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8971发布日期:2018-09-04 20:3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对于仓储物流或是生产型企业而言,经常会堆积大量的物料或是货品形成一个垛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省使用空间,将大量的物料或是货品进行堆积储备起来。

在现有技术中,我公司无垛位专用的登高防护架,其主要采用的是卸车用的龙门架;但是,很显然卸车用龙门架,卸车用龙门架其形体较大,主要用于日常生产需要搬运设备,起吊维修重型设备及材料运输的需要,因此其结构主体较为复杂,设备笨重,也不方便进行移动,同时其不便于工作人员上下爬行工作操作。不适用我公司垛位处的物料堆积和转运操作。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传统技术中上述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包括位于两侧的竖直直梯和连接两侧竖直直梯之间的水平直梯;且两侧的所述竖直直梯与所述水平直梯构成截面为“ㄇ”字形形状的主框架;

所述主框架的两侧的竖直直梯的底部还设置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底座架;所述竖直直梯的中轴线与等腰三角形形状的所述底座架中垂线重合;位于所述底座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轮装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还包括紧固连接杆;所述紧固连接杆用于固定连接竖直直梯与其相邻的水平直梯并形成三角形形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紧固连接杆为四根,其中两根紧固连接杆设置在一侧的竖直直梯与水平直梯之间,另外两根紧固连接杆设置在另一侧的竖直直梯与水平直梯之间。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还包括筒状护笼。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筒状护笼与所述竖直直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筒状护笼为两个;所述筒状护笼环绕在所述竖直直梯的外围。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水平直梯沿着其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吊索装置;所述吊索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水平直梯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万向轮装置包括万向轮轮体和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用于对所述万向轮轮体实施制动动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万向轮轮体具体为尼龙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分析上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主要结构可知:上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主要由位于两侧的竖直直梯和连接两侧竖直直梯之间的水平直梯以及底座架等结构部分组成;

其中,两侧的所述竖直直梯与所述水平直梯构成截面为“ㄇ”字形形状的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两侧的竖直直梯的底部还设置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底座架;所述竖直直梯的中轴线与等腰三角形形状的所述底座架中垂线重合;位于所述底座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轮装置。

在使用过程中,上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采用了“ㄇ”字形形状的主框架;这样其可以形成类似龙门吊的主体形状,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作业操作,其不同于龙门吊的是,龙门吊大多采用若干个笨重的金属焊接形成主体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其采用的是三个直梯连接形成。水平直梯水平设置在中间,同时两个竖直直梯则位于两侧,且两侧的竖直直梯的顶部分别连接水平直梯的两端形成“ㄇ”字形形状的主框架(主框架其结构稳固的同时,还便于工作人员上下攀爬进行工作作业);

同时其两侧的竖直直梯的底部还设置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底座架;所述竖直直梯的中轴线与等腰三角形形状的所述底座架中垂线重合;这样可以保证主框架的两侧底部更具稳定性;

同时为了提供该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可移动性能,其还在底座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轮装置。这样一来,该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实际上将有四个万向轮装置进行四点支撑,同时便于该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进行移动。

同时在具体的技术方案中,该直角三角形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具有便于操作的特性,这种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推入垛位的边缘后可以调节其相对位置,随后在调整好位置后进行安全的劳动作业;同时,在具体技术方案中,该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还安装了紧固连接杆、筒状护笼等提升了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同时给工作人员劳动作业提供了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再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推入到相应垛位A处后的使用状态效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万向轮装置的一视角下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万向轮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标号:1-竖直直梯;2-水平直梯;3-底座架;4-万向轮装置;5-万向轮轮体;6-制动组件;7-紧固连接杆;8-吊索装置;9-筒状护笼;A-垛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包括位于两侧的竖直直梯1和连接两侧竖直直梯1之间的水平直梯2;且两侧的所述竖直直梯1与所述水平直梯2构成截面为“ㄇ”字形形状的主框架;

所述主框架的两侧的竖直直梯1的底部还设置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底座架3;所述竖直直梯1的中轴线与等腰三角形形状的所述底座架3中垂线重合;位于所述底座架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轮装置4。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以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三种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同时,图4为图3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推入到相应垛位A处后的使用状态效果图;

分析上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主要结构可知:上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主要由位于两侧的竖直直梯和连接两侧竖直直梯之间的水平直梯以及底座架等结构部分组成;

其中,两侧的所述竖直直梯与所述水平直梯构成截面为“ㄇ”字形形状的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两侧的竖直直梯的底部还设置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底座架;所述竖直直梯的中轴线与等腰三角形形状的所述底座架中垂线重合;位于所述底座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轮装置。

