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8692发布日期:2019-03-22 19:24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货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物流仓储领域,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货架。



背景技术:

在商场或超市中,商品摆放在货架上由顾客挑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商品在货架上的摆放方式能够直接影响顾客的消费行为。因此,越来越多的商场或超市采用了通过商品的摆放向顾客推荐商品的方式。

基于上述原因,商品的销售情况常常与理货员、导购员的素质和经验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商场或超市的利润。

但是,上述因素往往存在主观性强、成本高、复制性低的缺点。因此,需要改进的货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架,其可以通过调整物品在其上的摆放方式而改进用户便利。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货架,所述货架包括:框架;以及,多层物品托盘,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多层物品托盘中的每一层能够经由所述连接机构沿所述框架移动,所述多层物品托盘中的每一层包括多个子托盘,所述每个子托盘通过子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每个子托盘能够经由所述子连接机构沿所述框架移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框架包括:底座;以及可旋转的中心轴,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中心处。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接机构为铰链机构。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货架进一步包括:马达,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子连接机构,以实现所述托盘和所述子托盘的移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底座中。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框架进一步包括:顶盖,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底座的另一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多层物品托盘包括至少一个不用于摆放物品的保留区。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保留区处不安装所述子托盘。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保留区对应于所述多个子托盘的其中之一。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多层物品托盘中的每一层物品托盘的形状是圆形,并且每个子托盘的形状是扇形。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中心轴上对应于每一层物品托盘安装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多层物品托盘的每一层物品托盘上方安装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可以包括框架;以及,多层物品托盘,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多层物品托盘中的每一层能够经由所述连接机构沿所述框架移动,所述多层物品托盘中的每一层包括多个子托盘,所述每个子托盘通过子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每个子托盘能够经由所述子连接机构沿所述框架移动。因此,可以通过每个子托盘调整货架上物品的摆放方式,从而改进用户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3的(a)到(c)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改变子托盘位置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4的(a)和(b)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改变子托盘位置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图5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获取第一物品摆放布局的流程图;

图7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的应用示例的流程图;

图8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9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申请概述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商场或超市环境下,完全依赖于理货员的个人经验来进行物品在货架上的摆放,而没有采用任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并且,也完全没有考虑与顾客的交互因素。

针对该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基本构思是提出一种货架、货架控制方法、货架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其可以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的有关信息确定用户在货架上的关注区域,从而有效地识别顾客的购物意图,并且,通过基于用户的关注区域动态地调整货架上物品的摆放方式,提升了顾客的购物体验,且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物品的销售效率,提高了商超利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上述基本构思不仅可应用于商场或超市环境下的货架,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环境下的用于摆放和销售商品的货架,例如无人值守的货架,或者开放形式的自动售货机等。

此外,本申请的上述基本构思还可应用于用于销售商品的货架以外的情况。例如,在物流场景下常用的用于存放物品的货架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定用户的关注区域,从而相应地改变物品的摆放布局以便于用户取放,这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且改进了物流系统中物品流通的效率。

在介绍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之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例。

示例性货架

图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100包括:框架110;以及多层物品托盘120,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框架110上,以使得所述多层物品托盘120中的每一层可以沿所述框架110移动;并且,所述多层物品托盘120中的每一层包括多个子托盘130,且所述每个子托盘130通过子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框架110上,以使得每个子托盘130可以沿所述框架110移动。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100中,用于承载物品的物品托盘120并不是相对于框架110固定不动的,而是可以沿框架110移动。具体来说,物品托盘120通过可使得物品托盘120相对于框架110移动的连接机构,例如滑轨和滑块连接在框架110上。此外,物品托盘120还可以通过其它形式的连接机构,比如铰链连接机构连接在框架110上。这样,物品托盘120可以实现整层托盘相对于框架110的整体移动,也可以实现单独的子托盘130相对于框架110和其它子托盘的移动。

并且,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100中,并不限定框架110的具体形式。例如,框架110可以是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网格形式,相应地,物品托盘120可以沿着框架110以水平或者垂直方向移动。另外,框架110可以是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的网格形式,相应地,物品托盘120可以沿着框架110以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的方向移动。此外,取决于具体的使用需求,还可以以其它布局设计框架110的结构,以获得想要的物品托盘120的移动方式。

