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垂直帘帘布及垂直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8048发布日期:2019-02-22 21:4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经编垂直帘帘布及垂直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领域,特别涉及经编垂直帘帘布及垂直帘。



背景技术:

垂直帘能够实现随意调节室内光线、通风透气、遮阳等功能。而垂直帘的叶片一般为金属和塑料材质制成,在外观上较为单调,不够温馨。目前普遍做法是在垂直帘上增加一层覆盖多个叶片上的窗纱,且使得垂直帘的多个叶片独立使用,窗纱独立使用。此时即不影响垂直帘原来的使用功能,又达到美化视觉的效果和增加温馨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编垂直帘帘布,通过整合叶片和窗纱的功能,达到增加垂直帘的视觉效果和温馨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经编垂直帘帘布,包括多个有经编面料制成的帘布本体,所述帘布本体包括左遮光区、透光区以及右遮光区,所述左遮光区的宽度与所述右遮光区的宽度相同,所述透光区的宽度大于所述左遮光区的宽度;相邻的所述帘布本体的所述左遮光区和所述右遮光区相互重叠且固定连接;当所述帘布本体的左遮光区和右遮光区相平行时,所述帘布本体的横截面呈“U”字形;且当所述帘布本体以所述左遮光区顶部的中点、所述右遮光区顶部的中点作为连接在垂直帘上的支撑点进行同向转动时,同一所述帘布本体上的左遮光区和右遮光区可实现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帘布本体以遮光区顶部的中点、右遮光区顶部的中点作为连接在垂直帘上的支撑点进行同向转动时,同一帘布本体上的左遮光区和右遮光区可实现重叠,从而多个帘布本体能实现遮光作用;在上述转动过程中,光线能穿过透光部、左遮光区和右遮光区之间的范围进入,且实现对进入的光线进行调节;同时因帘布本体由经编面料制成,该帘布本体包括左遮光区、透光区以及右遮光区,此时能通过整合叶片和窗纱的功能,达到增加垂直帘的视觉效果和温馨感,且帘布本体可根据喜好更换不同的样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帘布本体顶部的两端面复合有无纺布。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帘布本体由经编面料制成,且在帘布本体上形成有透光区,此时面料在透光区的部分为网状,而帘布本体以遮光区顶部的中点、右遮光区顶部的中点作为连接在垂直帘上的支撑点,此时在帘布本体上复合的无纺布能增加帘布本体的结构强度,减小帘布本体因受力而发生破损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垂直帘,具有提高视觉效果和提高温馨感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经编垂直帘帘布制成的垂直帘,包括滑轨、多个滑移连接所述滑轨上的滑移座、转动连接在所述滑移座上的吊钩、设置在多个所述吊钩与所述滑轨之间且用于驱动所述吊钩转动的角度调控机构、设置在多个所述滑移座和所述滑轨之间且用于调控相邻的所述吊钩之间间距的收放调控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帘布本体的左遮光区和右遮光区重叠处的顶部、最左侧的所述帘布本体的左遮光区的顶部、最右侧的所述帘布本体的右遮光区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夹,多个所述安装夹分别连接在多个所述吊钩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吊钩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所述左遮光区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安装夹将多个帘布本体安装在吊钩上,从而在角度调控机构驱动吊钩转动的过程中,能实现对帘布本体上的左遮光区和右遮光区的角度进行调节,实现对光线进行调节;且在滑移座通过收放调节机构驱动移动时,能实现多个帘布本体的收放;且因该垂直帘安装有多个帘布本体,能提高视觉效果和增加温馨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帘布本体的透光区位于靠近室外的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帘布本体的透光区位于靠近室外的方向,使得在多个通过吊钩转动而使得帘布本体中的左遮光区和右遮光区相重叠而使得垂直帘处于合拢状态时,帘布本体的透光区呈弧形弯曲状且被左遮光区和右遮光区挡住,能提高垂直帘的视觉效果和增加温馨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的两端设置有端盖,所述角度调控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端盖上的传动棒、转动连接在所述滑移座上且套在所述传动棒上的第一蜗杆套、设置在所述吊钩上且与所述第一蜗杆套联动的第一蜗轮、设置在所述滑移座与所述传动棒之间且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棒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传动棒的表面形成有多道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卡槽,所述第一蜗杆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嵌入到所述卡槽内的第一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传动棒转动时,因第一蜗杆套内壁上的第一卡块嵌入到传动棒的卡槽内,从而能带动第一蜗杆套转动,因第一蜗杆套和设置在吊钩上的第一蜗轮相联动,从而能实现带动吊钩转动,使得吊钩转动时对多个帘布本体之间透过的光线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的最右侧滑移连接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内转动连接在驱动块,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块上的第二蜗轮、转动连接在所述驱动座上且套在所述传动棒上的第二蜗杆套,所述第二蜗杆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嵌入到所述卡槽内的第二卡块,所述驱动块上连接有驱动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驱动棒带动驱动块转动,从而驱动块上的第二蜗轮带动转动连接在驱动座上的第二蜗杆套转动,因第二蜗杆套中的第二靠近嵌入到传动棒的卡槽内,从而实现带动传动棒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放调控机构包括有用于限制最左侧的所述滑移座移动的固定组件、设置在相邻的所述滑移座之间且用于限制两个所述滑移座的最大间距的限位组件、驱动所述最右侧的所述滑移座移动的动力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组件能对最左侧的滑移座进行固定,在通过动力组件驱动最右侧的滑移座进行移动时,因相邻的滑移座之间设置有限制两个滑移座的最大间距的限位组件,从而使得两个滑移座之间的最大间距能进行控制,且使得多个滑移座之间实现联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角度调控机构包括供多个所述滑移座穿过的传动棒,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接在所述传动棒上且与最左侧的所述滑移座的一侧相抵触的橡胶套、卡接在所述传动棒上且与最左侧的所述滑移座的另一侧相抵触的卡环。

