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毛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8731发布日期:2019-03-19 21:12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毛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品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粘毛刷。



背景技术:

纺织品在生产、加工、使用和清理过程中,由于静电或本身特性吸附浮尘、浮毛及空气中漂浮物,给人们带来不便,现有的清洁设备操作不便且清洁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清洁效果好的粘毛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粘毛刷包括刷杆,刷杆上轴连接有为中空腔体结构的滚筒,滚筒上沿轴向设有长孔;滚筒内穿设有拉出轴和回收轴;滚筒上套设有粘带,粘带两端均穿过长孔且分别与拉出轴、回收轴连接。

进一步地,刷杆上设有与滚筒相配合的端盖,拉出轴和回收轴设在端盖上。

进一步地,回收轴上设有动力机构。

进一步地,拉出轴和回收轴间隙配合;拉出轴和回收轴均与滚筒内壁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粘带采用单面黏性的胶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滚筒上沿轴向设有长孔,单面黏性的粘带的黏性面在外,光滑面与滚筒外表面接触,粘带穿过长孔与滚筒内的拉出轴和回收轴连接,一方面粘带紧绷在滚筒外壁上,可方便的对纺织品上的浮尘等进行粘附,另一方面回收轴转动,将使用后的粘带进行回收,操作方便且可重复利用;拉出轴和回收轴间隙配合,拉出轴和回收轴均与滚筒内壁间隙配合,避免两个轴之间以及轴与滚筒之间发生粘接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端盖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端盖处的结构示意图。

1、手持部;2、滚筒;21、长孔 ;3、连接部;4、端盖;5、拉出轴;6、粘带;7、回收轴;8、转把;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粘毛刷,如图1-3所示,包括刷杆,刷干包括竖直设置的手持部1,手持部1顶端设有连接部3,连接部3上轴连接有为中空腔体结构的滚筒2,滚筒2水平设置,滚筒2上沿轴向设有长孔21;滚筒2内穿设有拉出轴5和回收轴7;滚筒2上套设有粘带6,粘带6采用单面黏性的胶带,粘带6两端均穿过长孔21且分别与拉出轴5、回收轴7连接,即粘带6的不带黏性的一面与滚筒2外壁接触,粘带6一端绕在拉出轴5上,另一端绕在回收轴7上。

刷杆的连接部3上设有与滚筒2相配合的端盖4,端盖4设置在滚筒2的端部,本实施例中端盖4有一对,分别对称设置在滚筒2的两端,拉出轴5和回收轴7设在端盖4上,拉出轴5和回收轴7均通过轴承座与端盖4连接,即拉出轴5和回收轴7均可转动;回收轴7上设有动力机构,本实施例中该动力机构采用转把8,转把8穿过端盖4与回收轴7固接;拉出轴5和回收轴7间隙配合,且拉出轴5与回收轴7之间的间距大于粘带6绕在拉出轴5与回收轴7上的厚度之和;拉出轴5和回收轴7均与滚筒2内壁间隙配合,即回收轴7将粘带6完全回收时,绕在回收轴7的粘带6不与滚筒2内壁相接触,在本实用新型未开始工作时,粘带6绕在拉出轴5上,此时粘带6也不与滚筒2内壁接触。

未工作时,未使用的粘带6绕在拉出轴5上,粘带6从拉出轴5上引出并穿过长孔21包裹在滚筒2上,粘带6的不带黏性的一面与滚筒2外壁相接触,然后粘带6再次穿过长孔21进入滚筒2内部并固接在回收轴7上,工作时手持本实用新型在纺织品上进行滑动,工作一段时间后,包裹在滚筒2外壁上的粘带6沾满浮尘等,转动转把8,使得回收轴7转动,进而拉动粘带6,带动拉出轴5转动,使得使用后的粘带6绕在回收轴7上,滚筒2上更换为未使用的粘带6。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采用电机9作为动力机构带动回收轴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