此外,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100中,用于承载物品的物品托盘120进一步被划分为多个子托盘130,并且每个子托盘130也可以沿框架110移动。这样,可以显著提高货架上的物品的摆放布局的调整灵活性,例如,如果想要将某个物品或者某几个物品的位置从上层调整到下层,可以仅将承载所述物品的上层物品托盘120中的一个子托盘130移动到货架100的下层,避免了对物品摆放布局的过大改动。

另外,为了便于子托盘130沿框架110的移动,可以在框架110上设置子托盘130的一个或多个留空区域,即,在原来需要安装子托盘130的位置上不安装子托盘130(如图1中第2层物品托盘120的中间位置),从而便于各个子托盘130通过该留空区域进行位置移动来调整布局。

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100中,也不限定物品托盘120和子托盘130的形状。例如,尽管在图1中示出了每个物品托盘120为矩形形状,且每个子托盘130为矩形形状,但是实际上,物品托盘120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而子托盘130相应地为该形状的组成部分。

另外,该货架100可以进一步包括:马达(未示出),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子连接机构,以实现各个托盘120和子托盘130的移动。

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200中,图1所示的框架110具体实现为底座210(图2的F0)和安装在所述底座210的中心处的可旋转的中心轴220。此外,多层物品托盘230(图2的F1、F2和F3)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每层物品托盘230均可以绕所述中心轴旋转,且可沿所述中心轴的轴向移动。与图1中类似地,每层物品托盘230被划分为多个子托盘240,且每个子托盘240通过相应的子连接机构与所述中心轴连接,从而可以绕所述中心轴旋转,且可沿所述中心轴的轴向移动。

这里,虽然在图2所示的货架200中,每个货物托盘230为圆形形状,且每个子托盘240为扇形形状。实际上,货物托盘230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而子托盘240相应地为该形状的组成部分。

如图2所示,每层物品托盘230通过连接结构(图2中的A1、A2、A3和A4)连接到中心轴。具体来说,所述连接机构可以是包含履带T的铰链机构,以使得通过铰链机构连接的每个子托盘240可以绕中心轴旋转和沿中心轴移动。这样,上述货架200可以实现每层物品托盘230的整体旋转,此外,还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子托盘240的同时旋转,以及一个或多个子托盘240的沿轴向移动。

虽然在图2中未示出,上述货架200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旋转中心轴220的马达,以驱动中心轴220旋转。此外,该马达也可以用于单独驱动连接每个子托盘240的子连接机构,以实现每个子托盘240的如上所述的移动。在上述货架200中,该马达可以安装在底座210中或其他位置处。

另外,上述货架200可以进一步包括顶盖,该顶盖设置在上述中心轴220的相对于底座210的另一侧。例如,图2所示的F3如果不作为物品托盘摆放物品,也可以用作货架200的顶盖。这样,上述马达也可以安装在顶盖中。

同样,为了便于子托盘240沿中心轴的移动和绕中心轴的转动,也预留不安装子托盘240的一个或多个留空区域(或称之为保留区)。替换地,该留空区域也可以是不用于摆放物品的子托盘。例如,如图2所示,该留空区域可以初始地设置在所述底座210上,这样,可以通过该留空区域实现各个子托盘240的位置交换,接下来将进一步说明。

图3的(a)到(c)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改变子托盘位置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如图3的(a)所示,假设需要将上层托盘F1的F1_3扇区移动到下层托盘F0的F0_3扇区的位置,并且假设,在下层托盘中,F0_1扇区和F0_3扇区之间的阴影扇区为未承载物品的保留区,或者未安装任何扇区。那么,如图3的(b)所示,首先旋转下层托盘F0,使得作为保留区的F0_1扇区和F0_3扇区之间的阴影扇区旋转到对应于F1_3扇区的下方位置。然后,如图3的(c)所示,将F1_3扇区沿着中心轴向下移动到F0_1扇区和F0_3扇区之间的位置,从而完成位置改变。这时,作为保留区的阴影扇区改变到F1_0扇区和F1_3扇区之间。

图4的(a)和(b)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改变子托盘位置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如图4的(a)所示,假设需要将F1_3扇区移动到F1_1扇区所在的位置。这时,如图4的(b)所示,由于F1_1扇区和F1_3扇区位于托盘F1的同一层,所以仅需要将两个扇区所在的该层物品托盘旋转180度,就使得F1_3扇区位于原F1_1扇区所在的位置。

