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刷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5306发布日期:2019-05-24 21:1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刷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断发装置的地刷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的电动地刷接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弯折扭转,因此设置于接头内部的导线容易造成折断或磨损,影响电动地刷的使用寿命。目前的电动地刷接头内部走线为了防磨损通常都要增加金属压板或者外壳把导线整体包裹住的结构,而这种结构成本较高,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延长接头内部导线的使用寿命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地刷本体及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地刷本体上的接头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接头部上的旋转支架、由所述接头部经旋转支架延伸至地刷本体的导线,所述旋转支架上开设有用于穿过导线的孔,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孔上的护线圈,所述护线圈上开设有与所述孔相连通的导线孔,所述导线的至少经过护线圈的一部分上套设有减磨套,所述护线圈与所述减磨套的接触表面为圆滑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线圈包括用于将所述护线圈固定于所述孔内的固定部、部分伸入所述孔内的结合部及自所述结合部向孔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结合部的内壁形成与所述孔相连通的导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部至少包括自所述结合部向所述延伸部圆滑过渡的第一弧面和设于所述延伸部外缘的第二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结合部的远离所述延伸部的一端部具有圆滑过渡的第三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磨套由耐磨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磨套是黄蜡管或PE 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孔的内表面具有一台阶,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台阶配合连接的卡钩。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地刷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从以上技术解决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后,其显著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由于本发明的地刷导线的至少经过护线圈的一部分上套设有减磨套,且护线圈与减磨套的接触表面为圆滑弧面,当接头部相对于旋转支架旋转时,仅导线外侧的减磨套与护线圈的圆滑弧面相接触发生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保护了减磨套内部的导线,避免导线在跟随旋转支架旋转时与孔壁端部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因此能有效地保护地刷组件的内部导线正常工作,避免发生磨损延长了电动地刷的使用寿命,且结构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地刷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地刷组件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区放大示意图(刀片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图5是图3中A区放大示意图(刀片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地刷组件与刀片位置关系立体结构示意图(刀片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图7是图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滚刷组件上的第一植毛组和第二植毛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植毛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植毛束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地刷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接头部与旋转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接头部与旋转支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导线与旋转支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B-B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16是图13中减磨套与护线圈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护线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去除刀片地刷风罩的内部示意图;

图19是图14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20是断发装置中刀片的变形示意图;

图21是刀片在第二工作状态时与限位部之间活动空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地刷组件与拉杆配合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地刷被半抽拉状态的分解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拉杆、盖板与旋转盖分解装配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拉杆放置在旋转盖中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拉杆从旋转盖中被提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1-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地刷组件10。地刷组件10包括断发装置,断发装置包括地刷风罩11、设置于地刷风罩11腔内的滚刷组件12及设置于地刷风罩11上的刀片13,滚刷组件12包括滚刷转轴14及轴向设于滚刷转轴14上的至少一列第一植毛组15和至少一列第二植毛组16,由于第二植毛组16的转动直径R2大于第一植毛组15的转动直径R1,使得缠绕在滚刷组件12上的毛发能够支撑在第一植毛组15和第二植毛组16上。在未启动断发模式的滚刷转动过程中,毛发缠绕在滚刷组件上会被密集的第一植毛组15和第二植毛组 16支撑,形成比较大的堆积半径,软毛条第二植毛组会与刀片13始终接触,可以减少毛发缠绕在滚刷上的概率,从而达到有效的断发效果。

滚刷组件12包括两列第一植毛组15和两列第二植毛组16,且每列第一植毛组15和第二植毛组16沿滚刷转轴圆周间隔交替设置。第一植毛组15 包括多个第一植毛组单元151,每个第一植毛组单元151至少包括两种不同的第一植毛束152和第二植毛束153,第一植毛组15由多个第一植毛束152 和第二植毛束153交替排列组成。

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植毛束152和第二植毛束153可具有不同的丝径和/或不同的形状。比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8-10 中所示,第一植毛束152的丝径大于第二植毛束153的丝径,且第一植毛束 152为直线形,第二植毛束153为曲线形,即较硬直的第一植毛束152和柔软弯曲的第二植毛束153相邻排列。由于柔软弯曲的第二植毛束153膨胀度较高,使得滚刷组件12的植毛束顶部能基本形成完整连续的毛条状。第二植毛组16为细软的毛条,第二植毛组16的丝径小于第一植毛束152和第二植毛束153的丝径,且密度较密,因此第二植毛组16的顶部能够形成完整连续的条状。

刀片13可转动地设置于地刷风罩11上,具体地说,地刷组件10的地刷本体20上设置有踏板21,当用户使用吸尘器进行清洁需要启动断发功能时向下踩踏板21,踏板21通过连接件带动刀片13绕设定轴线向靠近滚刷转轴的轴线方向旋转。因此,刀片13具有至少两个工作位置,如图4所示,当刀片13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刀片13仅轻触滚刷组件12的第二植毛组16,并未碰触到第一植毛组15。由于第二植毛组16的丝径最细,刀片13轻触第二植毛组16能够切割部分毛发阻止更多的毛发缠绕在滚刷组件12上,且柔软细密的第二植毛组16又不会对刀片13产生较大的阻力。

