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及带该靠背机构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4106发布日期:2019-02-19 18:1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及带该靠背机构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座椅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及带该靠背机构的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是一种常见的、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在居家、工作等日常生活情境中被频繁使用。现代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伏案工作的情况下,座椅的舒适度无论是对人的身体健康或是工作效率来说,都是一重大影响因素。传统的椅子结构较为简单,特别是靠背结构方面,一般仅具有软性或弹性背部支撑的专注于舒适度的设计,进一步的有设计成如申请号为cn200320118286.0的一份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具有弹性靠背的靠背椅,其包括凳面、固接在凳面下的凳脚、设置在凳面后边上方的靠背面,其特征是靠背面与凳面和凳脚是分离的,在凳面与靠背面之间设有弹片,弹片两端分别固接在凳面与靠背面上,该靠背椅实际对于倚靠舒适度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对于椅子靠背机构仍然有待于更具体完善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解决传统座椅靠背结构简陋、倚靠舒适性差的问题,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包括椅背支撑部和与椅背支撑部连接的弹性椅背部,还包括第一磁调节组件和第二磁调节组件,第一磁调节组件连接于椅背支撑部和/或弹性椅背部,第二磁调节组件连接于弹性椅背部,第一磁调节组件与第二磁调节组件前后间隔设置;第一磁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磁体磁性相斥的第二磁体,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相斥面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磁调节组件、所述第二磁调节组件各自设有以弹性椅背部表面为最大参照区域的一块或多块磁体分区;所述第一磁体设于所述第一磁调节组件的磁体分区中,所述第二磁体设于所述第二磁调节组件的磁体分区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磁调节组件及所述第二磁调节组件各自由上到下设有上部磁体分区、中部磁体分区和下部磁体分区;所述第一磁体设于所述第一磁调节组件的上部磁体分区、中部磁体分区及下部磁体分区中,所述第二磁体设于所述第二磁调节组件的上部磁体分区、中部磁体分区及下部磁体分区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磁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椅背支撑部顶端和/或所述弹性椅背部的韧性载磁支架,所述韧性载磁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一载磁安装座。

作为优选,所述韧性载磁支架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椅背支撑部顶端和/或所述弹性椅背部而下端自由。

作为优选,所述韧性载磁支架还连接有用于推动其自由的下端的支架前后推移部。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前后推移部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椅背支撑部的竖向定位滑座和连接于所述竖向定位滑座并抵靠所述韧性载磁支架下端的对接头,所述竖向定位滑座与所述椅背支撑部的连接面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前后推移部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椅背支撑部的竖向定位滑座和连接于所述竖向定位滑座并活动连接所述韧性载磁支架下端的对接头,所述对接头与所述韧性载磁支架下端的连接面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韧性载磁支架上设有水平贯通倾斜长孔;所述支架前后推移部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椅背支撑部的竖向定位滑座和连接于所述竖向定位滑座的对接头,所述对接头上设有穿插过所述水平贯通倾斜长孔的对接端。

作为优选,所述椅背支撑部上设有竖向限位滑道;所述竖向定位滑座上设有与所述竖向限位滑道连接的限位滑块。

作为优选,所述椅背支撑部上设有卡合凹槽;所述竖向定位滑座上设有与所述卡合凹槽卡合锁定或受力分离的卡合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竖向定位滑座上还设有握持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磁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弹性椅背部上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磁体的第二载磁安装座。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椅背部包括外框体和连接在所述外框体内的网格状靠背骨架;所述椅背支撑部包括支撑杆架;所述外框体与所述支撑杆架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体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杆架的上端连接固定,并且/或者所述外框体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杆架的下端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的座椅,解决传统座椅靠背结构简陋、倚靠舒适性差的问题,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倚靠自适应功能的座椅,包括如前所述的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即在传统的椅子上,将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应用上去,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上和椅座上都设置了相应的对接部。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及该靠背机构的座椅整体结构紧凑而不复杂、使用方便,利用磁体斥力对人体背部进行缓冲支撑,能够随着背部压力给到良好的支撑反馈,同时可主动调节磁体之间的间距进一步满足不同人的倚靠习惯,整体结构强度高,并利用磁体本身及刻意分区设计,对整个人体背部产生磁疗效果,进一步达到了提升用户体验、利于人体健康的目的,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靠背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靠背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靠背机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带倚靠自适应功能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a1-第一磁体,a11-韧性载磁支架,a111-水平贯通倾斜长孔,a112-卡合凹槽,a12-第一载磁安装座,a13-竖向定位滑座,a131-握持把手,a14-对接头,a2-第二磁体,a21-第二载磁安装座,a3-外框体,a31-网格状靠背骨架,a4-支撑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倚靠自适应可调节靠背机构包括椅背支撑部和与椅背支撑部连接的弹性椅背部,还包括第一磁调节组件和第二磁调节组件,第一磁调节组件连接于弹性椅背部(可以根据需求将椅背支撑部也作为第一磁调节组件所依赖的连接部),第二磁调节组件连接于弹性椅背部,第一磁调节组件与第二磁调节组件前后间隔设置;第一磁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磁体a1,第二磁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磁体a1磁性相斥的第二磁体a2,第一磁体a1与第二磁体a2的相斥面相对设置。