对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无论是如图1所示的货架100还是如图2所示的货架200,为了得到子托盘的移动的最优调度方法,可以基于外部信息计算物品的最优摆放布局,并相应地控制移动承载物品的子托盘。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可以进一步包括信息输入装置或者信息接收装置,以获取用于获得物品的最优摆放布局的信息。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可以接收用于获得物品的最优摆放布局的直接信息,或者用于获得物品的最优摆放布局的间接信息。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外部处理装置计算出物品的最优摆放布局,然后将该布局信息直接输入货架,以通过马达移动各个子托盘。另外,也可以获取货架上摆放的物品的信息,以及涉及物品摆放布局的变更的其它信息,并相应地计算物品的最优摆放布局,然后通过马达移动各个子托盘。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进一步包括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物品托盘及其所承载的物品的信息,且用于控制马达。例如,返回到图2,示出了如上所述的微处理器G,并且,为了向微处理器G供电,货架200包括电源。

并且,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设备,例如摄像头获取货架上摆放的物品的图像,并通过图像识别来获得物品信息。该图像采集设备可以安装在货架的各种位置,例如如图1所示的货架100的最上层物品托盘120的上方。或者,为了提高物品的识别精度,也可以在每一层物品托盘120上方都安装有摄像头。同样,在如图2所示的货架200中,可以将摄像头安装在中心轴上。并且,也可以在每层物品托盘的下侧,和/或货架200的顶盖下层安装摄像头,以识别每层上摆放的物品。摄像头的数量和位置没有任何限制,只要能采集到每层上摆放的物品的完整图像即可。

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在每层物品托盘230上设置两个摄像头(图2所示的C1、C2、C3、C4、C5、和C6),从而采集所需的图像。

并且,该图像采集设备除了获取图像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姿态识别、字符识别、二维码条形码识别、以及语音识别功能。而且,出于识别准确度和功耗考虑,可以预先设置该图像采集设备的感知范围,例如货架周围2米,以获得可能影响物品的摆放布局的外部信息,例如用户的操作信息或者指示信息等。

通过如上所述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可以基于物品本身的信息和其它相关信息,例如用户信息,自动改变物品布局,从而获得可以实现物品的智能摆放的货架。

此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并不仅限于通过货架的物理结构来提高其自由度和空间利用率,还可以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考虑货架与用户的交互来调整货架的物品摆放布局,从而提高用户的便利度。

下面,将进一步描述上述结合用户交互调整货架的物品摆放布局的货架控制方法。

示例性方法

图5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包括:S310,获取所述货架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S320,检测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S330,基于所述检测到的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确定用户在所述货架上的关注区域;以及S340,将所述货架的物品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改变为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以使得在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下,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处于适于所述用户取放物品的取放位置。

下面,将详细描述各个步骤。

在步骤S310中,获取所述货架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

也就是说,在调整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布局之前,可以首先获得调整之前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可以直接由理货员或者售货员输入在系统中,然后在调整时,直接从系统的存储设备中调取物品摆放布局。此外,还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设备,例如摄像头获取货架的图像,并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获得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可以是根据大数据技术计算出的所述货架上的物品的最优摆放布局。具体来说,首先识别所述货架上摆放的全体物品的物品信息,再基于所述物品信息获取所述全体物品的摆放专家知识和历史数据。这里,所述摆放专家知识指的是有助于获得优化的物品摆放布局、以促进特定目的(例如,商品销售)的经验知识,例如,优秀的理货员以及售货员等根据自己理货和销售中商品摆放的经验确定的某种品类商品的摆放高度以及位置等,或者是优秀的仓储管理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确定的特定物品的摆放位置等。并且,历史数据指的是货架上的某些品类的物品的历史情况,比如某些品类的商品在不同位置时被顾客关注的热度以及最后的成交情况等,以及某些品类的物品在不同位置时用户的操作时间等。

