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品盛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263发布日期:2019-03-05 17:59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菜品盛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菜品盛装容器,属于餐饮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餐饮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作为餐饮中最基础、最实用的菜品盛装容器来说,尤其重要,现如今外出用餐的方式多种多样,自助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收,自助餐上同时提供很多菜品可供选择,由于各个菜品需要食客自由选择,且供应量大,因此自助餐中菜品的保温尤为重要,并且自助餐中食客的一些陋习,也是不利于菜品的保温,诸如食客在打开菜品容器盖后,往往会忘记将其合上,如此敞开不利于菜品的保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电控结构设计,能够高效实现菜品保温的菜品盛装容器。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菜品盛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弧形固定盖、弧形移动盖、下导流板、上导流板、隔板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测距传感器、加热板、驱动滚轴;其中,容器本体顶部敞开,且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为矩形,隔板的外径与容器本体内部的内径相适应,隔板水平设置于容器本体内部,将容器本体内部空间分为上下空间,控制模块和加热板固定设置于容器本体内部的下空间当中,控制模块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取电,由控制模块为加热板进行供电;定义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上其中一长边、所对应容器本体的侧面为容器本体的正面板,以及定义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上另一长边、所对应容器本体的侧面为容器本体的背面板;弧形固定盖包括弧形顶面和两片侧面板,弧形顶面的侧视结构为1/4圆圈,两片侧面板为彼此相同的1/4圆形面,且弧形顶面侧视结构所对应圆的半径与侧面板所对应圆形的半径相等,以及该半径等于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宽边长度的一半,弧形顶面两侧的弧形边分别与两片侧面板的弧形边相对应连接,两片侧面板彼此相平行,弧形顶面与两片侧面板相垂直,弧形固定盖固定连接于容器本体的顶部敞开口,其中,弧形固定盖弧形顶面上其中一直线边与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上对应容器本体背面板的长边相对应连接,弧形固定盖上该连接直线边两端分别所对接两侧面板的直线边分别与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上对应宽边相对接;隔板上对接容器本体背面板内侧面的边缘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容器本体内部下空间的通气孔,各个通气孔设置位置共线,且该共线与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长边相平行,下导流板两侧之间的间距与容器本体内部两侧之间的间距相适应,下导流板两侧之间的其中一条边对接隔板上表面,下导流板上该连接边与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长边相平行,且下导流板上该连接边的连接位置位于各个通气孔面向容器本体正面板内侧面的一侧,下导流板与容器本体背面板相平行设置,下导流板两侧与容器本体内部两侧对应位置相对接;上导流板两侧之间的间距与弧形固定盖两侧面板之间的间距相适应,上导流板两侧之间的其中一条边与下导流板上相对对接隔板上表面的另一条边相对接,上导流板沿弧形固定盖中弧形顶面的内侧面进行设置,上导流板与弧形固定盖中弧形顶面的内侧面之间保持预设间隙,且上导流板两侧之间另一条边与弧形固定盖中弧形顶面上相对连接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的另一直线边相对接,上导流板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其两面的导气孔;弧形移动盖的结构与弧形固定盖的结构相同,其中,弧形移动盖中两侧面板的外径与弧形固定盖中两侧面板的内径相适应,弧形移动盖中两侧面板形状、尺寸与弧形固定盖中两侧面板形状、尺寸相等,弧形移动盖中两侧面板的直角位置分别与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两宽边的中点位置相活动连接,弧形移动盖以其两侧面板直角位置之间的连线为轴进行转动,驱动滚轴设置于弧形固定盖中弧形顶面上相对连接