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的家具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3144发布日期:2019-01-29 17:0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可伸缩的家具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具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伸缩的家具门把手。



背景技术:

柜子是每个家庭所必须的家具用品,用于储存放置衣物、被褥、用具等生活用品,使房间内的物体得到合理的存放,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柜子通常由柜体、门板、五金等部件组成,而门板上一般设有门把手。现有技术中,门把手一般是外置式,外置式的门把手一方面搬动物体时容易损坏门把手,另一方面门把手容易碰到人体、钩挂到包和衣服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伸缩的家具门把手,其通过设置按压机构、延伸机构实现了使用时把手本体凸出于所述第二滑腔外,使用后把手本体自动回缩,避免把手本体一直凸出于门板外。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可伸缩的家具门把手,包括:

固定块,其固定嵌设于门板内,且端面与所述门板外表面齐平,所述固定块内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滑腔、第三滑腔、及第二滑腔,其中,所述第一滑腔、第二滑腔平行,且所述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的自由端与所述门板外表面齐平;

按压机构,其包括第一滑块、隔板,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腔内,所述隔板竖直卡设于所述第一滑腔内,且所述第一滑块、第三滑腔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第一滑块的表面间隔凹陷形成两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的底部均固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隔板的端部固接,其中,所述隔板上贯穿设有通道;

延伸机构,其包括第四滑腔、第五滑腔、第六滑腔、第二滑块、滑杆、两个第一定滑轮、第一钢丝绳,所述第六滑腔设于所述第一滑块内,所述第四滑腔、第五滑腔均由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隔板的端部凹陷所形成,且所述第四滑腔、第五滑腔间隔设置,所述第四滑腔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第四滑腔、第五滑腔通过所述第六滑腔连通,所述第四滑腔的敞口处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五滑腔的敞口处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于所述第四滑腔内,且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固设第三限位块,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隔板固接,所述滑杆的自由端固设有第四限位块,且所述滑杆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五滑腔滑动连接,两个第一定滑轮分别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四滑腔、第五滑腔内,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第六滑腔的端部固接,另一端依次滑动穿过两个第一定滑轮,并与所述滑杆靠近所述第六滑腔的端部固接;

把手机构,其包括把手本体、第二弹簧、连接组件,所述把手本体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腔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把手本体靠近所述第三滑腔的端部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腔的侧壁固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钢丝绳、两个第二定滑轮,两个第二定滑轮间隔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三滑腔内,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五滑腔的端部固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二定滑轮并与所述把手本体靠近所述第三滑腔的端部固接,其中,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隔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腔的敞口齐平时,所述把手本体远离所述第三滑腔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滑腔的敞口齐平,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六滑腔的端部与所述第四滑腔的敞口齐平,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限位块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四限位块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为:按压所述第一滑块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隔板抵接时,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处于拉紧状态,所述把手本体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滑腔外,停止按压第一滑块,第一弹簧带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至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隔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腔的敞口齐平。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滑腔的侧壁上固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沿所述第一滑腔的长度方向凹陷形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凸起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所述第一滑块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滑腔的侧壁接触,以实现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腔的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滑块所在的第四滑腔的侧壁固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凹陷形成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凸起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四滑腔的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腔的敞口齐平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为1.5cm。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四滑腔深度方向的长度为1.4cm。

优选的是,所述把手本体沿所述第二滑腔深度方向的长度为2.8cm。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通过设置按压机构、延伸机构实现了使用时把手本体凸出于所述第二滑腔外,使用后把手本体自动回缩,避免了使用外置弹簧控制把手本体的伸缩,同时不按压第一滑块时,把手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滑腔内,可减少灰尘堆积在把手本体上。

第二、设置按压机构,通过按压第一滑块实现将把手本体部分凸出所述第二滑腔,通过第一弹簧将第一滑块推动至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三滑腔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腔齐平,实现把手本体的自由缩回,这种设置通过一次按压在实现打开门板的同时还可将把手本体缩回第二滑腔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第三、设置把手机构,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实现推动所述把手本体的移动。

