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美术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5197发布日期:2019-01-25 16:5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美术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美术作画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美术工作台。



背景技术:

美术工作台是一种应用于美术创作及工程制图领域的用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绘图在美术创作、电脑艺术、工程制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电脑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手绘操作,在绘图方面具有简单、高效、实用等特征。然而,对颜色的调试、识别、配比仍然离不开手绘操作。美术工作台就是绘图人员用以张贴画纸,并借以顺利完成绘图操作的一种绘图用具。

如申请号为CN201620113047.3的中国专利发布了一种美术工作台,包括画案和透台,其中,所述画案包括画案架和画案面板,所述画案架包括四个案腿、两个长侧裙带和两个短侧裙带,所述画案面板的底面与四个案腿、两个长侧裙带和两个短侧裙带配合,所述两个长侧裙带和一个短侧裙带与其中的两个案腿连接,另外两个案腿与另一个短侧裙带连接,所述透台包括透箱、翻转轴、翻转轴座和两个透台裙带,其中,所述另外两个案腿连接所述透台裙带,所述透台裙带与所述两个长侧裙带滑动配合,所述透箱的底面连接所述翻转轴座,所述翻转轴座连接所述翻转轴,所述透箱通过翻转轴与所述透台裙带连接;该美术工作台即既能当做画案使用,也可作为透写、或者透视描绘时使用,是美术家创作和教学的理想画案。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美术工作台在使用时不便于携带,而美术工作者需要经常到户外采风,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便携式美术工作台,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美术工作台,以解决现有不便于外出采风时携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美术工作台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便携式美术工作台,包括折叠桌架,工作台面,存画室,抽屉,圆槽,拉手,挂架,T型槽,存放槽,滑槽,抽架,滑块,定位孔,压扣,画凳,插孔,移动柱和压条;所述折叠桌架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工作台面底侧;所述工作台面为矩形,左端顶面向下开设有一处阶梯矩形孔;所述存画室为矩形盲孔,从前向后开设于工作台面上,前侧面铰接有门,打开后可将画作放入并关门;所述抽屉设于工作台面上,且位于存画室右侧,为带锁抽屉结构;所述圆槽为圆形盲孔,开设于工作台面顶侧面右端;所述拉手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工作台面右侧面上;所述画凳为四条腿支撑凳面结构;所述插孔为矩形盲孔,开设于画凳凳面的左侧面上,可通过该孔与挂架的配合将其固定到工作台面底侧面;所述移动柱底端为方形块,方形块顶侧面焊接有圆柱,圆柱直径以及方形块以及分别与T型槽的上下两处槽宽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挂架为“Z”字型,最右端前后两角呈一定斜度,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工作台面底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T型槽共有两处,为“T”字型,开设于工作台面顶面上,前后各一处。

进一步的,所述存放槽为矩形槽,开设于工作台面左侧面上,所述滑槽为矩形槽,开设于存放槽右侧,槽的高度大于存放槽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抽架为阶梯块结构,左端面通过螺钉连接有两处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开设有两处,均开设于抽架上,且两处定位孔的位置满足抽架在工作台面上左右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均能与工作台面左端的阶梯孔小孔段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压扣底部开设有槽,两端成条状,底部左右两端均向外呈一定斜度。