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的另一直线边的外侧,驱动滚轴与弧形移动盖中弧形顶面的外侧面相活动对接,控制模块为驱动滚轴进行供电,弧形移动盖在驱动滚轴转动下、以其两侧面板直角位置之间的连线为轴进行转动,针对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与弧形固定盖所形成的敞开区实现封闭或敞开;测距传感器固定设置于容器本体正面板的外侧面,控制模块为测距传感器进行供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测距传感器为红外测距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菜品盛装容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菜品盛装容器,采用电控结构设计,基于隔板设计,将容器本体内部分为上下空间,并针对容器本体内部下空间设置加热板,配合沿容器本体背面板内侧面、弧形固定盖中弧形顶面内侧面所设计的下导流板、上导流板,通过通气孔、导气孔,引加热板热量至菜品位置,实现菜品保温,同时,配合容器本体正面板外侧面所设置的测距传感器,检测容器本体正面板面前是否存在食客,并基于食客的存在,控制驱动滚轴工作,使得弧形移动盖以其两侧面板直角位置之间的连线为轴进行转动,针对容器本体顶部敞开口与弧形固定盖所形成的敞开区实现敞开,如此能够高效实现菜品的保温;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菜品盛装容器中,针对测距传感器,进一步设计采用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有效适应低亮度光线环境,保证是设计菜品盛装容器在实际应用中,食客检测的准确的稳定性与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菜品盛装容器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菜品盛装容器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菜品盛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容器本体,2. 弧形固定盖,3. 弧形移动盖,4. 下导流板,5. 隔板,6. 控制模块,7. 测距传感器,8. 加热板,9. 上导流板,10. 驱动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菜品盛装容器,实际应用中,具体包括容器本体1、弧形固定盖2、弧形移动盖3、下导流板4、上导流板9、隔板5和ARM处理器,以及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的红外测距传感器、加热板8、驱动滚轴10;其中,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且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为矩形,隔板5的外径与容器本体1内部的内径相适应,隔板5水平设置于容器本体1内部,将容器本体1内部空间分为上下空间,ARM处理器和加热板8固定设置于容器本体1内部的下空间当中,ARM处理器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取电,由ARM处理器为加热板8进行供电;定义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上其中一长边、所对应容器本体1的侧面为容器本体1的正面板,以及定义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上另一长边、所对应容器本体1的侧面为容器本体1的背面板;弧形固定盖2包括弧形顶面和两片侧面板,弧形顶面的侧视结构为1/4圆圈,两片侧面板为彼此相同的1/4圆形面,且弧形顶面侧视结构所对应圆的半径与侧面板所对应圆形的半径相等,以及该半径等于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宽边长度的一半,弧形顶面两侧的弧形边分别与两片侧面板的弧形边相对应连接,两片侧面板彼此相平行,弧形顶面与两片侧面板相垂直,弧形固定盖2固定连接于容器本体1的顶部敞开口,其中,弧形固定盖2弧形顶面上其中一直线边与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上对应容器本体1背面板的长边相对应连接,弧形固定盖2上该连接直线边两端分别所对接两侧面板的直线边分别与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上对应宽边相对接;隔板5上对接容器本体1背面板内侧面的边缘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容器本体1内部下空间的通气孔,各个通气孔设置位置共线,且该共线与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长边相平行,下导流板4两侧之间的间距与容器本体1内部两侧之间的间距相适应,下导流板4两侧之间的其中一条边对接隔板5上表面,下导流板4上该连接边与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长边相平行,且下导流板4上该连接边的连接位置位于各个通气孔面向容器本体1正面板内侧面的一侧,下导流板4与容