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不同孔径漏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9900发布日期:2019-04-05 19:51阅读:1157来源:国知局
左右不同孔径漏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左右不同孔径漏勺。



背景技术:

漏勺是传统的炊事用具,既普通又不可或缺,不论是居家小厨房还是豪华大酒店,没有它都是不可想象的,过去、现在、将来,漏勺都将是厨房里必备的工具。千百年来,漏勺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经历了竹编、柳编、金属丝编等历程,当今普遍使用的是不锈钢板冲孔的漏勺。漏勺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但都限于使用材料和生产工艺的改变,其功能、作用和便利程度基本是一成不变的,漏勺的基本作用是过滤和打捞。为了过滤或捞起大小不同的东西,漏勺的过滤孔就有了大小之分,现在市场上漏勺种类很多,但不外乎个头大小之分,过滤孔大小之分,人们为了捞起大小不同的东西可能要准备过滤孔不同的几把漏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既可加快打捞速度,又能方便打捞干净,左右结合使用能起到省时省力,而且可以避免准备多把漏勺的左右不同孔径漏勺。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左右不同孔径漏勺,包括勺体和手柄,所述勺体设为凹陷的圆形,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勺体连接,所述勺体以所述手柄的轴线为中心线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勺体的左部分设有密集排列的第一漏孔,所述勺体的右部分设有密集排列的第二漏孔,所述第一漏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漏孔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勺体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设为半圆形,所述滤网位于所述勺体的上层且与所述勺体贴合;所述滤网上设有密集排列的第三漏孔,所述第三漏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漏孔的孔径;所述勺体的正中心设有第一孔,所述滤网的底部设有凸块,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凸块转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孔设为过盈配合,所述凸块的中心设有切槽,所述切槽沿所述凸块的轴向延伸,所述切槽与所述滤网的直径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凸块露出所述勺体。

优选的,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与所述勺体连接,所述第一手柄远离所述勺体的另一端设有豁口,所述第二手柄的一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端部设为弧形,所述豁口与所述固定块相配合,所述固定块插入所述豁口中,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铰接。

优选的,所述弧形上设有若干个齿,所述第一手柄上靠近所述豁口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拨块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紧所述拨块,所述拨块远离所述弹簧的侧面上固定有止动块,所述止动块水平插入所述齿的间隙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右不同孔径漏勺,通过在勺体的左右两部分上设有不同大小的漏孔,这样既可加快打捞速度,又能方便打捞干净,左右结合使用能起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准备多把漏勺,节约资源。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右不同孔径漏勺,既可以打捞更为细小的物质,以方便将油或水里的物质彻底打捞干净,还可以快速打捞干净,提高厨师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右不同孔径漏勺,手柄可以折叠收纳,节省空间;将漏勺放置于桌面时,易于对勺体内打捞出来的物质控油或控水,且漏勺摆放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左右不同孔径漏勺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左右不同孔径漏勺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左右不同孔径漏勺的左视图(手柄折叠的状态图);

图4为图1所示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C向视图;

图7为滤网的设计结构示意图;

11-勺体;12-手柄;13-第一漏孔;14-第二漏孔;15-第三漏孔;16-第一孔;17-凸块;18-切槽;19-豁口;20-固定块;21-齿;22-凹槽;23-拨块;24-弹簧;25-止动块;26-盖板;27-滑槽;30-滤网;

121-第一手柄;122-第二手柄;201-弧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左右不同孔径漏勺,如图1所示,包括勺体11和手柄12,所述勺体11设为凹陷的圆形,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勺体11连接,所述勺体11以所述手柄12的轴线为中心线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勺体11的左半部分设有密集排列的第一漏孔13,所述勺体11的右半部分设有密集排列的第二漏孔14,所述第一漏孔13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漏孔14的孔径。通过在勺体11的左右两部分上设有不同大小的漏孔,当刚开始打捞时,可以将打捞物向左微偏,将水或油等液体从左边的第一漏孔13快速漏出,这样可加快打捞速度;当打捞一段时间后,可用勺体11的右半部分进行打捞,以方便打捞干净,这样左右结合使用能起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准备多把漏勺,节约资源。同样,也可以在勺体11的左半部分设有小孔径的第二漏孔14,在勺体11的右半部分设有大孔径的第一漏孔13。

