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百叶帘的中空玻璃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3721发布日期:2018-12-05 15:4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百叶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百叶帘的中空玻璃窗。

背景技术

百叶窗内部设置有百叶帘,通过其它部件的配合,能够将百叶帘升起和下降,从而实现不遮阳和遮阳的功能。

转角部件用于百叶窗的上端转角处,能够在其它部件一起调节百叶帘时,起到辅助作用,现有的转角部件结构不能使传动线和提升线很好的配合,使得其它部件的平衡稳定不能很好的得到保证。

现有中的很多百叶窗中的提升线和传动线容易发生绞线的情况。

另外,因百叶帘是由多片铝合金叶片组成,每平方叶片加下部一个下横杆(铝合金材料)共计有650-750克,百叶帘的提升和下降采用滑轮结合其它部件结构实现,每平方叶片加下部一个下横杆的重量越大,且在当百叶帘完全提升收起时,因百叶帘重量过大,会产生百叶帘片自动下滑,且越重越容易下滑。

现有技术中,不便于控制百叶帘的提升与下落,有的把手在移动过程中摩擦大,且缺少把手与其它功能线连接的结构,或者是把手与其它功能线连接的结构不佳,导致把手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置百叶帘的中空玻璃窗,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置百叶帘的中空玻璃窗,包括中空玻璃,以及位于所述中空玻璃内且用于设置百叶帘的框架体,所述框架体的右框条和上框条的前侧分别设有容纳槽a和容纳槽b,且所述容纳槽a和容纳槽b连通,所述容纳槽a和容纳槽b的敞口端均设有盖板;所述容纳槽a与容纳槽b连通的转角处设有转角座;所述转角座上设有导线轮a和固定连接有定滑轮a的传动轴,所述导线轮a的前后侧边缘均设有倒齿b,所述导线轮a位于所述定滑轮a的下方;

所述容纳槽b内设置两个转轴座,两所述转轴座上卡接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百叶帘的梯带线,所述转轴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容纳槽a内设有从动把手和被限定在所述右框条下端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定滑轮b,所述从动把手的后侧设有多个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设有传动线穿孔;所述从动把手的上端与传动线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线的另一端向上绕过所述定滑轮a一圈半后再向下穿过所述传动线穿孔,并继续向下延伸绕过所述定滑轮b后向上与所述从动把手的下端连接;

所述从动把手的上端部设有贯穿其左右两侧的容纳腔a,所述容纳腔a内设有动滑轮;所述转角座的下端与两根提升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提升线的另一端从所述动滑轮左侧绕入,并从所述动滑轮右侧绕出,接着向上绕过所述导线轮a后与百叶帘连接;

所述中空玻璃的前侧设有驱动把手和竖直设置的把手滑槽,所述驱动把手的右侧设有用于卡入所述把手滑槽的滑动件,所述驱动把手与所述从动把手磁吸联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导线轮a位于所述定滑轮a的下方,使得传动线和提升线能够尽可能保持在大致的同一竖直方向上,保持从动把手在竖直方向上的平稳,且保持传动线与提升线不绞线;所述驱动把手位于本发明的外部,所述从动把手位于本发明的内部,所述从动把手与所述驱动把手磁吸连接后,所述驱动把手能够稳定的带动所述从动把手上下移;所述从动把手的结构能够使得其本身与传动线和提升线稳固连接,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容纳腔a的底部沿其轴向设有两个隔板,两个所述隔板间留有间距,两所述隔板各自与所述容纳腔a的侧壁围出的空间形成导线槽a;所述从动把手的上端设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b,所述容纳腔b位于所述容纳腔a的上方,所述容纳腔b与所述容纳腔a连通,且连通处设有承载板和四根限位板,四根所述限位板均分位于所述承载板的左右两侧,且各所述限位板与其下方的所述隔板位置对应;所述承载板上连接有第一传动线固定块,所述第一传动线固定块与所述传动线的一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隔板和所述限位板能够将两根提升线分隔开,使得不会出现绞线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从动把手(2)包括传动线固定杆;所述从动把手的下端设有第二传动线固定块,所述第二传动线固定块上设有贯穿其前后两侧的腔室,所述传动线固定杆插入所述腔室并与所述腔室卡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固定传动线。