此外,所述货架的物品的摆放布局还可能涉及其它信息,例如,商场或超市在某些品类的商品的促销时,会将这些商品摆放在货架上的醒目位置,这时,可能涉及到物品的优先信息。

在获得上述信息之后,可以基于所述信息来对货架上的全体物品进行分析,例如,对于销售的商品来说,可以按照利润、售出容易度、优先信息等进行综合排序,给出高收益排序。同样,对于物流系统中摆放的物品,可以按照用户的操作时间、操作容易度等给出高收益排序。这样,可以最终基于所述高收益排序计算出所述货架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在获取所述货架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之前,可以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货架上摆放的全体物品的物品信息;基于所述物品信息获取所述全体物品的摆放专家知识和历史数据;基于所述全体物品的物品信息、摆放专家知识和历史数据确定所述全体物品的高收益排序;以及,基于所述高收益排序计算出所述货架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

此外,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调整前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可以就是通过大数据技术计算出的物品的最优摆放布局,也可以是在所述最优摆放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其它物品摆放布局。例如,在通过大数据技术计算出物品的最优摆放布局之后,理货员或者售货员可以基于其它原因调整了物品的摆放布局,或者,基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基于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调整了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布局。因此,上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指的是在基于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对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布局调整之前的物品摆放布局,而并不仅限于如上所述通过大数据技术计算出的物品的最优摆放布局。

因此,关于所述货架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可以直接基于存储的数据获取,或者更加准确起见,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例如图像识别的方式获取。

例如,首先,通过所述货架上设置的多个图像采集单元获取所述货架上的全体物品的物品图像。如上所述,多个图像采集单元可以设置在货架上的各种位置,以使得可以获取所述货架上的全体物品的物品图像。然后,通过对所述物品图像进行图像识别,获得所述全体物品的物品信息和位置信息。最后,基于所述全体物品的所述物品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可以获得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具体来说,在表示所述摆放布局时,可以以表格形式存储货架上摆放的全体物品的物品名称、品类、数量、位置等信息。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获取所述货架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包括:通过所述货架上设置的多个图像采集单元获取所述货架上的全体物品的物品图像;识别所述物品图像以获得所述全体物品的物品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物品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

图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获取第一物品摆放布局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S410,确定要上货的物品,即明确将摆放在货架上的相应物品。在S420,通过包括要摆放在货架上的全体物品的图像的智能识别(或者条码识别等)来获取物品信息。在S430,获得所述全体物品的摆放专家知识,例如,理货员、销售员等的专家知识。在S440,获得所述全体物品的历史数据,这可以从所述货架的应用实体,例如商超或者物流系统所存储的数据获得。在S450,对上述步骤S420到S440获得的数据进行加总、合并和优化。在S460,进行高收益排序,从而给出改变物品摆放布局的调度策略。最后,在S470,基于调度策略,重新调整所述货架上的全体物品的摆放布局。

这样,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物品的摆放专家知识数据化,从而将人为因素流程化、自动化,以获得改进用户便利度的物品摆放布局。

在步骤S320中,检测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

这里,用户的状态信息指的是表示用户相对于货架的状态的信息。具体来说,所述状态信息可以包括表示所述用户相对于所述货架的位置的平面坐标信息、和表示所述用户相对于所述货架的高度的信息。

这里,用户的指向信息用于确定用户在货架上的关注区域,其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信息,例如用户的姿态信息、语音信息等,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可以单独检测,也可以一起检测。例如,可以通过定位装置和测高仪等检测用户的位置信息和高度信息,且可以通过用于识别用户的姿态的装置来检测用户的指向信息。或者,也可以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用户的图像,那么,所述图像中将包含所述用户的位置、身高和姿态等信息。

并且,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可以不总是检测用户的指向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基于用户的状态信息来确定是否检测所述指向信息。即,首先检测作为所述状态信息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再基于所述用户的位置确定所述用户是否靠近所述货架。接下来,仅在所述用户靠近所述货架的情况下,说明可能需要基于用户的情况对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布局进行调整,那么再检测所述用户的指向信息。这样,可以节省由于指向信息检测所消耗的功率。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检测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包括:检测作为所述状态信息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基于所述用户的位置确定所述用户是否靠近所述货架;以及,响应于所述用户靠近所述货架,检测所述用户的指向信息。

在步骤S330,基于所述检测到的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确定用户在所述货架上的关注区域。如上所述,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用户的指向信息的不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也通过不同方式确定所述用户在货架上的关注区域,下面将对每种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第一示例中,可以通过用户的头部姿态来确定用户在所述货架上的关注区域。

