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0385发布日期:2019-03-30 08:3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容器,例如电热水壶、电热水瓶、养生壶等一般采用电热管加热。以电热水壶为例,水壶的底部均设有发热盘。为了保证电热管能够将热量快速传递给水壶的内胆,以及保证温控器等电子元件感温的准确性,一般会在电热管和内胆之间设置铝板。安装电热管时,在内胆和铝板之间、以及铝板和电热管之间放置钎焊剂,然后将其送至500-550℃的高温烤炉中进行焊接。由于高温下不锈钢内胆的晶间腐蚀敏感性会增高,导致内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生锈的现象。并且钎焊过程需经过高温炉,烘烤10-15min,能源消耗巨大,对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体加热装置,该液体加热装置能够消除因晶间腐蚀敏感性提高而引起的生锈现象,且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小、加热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液体加热装置,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储液容器;发热件,设置在所述储液容器的外表面;导热涂层,所述导热涂层通过喷涂附着在所述储液容器的外表面且以包覆的形式将所述发热件固定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外表面;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储液容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能够消除因晶间腐蚀敏感性提高而引起的生锈现象,且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小、加热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导热涂层通过冷喷涂或热喷涂附着在所述储液容器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发热件为电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管的横截面呈圆形状,所述导热涂层沿所述电热管的周向附着在所述电热管的外周面的未朝向所述储液容器的部分,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电热管的外周面的朝向所述储液容器的部分与所述储液容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管的横截面呈梯形状,所述电热管的该梯形两底边中的一个所在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储液容器,所述导热涂层至少附着在所述电热管的该梯形腰所在的外表面,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电热管的该梯形两底边中的所述一个所在的外表面与所述储液容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管盘绕设置在所述储液容器的底壁的外表面,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电热管与所述储液容器的底壁的外表面之间;和/或所述电热管环绕设置在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的外表面且邻近所述储液容器的底壁,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电热管与所述储液容器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导热涂层的厚度为50um-250u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隔热件的厚度为20-100u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隔热件为涂层或隔热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隔热件为氧化铝陶瓷涂层或氧化锆陶瓷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储液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底碟,所述容器本体呈底部和顶部均具有开口的筒状,所述底碟封盖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开口,所述发热件通过所述导热涂层固定于所述底碟的外表面,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底碟的外表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为玻璃或者陶瓷材质制成,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底碟之间胶粘连接或通过密封件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底碟之间焊接连接或卷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储液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底碟,所述容器本体呈底部和顶部均具有开口的筒状,所述底碟与所述容器本体之间焊接相连且封盖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开口,所述发热件通过所述导热涂层固定于所述底碟的外表面,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底碟的外表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容器本体和所述底碟中的一个上构造有翻边,所述容器本体和所述底碟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翻边焊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储液容器、所述发热件、所述导热涂层和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液体加热装置1、

储液容器10、导热涂层11、储液腔12、储液腔12的开口13、容器本体14、底碟15、密封件16、

发热件20。

隔热件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1,液体加热装置1具体可以为电水壶、豆浆机、泡奶机、养生壶或电热水瓶等。

如图1-图7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1包括储液容器10、发热件20、导热涂层11和隔热件30。

储液容器10内形成有储液腔12,储液腔12的顶部具有开口13,储液腔12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如水等,液体可通过开口13倒入或流出储液腔12,开口13可以由储液容器10的上表面敞开而成。发热件20设置在储液容器10的外表面。导热涂层11通过喷涂附着在储液容器10的外表面且以包覆的形式将发热件20固定于储液容器10的外表面,发热件20产生用于加热储液容器10内液体的热量。换言之,导热涂层11通过包覆发热件20的至少一部分以将发热件20固定于储液容器10,这里需要理解地是,导热涂层11包覆发热件20的至少一部分,是指导热涂层11附着在发热件20的未朝向储液容器1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发热件20的朝向储液容器10的表面与储液容器10之间不设有导热涂层11。隔热件30设于发热件20的朝向储液容器10的外表面与储液容器10之间,避免发热件20与储液容器10直接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1,通过设置通过喷涂形成的导热涂层11,利用导热涂层11固定发热件20与储液容器10的相对位置,导热涂层11与发热件20连接为一体,导热涂层11与发热件20之间形成机械结合,从而将发热件20固定于储液容器10。

相比相关技术中采用钎焊焊接电热管、铝板和内胆的技术,导热涂层11在喷涂至储液容器10外表面的过程中,对储液容器10的热影响较小,因此不会导致储液容器10的相变,从而消除储液容器10因晶间腐蚀敏感性提高而引起的生锈现象。

并且,采用导热涂层11固定发热件20,代替相关技术中的钎焊焊接,能源消耗更低、对环形的污染更小。

此外,发热件20与储液容器10之间设置隔热件30,隔热件30能够避免发热件20与储液容器10直接接触,阻碍发热件20的热量直接传递至储液容器10,发热件20的热量先传递至导热涂层11,再由导热涂层11传递至储液容器10,从而防止了储液容器10的与发热件20位置对应的部分热量集中,进而使加热更加均匀。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1。

如图1-图7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1包括储液容器10、发热件20、导热涂层11、隔热件30和外壳,储液容器10、发热件20和导热涂层11设在外壳内。

其中,导热涂层11可以为高导热金属涂层,例如铝涂层或者铜涂层,也可以为高导热的非金属涂层。由于储液容器10一般都是由金属材质制成的,采用高导热金属涂层有利于提高导热涂层11的连接强度。导热涂层11可以通过热喷涂(也呈熔射喷涂)或者冷喷涂方式固定,最佳为冷喷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发热件20为电热管。