进一步的,所述压条为矩形条,两端开设有圆形通孔内,孔径等于移动柱圆柱端直径,安放于移动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圆槽的设置,在户外采风时,将调色板放置于圆槽内,自然条件下刮风导致会调色盘不稳,通过圆槽放置调色盘,可对调色盘形成约束,防止其被吹倒或者被碰翻。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携带,同时可装配上画凳,工作台面内部空间利用率高,制作加工简单,将抽架抽出固定后,可将本实用新型直接竖起拉动便能将本实用新型随意移动携带,极其适用于户外工作,同时配有压条,在户外时对画作施以压力,防止其在风力作用下移动影响艺术创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A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挂架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存放槽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抽架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抽架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压扣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压扣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压条固定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压条左视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折叠桌架,2-工作台面,201-存画室,202-抽屉,203-圆槽,204-拉手,205-挂架,206-T型槽,207-存放槽,208-滑槽,3-抽架,301-滑块,302-定位孔,4-压扣,5-画凳,501-插孔,6-移动柱,7-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1所示:一种便携式美术工作台,包括折叠桌架1,工作台面2,存画室201,抽屉202,圆槽203,拉手204,挂架205,T型槽206,存放槽207,滑槽208,抽架3,滑块301,定位孔302,压扣4,画凳5,插孔501,移动柱6和压条7;折叠桌架1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工作台面2底侧;工作台面2为矩形,左端顶面向下开设有一处阶梯矩形孔;存画室201为矩形盲孔,从前向后开设于工作台面2上,前侧面铰接有门,打开后可将画作放入并关门;抽屉202设于工作台面2上,且位于存画室201右侧,为带锁抽屉结构;圆槽203为圆形盲孔,开设于工作台面2顶侧面右端;拉手204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工作台面2右侧面上;画凳5为四条腿支撑凳面结构;插孔501为矩形盲孔,开设于画凳5凳面的左侧面上,可通过该孔与挂架205的配合将其固定到工作台面5底侧面;移动柱6底端为方形块,方形块顶侧面焊接有圆柱,圆柱直径以及方形块以及分别与T型槽206的上下两处槽宽相等。

其中,挂架205为“Z”字型,最右端前后两角呈一定斜度,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工作台面2底侧面上,斜度有利于导向,在本实用新型竖起移动时,可将画凳5通过插孔501固定到挂架205上。

其中,T型槽206共有两处,为“T”字型,开设于工作台面2顶面上,前后各一处,用于移动柱6在其内部的移动。

其中,存放槽207为矩形槽,开设于工作台面2左侧面上,滑槽208为矩形槽,开设于存放槽207右侧,槽的高度大于存放槽207高度,抽架3右端矩形块在滑槽208内左右移动,由于其高度大于左端的存放槽207,因此只能在滑槽208内移动,使抽架3的左右移动也限于该移动范围。

其中,抽架3为阶梯块结构,左端面通过螺钉连接有两处万向轮,抽架3在移动时抽出并固定,即可直接拉动,而在工作时,将抽架3推入进存放槽207内。

其中,定位孔302开设有两处,均开设于抽架3上,且两处定位孔302的位置满足抽架3在工作台面2上左右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均能与工作台面2左端的阶梯孔小孔段重合,以便于通过压扣4对抽架3进行固定。

其中,压扣4底部开设有槽,两端成条状,底部左右两端均向外呈一定斜度,在移动时将抽架3向外抽至极限位置,抽架3左端的定位孔302与工作台面2上的阶梯孔重合,压下压扣4即能对抽架3进行位置固定,工作时则将抽架3向内推至极限位置,压扣4取出时,将最低端向中间施力,使其末端向中间聚拢,即能通过定位孔302。

其中,压条7为矩形条,两端开设有圆形通孔内,孔径等于移动柱圆柱端直径,安放于移动柱6上,通过压条7可对铺设于工作台面2上的画作进行左右两边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在移动携带时,将抽架3抽出至最左端,此时,抽架3上右端的定位孔302与工作台面2做短的阶梯矩形槽重合,由工作台面2上方将压扣4卡入,即能将抽架3固定,将折叠桌架1折叠起来,将画凳5固定于挂架205上,拉动拉手204即可进行便携移动,可在工作时,打开折叠桌架1,将其放置于地面上,将压扣4取出,再将抽架3向右推至底端,此时抽架3上左端的定位孔302与工作台面2上的阶梯孔重合,放入压扣4,即将抽架3固定到存放槽207内,取下画凳5,将画纸平方到工作台面2上,每处T型槽206内滑入两处移动柱6,落下压条7,将画纸左右两侧固定,即可开始绘画工作,存画室201用于存放画作,抽屉202用于存放其他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