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9075发布日期:2019-03-22 19:2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其具有稳固性好和环保的特点,尤其适用在户外野餐等场所。



背景技术:

传统的塑料杯,指的是用来装饮料和茶的一次性容器,其属于不可降解的产品,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一次性塑料杯使用量最大的一般是饮料店、热冷饮店、奶茶店、酒店、餐厅和咖啡店,提供各种塑料杯装的外带饮品和现场使用。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越来越普及,户外旅游慢慢成为一种很常见的活动,在草地等户外场所,地面一般都不会平整,如何让日常喜欢的塑料杯具有较高的稳固性则成为此类产品商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苦心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其具有稳固性好和环保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其中,包括采用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杯本体,所述杯本体在侧壁中部以下的位置处形成有嵌接槽,所述嵌接槽的嵌入深度大于杯本体在当前位置截面的半径,所述嵌接槽具有上侧壁、弧形内壁以及下侧壁,所述上侧壁或下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泡沫垫,所述泡沫垫在对应嵌接槽入口处还形成有斜面导引部。

进一步,所述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还包括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具有支撑环和与支撑环固定相连的若干个支撑腿,每一支撑腿的高度均高于嵌接槽下侧壁与杯本体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环的厚度与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以让支撑环紧紧嵌入至嵌接槽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由于整个杯本体采用可降解塑料制成,故确保了其环保性能;更一步通过设计嵌接槽,当人们在野外需放下杯本体而腾出双手时,所述杯本体上的嵌接槽可以直接和环形支架配合,结合泡沫垫及其上形成的斜面导引部,可以让整个杯本体可以紧紧嵌设在环形支架上,如此让整个环保塑料杯具有稳固性好的特点,所述环形支架也采用可降解塑料制成,从而让整套装置达到环保和稳固性好的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环保特点,而且在进行野外就餐时,所述杯本体可以很好地被放置到各种地形,具有稳固性佳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杯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杯本体1;嵌接槽11;上侧壁111;弧形内壁112;下侧壁113;泡沫垫12;斜面导引部121;环形支架2;支撑环21;支撑腿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其中,包括采用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杯本体1,所述杯本体1在侧壁中部以下的位置处形成有嵌接槽11,所述嵌接槽11的嵌入深度大于杯本体1在当前位置截面的半径,所述嵌接槽11具有上侧壁111、弧形内壁112以及下侧壁113,所述上侧壁111或下侧壁113上还固定连接有泡沫垫12,所述泡沫垫12在对应嵌接槽11入口处还形成有斜面导引部121。

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由于整个杯本体1采用可降解塑料制成,故确保了其环保性能;更一步通过设计嵌接槽11,当人们在野外需放下杯本体1而腾出双手时,所述杯本体1上的嵌接槽11可以直接和环形支架2配合,结合泡沫垫12及其上形成的斜面导引部121,可以让整个杯本体1可以紧紧嵌设在环形支架2上,如此让整个环保塑料杯具有稳固性好的特点,所述环形支架2也采用可降解塑料制成,从而让整套装置达到环保和稳固性好的特点。

如图2所示,所述新型稳固性佳环保塑料杯还包括环形支架2,所述环形支架2具有支撑环21和与支撑环21固定相连的若干个支撑腿22,每一支撑腿22的高度均高于嵌接槽11下侧壁113与杯本体1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环21的厚度与上侧壁111和下侧壁113之间的距离相等以让支撑环21紧紧嵌入至嵌接槽11内。

这样,通过设置支撑腿22,即使环形支架2上仅嵌设一个杯本体1时整套装置仍能够保持平衡而不会倾覆。由于每一支撑腿22的高度均高于嵌接槽11下侧壁113与杯本体1之间的距离,杯本体1属于悬空状态,杯本体1底部不与地面接触。这样,始终保证支撑腿22接触地面而不被杯本体1架起从而悬空,进而不受所嵌接杯本体1的数量和嵌接位置影响,保证了整套装置的稳固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环保特点,而且在进行野外就餐时,所述杯本体1可以很好地被放置到各种地形,具有稳固性佳的特点。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