进一步,所述容纳腔b的前侧壁或后侧壁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传动线固定块的上端面设有线槽,所述第一传动线固定块的内部设有线孔b,所述线槽与所述通孔通过所述线孔b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得传动线与所述从动把手更好的连接,连接稳定。

进一步,所述第二传动线固定块上设有竖直布置且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导线槽b,所述导线槽b位于所述腔室的下方,所述导线槽b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传动线固定块的下端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传动线端头固定在所述传动线固定杆上后,传动线该端的其余部分部分被容纳在导线槽b内,能够避免传动线突出在第二传动线固定块前表面。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为中空结构的滑轮载体和为长条状的限位块,定滑轮b设置在所述滑轮载体内;所述限位块被限定在所述右框条的下端;

所述滑轮载体的上端面设有用于通过所述传动线的长条孔,所述滑轮载体的右侧设有定位条;

所述限位块的左侧设有贯穿其下端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竖直布置的导杆和横向布置的挡杆,所述导杆上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定位条套设在所述导杆上;所述挡杆与所述限位块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杆位于所述定位条和所述限位块上端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底座便于固定所述定滑轮b,所述压缩弹簧便于调节所述传动线的松紧程度,在传动线使用久了后,会变的松弛,所述压缩弹簧由于自身的弹力,能够将传动线绷紧。

进一步,所述转角座包括传动轴限定箱、板a和板b,所述传动轴限定箱上端为敞口,所述板b左端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右下端垂直连接,所述板a的下端与所述板b的右端垂直连接,所述板a、板b和传动轴限定箱右侧围出用于容纳所述定滑轮a的容纳空间,所述传动轴限定箱的左右两侧壁及所述板a均从上至下开设有用于卡接限定所述传动轴的卡接槽,所述传动轴卡入所述卡接槽;所述板b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线孔a;

所述转角座还包括底壳a和底壳b,所述底壳a下端与所述底壳b右上端连接为一体成型的底壳体,所述底壳a的左端与所述板a连接,所述底壳b的左上端与所述板b连接;所述导线轮a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壳b上,所述导线轮a的前侧边缘设有倒齿b,所述导线轮a位于所述定滑轮a的下方;所述底壳a上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套设有棘爪,所述棘爪的端头位于两相邻所述倒齿b间;所述板b后端的线孔a相对位于所述底壳体外;

所述转角座还包括盖壳体,所述盖壳体盖在所述底壳体前侧且与所述底壳体卡扣连接;所述导线轮a与棘爪位于盖壳体和底壳体之间;所述板b前端的线孔a相对位于所述盖壳体外。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板b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线孔a,使得传动线两端分别从前后对应的线孔a穿过,然后使得传动线部分在后方,部分在前方;另外,所述板b后端的线孔a相对位于所述底壳体外,所述板b前端的线孔a相对位于所述盖壳体外,说明传动线前后部分分别位于底壳体外和位于盖壳体外,而导线轮a位于底壳体和盖壳体之间,所以提升线部分经所述导线轮a后向下延伸部分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前后方传动线之间的,进一步保证传动线的竖直方位,进一步保证从动把手的平稳性。

所述导线轮a的前后侧边缘均设有倒齿b,所述定位杆上套设有棘爪,所述棘爪的端头位于所述导线轮a的所述倒齿b间,使得导线轮a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在百叶帘下降时,导线轮a不会转动,也就是导线轮a只能顺时针转动,不能逆时针转动;在百叶帘被收拢时,其向下的重力比较大,此时提升线被往右拉的力比较大,导线轮a在棘爪的限制下不会逆时针转动,所以对提升线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从而对百叶帘下滑产生阻力,避免百叶帘顺利下滑。

进一步,所述板a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之间设有围栏,所述围栏的一端与所述板a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连接,所述定滑轮a位于所述围栏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围栏有利于限定所述传动线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盖壳体的下端设有带孔的提升线固定块a,所述底壳b的下端设有带孔的提升线固定块b,所述提升线固定块a上的孔与提升线固定块b上的孔对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提升线固定块a上的孔与提升线固定块b上的孔便于连接所述提升线。

进一步,所述底壳体的后侧面设有多个支柱a,所述支柱a的后端面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的后侧面平齐;所述盖壳体的前侧面设有多个支柱b,所述支柱b的前端面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的前侧面平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所述转角座安装后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省略中空玻璃和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从动把手与所述驱动把手磁吸后的结构简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从动把手穿上传动线和提升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从动把手的正视图(该图中省略了所述传动线固定杆);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7的后视图;