可选地,电热管的横截面呈圆形状,导热涂层11沿电热管的周向附着在电热管的外周面。也就是说,导热涂层11在电热管的周向上附着在电热管的外周面的未朝向储液容器10的部分,即电热管的外周面的除了朝向储液容器10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均被导热涂层11包覆。而可以理解地是,导热涂层11在电热管的轴向上,可以包覆整个电热管,也可以只包覆电热管的一部分,例如导热涂层11在电热管的轴向上可以间隔设置,只要同时实现固定电热管和导热的功能即可。隔热件30设于电热管的外周面的朝向储液容器10的部分与储液容器10之间。

这样,电热管产生热量后,由于储液容器10与电热管之间设有隔热件30,隔热件30阻碍了大部分热量从电热管直接传向储液容器10,大部分热量先传递至导热涂层11,且由于电热管的周向上除了朝向储液容器10的外表面均被导热涂层11包覆,热量散失小,电热管产生的热量几乎全部传递至导热涂层11,且热量在导热涂层11内进行均匀传递,然后这些热量再由导热涂层11均匀传递至储液容器10,以对储液容器1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这样不仅可以大幅提高热量的利用率,而且可以避免热量集中、大幅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可选地,电热管的横截面呈梯形状,电热管的该梯形两底边中的一个所在的外表面朝向储液容器10,导热涂层11至少附着在电热管的该梯形腰所在的外表面,隔热件30设于电热管的该梯形两底边中的所述一个所在的外表面与储液容器10之间。

具体而言,将梯形短底边所在的外表面定义为电热管的小底面,将梯形长底边所在的外表面定义为电热管的大底面,将梯形两腰所在的外表面定义为电热管的两侧面。如此,电热管的小底面和大底面中的一个朝向储液容器10,导热涂层11附着在储液容器10的外表面以及电热管的两侧面,隔热件30设于电热管的小底面和大底面中的所述一个与储液容器10之间。而对于电热管的小底面和大底面中的另一个,导热涂层11可以选择性地附着。

如图2所示的示例,电热管的大底面中朝向储液容器10,导热涂层11附着在储液容器10的底壁的外表面、电热管的两侧面以及电热管的小底面,隔热件30设于电热管的大底面与储液容器10之间。

由此,电热管产生热量后,由于受到隔热件30的阻挡,热量先传递至导热涂层11,热量散失小,电热管产生的热量几乎全部传递至导热涂层11,且热量在导热涂层11内进行均匀传递,再由导热涂层11均匀传递至储液容器10,进而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和加热的均匀性,避免了局部过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电热管可以盘绕设置在储液容器10的底壁的外表面,隔热件30设于电热管与储液容器10的底壁的外表面之间。电热管也可以环绕设置在储液容器10的侧壁的外表面且邻近储液容器10的底壁,隔热件30设于电热管与储液容器10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当然,储液容器10的底部的外表面和储液容器10的侧壁底部的外表面也可以同时盘设电热管,电热管与储液容器10的底壁的外表面之间以及电热管与储液容器10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均设有隔热件30。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导热涂层11覆盖储液容器10底壁的除了与电热管相对之外的全部外表面以及电热管的除了与储液容器10相对之外的全部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导热涂层11的厚度为50um-250um,一方面保证了导热涂层11将发热件20固定于储液容器1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保证了导热涂层11对热量的传递性能。

隔热件30的厚度为20-100um,由此可以将隔热件30的隔热能力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既防止储液容器10的与发热件20位置对应的部分温度过高,又避免储液容器10的与发热件20位置对应的部分温度过低,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可选地,储液容器10为金属件,例如304不锈钢件,发热件20可以为铝制件,导热涂层11为金属涂层(例如铝或铜等高导热金属涂层)或有机涂料(例如石墨烯),导热涂层11可通过热喷涂或冷喷涂制备而成,与储液容器10和发热件20之间形成高强度的结合。隔热件30可采用等离子喷涂,例如为氧化铝陶瓷涂层或氧化锆陶瓷涂层,或采用耐温的隔热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储液容器10可以为有缝连接容器,具体地,储液容器10包括容器本体14和底碟15。容器本体14呈底部和顶部均具有开口的筒状,底碟15封盖容器本体14的底部开口,容器本体14的顶部开口形成储液腔12的开口13,发热件20通过导热涂层11固定于底碟15的外表面,隔热件30设于发热件20与底碟15的外表面之间。

其中,容器本体14可以为玻璃材质、陶瓷材质、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

例如,如图4所示,容器本体14为玻璃或陶瓷材质,容器本体14与底碟15之间胶粘连接。

再例如,如图5所示,容器本体14为玻璃或陶瓷材质,容器本体14与底碟15之间通过密封件16卡合连接。

再例如,如图6所示,容器本体14为金属材质,容器本体14与底碟15之间焊接连接。

再例如,如图7所示,容器本体14为金属材质,容器本体14与底碟15之间卷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储液容器10可以为无缝连接容器,具体地,储液容器10包括容器本体14和底碟15。容器本体14呈底部和顶部均具有开口的筒状,底碟15与容器本体14之间焊接连接,且底碟15封盖容器本体14的底部开口,容器本体14的顶部开口形成储液腔12的开口13,发热件20通过导热涂层11固定于底碟15的外表面,隔热件30设于发热件20与底碟15的外表面之间。

例如,容器本体14为金属材质,容器本体14和底碟15中的一个上构造有翻边,容器本体14和底碟15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翻边焊接连接。

具体而言,可以在底碟15的外周沿形成向上的翻边,容器本体14与该翻边焊接,从而通过对焊实现容器本体14和底碟15的连接。

也可以在容器本体14的下边沿形成向内的翻边,底碟15与该翻边焊接,从而通过圆片焊接实现容器本体14和底碟15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