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抽屉及具有折叠抽屉的床和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3997发布日期:2019-04-09 21:2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折叠抽屉及具有折叠抽屉的床和沙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折叠抽屉及具有折叠抽屉的床和沙发。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于增加收纳空间的家具越来越多,在床底或沙发底部搭配使用抽屉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现有技术中,抽屉通常采用板式结构,该抽屉通常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等板件,各板件之间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使得该抽屉比较笨重,而且组装过程比较复杂,组装时间较长;抽屉组装之后,在借助滑轨安装至床底或沙发底部,进一步使得组装复杂。另外,采用螺栓等配件固定容易导致配件较多,厂家配货、顾客拆装时配件容易遗漏、丢失,而且,生产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折叠抽屉,包括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所述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底板枢接;所述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侧部可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而与所述底板共同形成收纳空间。

在组装抽屉,将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相对于底板展开,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与底板共同形成收纳空间,作为抽屉使用;在收纳包装抽屉时,先将连接件依次拆除,然后将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相对于底板折叠,缩小收纳空间。

因此,该抽屉组装简单,且组装较为方便,而且可折叠,节省收纳空间,降低收纳和运输成本。

进一步,所述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设置为网格状结构,所述门板设置为平板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分别借助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一侧可拆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由杆件组成,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杆件;另一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杆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开口环,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由杆件组成,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杆件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底板的开口环中而枢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设置有开口环,所述底板由杆件组成,所述底板的杆件分别卡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对应的开口环中而枢接。

进一步,所述门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分别由杆件组成,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的杆件可分别对应卡入所述第二连接件中,使得所述门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枢接,而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侧与门板的一侧部插接,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侧与门板的另一侧部插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C型卡槽,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的杆件分别对应卡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C型卡槽中。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所述底板、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设置为网格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侧部可通过第一连接件依次可拆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所述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由杆件组成,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分别卡入所述门板和第一侧板的杆件;另一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杆件;第三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杆件;第四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三侧板和门板的杆件。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开口环,所述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由杆件组成,所述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杆件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底板的开口环中而枢接。

进一步,所述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设置有开口环,所述底板由杆件组成,所述底板的杆件分别卡入所述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对应的开口环中而枢接。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滚轮。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折叠于所述底板的一侧,而所述第二侧板与门板折叠于所述底板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折叠抽屉,包括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底板枢接;所述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侧部可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而与底板共同形成收纳空间;所述门板的一侧部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侧部可拆连接,所述门板的另一侧部与第三侧板的侧部可拆连接,所述门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可拆连接。

在组装抽屉时,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相对于底板展开,然后将门板与底板连接,再将门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依次连接,与底板共同形成收纳空间,作为抽屉使用;在收纳包装抽屉时,先将连接件依次拆除,然后拆除门板,再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相对于底板折叠,缩小收纳空间。

因此,该抽屉组装简单,且组装较为方便,而且可折叠,节省收纳空间,降低收纳和运输成本。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分别借助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一侧可拆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由杆件组成,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杆件;另一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C型卡槽和第二C型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杆件。

进一步,所述门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分别由杆件组成,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的杆件可分别对应卡入所述第二连接件中,使得所述门板的侧部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另一侧插接,所述门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插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C型卡槽,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的杆件分别对应卡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C型卡槽中。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开口环,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由杆件组成,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杆件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底板的开口环中而枢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设置有开口环,所述底板由杆件组成,所述底板的杆件分别卡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对应的开口环中而枢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折叠抽屉的床,包括床体和折叠抽屉,所述折叠抽屉设置在所述床体下方。

进一步,所述折叠抽屉设置在所述床体尾部或者侧部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折叠抽屉的沙发,包括沙发本体和折叠抽屉,所述折叠抽屉设置在所述沙发本体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一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具有折叠抽屉的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具有折叠抽屉的沙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二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折叠抽屉10 床20

沙发30 门板1

第一侧板2 第二侧板3

第三侧板4 底板5

开口环51 第一连接件61

第一C型卡槽611 第二C型卡槽612

第二连接件62 第三C型卡槽621

滚轮7 床体8

沙发本体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7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折叠抽屉10实施例一,包括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和底板5。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的底部分别与底板5枢接。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的侧部可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而与底板5共同形成收纳空间,如图1所示。枢接是指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可相对于底板5摆动折叠。

在组装抽屉,将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相对于底板5展开,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通过连接件依次连接,与底板5共同形成收纳空间,作为抽屉使用。在收纳包装抽屉时,先将连接件依次拆除,然后将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相对于底板5折叠,缩小收纳空间。

折叠时,第一侧板2与第三侧板4折叠于底板5的一侧,而第二侧板3与门板1折叠于底板5的另一侧,进一步节省收纳空间。该抽屉组装简单,且组装较为方便,而且可折叠,节省收纳空间,降低收纳和运输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和底板设置为网格状结构,而门板1设置为平板状结构。门板1可以为带布艺包裹的木材材质。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和底板5可以为金属材质,由横向杆件和纵向杆件交叉组成。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侧板3的两侧分别借助第一连接件61与第一侧板2和第三侧板4的一侧可拆连接,即第二侧板3的一侧借助第一连接件61与第一侧板2的一侧可拆连接,第二侧板3的另一侧借助第一连接件61与第三侧板4的一侧可拆连接。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件61上设置第一C型卡槽611和第二C型卡槽612,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分别由杆件组成,由横向杆件和纵向杆件交叉组成,其中一第一连接件61的第一C型卡槽611和第二C型卡槽612分别卡入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杆件,从而将第一侧板2与第三侧板3连接。另一第一连接件61的第一C型卡槽611和第二C型卡槽612分别卡入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的杆件,从而将第二侧板3与第三侧板4连接。