通过采用上上述方案,橡胶套和卡环卡接在传动棒上且分别对最左侧的滑移座的两侧抵触,从而对最左侧的滑移座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滑移座上且具有截面呈“凸”字形的限位槽的限位部、一端固定在左侧的所述限位部上且另一端穿过右侧的所述限位部的限位槽的柔性限位条、设置在所述柔性限位条穿过所述限位槽的一端上且用于防止所述柔性限位条脱出所述限位槽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柔性限位条的一端固定在左侧的限位部上且另一端穿过右侧的限位部中的限位槽,且限位块能防止柔性限位条从限位槽中脱离;从而驱动组件带动最右侧的滑移座移动时,相邻的滑移座之间可通过柔性限位条和限位块实现联动,且当限位块与滑移座的限位部相抵触时,能对两个相邻的滑移座之间的最大间距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的最右侧滑移连接有驱动座,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座上且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吊钩上的连接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座通过连接套连接在滑移座上的吊钩上,从而使得驱动座与最右侧的滑移座联动,使得当驱动座移动时能带动最右侧的滑移座进行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因帘布本体以遮光区顶部的中点、右遮光区顶部的中点作为连接在垂直帘上的支撑点进行同向转动时,同一帘布本体上的左遮光区和右遮光区可实现重叠,从而多个帘布本体能实现遮光作用;在上述转动过程中,光线能穿过透光部、左遮光区和右遮光区之间的范围进入,且实现对进入的光线进行调节;同时因帘布本体由经编面料制成,该帘布本体包括左遮光区、透光区以及右遮光区,此时能通过整合叶片和窗纱的功能,达到增加垂直帘的视觉效果和温馨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实施例2的图2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图2中位于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图2中位于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2中体现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体现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帘布本体;11、左遮光区;12、透光区;13、右遮光区;2、无纺布;3、滑轨;31、端盖;32、驱动座;33、驱动棒;4、滑移座;5、吊钩;61、传动棒;611、卡槽;62、第一蜗杆套;621、第一卡块;63、第一蜗轮;64、驱动组件;641、驱动块;642、第二蜗轮;643、第二蜗杆套;6431、第二卡块;71、固定组件;711、橡胶套;712、卡环;72、限位组件;721、限位部;7211、限位槽;722、柔性限位条;723、限位块;73、动力组件;731、连接套;732、缓冲座;8、安装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经编垂直帘帘布,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有经编面料制成的帘布本体1,帘布本体1包括左遮光区11、透光区12以及右遮光区13。在帘布本体1顶部的两端面复合有无纺布2。

左遮光区11的宽度与右遮光区13的宽度相同,透光区12的宽度大于左遮光区11的宽度;相邻的帘布本体1的左遮光区11和右遮光区13相互重叠且固定连接。

当帘布本体1的左遮光区11和右遮光区13相平行时,帘布本体1的横截面呈“U”字形;且当帘布本体1以遮光区顶部的中点、右遮光区13顶部的中点作为连接在垂直帘上的支撑点进行同向转动时,同一帘布本体1上的左遮光区11和右遮光区13可实现重叠。

实施原理:因帘布本体1以遮光区顶部的中点、右遮光区13顶部的中点作为连接在垂直帘上的支撑点进行同向转动时,同一帘布本体1上的左遮光区11和右遮光区13可实现重叠,从而多个帘布本体1能实现遮光作用;在上述转动过程中,光线能穿过透光部、左遮光区11和右遮光区13之间的范围进入,且实现对进入的光线进行调节;同时因帘布本体1由经编面料制成,该帘布本体1包括左遮光区11、透光区12以及右遮光区13,此时能通过整合叶片和窗纱的功能,达到增加垂直帘的视觉效果和温馨感,且帘布本体1可根据喜好更换不同的样式。