图10为图7的左视图;

图11为图7中a-a的剖视图;

图12为所述从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省略了所述传动线固定杆和第一传动线固定块);

图13为所述从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省略了所述传动线固定杆);

图14为所述第二传动线固定块的正视图;

图15为图14中b-b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4的后视图;

图17为所述传动线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俯视图;

图19为所述第一传动线固定块;

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

图21为图19的剖视图;

图22为所述驱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所述驱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局部放大图;

图25为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所述滑轮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所述转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所述转角座穿设上传动线和提升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转角座省略所述盖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的后视图;

图31为所述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所述导线轮a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所述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驱动把手,1-1、磁铁a,1-2、磁铁槽a,1-3、滚轮容纳腔a,1-4、滚轮a,1-5、滑块a,1-6、滑块b,1-7、方块a,1-8、倒齿a,1-9、磁铁d,1-10、阻隔板b,2、从动把手,2-1、容纳腔a,2-2、动滑轮,2-3、隔板,2-4、容纳腔b,2-5、承载板,2-6、限位板,2-7、第一传动线固定块,2-8、磁铁b,2-9、传动线固定杆,2-10、第二传动线固定块,2-11、腔室,2-12、通孔,2-13、线槽,2-14、线孔b,2-15、导线槽b,2-16、支撑体,2-17、传动线穿孔,2-18、磁铁槽b,2-19、磁铁槽c,2-20、阻隔板a,2-21、磁铁c,2-22、滚轮容纳腔b,2-23、滚轮b,2-24、固定线头部,2-25、方位固定部,2-26、凸起部,2-27、条形孔,2-28、卡片,3、转角座,3-1、传动轴限定箱,3-2、板a,3-3、板b,3-4、定滑轮a,3-5、传动轴,3-6、线孔a,3-7、底壳a,3-8、底壳b,3-9、导线轮a,3-10、定位杆,3-11、棘爪,3-12、盖壳体,3-13、围栏,3-14、提升线固定块a,3-15、提升线固定块b,3-16、卡接槽,3-17、悬臂钩,3-18、卡扣位,3-20、支柱a,3-21、支柱b,3-22、连接部件,3-23、支板a,3-24、支板b,4、中空玻璃,5、框架体,5-1、容纳槽a,5-2、容纳槽b,5-3、盖板,6、转轴座,7、转轴,8、百叶帘,9、底座,9-1、定滑轮b,9-2、滑轮载体,9-3、限位块,9-4、长条孔,9-5、定位条,9-6、限位槽,9-7、导杆,9-8、挡杆,9-9、压缩弹簧,9-10、固定部件,10、把手滑槽,11、传动线,12、提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6所示,一种内置百叶帘的中空玻璃窗,包括中空玻璃4,以及位于所述中空玻璃4内且用于设置百叶帘的框架体5,所述框架体5的右框条和上框条的前侧分别设有容纳槽a5-1和容纳槽b5-2,且所述容纳槽a5-1和容纳槽b5-2连通,所述容纳槽a5-1和容纳槽b5-2的敞口端均设有盖板5-3;所述容纳槽a5-1与容纳槽b5-2连通的转角处设有转角座3;所述转角座3上设有导线轮a3-9和固定连接有定滑轮a3-4的传动轴3-5,所述导线轮a3-9的前后侧边缘均设有倒齿b,所述导线轮a3-9位于所述定滑轮a3-4的下方。

所述容纳槽b5-2内设置两个转轴座6,两所述转轴座6上卡接转轴7,所述转轴7上固定百叶帘8的梯带线,所述转轴7与所述传动轴3-5传动连接。具体而言,所述梯带线的上端两个线绕几圈在所述转轴7后打结固定。

所述容纳槽a5-1内设有从动把手2和被限定在所述右框条下端的底座9,所述底座9上设有定滑轮b9-1,所述从动把手2的后侧设有多个支撑体2-16,也就是所述从动把手2远离所述驱动把手1的一侧设有多个支撑体2-16,所述支撑体2-16上设有传动线穿孔2-17;所述从动把手2的上端与传动线11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线11的另一端竖直向上绕过所述定滑轮a3-4一圈半后再竖直向下穿过所述传动线穿孔2-17,并继续向下延伸绕过所述定滑轮b9-1后向上与所述从动把手2的下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2-16设有两个,且分别为与所述从动把手2的上下两端;传动线穿孔2-17用于允许传动线穿过。

