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爬行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8050发布日期:2019-04-29 11:58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儿童爬行垫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家纺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儿童爬行垫。



背景技术:

儿童爬行垫又名宝宝游戏垫,婴儿爬爬垫,用于给婴幼儿提供一个学爬、学走、嬉戏的安全环境。现有的的儿童爬行垫主要采用PP棉做内芯,棉布做外层的爬行垫,这种爬行垫由于采用了棉质材料,所以相对比较透气,比较舒适,但是这种棉质材料的爬行垫,因弹性不足,所以保护功能不够强,儿童摔倒时容易造成磕伤。

因此市面上需要有一种既舒适,又透气,且弹性较好,能很好的起到保护作用的儿童爬行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弹性的儿童爬行垫,以解决现有棉质材料儿童爬行垫由于弹性不足,不能提供安全的使用环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儿童爬行垫,所述儿童爬行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层,所述第一垫层包括第一弹性支撑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排列在所述第一垫层中使所述第一垫层形成中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儿童爬行垫还包括第二垫层和第三垫层,所述第一垫层、第二垫层和第三垫层自下而上依次叠加构成一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层的第一弹性支撑部由直径0.3至0.8mm的聚酯纤维X型3D编织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垫层包括第二弹性支撑部,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由直径0.1至0.3mm的聚酯纤维X型3D编织而成,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排列在所述第二垫层中使所述第二垫层形成中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垫层包括第三弹性支撑部,所述第三弹性支撑部由涤纶材料蜂巢型3D编织而成,所述第三弹性支撑部排列在所述第三垫层中使所述第三垫层构成中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层的厚度为0.6至1.2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垫层的厚度为0.1至0.3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层、第二垫层和第三垫层通过丝线缝合成一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层、第二垫层和第三垫层的垫面大小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层、第二垫层和第三垫层的垫面形状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童爬行垫,通过在垫层中设置弹性支撑部,以及所述弹性支撑部排列在垫层中使垫层形成中空结构,实现了儿童爬行垫弹性高,保护性强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儿童爬行垫的结构图;

图2为儿童爬行垫第一垫层的结构图;

图3为儿童爬行垫第二垫层的结构图;以及

图4为儿童爬行垫第三垫层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2所示,该儿童爬行垫中的第一垫层1包括第一弹性支撑部4。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4由直径0.3至0.8mm的聚酯纤维X型3D编织而成,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4排列在所述第一垫层中使所述第一垫层形成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垫层1的厚度为0.6至1.2cm。

在本申请中考虑到儿童爬行垫的易洗性、透气性和高弹性,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4由直径0.3至0.8mm相对较粗的聚酯纤维X型3D编织而成,并且排列在第一垫层1中使第一垫层1形成中空结构。由于聚酯纤维本身不吸水,而且编织成中空结构,因此有污垢时只需用水简单冲洗,让水流直接穿过爬行垫,不停留在内芯,在正常情况下清洗完毕后只需两个小时就可自然干透。聚酯纤维材料编制的中空结构透气性非常好,夏天能让湿气湿气快速排出,让皮肤自然呼吸,因此显得凉快,而冬天则能锁住空气,形成温暖的小气候,感觉温暖舒适。这种聚酯纤维X型3D编织的垫层具有良好的可折叠性,可以将爬行垫多次折叠方便收纳、快递和携带,而且展开后不变形、不损坏。这种聚酯纤维材料编制的中空结构也使爬行垫弹性很好,而0.6至1.2cm的垫层厚度也进一步地增强了爬行垫的弹性,使它能有效的缓冲儿童跌倒的冲击力,吸收撞击能量,避免孩子跌倒撞伤。

在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层1中的X型第一弹性支撑部4在第一垫层1中一个接一个有规则的排列,形成弹性层。在编织的时候,当第一垫层1中编织的X型第一弹性支撑部4的密度不同时,第一垫层1的弹性也会不同。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足够的弹性,在第一垫层1中每英寸长度上包含了250个X型第一弹性支撑部4。

在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层1的上下表面及侧面均为聚酯纤维材料编织成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表面使第一垫层1全方位透气而且弹性十足。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展示了一种儿童爬行垫,该儿童爬行垫包括第一垫层1、第二垫层2和第三垫层3,所述第一垫层采用粗聚酯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垫层2采用细聚酯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第三垫层3采用涤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垫层1、第二垫层2和第三垫层3自下而上依次叠加构成一整体结构。

在本申请中考虑到儿童爬行垫的易清洗性,采用了涤纶和聚酯纤维这样的不吸水材料作为爬行垫的主要材料。

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层1、第二垫层2和第三垫层3通过丝线缝合为一个整体结构。

如图3所示,该儿童爬行垫中的第二垫层2包括第二弹性支撑部5。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5由直径0.1至0.3mm的较细的聚酯纤维X型3D编织而成,且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5排列在所述第二垫层2中使第二垫层2形成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垫层2的厚度为0.1至0.3cm。

在本申请中除了要考虑到儿童爬行垫的易洗性、透气性和高弹性还要考虑到爬行垫的舒适性,因此在该儿童爬行垫的中层设置了一层使用直径0.1至0.3mm的细聚酯纤维X型3D编织而成的第二垫层2。由于第二垫层2也是由聚酯纤维X型3D编织而成的中空结构,所以第二垫层2和第一垫层1一样具有易洗性、透气性和高弹性等特性。除此之外由于第二垫层2采用了0.1至0.3mm的细聚酯纤维,使得第二垫层2十分柔软,从而增强了所述儿童爬行垫的舒适性。

在在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垫层2的上下表面及侧面与所述第一垫层1一样,均为由聚酯纤维材料编织成的网状结构,使垫层十分透气而且弹性十足。

如图4所示,该儿童爬行垫的第三垫层3包括第三弹性支撑部6,所述第三弹性支撑部6由涤纶材料蜂巢型3D编织而成,且所述第三弹性支撑部6排列在所述第三垫层3中使第三垫层3形成蜂巢型中空结构。

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三垫层3直接与儿童皮肤接触,考虑到舒适性和易洗性,所以采用了涤纶材料蜂巢型3D编织而成的中空结构。由于涤纶材料吸水性较差,因此便于清洗,且洗后极易干燥。由于第三垫层3采用了多孔的蜂巢中空结构,也使得第三垫层3透气性非常好。而这种多孔的蜂巢中空结构也使得第三垫层3柔软,蓬松,使用起来舒适性较高。

如图1所示,该儿童爬行垫的第一垫层1,第二垫层2和第三垫层3的垫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并且自下而上依次缝合成一整体结构。

在本申请中考虑到儿童爬行垫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使3个垫层的垫面为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结构,使其可以加工成不同的形状,美观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