器本体1背面板相平行设置,下导流板4两侧与容器本体1内部两侧对应位置相对接;上导流板9两侧之间的间距与弧形固定盖2两侧面板之间的间距相适应,上导流板9两侧之间的其中一条边与下导流板4上相对对接隔板5上表面的另一条边相对接,上导流板9沿弧形固定盖2中弧形顶面的内侧面进行设置,上导流板9与弧形固定盖2中弧形顶面的内侧面之间保持预设间隙,且上导流板9两侧之间另一条边与弧形固定盖2中弧形顶面上相对连接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的另一直线边相对接,上导流板9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其两面的导气孔;弧形移动盖3的结构与弧形固定盖2的结构相同,其中,弧形移动盖3中两侧面板的外径与弧形固定盖2中两侧面板的内径相适应,弧形移动盖3中两侧面板形状、尺寸与弧形固定盖2中两侧面板形状、尺寸相等,弧形移动盖3中两侧面板的直角位置分别与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两宽边的中点位置相活动连接,弧形移动盖3以其两侧面板直角位置之间的连线为轴进行转动,驱动滚轴10设置于弧形固定盖2中弧形顶面上相对连接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的另一直线边的外侧,驱动滚轴10与弧形移动盖3中弧形顶面的外侧面相活动对接,ARM处理器为驱动滚轴10进行供电,弧形移动盖3在驱动滚轴10转动下、以其两侧面板直角位置之间的连线为轴进行转动,针对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与弧形固定盖2所形成的敞开区实现封闭或敞开;红外测距传感器固定设置于容器本体1正面板的外侧面,ARM处理器为红外测距传感器进行供电。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菜品盛装容器,采用电控结构设计,基于隔板5设计,将容器本体1内部分为上下空间,并针对容器本体1内部下空间设置加热板8,配合沿容器本体1背面板内侧面、弧形固定盖2中弧形顶面内侧面所设计的下导流板4、上导流板9,通过通气孔、导气孔,引加热板8热量至菜品位置,实现菜品保温,同时,配合容器本体1正面板外侧面所设置的测距传感器7,检测容器本体1正面板面前是否存在食客,并基于食客的存在,控制驱动滚轴10工作,使得弧形移动盖3以其两侧面板直角位置之间的连线为轴进行转动,针对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与弧形固定盖2所形成的敞开区实现敞开,如此能够高效实现菜品的保温;针对测距传感器7,进一步设计采用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有效适应低亮度光线环境,保证是设计菜品盛装容器在实际应用中,食客检测的准确的稳定性与稳定性;针对控制模块6,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菜品盛装容器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菜品盛装容器,在实际具体应用过程当中,厨师将菜品置于容器本体1内部的上空间当中,即位于隔板5上表面上,ARM处理器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取电,为加热板8进行供电,并进行控制工作,使得加热板8工作产生热量,所产生热量经由隔板5上各个通气孔上升至下导流板4与沿容器本体1背面板内侧面之间,并进一步进入上导流板9与弧形固定盖2中弧形顶面内侧面之间,并由上导流板9的导气孔吹向菜品,针对菜品实现保温;同时,设置于容器本体1正面板外侧面所设置的测距传感器7实时工作,检测获得测距检测结果,并实时上传至ARM处理器当中,有ARM处理器针对所接收到的测距检测结果进行实时分析判断,并根据不同判断分别做不同操作,若测距检测结果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ARM处理器据此判断此时菜品盛装容器前不存在食客,此情形下,若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与弧形固定盖2所形成的敞开区封闭,则ARM处理器不做任何进一步操作;若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与弧形固定盖2所形成的敞开区敞开,则ARM处理器控制驱动滚轴10工作转动,使得弧形移动盖3在驱动滚轴10转动下、以其两侧面板直角位置之间的连线为轴进行转动,针对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与弧形固定盖2所形成的敞开区实现封闭;若测距检测结果小于预设阈值,则ARM处理器据此判断此时菜品盛装容器前存在食客,此情形下,若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与弧形固定盖2所形成的敞开区敞开,则ARM处理器不做任何进一步操作;若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与弧形固定盖2所形成的敞开区封闭,则ARM处理器控制驱动滚轴10工作转动,使得弧形移动盖3在驱动滚轴10转动下、以其两侧面板直角位置之间的连线为轴进行转动,针对容器本体1顶部敞开口与弧形固定盖2所形成的敞开区实现敞开;如此,综合高效实现菜品的保温。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