所述从动把手2的上端部设有贯穿其左右两侧的容纳腔a2-1,所述容纳腔a2-1内设有动滑轮2-2;所述转角座3的下端与两根提升线12的一端连接,所述提升线12的另一端从所述动滑轮2-2左侧绕入,并从所述动滑轮2-2右侧绕出,接着向上绕过所述导线轮a3-9后分别与百叶帘8连接。

所述中空玻璃4的前侧(外表面)设有驱动把手1和竖直设置的把手滑槽10,所述驱动把手1的右侧设有用于卡入所述把手滑槽10的滑动件,所述驱动把手1与所述从动把手2磁吸联动。

具体而言,所述框架体5的左框条上设有槽型结构,有利于平衡框架体左右两端的重量,所述左框条的敞口端也设有所述盖板5-3,也就是所述盖板5-3的数量有三块,三块盖板5-3分别对应与所述左框条、右框条和上框条可拆卸连接,比如所述盖板5-3面向所述框架体5的一侧设置t型滑块,所述框架体5上设置与所述t型滑块匹配的盖板滑槽,所述盖板5-3的所述t型滑块滑入所述框架体5的所述盖板滑槽中连接。

进一步,如图7-13和19-21所示,所述容纳腔a2-1的底部沿其轴向设有两个隔板2-3,两个所述隔板2-3间留有间距,两所述隔板2-3各自与所述容纳腔a2-1的侧壁围出的空间形成导线槽a;所述从动把手2的上端设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b2-4,所述容纳腔b2-4位于所述容纳腔a2-1的上方,所述容纳腔b2-4与所述容纳腔a2-1连通,且连通处设有均位于同一平面的承载板2-5和四根用于限制传动线11位置的限位板2-6,四根所述限位板2-6均分位于所述承载板2-5的左右两侧,且各所述限位板2-6与其下方的所述隔板2-3位置对应;所述承载板2-5上连接有第一传动线固定块2-7,所述第一传动线固定块2-7与所述传动线11的一端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动滑轮2-2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容纳腔a2-1的前后两侧壁上,也就是所述动滑轮2-2轴的两端与所述容纳腔a2-1的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隔板2-3为长方形结构,所述隔板2-3与所述容纳腔a2-1的底部垂直连接,且所述隔板2-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动滑轮2-2的轴向垂直;所述隔板2-3与所述动滑轮2-2间留有缝隙,该缝隙小于提升线12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提升线12为圆柱状结构,且提升线12为两根),能够避免所述隔板2-3与所述动滑轮2-2摩擦,且使得两所述隔板2-3能够将两根提升线12分隔开,使得不会出现绞线的情况,进一步使得百叶帘8被提升(或下落)工作更加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2-5的宽度(左右方向上的长)小于滚轮的直径,所述第一传动线固定块2-7为长方体状结构,且其宽度与所述承载板2-5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传动线固定块2-7位于所述容纳腔b2-4内,且其上表面与所述所述从动把手2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第一传动线固定块2-7的前后两端与容纳腔b2-4连接,其底部与承载板2-5连接。

进一步,所述容纳腔b2-4的前侧壁或后侧壁设有通孔2-12,在本实施例中,前后侧壁均设有通孔2-12;所述第一传动线固定块2-7的上端面设有线槽2-13,所述第一传动线固定块2-7的内部设有线孔b2-14,所述线槽2-13与所述通孔2-12通过所述线孔b2-14连通。

进一步,如图13-18所示,所述从动把手2包括传动线固定杆2-9;所述从动把手2的下端设有第二传动线固定块2-10,所述第二传动线固定块2-10上设有贯穿其前后两侧的腔室2-11,所述传动线固定杆2-9插入所述腔室2-11并与所述腔室2-11卡接。

所述第二传动线固定块2-10上设有竖直布置且与所述腔室2-11连通的导线槽b2-15,所述导线槽b2-15位于所述腔室2-11的下方,所述导线槽b2-15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传动线固定块2-10的下端面。

