磨轮轴4与动磨轮3之间的动力传动,使传动结构更简单可靠,而且方便拆卸和清理咖啡粉残留。

如图2所示,所述搅粉腔7的下端具有收拢结构14,所述收拢结构14的径向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收拢结构14位于搅粉通道9与落粉口10之间。通过收拢结构14,使咖啡粉在向下掉落过程中被集中到落粉口10处,进一步保证咖啡粉不会向四周乱甩。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外壳15和固定架16,所述固定架16固定安装于外壳15内部,所述定磨轮2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6的内表面,所述磨轮轴4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架16上。通过外壳15和固定架16,可以将磨豆机的运动部件封闭在内部,防止咖啡粉逸出,同时固定架16对磨轮轴4的安装和转动起到支撑和定位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磨轮轴4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头17,所述连接头17用于传动连接于外部动力源。连接头17可以使磨轮轴4能十分便捷地从动力源上提取动力,这样磨豆机便可以安装到咖啡机等设备上使用。

本发明的磨豆机应用到咖啡机等设备上后,可以实现磨豆功能。在磨豆时,可以通过豆箱,向进豆口5添加进料,磨轮轴4通过连接头17从咖啡机的动力源上提取动力,驱使动磨轮3和搅粉刀8一起随着磨轮轴4转动,定磨轮2固定不动,动磨轮3和定磨轮2产生相对转动,进入动磨轮3和定磨轮2之间的豆类便会被碾压成粉,进而从出粉口6掉落下来,进豆口5持续不断的进豆,出粉口6便会持续不断地出粉。从出粉口6掉落的咖啡粉,会进入到搅粉腔7的搅粉通道9内,在搅粉通道9内被搅粉刀8挤压,咖啡粉在被挤压时,由动磨轮3施加给咖啡粉的离心力会被清除,使咖啡粉的离心转动被改变为沿着搅粉通道9从上向下的直线移动。在搅粉刀8的弧形或螺旋形叶片11的挤压和引导作用下,咖啡粉被压实并从搅粉通道9经由收拢结构14被推向落粉口10,然后从落粉口10掉落出来,进入到放置在落粉口10下方的容器中被收集起来。咖啡粉在被压实的时候,其上附带的静电产生的吸附力也被消除掉,使咖啡粉从落粉口10掉落时会保持直线掉落,不会向四周乱甩产生飞粉现象,这样咖啡粉便不会掉到外部造成环境污染,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