具体来说,首先基于所述指向信息来识别所述用户的头部姿态,通过所述用户的头部姿态,可以确定所述用户的视线方向。然后,基于所述用户的头部姿态和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即,基于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身高和视线方向,可以确定所述用户的视线在所述货架上的第一指向区域。因此,可以确定所述第一指向区域为所述用户在货架上的关注区域。

另外,由于所述用户的视线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以进一步设置所述用户的视线停留在所述关注区域的时间阈值。并且,仅在所述用户的视线停留的时间超过所述时间阈值的情况下,才确定所述用户视线指向的第一指向区域为关注区域。

在第二示例中,通过用户的身体姿态确定用户是否尝试触碰货架上的物品。

具体来说,首先基于所述指向信息来识别所述用户的身体姿态,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体姿态,可以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尝试触碰所述货架上的物品。这里,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体姿态可以确定所述用户当前的动作,并基于所述动作的类别分析,可以确定所述用户当前的动作是否为尝试触碰物品的动作。然后,响应于确定所述用户尝试触碰所述货架上的物品,进一步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体姿态和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即,所述用户的当前位置和高度,可以确定所述用户的手在所述货架上的尝试触碰区域。最后,可以确定所述尝试触碰区域为所述关注区域。

在第三示例中,通过用户的手部姿态确定用户是否指向所述货架上的特定区域。

具体来说,首先基于所述指向信息来识别所述用户的手部姿态,基于所述用户的手部姿态,可以首先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处于用手指向货架上的特定区域的特定姿态,也就是说,所述用户是否以手指指向所述货架上的特定区域。这里,所述用户以手指指向的特定区域可以是所述货架上的某个物品,或者在邻近区域内的多个物品。然后,响应于确定所述用户以手指指向所述货架上的特定区域,进一步基于所述用户的手部姿态,结合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即,所述用户当前的位置和高度,来确定所述用户的手指在所述货架上的第二指向区域。最后,可以确定所述第二指向区域为所述关注区域。

在第四示例中,通过用户的语音来确定用户是否以语音提到了所述货架上的特定物品。

具体来说,首先基于所述指向信息识别所述用户的语音,基于所述用户的语音进行语音识别,从而确定所述用户的语音是否涉及所述货架上的特定物品。这里,所述用户的语音所涉及的特定物品可以是特定的一个物品,例如,用户提到“我要那个玩具”,或者,所述用户的语音也可能涉及多个物品,例如,“快看那些玩具”。然后,响应于所述用户的语音涉及所述货架上的特定物品,将所述特定物品所在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关注区域。

所述第四示例尤其适用于用户不便于通过身体姿态来指向所述货架上的区域的情况,比如儿童在商超中购买商品的场景。

另外,虽然在以上分开描述了第一示例到第四示例中,但是在实际上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货架上的关注区域时,可以组合所述第一示例到所述第四示例中的各种方式。此外,用户在指向所述货架上的某个区域时,也并非仅通过单一方式。具体来说,当用户以手指指向所述货架上的某个区域时,通常也伴随着所述用户的视线停留在所述区域上,以及所述用户的语音涉及到所述区域。因此,通过综合多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检测所述用户的关注区域的精确性。

最后,在步骤S340,将所述货架的物品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改变为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以使得在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下,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处于适于所述用户取放物品的取放位置。

具体来说,基于在步骤S320获得的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以及在步骤S330获得的所述用户在所述货架上的关注区域,可以确定所述取放位置。也就是说,对于每个用户,所述关注物品对应的适于用户取放的取放位置并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用户的状态信息来确定相应的取放位置。例如,基于所述用户相对于所述货架的位置和高度,以及所述关注区域本身的信息,确定便于用户取放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商品的位置。然后,基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和所述取放位置,确定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接下来,基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和所确定的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确定所述货架的调度策略。最后,基于所述调度策略,将所述货架的物品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改变为第二物品摆放布局。

另外,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改变所述货架上摆放的物品的摆放布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将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直接移动到所述取放位置。例如,所述货架可以配置有例如机械手之类的辅助移动装置,当确定所述用户的关注区域之后,可以将所述关注区域相对于所述货架的初始位置和要移动到的目标位置发送给所述辅助移动装置,从而所述辅助移动装置可以将所述关注物品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

第二种方式是将对应于所述关注区域的所述货架的承载部分整体移动到所述取放位置。也就是说,针对如上所述的如图1或者图2所示的货架,由于货架的物品托盘划分为多个子托盘,并且每个子托盘可以移动。基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和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可以计算出各个子托盘的调度策略,以使得通过马达驱动各个子托盘移动,以将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改变为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