具体而言,所述传动线固定杆2-9插入腔室2-11时,所述条形孔2-27与导线槽b2-15对应,使得传动线11端头穿过所述条形孔2-27后在所述固定线头部2-24的中空结构内打结,使得传动线11端头固定在所述固定线头部2-24上后,传动线11该端的其余部分部分被容纳在导线槽b2-15内,能够避免传动线11突出在第二传动线固定块2-10前表面,如果传动线11突出在第二传动线固定块2-10的前表面会影响传动线11竖直下,且加大了传动线11与第二传动线固定块2-10的摩擦,同时也影响所述传动线固定杆2-9完全插入到腔室2-11内。

具体而言,所述传动线固定杆2-9包括固定线头部2-24、方位固定部2-25和卡接部,且按此顺序从前往后依次连接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固定线头部2-24为圆杆状结构,且其前后两端侧壁沿其周向设有凸起部2-26;所述固定线头部2-24为中空结构,且中空部分贯穿其前端面;所述固定线头部2-24上设有条形孔2-27,所述条形孔2-27与所述固定线头部2-24的中空部分连通。

进一步,所述方位固定部2-25沿竖直方向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简而言之,所述方位固定部2-25为六棱柱。

进一步,所述卡接部由两个卡片2-28组成,两所述卡片2-28间留有间距,两个所述卡片2-28的背离侧为圆弧状结构,卡片2-28的前端连接后与方位固定部2-25连接,所述卡片2-28的后端设有凸起a;所述卡接部在向前方向上投影均在所述方位固定部2-25的端面。

所述腔室2-11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固定线头部2-24的腔室a、用于容纳方位固定部2-25的腔室b,以及用于共同容纳所述卡接部的腔室c和腔室d,所述腔室a的直径大于所述腔室b竖直截面外切圆的直径,所述所述凸起部2-26卡在所述腔室b的前端,而无法进入腔室b;所述腔室b的侧壁与所述方位固定部2-25的侧壁紧贴,也就是所述腔室b的竖直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腔室c和所述腔室d均为圆柱状结构,且其直径小于所述腔室b竖直截面内切圆的直径,所述腔室d的直径大于所述腔室b的直径,使得当传动线固定杆2-9完全插入腔室2-11时,所述凸起a能够被卡在所述容纳腔d内形成卡接。

进一步,如图7-13所示,所述从动把手2的前侧设有磁铁b2-8,所述从动把手2的前侧设有用于安置多块所述磁铁b2-8的磁铁槽b2-18,所述磁铁槽b2-18内设有多块分别位于两两所述磁铁b2-8之间的阻隔板a2-20,所述阻隔板a2-2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从动把手2的竖直方向垂直。

所述从动把手2的后侧设有磁铁槽c2-19,所述磁铁槽c2-19与所述磁铁槽b2-18连通;所述磁铁槽c2-19内设置磁铁c2-21,多块所述磁铁b2-8均与所述磁铁c2-21磁吸连接。磁铁槽c2-19与所述磁铁槽b2-18的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把手2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磁铁槽b2-18上方和下方的滚轮容纳腔b2-22,两个所述滚轮容纳腔b2-22内设有分别设有滚轮b2-23,所述滚轮b2-23的轮面部分突出于所述从动把手2的前侧面。

进一步,如图22-24所示,所述驱动把手1的后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磁铁b2-8磁吸的磁铁a1-1,也就是所述驱动把手1面向所述从动把手2的一侧设有磁铁a1-1,所述驱动把手1的后侧设有用于安置多块所述磁铁a1-1的磁铁槽a1-2。

具体而言,所述磁铁槽a1-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磁铁槽a1-2的内设有长方形的磁铁d1-9,所述磁铁槽a1-2中部设有用于将所述磁铁d1-9压制在所述磁铁槽a1-1内多块阻隔板b1-10,多块所述阻隔板b1-10分别所在的平面均与驱动把手1的竖直方向垂直,多块所述磁铁a1-1均与所述磁铁d1-9磁吸连接,且所述磁铁a1-1被夹在所述阻隔板b1-10之间。所述阻隔板b1-10不仅方便限定所述磁铁a1-1的位置,还能够将所述磁铁槽a1-2分隔成多部分,便于限制磁铁a1-1的安放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隔板b1-10为两块,两块所述阻隔板b1-10将所述磁铁槽a1-2分成了上中下三个部分空间,所述磁铁a1-1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磁铁a1-1均安装在两所述阻隔板b1-10之间,也就是两块所述磁铁a1-1位于述磁铁槽a1-2中部,述磁铁槽a1-2上和下的空间可用于根据需提升物体的重量进行增加或减少磁铁a1-1的数量,起到配重作用,需提升物体的越重,磁铁a1-1的数量越多。另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所述从动把手2的下端增添配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把手1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磁铁槽a1-2上方和下方的滚轮容纳腔a1-3,两个所述滚轮容纳腔a1-3内设有分别设有滚轮a1-4,所述滚轮a1-4的轮面部分突出于所述驱动把手1的后侧面。

