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桶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9845发布日期:2018-12-01 00:1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桶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桶盖板。

背景技术

马桶也叫座便,是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它解决了人自身吃喝拉撒的进出问题。后来又演变为利用虹吸、螺旋虹吸,现在最新的喷射虹吸式和超旋虹吸式等原理的抽水马桶。也有人认为抽水马桶是万恶之源,因为它消耗了大量的生活用水。目前在卫浴行业智能马桶市场里,马桶的分类很多,有分体的,连体的。绝大部分一体和分体式马桶中上盖和座圈的传动轴都是独立分开的,使得上盖、座圈和后置主机在中段有明显的断开和缝隙,具有整体外观繁琐不简约、款式老套、易同质化、缝隙和空槽多、不好清洁、容易滋生细菌、配合零件多成本高的不足之处。

例如,中国公开专利号为cn20736748u一种智能马桶中公开了“一种智能马桶,包括桶体、与桶体铰接的座圈、与桶体铰接且设置在座圈上方的盖板、设置在桶体内的冲水管;所述桶体内部后端上方设有臭气排放装置,所述盖板上设有清洗消毒装置,所述座圈上设有烘干消毒装置,所述桶体内部设有人体清洗装置,所述桶体内部前端下方设有配合人体清洗装置使用挡水装置。”然而,这种智能马桶中翻盖和座圈的传动轴是独立分开的,具有整机外观繁琐不简约、缝隙和空槽多、不好清洁、容易滋生细菌、以及配合零件多成本高的不足之处。

市面上极少数出现的上盖和座圈共用同一传动轴的马桶盖板,能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例如,中国公开专利号为cn104545654u一种翻盖马桶中公开了“一种翻盖马桶,包括马桶本体、马桶盖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坐圈盖,所述马桶盖和坐圈盖的末端可转动的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一端向外延伸且在端头处设有带动其旋转的转盘,所述坐圈盖的一侧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固定端横向贯穿所述转轴,位于转轴内的顶杆上开有插槽,所述转轴上开有限位槽,所述插槽和所述限位槽竖直贯通,插销贯穿所述限位槽后嵌入插槽内,所述限位槽包括沿转轴的周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顶杆的自由端与坐圈盖相对的侧面设有顶头,所述坐圈盖的侧面和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可使顶头竖直穿过并与马桶盖抵触的第一缺口,所述坐圈盖的侧面的底端向上凹陷形成抵挡所述顶头向上移动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到转轴的距离与所述顶头到第一限位槽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缺口到转轴的距离与所述顶头到第二限位槽的距离相等。避免用手直接与马桶的接触,减少了细菌和疾病的传播,保证了公共厕所的使用卫生”。然而,上述翻盖马桶中的翻转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同样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盖和座圈共用同一传动轴的马桶盖板,且这种马桶盖板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桶盖板,包括上盖和座圈,还包括座圈翻转机构和上盖翻转机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共轴设置,并分别作用于所述座圈以驱动所述座圈进行翻转、以及作用于所述上盖以驱动所述上盖进行翻转,所述座圈上开设有供所述上盖翻转机构穿过以进行让位的让位孔;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均为曲臂。通过共轴的座圈翻转机构和上盖翻转机构分别驱动座圈和上盖的打开和关闭,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容易操作的优点。

更进一步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嵌套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上开设一滑槽,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嵌套滑设在所述座圈翻转机构的所述滑槽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包括第一套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弧形部,第一连接部一端和第一套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一弧形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包括第二套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弧形部,第二连接部一端和第二套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二弧形部固定连接,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套接在同一转轴上,第一弧形部上开设有供第二弧形部进入以沿着第一弧形部弧形方向滑动的开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接部由并排且均固连在第一连接部上的二耳板构成,耳板上开设有第一套接孔,所述第二套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套接孔位置相对的第二套接孔,且所述第二套接部设置在二耳板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翻转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安装部,第二弧形部一端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并排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形状大小完全一致,只需要一套生产设备即可同时生产出这两种翻转机构,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还具有互换性。

更进一步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均包括第三套接部、第三连接部、第三弧形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三连接部一端和第三套接部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另一端和第三弧形部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弧形部的另一端和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座圈翻转机构的第三套接部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的第三套接部共轴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具有一弧形表面,所述上盖翻转机构适配滑设在所述座圈翻转机构的弧形表面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包括第四套接部、第四连接部、第四弧形部和第三安装部,第四连接部一端和第四套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四弧形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弧形部的另一端和第三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包括第五套接部、第五连接部、第五弧形部和第四安装部,第五连接部一端和第五套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五弧形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弧形部的另一端和第四安装部固定连接,第四套接部和第五套接部套接在同一转轴上,第五弧形部与第四弧形部弧度一致以适配滑设在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弧形表面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套接部由并排且均固连在第四连接部上的二套板构成,套板上开设有第三套接孔,所述第五套接部上开设有与第三套接孔位置相对的第四套接孔,且第五套接部设置在二套板之间。

一种马桶,包括桶体和马桶盖板,所述座圈和所述上盖均设置在所述桶体上,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的公共轴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后箱内,并分别作用于所述座圈以驱动所述座圈相对桶体进行翻转、以及作用于所述上盖以驱动所述上盖相对桶体进行翻转。

