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翻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915发布日期:2018-11-07 21:12阅读:3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幕墙翻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幕墙翻窗。



背景技术:

翻窗是现在建筑结构中,经常被使用的一种窗体结构。通过翻窗,既可以通风,又可以保证安全,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幕墙翻窗的形式主要是上悬式,一种是用铰链系统固定,另一种是用挂钩式系统固定。传统挂钩式系统由于使用人操作不当,容易出现翻窗坠落事故,传统铰链系统受五金件承重限制,不能运用于较大的翻窗。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运用于较大的翻窗时,又不易出现翻窗坠落事故的幕墙翻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翻窗坠落事故的幕墙翻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幕墙翻窗,包括固定边框和可上悬翻转的扇框,固定边框上设有挂座,挂座上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挂孔,挂孔壁上沿挂孔的轴向开设有向上的槽口;扇框上设有挂耳,挂耳的端部为圆柱体,圆柱体活动安装在挂孔内,圆柱体与挂孔的横截面同圆心。

圆柱体可在挂孔内转动,从而使得扇框可上悬翻转;同时可通过槽口的大小控制扇框的开启角度。

优选地,所述挂耳包括与扇框平行的连接板,圆柱体通过折弯部与连接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挂孔壁开设有槽口处形成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与折弯部的上表面相对,第二槽壁与折弯部的下表面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均倒圆角。

优选地,所述槽口的角度不大于160°。

优选地,所述挂座通过螺钉安装在固定边框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边框包括平行且竖直设置的立柱以及连接相邻立柱的横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幕墙翻窗,挂耳和挂座采用同心圆轴的连接方式,在保证连接的稳固性的同时,还可通过槽口的大小控制扇框的开启角度,彻底杜绝翻窗坠落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幕墙翻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扇框关闭状态挂耳和挂座的位置关系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扇框打开到极限状态挂耳和挂座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1-边框;11-立柱;12-横梁;2-挂座;21-挂孔;22-槽口;23-第一槽壁;24-第二槽壁;3-挂耳;31-连接板;32-折弯部;33-圆柱体;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幕墙翻窗,包括固定边框1和可上悬翻转的扇框,固定边框1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11以及连接相邻立柱11的横梁12,各立柱11之间平行设置,各横梁12之间也平行设置,横梁12和立柱11围成窗口,在需要安装翻窗的窗口设置翻窗边框。

固定边框1上设有挂座2,挂座2通过螺钉4安装在固定边框1上。挂座2按窗口通长设置,挂座2上沿其轴向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挂孔21。挂孔21壁上沿挂孔21的轴向开设有向上的槽口22。

扇框上部设有挂耳3,挂耳3包括连接板31、折弯部32和圆柱体33,连接板31与扇框平行设置,圆柱体33通过折弯部32与连接板31相连,折弯部32的整体与连接板31的夹角小于90°。

圆柱体33可转动的安装在挂孔21内,且圆柱体33与挂孔21的横截面同圆心。实际应用中,圆柱体33的外径略小于挂孔21的内径即可。

如图2所示,挂孔21壁开设有槽口22处形成第一槽壁23和第二槽壁24,第一槽壁23和第二槽壁24均倒圆角。第一槽壁23与折弯部32的上表面相对,第二槽壁24与折弯部32的下表面相对。

当扇框翻转时,圆柱体33在挂孔21内转动,扇框的转动中心为圆柱体33的圆心,折弯部32在槽口22内移动。

槽口22的开口角度应不大于160°,防止圆柱体33从挂孔21内脱落而发生翻窗坠落事故。

如图3所示为扇框关闭状态时挂耳和挂座的位置关系,此时折弯部32的下表面靠近第二槽壁24。

如图4所示为扇框打开到极限状态时挂耳和挂座的位置关系,将图3所示的扇框逆时针转动使得折弯部32的上表面与第一槽壁23接触,此时挂耳被第一槽壁23抵住从而停止转动,此时扇框的开启角度即为最大开启角度。

扇框的最大开启角度与第一槽壁23的弧度、槽口22的角度以及槽口22的朝向相关,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设置。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