进一步,所述滑动件的后侧一体连接有一方块a1-7,前侧一体连接有一倒齿a1-8,所述倒齿a1-8位于所述方块a1-7的上方或下方。

具体而言,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块a1-5和滑块b1-6,所述滑块a1-5位于所述滑块b1-6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滑块a1-5靠近所述从动把手2的侧面与所述滑块b1-6靠近所述从动把手2的侧面对齐;所述滑块a1-5远离所述从动把手2的一端与所述方块a1-7垂直连接,所述滑块a1-5与所述方块a1-7一体成型,所述滑块b1-6远离所述从动把手2的一端与所述倒齿a1-8连接,所述倒齿a1-8位于所述滑块b1-6的前侧,所述方块a1-7位于所述滑块a1-5的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为两组,其中一组的滑块a1-5位于滑块b1-6的上方且该组滑动件位于所述驱动把手1的上端右侧,另一组的滑块a1-5位于所述滑块b1-6的下方且该组滑动件位于所述驱动把手1的下端右侧。

把手滑槽10为t型槽,在所述方块a1-7插入所述把手滑槽10时,所述滑块b1-6远离述从动把手2的一端插入把手滑槽10一点,同时所述倒齿a1-8通过其自身的斜度插入一点,此时所述滑块b1-6略微发生形变,使得所述倒齿a1-8也进入把手滑槽10,所述倒齿a1-8进入把手滑槽10后,所述滑块b1-6恢复原形,使得滑动件被卡在把手滑槽10内,从而实现所述驱动把手1沿把手滑槽10上下移动,且驱动把手1不容易从把手滑槽10内取出,起到限定驱动把手1位置的功能。

进一步,如图25和26所示,所述底座9包括为中空结构的滑轮载体9-2和为长条状的限位块9-3,定滑轮b9-1设置在所述滑轮载体9-2内;所述限位块9-3被限定在所述右框条的下端。

所述滑轮载体9-2的上端面设有用于通过所述传动线11的长条孔9-4,所述滑轮载体9-2的右侧设有定位条9-5。

所述限位块9-3的左侧设有贯穿其下端面的限位槽9-6,所述限位槽9-6内设有竖直布置的导杆9-7和横向布置的挡杆9-8,所述导杆9-7上端与所述限位块9-3连接,所述定位条9-5套设在所述导杆9-7上;所述挡杆9-8与所述限位块9-3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条9-5位于所述挡杆9-8的上方,所述导杆9-7位于所述定位条9-5和所述限位块9-3上端之间的部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9-9。

具体而言,所述限位块9-3背离所述滑轮载体9-2的一侧设有固定部件9-10,所述固定部件9-10固定在所述框架体5右框条的下端,且固定部件9-10位于所述容纳槽a5-1内。

进一步,如图27-33所示,所述转角座3包括传动轴限定箱3-1、板a3-2和板b3-3,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上端为敞口,所述板b3-3左端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右下端垂直连接,所述板b3-3所在水平面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右侧壁垂直,所述板a3-2的下端与所述板b3-3的右端垂直连接,所述板a3-2所在平面平行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的右侧壁,所述板a3-2、板b3-3和传动轴限定箱3-1右侧围出用于容纳所述定滑轮a3-4的容纳空间,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的左右两侧壁及所述板a3-2均从上至下开设有用于卡接限定所述传动轴3-5的卡接槽3-16,所述传动轴3-5卡入所述卡接槽3-16;所述板b3-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线孔a3-6。

