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分诊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985发布日期:2018-11-13 20:14阅读:2545来源:国知局
儿科分诊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科分诊台。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内的分诊台一般设在大厅内,用于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分诊台的功能相当于一般的办工桌,而相对于紧急情况多发的医院内,尤其是儿童医院内,这种分诊台的功能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导向、急救功能的儿科分诊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科分诊台,包括分诊台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诊台本体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分诊台、及位于两侧的第二分诊台和第三分诊台,第一分诊台、第二分诊台和第三分诊台顶部内侧均设有书写板,第一分诊台和第二分诊台为一体结构且第一分诊台和第二分诊台中部内侧设有台面,第二分诊台的台面和书写板之间设有若干储物柜或/和抽屉,所述第三分诊台单独设置,且第三分诊台内侧设有一与其连接的急救床,急救床置于所述台面下部,且急救床底部设有行走轮。

所述第一分诊台的外部两侧还设有若干纵向依次分布的导向板,导向板分别设置在一导向架内,导向架内设有用于放置导向板的滑槽且滑槽至少一端为敞口,导向架固定所述第一分诊台上。

所述急救床上部为一单独设置的急救板,急救板的侧面上设有提手,急救板的顶面边缘设有防护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将急救床与导诊台结构相结合,可以在紧急情况时用于病人躺卧、转移使用,同时导诊台外侧的导向板具有方向指引功能,便于现场疏导病人分流,提高了分诊台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分诊台、2第二分诊台、3第三分诊台、4书写板、5台面、6急救床、7提手、8导向板、9导向架、10行走轮、11急救板、12防护板、13储物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附图1、2、3、4所示:一种儿科分诊台,包括分诊台本体,所述分诊台本体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分诊台1、及位于两侧的第二分诊台2和第三分诊台3,第一分诊台1为矩形结构,第二分诊台2和第三分诊台3为圆弧形结构,使导诊台本体外侧表面光滑,安全性好,可以避免角楞处对儿童造成的潜在危险;

第一分诊台1、第二分诊台2和第三分诊台3顶部内侧均设有书写板4,书写板4用于用于病人交流时填写表单或放置物品使用;

第一分诊台1和第二分诊台2为一体结构且第一分诊台1和第二分诊台2中部内侧设有台面5,台面5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桌面,第二分诊台2的台面5和书写板4之间设有若干储物柜13,储物柜13内部可以用于放置办公用品、急救用品和医疗用品等,用于满足各种场合的使用和应急措施的处理;

所述第三分诊台3单独设置,且第三分诊台3内侧设有一与其连接的急救床5,第三分诊台3底部与底面之间设有一定间隙,第三分诊台3整体通过急救床支撑固定,急救床5置于所述台面5下部,且急救床5底部设有行走轮10,通过行走轮10可以将第三分诊台3和急救床5滑出,使其与分诊台本体分离,并将急救床5整体移出进行应急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急救床5上部为一单独设置的急救板11,急救板11的侧面上设有提手7,提手7用于抬放急救板11时使用,急救板11的顶面边缘设有防护板12,防护板12用于对患者两侧进行防护,当情况紧急时,可以通过急救板11对患者进行转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

所述第一分诊台1的外部两侧还设有若干纵向依次分布的导向板8,导向板8分别设置在一导向架9内,导向架9内设有用于放置导向板8的滑槽且滑槽的一端为敞口,导向架9固定所述第一分诊台1上,通过敞口可以将导向板8滑入至滑槽内,使得导向板8便于更换,导向板8的设置便于患者快速获取各科室的方向信息,导流效果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