在学校,在工地,在大型企业中,食堂准备饭菜都是非常大量的,俗称大锅菜,大锅菜的制作方法虽然和家庭做法差不多,但是由于量大,所以做起来很费力,对于厨师来说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由于量大,每道工序都要用很长的时间,烹制菜肴时,过油过水是很常见的工序,过油或水之后,需要将菜取出,一般都是用漏勺,漏勺滤网的密度直接影响了取菜的效率,有时候,厨师会来回交替使用几种漏勺,如果烹制工具用起来不方便,无形之中会延长烹制时间,针对该问题,本申请中申请人还做了如下设计: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所述勺体11内设有滤网30,所述滤网30设为半圆形,所述滤网30位于所述勺体11的上层且与所述勺体11贴合;所述滤网30上设有密集排列的第三漏孔15,所述第三漏孔15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漏孔14的孔径;所述勺体11的正中心设有第一孔16,所述滤网30的底部设有凸块17,所述第一孔16与所述凸块17转动配合。将滤网30旋转,与勺体11的右半部分重合,即第三漏孔15与第二漏孔14完全重合,此时可以用右半部分打捞细小物质;将滤网30向右稍微旋转,即第三漏孔15与第二漏孔14部分重合,此时可以打捞更为细小的物质,以方便将油或水里的物质彻底打捞干净;将滤网30向右继续旋转,与勺体11的左半部分重合,即第三漏孔15覆盖第一漏孔13,这样左右两部分的漏孔都为小孔,可以快速打捞干净,提高厨师的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地转动滤网30及调好滤网30的位置后使其固定住,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凸块17与所述第一孔16设为过盈配合,所述凸块17的中心设有切槽18,所述切槽18沿所述凸块17的轴向延伸,所述切槽18与所述滤网30的直径边缘线相垂直。切槽18的设计使得凸块17在径向易产生变形,当需要转动滤网30时,捏住凸块17的端部使其产生径向收缩,这时凸块17的外径小于第一孔16,这样易于转动滤网30;当松开凸块17则使得其与第一孔16为过盈配合,即凸块17在第一孔16内固定住,滤网30不易被转动,调节滤网30的位置极其方便;当需要将滤网30拆下清洗时,只需将凸块17的端部捏住往上一推就可将滤网30拆下;同时切槽18的设计还可使底部的水或油易于排出。

所述凸块17露出所述勺体11。方便通过操作凸块17实现转动滤网30;凸块17高出勺体11的底部,这样增大了勺体11底部与桌子接触时漏勺的除湿能力,方便勺体11内的水或油能够更好的流出。

当漏勺的手柄12过长时,不便于收纳;当勺体11打捞出来的物质需要放到桌子上控油或控水时,漏勺往往会放置不稳,针对这些问题,本申请中申请人还做了如下设计:

如图2-图6所示,所述手柄12包括第一手柄121和第二手柄122,所述第一手柄121的一端与所述勺体11连接,所述第一手柄121远离所述勺体11的另一端设有豁口19,所述第二手柄122的一端设有固定块20,所述固定块20的端部设为弧形201,所述豁口19与所述固定块20相配合,所述固定块20插入所述豁口19中,所述第一手柄121与所述第二手柄122铰接。固定块20的端部设为弧形201,豁口19的底部也可设为弧形,这样转动时不会出现干涉;第一手柄121与第二手柄122的长度可设为相同,第一手柄121的底部可设为空腔,以便于第二手柄122折叠,当向下转动第二手柄122,实现第二手柄122与第一手柄121的重合,这样缩短了漏勺的手柄12的长度,以方便收纳,节省空间;当将第二手柄122向下转动,使第二手柄122的端部与桌子接触,第二手柄122成为漏勺的支撑点,与凸块17相配合对漏勺进行支撑,能够对勺体11打捞出来的物质放到桌子上控油或控水时起到有效的支撑。

所述弧形201上设有若干个齿21,所述第一手柄121上靠近所述豁口19处设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内设有拨块23和弹簧24,所述弹簧24的一端抵紧所述拨块23,所述拨块23远离所述弹簧24的一侧固定有止动块25,所述止动块25水平插入所述齿21的间隙中。弹簧24的一端可固定于凹槽22内,凹槽22的上方可设有盖板26,盖板26与拨块23固定连接,第一手柄121上可设有与盖板26滑动配合的滑槽27;当止动块25水平插入齿21的间隙中时,此时第一手柄121与第二手柄122的相对位置被锁定;当往后推拨块23,拨块23压缩弹簧24,止动块25脱离齿21的间隙中,此时向下转动第二手柄122,当第二手柄122的端部与桌子接触时,松开拨块23,拨块23由弹簧24的复位往前推回原位,止动块25水平插入齿21的间隙中,锁定第二手柄122的相对位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