再参见图2,弹性椅背部包括外框体a3和连接在外框体a3内的网格状靠背骨架a31,网格状靠背骨架a31可以设计成多列六边形网格组,这些网格组之间可通过横向筋杆相互连接,网格组之间也形成了多边形网格,同样的边侧网格组通过横向筋杆与外框体a3连接,边侧的网格组与外框体a3之间也形成多边形网格,整个网格状靠背骨架a31采用韧性材料,并形成带有从两边到中间包裹型贴附并支撑人体背部的适应曲面,也常见于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椅背,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保证贴附支撑的强度和舒适度;椅背支撑部包括支撑杆架a4;外框体a3与支撑杆架a4连接固定,支撑杆架a4上端可设计有上连接支脚,下端也可设计下连接支脚,连接支脚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分叉形式的连接支脚,或是新增一配合外框体a3上下侧的板块状的连接支脚等等,只要能很好地匹配适应外框体a3的形状并完成良好强度的支撑即可。具体的,外框体a3的上端与支撑杆架a4的上端连接固定,可选择同时外框体a3的下端与支撑杆架a4的下端也连接固定,使得外框体a3和支撑杆架a4连成一个整体,分担受力,提高强度。再参考图4,为一椅座和靠背的整体,省去了椅脚,椅背支撑部的下端连接有对接部,在图1~4中都能看到示意,可为一弯折的结构,传统椅子的椅座上也会有相应对接部,两者可固接在一起,或者其中一对接部设置水平轴杆,另一对接部上设置轴孔,以铰接的方式实现可进一步调节椅背的角度的功能,然后相应设置一限位部结构(例如较简单的在两个对接部上都设置相匹配的卡口,在卡口中插入卡杆进行限位),这样的固接或铰接的方式都可以以现有技术实现,在椅子的设计中属于较为常见且较为传统的连接方式,并且不以此为限。

第一磁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椅背支撑部上的韧性载磁支架a11,韧性载磁支架a11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磁体a1的第一载磁安装座a12。第一磁调节组件的上端与网格状靠背骨架a4的上端连接固定而下端自由,这样设计使得第一磁调节组件的下端能够进行前后向的微调,以最终改变第一磁体a1与第二磁体a2的间距,从而调节两者斥力。第一磁调节组件也实际是图中的韧性载磁支架a11一般位于椅背支撑部与弹性椅背部之间,但不排除将其设计为分叉型的支架,而使得位置为处于椅背支撑部与弹性椅背部之间,而使诸如在椅背支撑部两侧甚至于在椅背支撑部后侧,图示没有举例,但是完全可行的方案。

第二磁调节组件连接在网格状靠背骨架a4上。第二磁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在弹性椅背部上的用于安装第二磁体a2的第二载磁安装座a21。弹性椅背部在设计之初可以为第二磁调节组件预设安装位,如网格状靠背骨架a4上确定几处直接将第二载磁安装座a21一同设计进去,也可以网格状靠背骨架a4完成雏形后,后期设计上去。

韧性载磁支架下端还连接有支架前后推移部,有至少两种推移方式,本技术方案中提到的其中一种有如支架前后推移部包括活动连接于椅背支撑部的竖向定位滑座a13和连接于竖向定位滑座a13并抵靠韧性载磁支架a11下端的对接头a14,竖向定位滑座a13与椅背支撑部的连接面倾斜,即使得竖向定位滑座a13本身可在椅背支撑部上相对倾斜地上升或下降,利用抵靠的对接头a14对韧性载磁支架a11下端进行不同幅度的顶推,而使韧性载磁支架a11能够有个横向前倾或回退的位置变动,由于能够较为清楚得说明,实施例图示省略而并未给出;

