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家俱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5926发布日期:2019-02-15 20:1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电动家俱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俱床,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家俱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家俱床包含一个底架、多个能在该底架上翻转的床架,及一个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床垫。使用者能通过调整所述床架翻转的角度以方便躺卧者进行阅读或进食等活动。然而,除了调整所述床架的倾斜呈度外,躺卧质量也常决定在该床垫质量的好坏,但因其居高不下的价格也导致消费者沉重的负担,因此,若能在不更换床垫下提高整体躺卧质量,就能有效解决前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躺卧舒适感的电动家俱床。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家俱床,包含床架组、多个床板单元,及驱动装置。

该床架组包括底架,及多个设置在该底架上方的床架。部分的所述床架是能翻转地设置在该底架。

多个床板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架。每一个床板单元包括床板及四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设置在所对应底架的四个角落并支撑该床板,且恒提供弹性偏移力驱使该床板远离该床架。

该驱动装置设置在该床架组且位于所述床架下方,能被操作来驱使部分的所述床架翻转而呈撑起状态,以及驱使所述床架回复至平躺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家俱床,每一个弹性件由金属弹片制成,并具有能卸除地连接至所对应床板的上连接段、能卸除地连接至所对应床架的下连接段,及连接该上连接段及该下连接段的弹性变形段,该上连接段沿第一方向延伸,该下连接段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实质上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家俱床,每一个弹性件的该弹性变形段具有连接于该上连接段的第一弧形区,及连接于该第一弧形区的第二弧形区,该第一弧形区与该第二弧形区的曲率半径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家俱床,每一个弹性件的该弹性变形段还具有连接该第二弧形区及该下连接段的第三弧形区,该第三弧形区的曲率半径介于该第一弧形区与该第二弧形区间。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家俱床,该第一弧形区的曲率半径小于该第二弧形区的曲率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家俱床,每一个弹性件的该弹性变形段呈S形。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家俱床,该床架组的每一个床架具有两根前后间隔的横杆,每一根横杆具有两个相反的端部,所述端部分别供所述床板单元的所述弹性件能拆卸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者躺卧或变换姿势时,会产生向下的冲力,此冲力会传递到所述床板单元,并借着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压缩形变而被吸收,达到缓冲的效果,如此即可提高躺卧时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动家俱床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个弹性件;

图5是一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该弹性件;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多个床架处于一个平躺状态;

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所述床架处于一个撑起状态;及

图8是一部分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个床板向下移动而让所述弹性件弯折变形。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电动家俱床的实施例,包含一个床架组2、多个床板单元3,及一个驱动装置4。

该床架组2包括一个底架21,及四设置在该底架21上方的床架22(如图6所示)。该底架21具有一个呈矩形的外框211、两根设置于该外框211内并前后相间隔的横梁212,及六根分别设置在该外框211的床脚213。该外框211的四个角落分别设有所述床脚213的其中四根,中央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其余的两根床脚213。

每一个床架22具有两根前后间隔的横杆221,且每一根横杆221具有两个相反的端部222。所述床架22是沿着前后方向依序排列,且部分的所述床架22是能翻转地设置在该底架21。所述床架22分别对应使用者的背部、臀部、大腿及小腿,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所述床架22分别对应背部、臀部、大腿及小腿者依序编号为22a、22b、22c、22d以做区分。所述的前后方向是指正常躺卧时人体的方位,头部朝前,而脚朝后。该床架22a的所述横杆221间是通过一个H形架体223来连结,且该床架22a的后侧是能翻转地枢设在其中一根横梁212。该床架22b是仅由将所述横杆221前后间隔并排而构成,且固设在该外框211的所述横梁212间。该床架22c的每一根横杆221是由两根金属管构成,且分别连接在另一个H形架体223的两侧。该床架22c的前侧能翻转地枢设在该底架21的另一根横梁212。该床架22d的所述横杆221间是借着通过另两根金属管相连接,且该床架22d的前侧与该床架22c的后侧相枢接,并且该床架22d的后侧是能翻转地枢设在该外框211的后侧。前述枢设方式可以采用枢杆彼此串接,又或者采用任何现有方式,如:枢轴、螺栓、铆钉等物,并不以本实用新型公开者为限。

所述床板单元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架21。每一个床板单元3包括一个床板31,及四弹性件32。该床板31是板状材料,可以采用木板、塑胶板、复合板等,依需要进行选用,并没有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木板。

参阅图3、图4及图5,所述弹性件32分别设置在所对应底架21的四个角落并支撑该床板31,且恒提供弹性偏移力驱使该床板31远离该床架22。每一个弹性件32由金属弹片制成,并具有一个上连接段33、一个下连接段34,及一个弹性变形段35。该上连接段33能卸除地连接至所对应的床板31,并沿一个第一方向延伸I,且具有两个相间隔的固定孔331。所述固定孔331分别供两根螺丝9(见图2)穿设并将该上连接段33锁固在所对应的床板31底部。该下连接段34能卸除地连接至所对应的床架22,并沿一个与该第一方向I实质上垂直的第二方向II延伸,且具有一个定位孔341。该定位孔341供另一根螺丝9(见图2)锁固在对应横杆221的其中一个端部222。该弹性变形段35呈S形,并连接该上连接段33及该下连接段34。该弹性变形段35具有一个连接于该上连接段33的一个第一弧形区351、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弧形区351的第二弧形区352,及一个连接该第二弧形区352及该下连接段34的第三弧形区353。

该第一弧形区351、该第二弧形区352,及该第三弧形区353的曲率半径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又或是完全不同。当部分相同的时候,可以采取如:该第一弧形区351及该第二弧形区352的曲率相同但异于该第三弧形区353、该第二弧形区352与该第三弧形区353的曲率相同但异于该第一弧形区351、或是该第一弧形区351及该第三弧形区353的曲率相同但异于该第二弧形区352的态样。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弧形区351的曲率半径小于该第二弧形区352的曲率半径,且该第三弧形区353的曲率半径介于该第一弧形区351与该第二弧形区352的曲率半径间。

参阅图3、图6及图7,该驱动装置4设置在该床架组2且位于所述床架22下方,并包括两个驱动马达41。每一个驱动马达41具有一个马达本体411,及一根能被该马达本体411推移的推杆412。其中一个驱动马达41是设置在床架22a,且其推杆412是推抵在所对应的横梁212。另一个驱动马达41是设置在另一根横梁212,且其推杆412的末端部222是设置在该床架22c。如此,当操作该驱动马达41来推伸所述推杆412时,即会驱使所述床架22翻转而呈一个撑起状态,而操作该驱动马达41缩回所述推杆412时,即会让所述床架22回复至一个平躺状态。在该撑起状态时,即如图7所示的状态,所述床架22不共平面。在该平躺状态时,即如图6所示的状态,所述床架22共平面。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马达41可以各自独立地被驱动,且所述推杆412的推伸长度也可以任意调整,所以,所述床架22除了在该平躺状态及该撑起状态间改变外,在两状态间的任一个位置也能通过调整所述推杆412的推伸长度来进行控制。

参阅图8,使用时,会安置一个床垫(图未示)于所述床板31上,再让使用者躺卧。当使用者躺卧在该床垫上或在该床垫上变换姿势时就会产生向下的冲力,此冲力通过该床垫传递到所述床板单元3,并借着通过所述弹性件32的所述弹性变形段35压缩形变而被吸收,达到缓冲的效果,如此即可提高躺卧时的舒适感。

综上所述,所述床板单元3提供吸收冲力的缓冲效果,能提高躺卧时的舒适度。因此,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