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腔以及吸尘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1747发布日期:2019-03-15 23:5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腔以及吸尘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尘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腔以及吸尘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吸尘清洁设备尤其是小型化的手持式吸尘清洁设备中,一般由依次相接的主机、吸尘腔以及刷头机构构成,吸尘腔普遍是一根中空的连接管路,而主机连接吸尘腔的一侧设置滤网等过滤装置以将吸附的灰尘杂质毛发等物体驻留在吸尘腔中,但由于主机提供的负压普遍较大,而滤网间隙又不能过小,容易影响吸尘效率,使得毛发灰尘等物体易于被吸入主机内部,影响吸尘效率,严重的还容易损坏主机,同时在吸尘后也并不容易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清理工作的吸尘腔以及吸尘清洁设备,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尘腔,应用于吸尘清洁设备中,吸尘腔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以连接至吸尘清洁设备的刷头机构和主机的进尘口和出尘口,于进尘口至出尘口的方向上,吸尘腔内部依次设置有用以吸附绒毛、杂质及部分细灰的毛丝组件和用以吸附细灰的过滤棉。

较佳的,于吸尘腔内可拆卸的安装有一个清尘机构,清尘机构包括一个安装杆、以及毛丝组件和过滤棉,且安装杆可拆卸的安装于吸尘腔内,毛丝组件和过滤棉固装于安装杆上。

较佳的,毛丝组件包括由前向后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毛丝组和第二毛丝组,且第二毛丝组的毛丝密度大于第一毛丝组的毛丝密度。

较佳的,包括相连通的主管和副管,副管设置于主管的前端一侧,且副管的前端开口作为进尘口,主管的后端开口作为出尘口,清尘机构设置于主管内,主管的前端开口处可拆卸的安装有一个端盖,安装杆的前端连接于端盖上。

较佳的,副管连通主管的通道位于第一毛丝组的前侧位置。

较佳的,端盖远离安装杆的一侧还设置有拉环。

较佳的,于安装杆上第一毛丝组的前侧方向还套装有一个分离环,分离环由径向开设有若干道开口槽,且分离环布置于通道的前侧方向。

较佳的,包括主管,主管的前端作为进尘口而后端作为出尘口,于主管内部接近于出尘口的位置可拆卸的安装有一连接支架,安装杆的后端连接于连接支架上,且连接支架整体呈板状结构并开设有若干通孔或整体呈辐条状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尘清洁设备,包括主机、刷头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吸尘腔,且主机连接于吸尘腔的出尘口,刷头机构可拆卸的连接于吸尘腔的进尘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尘清洁设备,包括主机、刷头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吸尘腔,且主机可拆卸的连接于吸尘腔的出尘口,刷头机构连接于吸尘腔的进尘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吸尘腔应用于吸尘清洁设备中,并于吸尘腔内设置有毛丝组件和过滤棉,使得能够将吸入吸尘腔内的绒毛、灰尘及杂质驻留于毛丝组件和过滤棉上,进而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吸尘清洁设备的清理工作,方便可靠且易于实现;

(2)清尘机构能够由吸尘腔的两端抽出,便于快速进行清洁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吸尘腔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吸尘腔实施例一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吸尘腔实施例一中清尘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吸尘腔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吸尘腔实施例二的剖面视图;

图6为本发明吸尘腔实施例一应用于吸尘清洁设备内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吸尘清洁设备中主机和吸尘腔部分的剖面视图;

图8为本发明吸尘清洁设备另一实施例中主机和吸尘腔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8对本发明提供的吸尘腔以及吸尘清洁设备作具体阐述。并定义如图2中纸面所示的由右向左的方向为本实施例中由后向前的方向,且图2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吸尘腔内的气流方向。