进一步,所述转角座3还包括底壳a3-7和底壳b3-8,所述底壳a3-7下端与所述底壳b3-8右上端连接为一体成型的底壳体,所述底壳a3-7的左端与所述板a3-2的后端连接,所述底壳b3-8的左上端与所述板b3-3的后端连接;所述导线轮a3-9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壳b3-8上,所述导线轮a3-9的轴垂直与所述底壳b3-8,所述导线轮a3-9的前侧边缘设有倒齿b,所述导线轮a3-9位于所述定滑轮a3-4的下方;所述底壳a3-7上设有定位杆3-10,所述定位杆3-10与所述底壳a3-7垂直连接,所述定位杆3-10上套设有棘爪3-11,所述棘爪3-11的端头位于两相邻所述倒齿b间;所述板b3-3后端的线孔a3-6相对位于所述底壳体外。

进一步,所述转角座3还包括盖壳体3-12,所述盖壳体3-12盖在所述底壳体前侧且与所述底壳体卡扣连接;所述导线轮a3-9与棘爪3-11位于盖壳体3-12和底壳体之间;所述板b3-3前端的线孔a3-6相对位于所述盖壳体3-12外,也就是,所述盖壳体3-12所在平面低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前侧所在平面。

具体而言,所述底壳体为一块板子和垂直于板子的侧板构成,侧板位于板子的左右两端。所述棘爪3-11由块a的中部与块b的一端垂直连接且一体成型,所述块a是一端设有套柱,所述套柱套设在所述定位杆3-10上,所述块a另一端位于所述导线轮a3-9的所述倒齿b间,所述块b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壳a3-7的侧板抵接。

所述板a3-2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之间设有围栏3-13,所述围栏3-13的一端与所述板a3-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连接,所述定滑轮a3-4位于所述围栏3-13中。具体而言,所述围栏3-13有两根,两根所述围栏3-13分别位于所述定滑轮a3-4的前后两侧,所述围栏3-13有利于限定所述传动线的位置。

所述盖壳体3-12的下端设有带孔的提升线固定块a3-14,所述底壳b3-8的下端设有带孔的提升线固定块b3-15,所述提升线固定块a3-14上的孔与提升线固定块b3-15上的孔对齐,便于连接所述提升线12。

进一步,所述盖壳体3-12下端与底壳体的下端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用于允许提升线经过。

进一步,所述卡接槽3-16包括相连通的卡入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卡入部之下;所述卡入部上端两对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传动轴3-5的直径,其下端两对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传动轴3-5的直径,且其两对侧壁的距离从上往下逐渐变小;所述卡接部为比所述传动轴3-5直径大的圆弧状结构。

所述盖壳体3-12左右两对侧均设有多个悬臂钩3-17,所述底壳体左右两对侧均设有多个卡扣位3-18,所述悬臂钩3-17与所述卡扣位3-18卡扣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前后侧面分别与所述板b3-3的前后端面平齐,也就是所述板b3-3的宽度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的宽度相等。所述板a3-2的宽度小于所述板b3-3的宽度,且所述板a3-2位于所述板b右端的中部,所述板a3-2的后端面与所述底壳体后侧面平齐,简而言之,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后侧面和所述板b3-3后端突出于所述底壳体后侧面。

进一步,所述底壳体的后侧面设有多个支柱a3-20,所述支柱a3-20的后端面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的后侧面平齐;所述盖壳体3-12的前侧面设有多个支柱b3-21,所述支柱b3-21的前端面与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的前侧面平齐;所述支柱a3-20和所述支柱b3-21能够保证所述转角座3安装后的平稳性。

所述传动轴3-5的左端设有用于与转轴7连接的连接部件3-22,也就是所述传动轴3-5与所述转轴7通过所述连接部件3-22连接。

所述传动轴限定箱3-1底部设有支板a3-23,所述支板a3-23所在平面与所述底壳体所在平面平齐,所述支板a3-23的下端垂直连接有支板b3-24,所述支板b3-24与所述底壳体垂直。所述支板a3-23和所述支板b3-24能够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支板b3-24与所述底壳体垂直,使得转角座3安装在框架体5右框条和上框条交接转角处时,所述支板b3-24与框架体5的槽壁抵接,保证位置更加稳定。