再参见图2、图3,本技术方案中提到的另外一种是支架前后推移部包括活动连接于椅背支撑部的竖向定位滑座a13和连接于竖向定位滑座a13并活动连接韧性载磁支架a11下端的对接头a14,对接头a14与韧性载磁支架a11下端的连接面倾斜,即使得对接头a14直接带动韧性载磁支架a11前倾或回退,这里对接头a14与韧性载磁支架a11的连接面倾斜的实现方式较为简单方便的是在韧性载磁支架a11上开设一个倾斜槽段或一个倾斜孔段,图示中韧性载磁支架a11上设有水平贯通倾斜长孔a111,从图中看水平贯通倾斜长孔a111是从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过去,也可以是从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支架前后推移部包括活动连接于椅背支撑部的竖向定位滑座a13和连接于竖向定位滑座a13的对接头a14,对接头a14上设有穿插过水平贯通倾斜长孔a111的对接段,操作过程为将竖向定位滑座a13向上或向下移动,对接段在水平贯通倾斜长孔a111中移动。由于韧性载磁支架a11上端固定而下端自由,故韧性载磁支架a11会随着对接杆的移动而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磁体a1与第二磁体a2之间的间距产生变化,斥力随之变化,也就是应对不同人或者不同的倚靠舒适度需求来进行跟随调整。另外的支架前后推移部的实现手段可以为气缸、丝杆等推动方式,也可以为较为简单的电动结构来完成。

相配合的设计有,椅背支撑部上设有竖向限位滑道,竖向定位滑座a13上设有与竖向限位滑道连接的限位滑块;椅背支撑部上设有卡合凹槽a112,竖向定位滑座a13上设有与卡合凹槽a112卡合锁定或受力分离的卡合凸起,竖向定位滑座a13上还设有握持把手a131。竖向限位滑道对整个竖向定位滑座a13的移动进行限位,防止偏移,而卡合凹槽a112与卡合凸起相互完成锁定动作,在竖向定位滑座a13移动到指定位置时使其定住不动,该定住不动的意思是在较小的外力之下,卡合凹槽a112与卡合凸起是不会轻易松动分离的,即平常倚靠时施加的力不足以松动竖向定位滑座a13,而通过较大的外力,即人手去强行挪动竖向定位滑座a13可以使卡合凹槽a112与卡合凸起相互脱离,为了能在锁定与脱离之间追求合理的受力状况及稳定性,卡合凹槽a112可以适当加深深度,卡合凸起也可以相应适当加大凸起,另外卡合凹槽a112及卡合凸起表面可以进行一定的打磨圆滑处理,可经由多次实践来确定,如卡合凹槽a112可以为圆槽状,卡合凹槽a112上还可以设置供卡合凸起进入或脱出的边缘导出段,如在圆槽上的边缘部分设置顺着卡合凸起动作方向的又一段导槽,卡合凸起可以为球状。

第一磁调节组件、第二磁调节组件各自设有以弹性椅背部表面为最大参照区域的一块或多块磁体分区,一般地,第一磁调节组件、第二磁调节组件各自由上到下可以设置如弹性椅背部表面那么大的一整块磁体分区;也可以是,在第一磁调节组件、第二磁调节组件各自由上到下设置两个磁体分区,第一磁体a1设于第一磁调节组件的磁体分区中,第二磁体a2设于第二磁调节组件的磁体分区中。两个磁体分区可以均衡布置在上下或左右两侧。只要是能达到在人倚靠时,磁体产生的斥力能够在整个椅背面上保持相对平衡即可,也即对人体的支撑达到在整个椅背面上的平衡。

优选地,会将第一磁调节组件及第二磁调节组件各自由上到下设有上部磁体分区、中部磁体分区和下部磁体分区,第一磁体a1设于第一磁调节组件的上部磁体分区、中部磁体分区及下部磁体分区中,第二磁体a2设于第二磁调节组件的上部磁体分区、中部磁体分区及下部磁体分区中。上部磁体分区、中部磁体分区、下部磁体分区分别对应人体背部的上、中、下区,即肩膀附近区域、腰部附近区域及两者之间的背部区域,以较少且较合适的磁体分区对背部进行较为舒适且均匀的支撑,磁体成本相对节省,背部承受反力不会太大太广,并且针对背部的上中下几处进行支撑,受力足够且适宜,第一磁调节组件及第二磁调节组件的设计使得在不同人倚靠或是在不同的倚靠姿势及力度的情况下,整个靠背机构会对此进行跟随性的、适应性的支撑反馈,在配合靠垫等结构,让人获得良好舒适的体验;同时磁体本身特性可对久坐的人体进行磁疗,背部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可以增设磁体分区或是针对性地设置第一磁体a1和第二磁体a2位置,主要对肩颈区、心肺区、肝胆区、脾胃区、肾膀胱区、八髎区进行磁疗按摩,当然也是对背部支撑效果的进一步提升,磁体分区和磁体个数、位置的具体设置可以通过定制化来满足不同需求。图示实施例汇总,磁体选择圆块状的,第一磁体a1设在韧性载磁支架a11的第一载磁安装座a12上,第二磁体a2连接在网格状靠背骨架a31的第二载磁安装座a21上,在上部磁体分区、中部磁体分区及下部磁体分区中各自选定了左右对称两处支撑区块来设置磁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