在使用过程中,上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采用了“ㄇ”字形形状的主框架;这样其可以形成类似龙门吊的主体形状,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作业操作,其不同于龙门吊的是,龙门吊大多采用若干个笨重的金属焊接形成主体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其采用的是三个直梯连接形成。水平直梯水平设置在中间,同时两个竖直直梯则位于两侧,且两侧的竖直直梯的顶部分别连接水平直梯的两端形成“ㄇ”字形形状的主框架(主框架其结构稳固的同时,还便于工作人员上下攀爬进行工作作业);

同时其两侧的竖直直梯的底部还设置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底座架;所述竖直直梯的中轴线与等腰三角形形状的所述底座架中垂线重合;这样可以保证主框架的两侧底部更具稳定性;

同时为了提供该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可移动性能,其还在底座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轮装置。这样一来,该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实际上将有四个万向轮装置进行四点支撑,同时便于该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进行移动。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技术效果做一下详细说明: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还包括紧固连接杆7;所述紧固连接杆7用于固定连接竖直直梯1与其相邻的水平直梯2并形成三角形形状。

所述紧固连接杆7为四根,其中两根紧固连接杆7设置在一侧的竖直直梯与水平直梯之间,另外两根紧固连接杆7设置在另一侧的竖直直梯与水平直梯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还设计了紧固连接杆,该紧固连接杆可以优选使用材质优质的紧固连接杆,这样可以保证紧固连接杆的紧固性,保证其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同时该紧固连接杆(即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分别连接在竖直直梯与其相邻的水平直梯处,形成三角形形状(三角形形状更稳定,可以增强水平直梯与竖直直梯之间的连接紧固性)。这样一来,该紧固连接杆就可以进一步增强主框架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了。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还包括筒状护笼9。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还设计了筒状护笼,筒状护笼的主要是安装在两侧的竖直直梯的外围,对上下爬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保护。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筒状护笼9与所述竖直直梯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筒状护笼9为两个;所述筒状护笼9环绕在所述竖直直梯1的外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主要通过直梯形成主框架结构,该竖直直梯主要安装在两侧,同时该筒状护笼环绕在所述竖直直梯的周围;该筒状护笼其一方面可以对上下爬行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工人实施安全保护;另一方面,其还可以对爬行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工人实施辅助。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水平直梯2沿着其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吊索装置8;所述吊索装置8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水平直梯2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技术方案中,在水平直梯的顶部还设计安装了吊索装置,其也更加适合工作人员在整个垛位上来回行走,便于工作人员劳动作业并同时对工作人员提供有效保护,因此其增强了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安全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具体参见图5以及图6,所述万向轮装置4包括万向轮轮体5和制动组件6;所述制动组件6用于对所述万向轮轮体5实施制动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还设计了万向轮装置,该万向轮装置主要安装在位于底座架的两端:通过该万向轮装置可以推动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移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万向轮轮体5具体为尼龙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技术方案中,该万向轮装置优选一种具有制动功能的万向轮装置;该制动组件(包括刹车片等组件结构)用于对所述万向轮实施制动动作;

同时该万向轮轮体也选择多种结构材质,例如耐噪耐磨轮或是常规的尼龙轮;该轮体为将尼龙底轮,其适用于一般工作场景;但是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采用特种万向轮轮体。

很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万向轮装置,其不仅选择了带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装置;同时,该万向轮装置的轮体也优选使用特重万向轮(例如某些高分子工程塑料件),噪音小、推动便捷且不易损坏。需要说明的是,工程塑料是可以作为结构材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万向轮轮体的结构材料,工程塑料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结构件的塑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具有如下方面的技术优势:

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结构设计更合理;上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主要由位于两侧的竖直直梯和连接两侧竖直直梯之间的水平直梯以及底座架等等结构部分组成;很显然,上述竖直直梯和水平直梯以及底座架以及紧固连接杆等具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都有合理的布局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技术构造更合理,且功能更加完善,实用性也更强。

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在使用过程中,上述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采用了“ㄇ”字形形状的主框架;这样其可以形成类似龙门吊的主体形状,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作业操作,其不同于龙门吊的是,龙门吊大多采用若干个笨重的金属焊接形成主体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其采用的是三个直梯连接形成。水平直梯水平设置在中间,同时两个竖直直梯则位于两侧,且两侧的竖直直梯的顶部分别连接水平直梯的两端形成“ㄇ”字形形状的主框架(主框架其结构稳固的同时,还便于工作人员上下攀爬进行工作作业);同时其两侧的竖直直梯的底部还设置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底座架;所述竖直直梯的中轴线与等腰三角形形状的所述底座架中垂线重合;这样可以保证主框架的两侧底部更具稳定性;同时为了提供该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的可移动性能,其还在底座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轮装置。这样一来,该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实际上将有四个万向轮装置进行四点支撑,同时便于该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进行移动。

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其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节省空间,实用性强,可靠性强,安全性能优越等诸多方面的技术优势。

基于以上诸多显著的技术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垛位专用登高防护架必将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