第一连接件61的第一C型卡槽611和第二C型卡槽612的开口略小于对应杆件的直径,使得杆件可以弹性卡入,而不至于脱落,而第一C型卡槽611和第二C型卡槽612的直径可以等于或略大于对应杆件的直径。第一连接件61可以为塑料材质,以减轻重量,且节约成本。当然,第一连接件61也可以为其它结构,如扎带,绑绳,卡扣等,也可以将第一连接件61固定在其中一个侧板,可以防止其遗失。

在一些示例中,底板5上设置有开口环5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分别由杆件组成,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的杆件分别卡入对应的底板5的开口环51中而枢接。开口环51的开口略小于对应杆件的直径,使得杆件可以弹性卡入,而不至于脱落。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分别设置有开口环51,底板5由杆件组成,底板5的杆件分别卡入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对应的开口环51中而枢接。当然,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与底板5枢接,如可以通过合页、铰链等,使得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可以相对于底板5折叠。

在一些示例中,门板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62,第二连接件62可以通过螺栓预先固定在门板1上,第一侧板2、第三侧板4和底板5分别由杆件组成,第一侧板2、第三侧板4和底板5的杆件分别对应卡入第二连接件62中,使得门板1的底部与底板5枢接,门板1可相对于底板5折叠,第一侧板2、第三侧板4的另一侧与门板1的对应侧部插接,即第一侧板2的另一侧与门板1的一侧部插接,第三侧板4的另一侧与门板1的另一侧部插接,第一侧板2与第三侧板4与门板1可拆,如图1所示。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侧板2、第三侧板4和底板5的杆件分别对应卡入第二连接件62中,使得门板1的底部与底板5插接,门板1相对于底板5可拆,第一侧板2、第三侧板4的另一侧与门板1的侧部插接,即第一侧板2的另一侧与门板1的一侧部插接,第三侧板4的另一侧与门板1的另一侧部插接,第一侧板2与第三侧板4与门板1可拆。在收纳包装抽屉时,先将连接件依次拆除,然后拆除门板,再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相对于底板折叠,缩小收纳空间。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图2、图3及图6所示,第二连接件62上设置有第三C型卡槽621,第一侧板2、第三侧板4和底板5的杆件分别对应卡入第二连接件62的第三C型卡槽621中。

第二连接件62可以为塑料材质,以减轻重量,且节约成本。第二连接件62的第三C型卡槽621的开口略小于对应杆件的直径,使得杆件可以弹性卡入,而不至于脱落,而第三C型卡槽621的直径可以等于或略大于对应杆件的直径。第二连接件62可以为其它结构,如开口端小于对应杆件的直径的U形弹性卡片等。

在一些示例中,底板5的底部安装有滚轮7,从而方便移动抽屉。滚轮7可以为万向轮。折叠抽屉10采用网格状结构作为抽屉主体,包括4片网格(1片底板,3片侧板),此4片网格的此连接方式,使得3片侧板可以在底板上折叠,折叠后只剩很薄的一片,收纳便利,方便包装,并且包装后体积很小,方便运输。折叠抽屉10无螺栓式包装,顾客收到产品后方便安装,不需要使用工具。包装时,将各个网格片立起后,采用连接件固定相邻的两个侧板,非常便利。连接件为塑料材质,带有适配网格杆件(钢筋)的卡槽。门板1出厂前即用螺栓固定有连接件,横向纵向均有布置,用于固定网格片。

请参阅图8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具有折叠抽屉10的床20,包括床体8和折叠抽屉10,折叠抽屉10设置在床体8下方,可以设置在床体8尾部或者侧部下方。

请参阅图9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具有折叠抽屉10的沙发30,包括沙发本体9和折叠抽屉10,折叠抽屉10设置在沙发本体9下方。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折叠抽屉10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和底板5均设置为网格状结构,由横向杆件和纵向杆件交叉组成。

在一些示例中,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可通过第一连接件61依次可拆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件61上设置第一C型卡槽611和第二C型卡槽612,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分别由杆件组成,由横向杆件和纵向杆件交叉组成,其中一第一连接件61的第一C型卡槽611和第二C型卡槽612分别卡入门板1和第一侧板2的杆件,从而将门板1与第一侧板2连接。另一第一连接件61的第一C型卡槽611和第二C型卡槽612分别卡入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杆件,从而将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连接。第三第一连接件61的第一C型卡槽611和第二C型卡槽612分别卡入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的杆件,从而将第二侧板3与第三侧板4连接。第四第一连接件61的第一C型卡槽611和第二C型卡槽612分别卡入第三侧板4和门板1的杆件,从而将第二侧板3与门板1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底板5上设置有开口环51,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分别由杆件组成,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的杆件分别卡入对应的底板5的开口环51中而枢接。开口环51的开口略小于对应杆件的直径,使得杆件可以弹性卡入,而不至于脱落。

在一些示例中,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分别设置有开口环51,底板5由杆件组成,底板5的杆件分别卡入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对应的开口环51中而枢接。当然,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与底板5枢接,如可以通过合页、铰链等,使得门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可以相对于底板5折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