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将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改变为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的目的是为了将所述用户的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移动到适于用户取放的取放位置。这样,能够便于用户对所述关注物品进行查看,且例如,在商场场景下,能够促进用户对商品的购买,从而提高商品销售效率,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提高商超利润。

进一步地,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除了所述用户关注的关注物品之外,还可以基于所述关注物品智能地向用户推荐其他物品。具体来说,在确定所述关注区域之后,可以进一步识别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的详细信息。然后,基于所述物品的详细信息,确定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的关联物品,例如,与所述关注物品同类的物品,或者与所述关注物品配套的物品等。接下来,在将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移动到所述取放位置的同时,将所述关联物品移动到所述取放位置处或附近。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以其它方式调整物品摆放布局,从而使得关注物品的关联物品位于所述取放位置处或附近。举例来说,由于在货架上的物品的摆放过程中,通常都会将彼此相关联的物品摆放在接近的位置处。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可以直接基于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所摆放的货架的承载部分,将与该承载部分相邻的其它一个或多个承载部分一起移动,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下,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处于所述取放位置,同时所述关联物品位于所述取放位置处或附近。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将所述货架的物品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改变为第二物品摆放布局包括:将所述货架的物品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改变为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以使得在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下,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处于所述取放位置,同时所述关注物品的关联物品位于所述取放位置处或附近。

并且,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在基于所述检测到的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确定用户在所述货架上的关注区域之后,进一步包括:识别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的详细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物品的详细信息确定所述关注区域内的所述关注物品的关联物品。

这样,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给货架赋予智能,使其能够有效地识别用户的意图,动态地调整物品位置,从而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在应用于如图1或者图2所示的货架时,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可以由微处理器实现,所述微处理器接收由摄像头采集的货架上的物品的图像,并通过识别图像获得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并且,所述微处理器接收由摄像头采集的用户的图像,从图像获取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货架上的关注区域。然后,所述微处理器基于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关注区域需要移动到的所述取放位置,及相应的货架整体的第二物品摆放布局。最后,所述微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和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确定调度策略。在不同情况下,所述调度策略可以涉及所述货架上的物品的移动,或者如图1或者图2所示的承载物品的子托盘的整体移动。

图7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的应用示例的流程图。例如,图像采集设备,例如摄像头随时处于人体检测和顾客识别功能开启状态。如图7所示,在步骤S501,首先通过摄像头检测人体。响应于检测到人体靠近,在步骤S502,摄像头启动脸部和身体姿态识别,一方面对客户的视线进行跟踪、统计商品关注热度,一方面对客服的手部等进行关键点实时定位跟踪,同时更新至微处理器。相反地,响应于检测到人体远离,在步骤S503,摄像头关闭识别功能,进入只有人体检测和顾客识别功能开启的检测状态。例如,在步骤S502启动识别功能之后,可以同时执行步骤S504和步骤S505。其中,在步骤S504,检测用户的身高和姿态,确定用户是否尝试触碰特定商品。并且,在步骤S505,检测用户的视线,并确定用户的视线是否在特定商品上停留超过预定时间。随后,在步骤S506,响应于确定用户尝试触碰特定商品,和/或用户的视线在特定商品上停留超过预定时间,启动细粒度识别以获得商品的具体信息,将顾客关注区域商品的详细信息进行识别发送至微处理器。接下来,在步骤S507,基于商品的具体信息和当前商品的摆放布局,确定调整商品的调整策略。最后,在步骤S508,基于调整策略对商品的摆放布局进行调整,以适于用户的需要。即,综合所有商品状态,发布调度指令,将最相关的商品放置到顾客最顺手的位置。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检测用户行为并实时进行商品调整,直到检测到人体远离为止。

