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高度无障碍门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586发布日期:2019-03-30 09:00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高度无障碍门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适应高度无障碍门槛。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房屋做到尽可能密封,要在地面上设置与门框配合紧密的门槛,同时许多阶梯或者沟渠,不利于轮椅、老人、儿童、或者行动不便的人通行,随着中国的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发达,尤其是发达地区越来越提倡和流行人性化的建筑设计,所以无障碍门槛的使用愈发频繁,但是目前使用的无障碍门槛存在以下缺陷:一现有的无障碍门无法适应多重地形,装置形式单一,二现有的无障碍门槛无法自适应高度,不能适应多种工作环境,三现有的无障碍门槛太过笨重,装置不易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高度无障碍门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高度无障碍门槛,包括可调支撑柱,所述可调支撑柱包括挡板、转动活页、伸缩柱、可调支撑柱主体、支撑板、卡接槽、调节旋钮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伸缩柱滑动套接在可调支撑柱主体的内部,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伸缩柱的上端面,所述挡板的侧端面设有转动活页,所述挡板的前端面安装有红外感应装置,所述卡接槽开设在可调支撑柱主体的侧端面,所述支撑板滑动套接在可调支撑柱主体的底部,所述调节旋钮转动连接在可调支撑柱主体的前端面,所述可调支撑柱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可调支撑柱的侧端面上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主体、限位孔、卡接活塞、连接柱、固定连接杆、固定按钮和固定连接杆槽,所述固定连接杆槽开设在支撑板主体的上端面,所述固定连接杆滑动连接在固定连接杆槽内,所述限位孔开设在固定连接杆的两端,所述固定按钮安装在支撑板主体的前端面,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主体的后端面,所述卡接活塞滑动连接在连接柱的上端面,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滑动套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角。

优选的,所述卡接活塞共有两组,均匀对称分布在支撑板主体的后端面,且所述卡接活塞可以与卡接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转动活页共有四组,均匀对称在挡板的侧端面两侧,且所述可调支撑柱和支撑板之间通过转动活页实现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按钮共有四组,均匀对称分布在支撑板主体的前端面,且所述固定按钮可以与限位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共有两组,对应分布在可调支撑柱的侧端面两侧。

