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薄边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6135发布日期:2019-02-22 21:37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薄边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边箱柜领域,尤其是一种装配式薄边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柜在拼合时采用壁板搭接烧焊的方式,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烧焊、打磨的工艺方式不够环保。而且焊口形态不好,影响柜子整体外观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薄边柜。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薄边柜,其包括:侧板、底板、背板和固定架;所述侧板为一个倒U形结构;所述底板与背板分别与所述侧板卡接;所述固定架贴合所述侧板和底板,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底板通过连接件固连。

优选的,还包括底板卡件;所述侧板包括侧壁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位于侧壁的内侧;所述底板包括底板壁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包括第一卡扣;所述第二翻边位于底板壁的下侧,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内侧;所述底板卡件包括固定壁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包括第一定位口;所述固定壁与所述第一翻边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侧壁的内侧面形成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翻边插在所述第一定位槽中,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定位口卡接,所述第一卡扣的方向为阻止所述底板向上运动。

优选的,所述底板包括加厚块,所述固定架与底板在所述加厚块处通过连接件固连。

优选的,所述侧板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位于所述侧壁的内侧,所述第四翻边包括第二定位口;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壁和第六翻边,所述第六翻边与所述背板壁的侧边固连,且位于所述背板壁的前侧,所述第六翻边包括第二卡扣;所述第四翻边和第六翻边贴合,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定位口卡接,所述第二卡扣的方向用于阻止所述背板向后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翻边包括与之相对的第一夹边,二者形成第二定位槽;所述第六翻边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宽度匹配,用于阻止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定位口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包括顶壁,所述顶壁包括第五翻边,所述第五翻边位于所述顶壁内侧,所述第五翻边包括第三定位口;所述背板包括第七翻边,所述第七翻边与所述背板壁的上边固连,且位于所述背板壁的前侧,所述第七翻边包括第三卡扣;所述第五翻边和第七翻边贴合,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三定位口卡接,第三卡扣的方向用于阻止所述背板向后运动;所述第五翻边包括与之相对的第二夹边,二者形成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七翻边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与所述第三定位槽的宽度匹配,用于阻止所述第三卡扣与第三定位口脱离。

优选的,还包括左前侧板,所述左前侧板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与所述固定架外侧边贴合。

优选的,还包括后侧板,所述底板包括镶嵌槽;所述后侧板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后侧板的一端与所述镶嵌槽配合;所述后侧板包括后卡槽,所述后卡槽用于固定滑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连接采用碰焊的方式。

优选的,还包括脚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薄边柜,不需要烧焊,加工过程比较环保,制造过程省时省力,安装方便快捷,外观整体、一致。侧板、底板和背板围成了待使用的内腔,空间较大。固定架安装方便,能保证薄边框的整体强度。

第一翻边给予底板托举力,保证了薄边柜底部的强度,第一定位槽提升了卡接的牢固程度。

加厚块提高了固连位置的强度。

将第四翻边设置在侧板的内侧,同时第六翻边与第四翻边贴合,使得卡接结构藏于装配式薄边柜的内部。外形的一致性更好。同时背板由外向内安装方式,安装方便卡接强度高。

第二定位槽与第一凸起配合,提高了第二卡扣与第二定位的贴合强度,避免了因材质变形而可能造成的连接松动。

顶壁也设置卡接结构,可以更好的固定背板,限制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强度。

左前侧板可以辅助固定固定架,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同时还可以作为新附件的安装结构,可进一步扩展本实用新型的功能。

后侧板分别与侧板和底板贴合,提高了后侧柜体的强度,同时可以安装滑轨,进而安装抽屉。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功能。

碰焊的方式连接非常牢固,同时焊口隐藏在贴合面处,不影响外观。脚轮使得柜体可以较方便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装配式薄边柜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一种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A;

图4为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B;

图5为另一种装配式薄边柜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6的B-B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5的柜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板;11:侧壁;111:第一翻边;1111:加强筋;112:第四翻边;1121:第一夹边;1122:第一加长壁;1123:第二定位口;12:顶壁;2:底板;21:底板壁;22:第二翻边;221:第一卡扣;23:加厚块;24:第八翻边;3:背板;31背板壁;32:第六翻边;321:第二卡扣;322:第一凸起;33:第七翻边;331:第三卡扣;4:固定架;5:底板卡件;51:固定壁;52:第三翻边;521:第一定位口;53:导引壁;6:左前侧板;7:后侧板;71:后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侧板1整体呈倒U形,其侧壁11下端的第一翻边111上面固连有底板卡件5,底板卡件5上设置第一定位口521,底板2可与底板卡件5卡接。两个侧壁11后端各包括一个第一翻边112,第一翻边112上设置第二定位口1123,用于与背板3卡接。固定架4从内侧与安装后的侧板1和底板2贴合,固定架4与底板2之间通过连接件固连,如螺栓连接。