第四、设置延伸机构,通过设置第二滑块实现延长把手本体凸出所述第二滑腔的距离,使用者只需轻轻按压第一滑块,即可使把手本体凸出第二滑腔的长度满足使用者拉开门板,更加便于使用者打开箱门,通过设置第一钢丝绳实现停止按压第一滑块后,使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四滑腔内。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可伸缩家具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隔板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伸缩的家具门把手,包括:

固定块101,其固定嵌设于门板内(具体为所述门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块101的容纳槽),且端面(端面即为与所述容纳槽槽口齐平的端部)与所述门板外表面齐平,所述固定块101内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滑腔102、第三滑腔104、及第二滑腔103(所述第一滑腔102、第二滑腔103、第三滑腔104的具体设置可为:所述第一滑腔102与第二滑腔103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腔102、第二滑腔103均与所述门板垂直,所述第三滑腔104与所述第一滑腔102、第二滑腔103均垂直),其中,所述第一滑腔102、第二滑腔103平行,且所述第一滑腔102和第二滑腔103(即所述第一滑腔102、第二滑腔103的一端均为敞口)的自由端与所述门板外表面齐平(门板的外表面即背离柜子内部的表面);

按压机构,其包括第一滑块201、隔板202,所述第一滑块201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腔102内,所述隔板202竖直卡设于所述第一滑腔102内,且所述第一滑块201、第三滑腔104位于所述隔板202的两侧,所述隔板202靠近所述第一滑块201的表面间隔凹陷形成两个安装槽203,每个安装槽203的底部均固设有第一弹簧204,所述第一弹簧204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01靠近所述隔板202的端部固接,其中,所述隔板202上贯穿设有通道205;

延伸机构,其包括第四滑腔301、第五滑腔302、第六滑腔、第二滑块305、滑杆303、两个第一定滑轮308、第一钢丝绳307,所述第六滑腔设于所述第一滑块201内,所述第四滑腔301、第五滑腔302均由所述第一滑块201靠近所述隔板202的端部凹陷所形成,且所述第四滑腔301、第五滑腔302间隔设置,所述第四滑腔301在所述隔板202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通道205内(即所述第四滑腔301与所述通道205在同一截面上),所述第四滑腔301、第五滑腔302通过所述第六滑腔连通,所述第四滑腔301的敞口处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五滑腔302的敞口处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滑块305滑动设于所述第四滑腔301内,且所述第二滑块305远离所述隔板202的一端固设第三限位块,所述滑杆303的一端与所述隔板202固接,所述滑杆303的自由端固设有第四限位块,且所述滑杆303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五滑腔302滑动连接,以使在所述第一滑块201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滑块305的自由端始终位于所述第二滑腔103内,所述滑杆303的自由端始终位于第五滑腔302内,两个第一定滑轮308分别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四滑腔301、第五滑腔302内,所述第一钢丝绳30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305靠近所述第六滑腔的端部固接,另一端依次滑动穿过两个第一定滑轮308,并与所述滑杆303靠近所述第六滑腔的端部固接(第一钢丝绳307的设置具体可为:所述第一钢丝绳307位于所述第四滑腔301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滑块305的端部垂直,所述第一钢丝绳307位于第五滑腔302内的部分与所述滑杆303的端面垂直);