本发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同心轴双曲臂翻转机构,可巧妙的实现一对铰链同时分工活动操控上盖和座圈,以达到使用零件少,从而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马桶外观变得更加新颖、简约、大气和易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装配体完全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座圈翻转机构和上盖翻转机构完全闭合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装配体中上盖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上盖翻转机构打开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装配体中上盖和座圈同时打开状态第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装配体中上盖和座圈同时打开状态第二方向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上盖翻转机构和座圈翻转机构同时处于打开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座圈翻转机构和上盖翻转机构完全闭合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上盖翻转机构打开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上盖翻转机构和座圈翻转机构同时处于打开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座圈翻转机构和上盖翻转机构完全闭合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3上盖翻转机构打开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3上盖翻转机构和座圈翻转机构同时处于打开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下面以应用于智能马桶上为例来展示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合对本发明进行实施和适当调整,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桶,包括桶体1、上盖2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座圈3,还包括座圈翻转机构和上盖翻转机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共轴设置在所述桶体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的公共轴设置在所述桶体1的后箱内,以更好的保护该公共轴的清洁以及不被损坏,但不局限于此,公共轴也可以设置在桶体1的后箱外,具体设置位置根据实际需求来定,在此不再详述),并分别作用于所述座圈3以驱动所述座圈3相对所述桶体1进行翻转、以及作用于所述上盖2以驱动所述上盖2相对所述桶体1进行翻转(可通过人手控制座圈3和上盖2的打开和关闭,也可以通过一动力源,该动力源是电机但不局限于电机,来驱动座圈翻转机构和上盖翻转机构的翻转,可以是一个电机同时控制座圈翻转机构和上盖翻转机构的翻转,也可以通过两个电机分别控制座圈翻转机构和座圈翻转机构的翻转,电机控制部件的翻转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详述),所述座圈3上开设有供所述上盖翻转机构穿过以进行让位的让位孔。通过共轴的座圈翻转机构和上盖翻转机构分别驱动座圈3和上盖2的打开和关闭,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容易操作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为曲臂。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也可以是摆杆等常规传动机构,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1-图7所示,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嵌套设置。优选的,所述座圈翻转机构上开设一滑槽,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嵌套滑设在所述座圈翻转机构的所述滑槽上。

如图1-图7所示,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包括第一套接部41、第一连接部42和第一弧形部43,第一连接部42一端和第一套接部41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另一端和第一弧形部43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包括第二套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和第二弧形部53,第二连接部52一端和第二套接部51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另一端和第二弧形部53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第一套接部41和第二套接部51套接在同一转轴上,第一弧形部42上开设有供第二弧形部52进入以沿着第一弧形部42弧形方向滑动的开口。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套接部41由并排且均固连在第一连接部42上的二耳板构成,耳板上开设有第一套接孔,所述第二套接部4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套接孔位置相对的第二套接孔,且所述第二套接部51设置在二耳板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套接孔和第二套接孔均套设在公共轴上。

如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上盖翻转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安装部54,第二弧形部53一端与第二连接部5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部54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54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而将第一安装部54固定在上盖2上,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详述,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它常规技术手段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座圈2固定设置在第一弧形部43远离第一连接部42的那一端上。

本发明通过同心轴双曲臂翻转机构,可巧妙的实现一对铰链同时分工活动操控上盖和座圈,以达到使用零件少,从而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马桶外观变得更加新颖、简约、大气和易清洁。

实施例2:

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并排设置(即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并排设置在公共轴上,公共轴在所有附图中均未示意)。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形状大小完全一致。只需要一套生产设备即可同时生产出这两种翻转机构,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还具有互换性。但不局限于此,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8-10所示,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均包括第三套接部61、第三连接部62、第三弧形部63和第二安装部64,第三连接部62一端和第三套接部61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第三连接部62另一端和第三弧形部63一端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第三弧形部63的另一端和第二安装部64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所述座圈翻转机构的第三套接部和所述上盖翻转机构的第三套接部共轴设置。

实施例3:

如图11-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具有一弧形表面,所述上盖翻转机构适配滑设在所述座圈翻转机构的弧形表面上。

如图11-图13所示,所述座圈翻转机构包括第四套接部71、第四连接部72、第四弧形部73和第三安装部74,第四连接部72一端和第四套接部71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另一端和第四弧形部73的一端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第四弧形部73的另一端和第三安装部74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所述上盖翻转机构包括第五套接部81、第五连接部82、第五弧形部83和第四安装部84,第五连接部82一端和第五套接部81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另一端和第五弧形部83的一端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第五弧形部83的另一端和第四安装部84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来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详述),第四套接部71和第五套接部81套接在同一转轴上,第五弧形部83与第四弧形部73弧度一致以适配滑设在所述第四弧形部73的弧形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三安装部74上开设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而将第三安装部74固定在座圈3上,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详述,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它常规技术手段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第四安装部84上开设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而将第四安装部84固定在上盖2上,为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详述,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它常规技术手段进行安装。

如图11-图13所示,所述第四套接部71由并排且均固连在第四连接部72上的二套板构成,套板上开设有第三套接孔,所述第五套接部81上开设有与第三套接孔位置相对的第四套接孔,且第五套接部81设置在二套板之间。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