优选的,所述红外感应装置与伸缩柱和支撑板电性相连。

优选的,所述伸缩板收入支撑板后,支撑板高度与可调支撑柱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有支撑板,当装置需要垫在阶梯式的障碍上时,可以将两组支撑板展成同一平面,在支撑板主体的上端面设有固定连接杆槽,且固定连接杆滑动连接在固定连接杆槽的内部,两组支撑板之间通过两组固定连接杆相连,使得两组支撑板固定在一个平面,同时在固定连接杆的两端还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可以与支撑板主体前端面的固定按钮相适配,当两组固定连接杆在支撑板的内部达到合适的固定位置后,按下固定按钮,即可将固定连接杆的位置固定,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此时即可将装置置于台阶上,同时调节调节旋钮使得可调支撑柱达到合适的高度,可调支撑柱可以对装置起到很好的作用,当遇到坑道或者沟渠时,将可调支撑柱置于坑道或者沟渠内部,将两组支撑板展开至坑道或者沟渠两边的地面上即可,当支撑板的长度不足时,可以调节伸缩板,从而延长装置的工作区间,同时在伸缩板的下端面设有防滑角,防滑角可以加大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装置打滑,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无障碍门无法适应多重地形,装置形式单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可调支撑柱,伸缩柱滑动连接在可调支撑柱主体的内部,同时支撑板滑动连接在可调支撑柱主体的底部,且伸缩柱和支撑板与红外感应装置电性相连,装置工作时通过红外感应装置测的所需要的工作高度后,控制伸缩柱从可调支撑柱主体的内部延伸,使得可调支撑柱达到必要的工作高度,同时支撑板会从可调支撑柱主体的底部伸出,加大了可调支撑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装置在升高的同时稳定性不足,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使得装置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作要求,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无障碍门槛无法自适应高度,不能适应多种工作环境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在可调支撑柱的上端面设有把手,方便使用者对装置的移动与便携,同时装置采用层层套接结构,大大减小了装置的体积,且在支撑板主体的后端面设有卡接活塞和连接柱,将装置收起后,可将卡接活塞与可调支撑柱主体侧端面的卡接槽相卡接,使得装置收起后,更加稳固,也方便了使用者对装置的收纳,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无障碍门槛太过笨重,装置不易携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调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伸缩板;2-支撑板;3-把手;4-防滑角;5-可调支撑柱; 6-支撑板主体;7-限位孔;8-卡接活塞;9-连接柱;10-固定连接杆; 11-固定按钮;12-固定连接杆槽;13-挡板;14-转动活页;15-伸缩柱;16-可调支撑柱主体;17-底端支撑板;18-卡接槽;19-调节旋钮; 20-红外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高度无障碍门槛,包括可调支撑柱5,可调支撑柱5包括挡板13、转动活页14、伸缩柱15、可调支撑柱主体16、底端支撑板17、卡接槽18、调节旋钮19和红外感应装置20,伸缩柱15滑动套接在可调支撑柱主体16的内部,挡板13固定连接在伸缩柱15的上端面,挡板13的侧端面设有转动活页14,挡板13的前端面安装有红外感应装置20,卡接槽18开设在可调支撑柱主体16的侧端面,底端支撑板17滑动套接在可调支撑柱主体16的底部,调节旋钮19转动连接在可调支撑柱主体16的前端面,装置工作时通过红外感应装置20测的所需要的工作高度后,控制伸缩柱15从可调支撑柱主体16的内部延伸,使得可调支撑柱5达到必要的工作高度,同时底端支撑板17会从可调支撑柱主体16的底部伸出,加大了可调支撑柱5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装置在升高的同时稳定性不足,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使得装置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作要求,可调支撑柱5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把手3,方便使用者对装置的移动与便携,可调支撑柱5的侧端面上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包括支撑板主体6、限位孔7、卡接活塞8、连接柱9、固定连接杆10、固定按钮11和固定连接杆槽12,固定连接杆槽12开设在支撑板主体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杆10滑动连接在固定连接杆槽12内,限位孔7开设在固定连接杆10的两端,固定按钮11安装在支撑板主体6的前端面,两组支撑板2之间通过两组固定连接杆10相连,使得两组支撑板2固定在一个平面,同时在固定连接杆10的两端还开设有限位孔7,且限位孔7可以与支撑板主体6前端面的固定按钮11相适配,当两组固定连接杆10在支撑板2的内部达到合适的固定位置后,按下固定按钮11,即可将固定连接杆10的位置固定,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连接柱9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主体6的后端面,卡接活塞8滑动连接在连接柱9的上端面,将装置收起后,可将卡接活塞8与可调支撑柱主体16侧端面的卡接槽18相卡接,使得装置收起后,更加稳固,也方便了使用者对装置的收纳,支撑板2的内部滑动套接有伸缩板1,当支撑板2的长度不足时,可以调节伸缩板1,从而延长装置的工作区间,伸缩板1 的底部设置有防滑角4,防滑角4可以加大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装置打滑,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

卡接活塞8共有两组,均匀对称分布在支撑板主体6的后端面,且卡接活塞8可以与卡接槽18相适配,述转动活页14共有四组,均匀对称在挡板13的侧端面两侧,且可调支撑柱5和支撑板2之间通过转动活页14实现转动连接,固定按钮11共有四组,均匀对称分布在支撑板主体6的前端面,且固定按钮11可以与限位孔7相适配,支撑板2共有两组,对应分布在可调支撑柱5的侧端面两侧,红外感应装置20与伸缩柱15和底端支撑板17电性相连,伸缩板1收入支撑板2后,高度与可调支撑柱5一致。

工作原理:在需要工作时,遇到阶梯式障碍时,将两组支撑板2 展成同一平面,将两组固定连接杆10相互贯穿支撑板2,将两组支撑板2固定相连,当两组固定连接杆10在支撑板2的内部达到合适的固定位置后,按下固定按钮11,即可将固定连接杆10的位置固定,固定工作完成后,将装置置于台阶上,再通过调节调节旋钮19使可调支撑柱5达到合适支撑高度即可,当遇到坑道式障碍是,需将可调支撑柱5置于坑道内部,将支撑板2展开在坑道的两边,通过红外感应装置20控制伸缩柱15和底端支撑板17从而使得装置达到合适的工作高度,必要时可以延展伸缩板1,或者通过调节旋钮19手动控制,完成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