把手机构,其包括把手本体401、第二弹簧404、连接组件,所述把手本体401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腔103内,所述第二弹簧404的一端与所述把手本体401靠近所述第三滑腔104的端部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腔104的侧壁(所述第三滑腔104的侧壁即为与所述第二滑腔103的敞口相对的侧壁)固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钢丝绳403、两个第二定滑轮402,两个第二定滑轮402间隔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三滑腔104内,所述第二钢丝绳40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305远离所述第五滑腔302的端部固接(所述第二钢丝绳403的设置具体可为:所述第二钢丝绳403位于所述第一滑腔102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滑块305的端面垂直,所述第二钢丝绳403位于所述第二滑腔103内的部分与所述把手本体401的端部垂直),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二定滑轮402并与所述把手本体401靠近所述第三滑腔104的端部固接,其中,所述第一滑块201远离所述隔板20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腔102的敞口齐平时,所述把手本体401远离所述第三滑腔104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滑腔103的敞口齐平,所述第二滑块305远离所述第六滑腔的端部与所述第四滑腔301的敞口齐平,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限位块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四限位块抵接,所述第一弹簧204和所述第二弹簧404设置为:按压所述第一滑块201使所述第一滑块201与所述隔板202抵接时,所述第一钢丝绳307和所述第二钢丝绳403处于拉紧状态,所述把手本体401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滑腔103外,停止按压第一滑块201,第一弹簧204带动所述第一滑块201移动至所述第一滑块201远离所述隔板20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腔102的敞口齐平。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未打开门板前,所述第一滑块201远离所述隔板20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腔102的敞口齐平,按压所述第一滑块201,第二弹簧404拉动所述第二滑块305朝向所述第三滑腔104移动,同时,第二弹簧404推动所述把手本体401朝向远离所述第三滑腔104的方向移动,按压第一滑块201至其与所述隔板202抵接时,所述把手本体401部分凸出所述第二滑腔103(此时可通过把手本体401凸出第二滑腔103的部分打开门板),停止按压第一滑块201,所述第一弹簧204推动第一滑块201朝向所述第一滑腔102的敞口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滑块201远离所述隔板20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腔102的敞口齐平(在此过程中足以使使用者通过把手本体401打开门板),第一钢丝绳307拉动所述第二滑块305移动至第二滑块305靠近所述隔板202的端部与所述第五滑腔302的敞口齐平,第二钢丝绳403拉动所述把手本体401朝向所述第三滑腔104移动,至所述把手本体401远离所述第三滑腔104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滑腔103的敞口齐平(即把手本体401自动回缩),使用过程中,需打开门板时,按压所述第一滑块201至其与所述隔板202抵接,通过把手本体401打开门板。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按压机构、延伸机构实现了使用时把手本体401凸出于所述第二滑腔103外,使用后把手本体401自动回缩,避免了使用外置弹簧控制把手本体401的伸缩,同时不按压第一滑块201时,把手本体401位于所述第二滑腔103内,可减少灰尘堆积在把手本体401上;设置按压机构,通过按压第一滑块201实现将把手本体401部分凸出所述第二滑腔103,通过第一弹簧204将第一滑块201推动至所述第一滑块201远离所述第三滑腔104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腔102齐平,实现把手本体401的自由缩回,这种设置通过一次按压在实现打开门板的同时还可将把手本体401缩回第二滑腔103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设置把手机构,通过设置第二弹簧404实现推动所述把手本体401的移动;设置延伸机构,通过设置第二滑块305实现延长把手本体401凸出所述第二滑腔103的距离,使用者只需轻轻按压第一滑块201,即可使把手本体401凸出第二滑腔103的长度满足使用者拉开门板,更加便于使用者打开箱门,通过设置第一钢丝绳307实现停止按压第一滑块201后,使第二滑块305位于所述第四滑腔301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腔102的侧壁上固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滑块201的侧壁沿所述第一滑腔102的长度方向凹陷形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凸起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所述第一滑块201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滑腔102的侧壁接触,以实现所述第一滑块201与所述第一滑腔102的滑动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实现所述第一滑块201与所述第一滑腔102的滑动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滑块305所在的第四滑腔301的侧壁固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滑块305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凹陷形成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凸起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二滑块305与所述第四滑腔301的滑动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实现所述第二滑块305与所述第四滑腔301的滑动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块201远离所述第一弹簧204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滑腔102的敞口齐平时,所述第一滑块201与所述隔板202之间的距离为1.5cm。采用该技术方案,这种设置便于使用者按压所述第一滑块20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滑块305沿所述第四滑腔301深度方向的长度为1.4cm。采用该技术方案,这种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把手本体401打开门板。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把手本体401沿所述第二滑腔103深度方向的长度为2.8cm。采用该技术方案,这种设置便于使用者通过把手本体401打开门板。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可伸缩的家具门把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