实施例一,

参阅图1至3,并结合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腔应用于吸尘清洁设备中,吸尘腔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以连接至吸尘清洁设备的刷头机构11和主机10的进尘口和出尘口,且于进尘口至出尘口的方向上,于吸尘腔内部依次设置有用以吸附绒毛、杂质及部分细灰的毛丝组件和用以吸附细灰的过滤棉6。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吸尘腔应用于吸尘清洁设备中,并于吸尘腔内设置有毛丝组件和过滤棉6,使得能够将吸入吸尘腔内的绒毛、灰尘及杂质驻留于毛丝组件和过滤棉6上,进而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吸尘清洁设备的清理工作,方便可靠且易于实现。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于吸尘腔内可拆卸的安装有一个清尘机构,清尘机构包括一个安装杆3、以及上述的毛丝组件和过滤棉6,且安装杆3可拆卸的安装于吸尘腔内,毛丝组件和过滤棉6固装于安装杆3上。使得能够将清尘机构由吸尘腔的两端抽出,以便于快速进行清洁操作。此外,上述的毛丝组件和过滤棉6也可直接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吸尘腔内或是直接容置于吸尘腔内并随负压作用前后活动的方式实现,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的,毛丝组件包括由前向后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毛丝组4和第二毛丝组5,且第二毛丝组5的毛丝密度大于第一毛丝组4的毛丝密度(即第二毛丝组件5的毛丝数量更多更密),使得吸入的绒毛和小颗粒杂质夹杂于第一毛丝组4的毛丝中,而部分细灰吸附于第二毛丝组5的毛丝中,其余细灰则吸附于过滤棉6中。此外,第一毛丝组4、第二毛丝组5以及过滤棉6的外缘均紧贴于吸尘腔的内侧壁上。且过滤棉6可以是复合海绵或海帕等同类产品。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吸尘腔包括相连通的主管1和副管2,副管2设置于主管1的前端一侧,且副管2的前端开口作为上述的进尘口,主管1的后端开口作为上述的出尘口,清尘机构设置于主管1内,主管1的前端开口处可拆卸的安装有一个端盖8,安装杆3的前端连接于端盖8上,使得副管2与主管1相连通而互不干涉,并能够将清尘设备通过端盖8直接由主管1前端开口取出,便于拆装和清尘处理。进一步的,副管2连通主管1的通道位于第一毛丝组4的前侧位置。进一步的,端盖8远离安装杆3的一侧还设置有拉环。进一步的,端盖8由橡胶材质制成并扣装于主管1的前端开口,具体的,可在主管1的前端开口设置内凸环,而端盖8外周布置环向槽,即可实现扣装效果,也可通过旋接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于安装杆3上第一毛丝组4的前侧方向还套装有一个分离环7,分离环7由橡胶材质制成并径向开设有若干道开口槽,以将分离环7整体分割成叶片状结构,且分离环7布置于所述通道的前侧方向。具体使用时,由于主机10向出尘口内提供的负压作用,分离环7的外缘向上挤压主管1的内壁,并于分离环7和端盖8之间形成一集尘腔,在由吸尘口吸入了杂质后,小颗粒杂质被夹杂于第一毛丝组4中,而大颗粒杂质则容纳于分离环7和第一毛丝组4之间。然后在主机10停止工作后,分离环7不再受到负压作用,边缘自然的向下弯曲,同时由于大颗粒杂质的自身重量作用,压迫分离环7的边缘进一步向下弯曲,使得大颗粒杂质落入集尘腔内。

实施例二,

参阅图4和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腔的整体机构和特征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于本实施例中,吸尘腔包括主管1,主管1的前端作为进尘口而后端作为出尘口,于主管1内部接近于出尘口的位置可拆卸的安装有一连接支架9,安装杆3的后端连接于连接支架9上,且连接支架9整体呈板状结构并开设有若干通孔或整体呈辐条状结构,使得能够将清尘机构由出尘口抽出。且连接支架9的可拆卸安装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端盖8的安装方式基本相同,故这里省略赘述。进一步的,连接支架9背离安装杆3的一侧设置有手环,便于抽出清理。

实施例三,

如图6和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清洁设备包括主机10、刷头机构11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腔,且主机10连接于吸尘腔的出尘口,刷头机构11可拆卸的连接于吸尘腔的进尘口。此外,刷头机构11可以是地刷组件、滚刷组件等多种吸尘式刷头,甚至可以直接是一个无电动机构的机械式毛刷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四,

如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清洁设备包括主机10、刷头机构11(图8中未示出)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腔,且主机10可拆卸的连接于吸尘腔的出尘口,刷头机构11连接于吸尘腔的进尘口。此外,实施例三和四中提及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扣接、插接、旋接等多种方式实现,均较为常规,故省略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