如图1-33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转角座3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导线轮a3-9(导线轮a3-9用于疏导提升线12)位于所述定滑轮a3-4的下方,使其余配合所述传动线11和提升线12能够尽可能保持在大致的同一竖直方向上,再加上所述板b3-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线孔a3-6,使得传动线11两端分别从前后对应的线孔a3-6穿过,然后使得传动线11部分在后方,部分在前方;另外,所述板b3-3后端的线孔a3-6相对位于所述底壳体外,所述板b3-3前端的线孔a3-6相对位于所述盖壳体3-12外,说明传动线11前后部分分别位于底壳体外和位于盖壳体3-12外,而导线轮a3-9位于底壳体和盖壳体3-12之间,所以提升线12部分经所述导线轮a3-9后向下延伸部分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前后方传动线11之间的;综上所述,能够保证传动线11的竖直方位,且有助于所述从动把手2保持在竖直方向上的平稳,且保持传动线11与提升线12不绞线。

同时,所述导线轮a3-9的前后侧边缘均设有倒齿b,所述定位杆3-10上套设有棘爪3-11,所述棘爪3-11的端头位于所述导线轮a3-9的所述倒齿b间,使得导线轮a3-9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在百叶帘下降时,导线轮a3-9不会转动,也就是导线轮a3-9只能顺时针转动,不能逆时针转动;在百叶帘8被收拢时,其向下的重力比较大,此时提升线12被往右拉的力比较大,导线轮a3-9在棘爪3-11的限制下不会逆时针转动,所以对提升线12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从而对百叶帘8下滑产生阻力,避免百叶帘8顺利下滑。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框架体5的的右侧设有设有均压管,在所述框架体5用丁基胶固定在所述中空玻璃4内部后,所述均压管的自由端位于中空玻璃4的外部,使得中空玻璃内部与外部的气压一致。

在本发明中,所述传动线11的穿设路径:所述传动线11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线槽2-13、所述线孔b2-14和所述通孔2-12后打结固定,即所述传动线1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从动把手2的上端;另一端向上并从所述盖壳体3-12前表面经过并穿过所述板b3-3前端的线孔a3-6后,再绕所述定滑轮a3-4一圈半,然后向下穿过所述板b3-3后端的线孔a3-6并进过所述底壳体后表面,接着继续向下绕过框架体5下端的定滑轮b9-1后向上与所述传动线固定杆2-9连接,所述传动线固定杆2-9插入所述腔室2-11并与所述腔室2-11卡接,即所述传动线11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从动把手2的下端。

在本发明中,两根提升线12的穿设路径:两根提升线12一端同时穿过提升线固定块a3-14上的孔和提升线固定块b3-15上的孔并固定连接在提升线固定块a3-14和提升线固定块b3-15上,另一端向下穿过所述承载板2-5左侧的所述限位板2-6与所述容纳腔a2-1所限定出的空间,接着绕过所述动滑轮2-2后向上穿过所述承载板2-5右侧的限位板2-6与所述容纳腔a2-1所限定出的空间,接着再向上进入所述盖壳体3-12与底壳体之间的位置,接着从所述导线轮a3-9左侧绕过后向右延伸分别绕过两个转轴座6上的导线轮b后与所述百叶帘8连接。所述转轴座6为现有结构。

工作原理:人工向上移动所述驱动把手1时,所述驱动把手1带动所述从动把手2向上移动,所述从动把手2向上移动的同时提升线12另一端连接的百叶帘8因重力会自动向下运动,停止移动所述驱动把手1时,所述从动把手2同时停止向上移动,与提升线12另一端连接的百叶帘8也停止下落;向下移动所述驱动把手1时,所述驱动把手1带动所述从动把手2向下移动,所述从动把手2向下移动时,另一端连接的百叶帘8被提升,停止移动所述驱动把手1时,所述从动把手2同时停止移动,与提升线12另一端连接的百叶帘也停止被提升,从而通过移动驱动把手1实现了百叶帘的提升或下落。

人工推动所述驱动把手1沿所述把手滑槽10短暂的一上一下的切换移动方向,驱动把手1带动所述从动把手2短暂的一上一下的切换移动方向,从动把手2带动传动线11动,传动线11带动所述传动轴3-5转动,所述传动轴3-5带动转轴7转动,转轴7的转动带动所述百叶帘8的梯带线,使得百叶帘8的叶片均改变角度,从而实现百叶帘8的透光调节。

在本发明中,需要解释的是,“上”、“下”、“前”、“后”、“左”、“右”等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