示例性装置

图8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装置的框图。

如图8所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装置600包括:获取单元610,用于获取所述货架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检测单元620,用于检测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确定单元630,用于基于所述检测单元620检测到的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指向信息确定用户在所述货架上的关注区域;以及控制单元640,用于将所述货架的物品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改变为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以使得在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下,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处于适于所述用户取放物品的取放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进一步包括: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货架上摆放的全体物品的物品信息;基于所述物品信息获取所述全体物品的摆放专家知识和历史数据;基于所述全体物品的物品信息、摆放专家知识和历史数据确定所述全体物品的高收益排序;以及,基于所述高收益排序计算出所述货架的第一物品摆放布局。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获取单元610用于:通过所述货架上设置的多个图像采集单元获取所述货架上的全体物品的物品图像;识别所述物品图像以获得所述全体物品的物品信息和位置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物品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相对于所述货架的位置和高度。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检测单元620用于:检测作为所述状态信息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基于所述用户的位置确定所述用户是否靠近所述货架;以及,响应于所述用户靠近所述货架,检测所述用户的指向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确定单元630用于:基于所述指向信息识别所述用户的头部姿态;基于所述用户的头部姿态和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视线在所述货架上的第一指向区域;以及,确定所述第一指向区域为所述关注区域。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确定单元630用于:基于所述指向信息识别所述用户的身体姿态;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体姿态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尝试触碰所述货架上的物品;响应于确定所述用户尝试触碰所述货架上的物品,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体姿态和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手在所述货架上的尝试触碰区域;以及,确定所述尝试触碰区域为所述关注区域。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确定单元630用于:基于所述指向信息识别所述用户的手部姿态;基于所述用户的手部姿态确定所述用户是否以手指指向所述货架上的特定区域;响应于所述用户以手指指向所述货架上的特定区域,基于所述用户的手部姿态和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手指在所述货架上的第二指向区域;以及,确定所述第二指向区域为所述关注区域。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确定单元630用于:基于所述指向信息识别所述用户的语音;基于所述用户的语音的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用户的语音是否涉及所述货架上的特定物品;以及,响应于所述用户的语音涉及所述货架上的特定物品,将所述特定物品所在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关注区域。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控制单元640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状态信息和所述关注区域确定所述取放位置;基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和所述取放位置确定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基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和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确定所述货架的调度策略;以及,基于所述调度策略将所述货架的物品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改变为第二物品摆放布局。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控制单元640用于:基于所述调度策略将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直接移动到所述取放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控制单元640用于:基于所述调度策略将对应于所述关注区域的所述货架的承载部分整体移动到所述取放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在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所述检测单元620进一步用于识别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的详细信息;所述确定单元630进一步用于基于所述物品的详细信息确定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的关联物品;以及所述控制单元640进一步用于将所述货架的物品从所述第一物品摆放布局改变为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以使得在所述第二物品摆放布局下,所述关注区域内的关注物品处于所述取放位置,同时所述关联物品位于所述取放位置处或附近。

上述货架控制装置600中的各个单元和模块的具体功能和操作已经在上面参考图5到图7描述的货架控制方法中详细介绍,并因此,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装置600可以实现在如图1所示的货架100或者如图2所示的货架200中,例如,该货架控制装置600可以是货架100或者货架200的微处理器,此外,该货架控制装置600也可以与货架100或者货架200的图像采集设备集成,或者,该货架控制设备也可以是与它们独立的单机设备。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货架控制装置600可以作为一个软件模块和/或硬件模块而集成到货架100或者货架200中。例如,该货架控制装置600可以是微处理器的操作系统中的一个软件模块,或者可以是针对于该微处理器所开发的一个应用程序;当然,该货架控制装置600同样可以是货架100或者货架200的众多硬件模块之一。

替换地,在另一示例中,该货架控制装置600与货架100或者货架200也可以是分立的设备,并且该货架控制装置600可以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连接到该货架100或者货架200,并且按照约定的数据格式来传输交互信息。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9来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货架100的微处理器和如图2所示的货架200的微处理器中的任一个或两者、或与它们独立的单机设备,该单机设备可以与货架100或者货架200进行通信,以从它们接收所采集到的输入信号。

图9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和存储器12。

处理器1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10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1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诸如物品信息、用户的状态信息、用户的指向信息等各种内容。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3和输出装置1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例如,在该电子设备是货架100或者货架200的微处理器时,该输入装置13可以是上述的图像采集设备,用于获取物品或者用户的图像。在该电子设备是单机设备时,该输入装置13可以是通信网络连接器,用于从货架100或者货架200接收所采集的输入信号。

此外,该输入设备13还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等等。

该输出装置1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包括确定出的物品的摆放布局和物品的调整策略等。该输出设备1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当然,为了简化,图9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10中与本申请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示例性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货架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