实施例2:一种垂直帘,如图2所示,包括滑轨3、多个滑移座4、多个吊钩5、角度调控机构、收放调控机构、经编垂直帘帘布。

如图2所示,滑轨3的两端安装有端盖31。多个滑移座4滑移连接在滑轨3内,在滑移座4沿着滑轨3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抵触在滑轨3上以实现减小滑移时摩擦力的滚轮(图中未示意)。多个吊钩5分别周向转动且轴向固定连接在滑移座4上。

如图2和图3所示,角度调控机构包括传动棒61、第一蜗杆套62、第一蜗轮63、驱动组件64。

如图3所示,传动棒61的表面开设有四道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卡槽611,且传动棒61的两端呈圆柱状且分别嵌入在两个端盖31(见图2)内,使得传动棒61的两端转动连接在两个端盖31上,传动棒6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滑轨3的延伸方向。

如图3所示,第一蜗杆套62转动连接在滑移座4上且套在传动棒61上,第一蜗杆套62的转动方向平行于传动棒61的延伸方向,在第一蜗杆套62的内壁上一体设置有两个嵌入到传动棒61的卡槽611内的第一卡块621。

如图3所示,第一蜗轮63固定连接在吊钩5上且位于滑移座4上,且第一蜗轮63和第一蜗杆套62相啮合。

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64包括驱动块641、第二蜗轮642、第二蜗杆套643、第二卡块6431。在滑轨3的最右侧滑移连接有驱动座32,驱动块641转动连接在驱动座32上;第二蜗轮642固定连接在驱动块641上;第二蜗杆套643转动连接在驱动块641上且套在传动棒61上,在第二蜗杆套643的内壁上一体设置有两个嵌入到传动棒61的卡槽611内的第二卡块6431。同时在驱动块641上还通过万向接连接有驱动棒33,驱动棒33在重力作用下悬挂在驱动块641下。

如图2所示,收放调节组件包括用于限制最左侧的滑移座4移动的固定组件71、设置在相邻的滑移座4之间且用于限制两个滑移座4的最大间距的限位组件72、驱动最右侧的滑移座4移动的动力组件73。

如图5所示,固定组件71包括橡胶套711和卡环712。橡胶套711卡接固定在传动棒61上且与最左侧的所述滑移座4的一侧相抵触,卡环卡接固定在所述传动棒61上且与最左侧的所述滑移座4的另一侧相抵触。

如图6所示,限位组件72包括形成在滑移座4上的限位部721、有塑料制成的柔性限位条722、限位块723。限位部721形成在滑移座4上且具有截面呈“凸”字形的限位槽7211;柔性限位条722的一端固定在左侧的限位部721上且另一端穿过右侧的限位部721的限位槽7211;限位块723一体设置在柔性限位条722穿过限位槽7211的一端上且用于防止柔性限位条722脱离限位槽7211。

如图7所示,动力组件73包括连接套731和缓冲座732。连接套731的一端连接在驱动座32上且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吊钩5上。缓冲座732滑移连接在滑轨1(见图1)内且驱动座32远离滑移座4的一侧,在驱动座32上固定连接有铁块,在缓冲座732上固定连接有与驱动座32上的铁块321相吸附的磁块。

如图2所示,同时在相邻的两个帘布本体1的左遮光区11和右遮光区13重叠处的顶部、最左侧的帘布本体1的左遮光区11的顶部、最右侧的帘布本体1的右遮光区1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夹8,安装夹8实现对相邻的两个帘布本体1上的左遮光区11和右遮光区13重叠处的顶部进行夹持固定;多个安装夹8分别连接在多个吊钩5上,相邻的两个吊钩5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左遮光区11的宽度。

实施原理:在需要对多个帘布本体1进行收放时,通过拉动驱动棒33而带动驱动座32在滑轨3中滑移实现。当需要对帘布本体1收拢时,使得驱动棒33带动驱动座32朝向靠近相滑移座4的方向移动,当驱动座32与相邻的滑移座4相抵触时,相邻的滑移座4之间相抵触时,最终推动多个滑移座4之间相互靠近且朝向一侧移动,实现收拢多个帘布本体1。当需要撑开多个窗帘本体时,使得驱动棒33带动驱动座32朝向远离滑移座4的方向移动,驱动座32通过连接套731带动相靠近的滑移座4移动,相邻的连接座之间通过柔性限位条722和限位块723实现联动,最终实现撑开多个帘布本体1。

在需要对帘布的角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转动驱动棒33从而带动驱动块641转动,驱动块641通过第二涡轮和第二蜗杆套643带动传动棒61转动,传动棒61通过第一蜗杆套62和第一蜗轮63带动吊钩5转动,从而使得安装在吊钩5上的多个帘布本体1进行转动,使得同一帘布本体1上的左遮光区11和右遮光区13的角度方向改变,从而经过透光区12进入的室内的光线强弱。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