图3所示,底板2上设置加厚块23,其上可以制通孔也可以制螺纹孔。

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抽屉所在的面为前面,本实施例的底部带有脚轮,四角各设置一个万向轮,前方正中设置有一个前后方向的固定轮。为了安装脚轮,可以在底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底板加强板,脚轮安装在底板加强板上。

图7和图8所示,两个侧壁11各自的后端通过第一加长壁1122与一个第四翻边112连接,第一加长壁1122的宽度用于配合背板3的宽度。第四翻边11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口1123。第四翻边112还连接有第一夹边1121,二者相对,构成开口向外的第二定位槽的两侧面。

背板壁31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第六翻边32,第六翻边32向背板壁31的前侧延伸,背板壁31的宽度适合使两个第六翻边32分别贴合其同侧的第四翻边112。第六翻边32上包括朝向外侧的第二卡扣321,还包括卡扣背面的第一凸起322。第二卡扣321与第二安装口1123卡接,第二卡扣321的方向为限制背板3向后方移动。第一凸起322的高度与第二定位槽的宽度匹配。第一夹边1121与第四翻边112夹住第一凸起322,则第二卡扣321牢牢地固定在第二安装口1123内,即使第四翻边112或第六翻边32变形扭动,卡接结构也不会相互脱离。

安装后背板壁31与第一加长壁1122平齐,组成本实施例的柜体后面,整体一致整齐。本实施例中第四翻边112设置于侧壁11的内侧,其实也可以设置在外侧,对应的第六翻边32上第二卡扣321设置于内侧面,安装后背板3包裹住侧壁11的后端。

侧板1的顶壁12包括与侧壁11相同的翻边结构。第五翻边位于顶壁12的内侧,第五翻边与顶壁12通过第二加长壁连接。第五翻边的一端连接有与之相对的第二夹边,二者形成槽口向外的第三定位槽。第五翻边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口。参考图4,放大图B所示,背板3的上部向前方延伸出第七翻边33。第七翻边33的外侧面包括第三卡扣331,内侧面包括第二凸起,第七翻边33插入第三定位槽后,第三卡扣331与第三定位口卡接,卡接方向为阻止背板3向后运动。第二凸起的高度与第三定位槽的槽宽匹配,用于压住第三卡扣331防止卡接结构脱离。

图9和图10所示,两个侧壁11的下端分别向内侧延伸出第一翻边111,第一翻边111的末端还可以包括加强筋1111以提升第一翻边111的强度和支撑力。第一翻边111的上面固定连接固定壁51,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碰焊。固定壁51贴近侧壁11的一段向上延伸出第三翻边52,第三翻边52与侧壁11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三翻边52上包括第一定位口521。

底板壁21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翻边22,第二翻边22的外面分别贴合同侧侧壁11的内面,第二翻边22的内面包括第一卡扣221。第一卡扣221与第一定位口521卡接,第一卡扣221的方向为阻止底板2向上运动。第一安装槽的宽度适合限制第二翻边22的变形,防止第一卡扣221脱出。

第三翻边52上端还可以延伸出导引壁53,引导壁53在第一安装槽开口处形成喇叭口,便于安装时第一卡扣221挤入第一安装槽。

参考图3,图3中底板2的面使用时朝下,其前后端都包括第八翻边24,用于加强底板2的结构强度。背板3下端还可以包括向前弯折的包边,包边与底板2后端的第八翻边24贴合,二者可以利用螺栓或铆钉等固连,加强底板2与背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

图11所示,左前侧板6与侧板1的内侧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碰焊。左前侧板6贴在固定架4的外侧,防止固定架平移、倒斜等。同时左前侧板6还可以包括锁槽等结构。

参考图3,放大图A所示,底板2包括镶嵌槽,后侧板7的截面形状贴合镶嵌槽,其一端在组合后插入镶嵌槽内,其侧面与侧板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在左右各设置了一个后侧板7,其上包括后卡槽71。同水平高度处,左前侧板6也可以设置前卡槽。前、后卡槽用于安放固定滑轨,固定滑轨与抽屉上的移动滑轨配合。

本实施例的各个部件都是板件冲压、折弯形成。当然也可以是注塑、3d打印等形成的。各个卡扣也可以通过冲压变形形成的一侧平滑另一侧陡峭的卡扣形状。

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