如图5所示,当刀片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刀片13同时伸入至第一植毛组15和第二植毛组16的内部,使刀片13深入切割至滚刷植毛的内部,以有效地切割支撑在第一植毛组15和第二植毛组16上的毛发,无需拆机即可实现自动二次精细断发,提高断发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吸尘器的地刷组件的第二植毛组16的回转直径大于第一植毛组15的回转直径,在滚刷转动过程中,软毛条第二植毛组16会与刀片13始终接触,可以减少毛发缠绕在滚刷上的概率,从而达到有效的断发效果。在地刷工作过程中,毛发缠绕在滚刷组件12上会被密集的第一植毛组15和第二植毛组16支撑,形成比较大的堆积半径,在启动断发模式后,用于切割毛发的刀片13可以比较深入的切到毛发堆积的区域,无需拆机即可实现自动二次精细断发,提高断发效率,方便用户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地刷组件结构简单,没有增加过多的结构零件即可实现自动断发清理滚刷上缠绕的毛发的功能,防止发生因毛发缠绕带来的吸尘器故障问题。

参照图11、图12和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地刷组件10。地刷组件10包括地刷本体20、地刷滚轮22、可转动连接在地刷本体20上的接头部30,接头部30内设置有与地刷本体20内的风道相连通的软管23,接头部30可绕第一转轴F相对于旋转支架35旋转,旋转支架35可绕第二转轴X相对于地刷本体20旋转。旋转支架35上开设有用于穿过导线40的孔36,用于控制地刷组件工作的导线一端固定设置在接头部30上,再由接头部30经旋转支架35延伸至地刷本体20上,因此当地刷工作时导线40将跟随旋转支架35的旋转而跟随运动。

参照图14-17,本实施方式中地刷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孔36上的护线圈33,护线圈上33开设有与孔36相连通的导线孔37,导线40的至少经过护线圈33的一部分上套设有减磨套32,护线圈33与减磨套32的接触表面为圆滑弧面。具体地说,护线圈33包括用于将护线圈33固定于孔36内的固定部38、部分伸入孔36内的结合部39及自结合部39向孔36外延伸的延伸部41,结合部39的内壁形成与孔36相连通的导线孔37。导线40经延伸部 41进入导线孔37并向下延伸,减磨套32与护线圈33发生摩擦接触,从而保护了减磨套32内部的导线40。

延伸部41至少包括自结合部39向延伸部41圆滑过渡的第一弧面42和设于延伸部41外缘的第二弧面43。结合部39的远离延伸部41的一端部具有圆滑过渡的第三弧面44。孔36的内表面具有一台阶45,固定部38的一端设有与台阶45配合连接的卡钩46,从而将护线圈33固定在旋转支架35的孔36上,当然也可通过其他固定连接方式将护线圈33固定在旋转支架35 上,比如卡槽连接等固定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F方向与孔36的轴心线方向一致,当用户使用吸尘器需要转动地刷方向时,接头部30相对于旋转支架35旋转一个角度。由于本发明的地刷导线40的至少经过护线圈33的一部分上套设有减磨套32,且护线圈33与减磨套的接触表面均为圆滑弧面,当接头部30相对于旋转支架35旋转时,仅导线40外侧的减磨套32与护线圈33的圆滑弧面,即减磨套与圆滑过渡的第一弧面42、第二弧面43或第三弧面44相接触发生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保护了减磨套内部的导线,避免导线40在跟随旋转支架 35旋转时与孔40壁端部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因此能有效地保护地刷组件的内部导线正常工作,避免发生磨损延长了电动地刷的使用寿命,且结构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减磨套32由耐磨材料制成,比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减磨套32可以是黄蜡管或PE管。

请参见图1、图2、图3和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地刷包括断发装置21和地刷风罩11,地刷风罩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1和第二固定孔112,刀片13两端活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孔111和第二固定孔112中,地刷风罩11的内壁110上设置有限位部9,刀片13设置在限位部9的内侧部或外侧部,且限位部9设置在地刷风罩11内壁的中间部位。

进一步说,请参阅图18和图19,限位部9包括第一限位件91和第二限位件92,第一限位件91和第二限位件92形成限位槽90,刀片13中部的部分刀背内置在限位槽90,刀片13与限位部9之间设有活动间隙,第一限位件91和位于刀片13的前侧,第二限位件92分别位于刀片13的后侧。第一限位件91 和第二限位件92的结构可为板筋形结构或是凸点结构,所述限位部9与地刷风罩11可一体成型。

请参见图4和图6所示,当刀片13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刀片13与第二植毛组16之间的工作状态),刀片13仅轻触滚刷组件12的第二植毛组 16,并未碰触到第一植毛组15。由于第二植毛组16的丝径最细,刀片13轻触第二植毛组16能够切割部分毛发阻止更多的毛发缠绕在滚刷组件12上,且柔软细密的第二植毛组16又不会对刀片13产生较大的阻力,刀片13基本不弯曲变形。

请参见图5、图6和图20所示,当刀片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刀片 13倾斜与第一植毛组15和第二植毛组16之间的工作状态),刀片13同时伸入至第一植毛组15和第二植毛组16的内部,使刀片13伸入切割至滚刷植毛的内部,以有效地切割支撑在第一植毛组15和第二植毛组16上的毛发,无需拆机即可实现自动二次精细断发,提高断发效率。当刀片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如图16所示刀片13弯曲方向一,此时刀片13的弯曲变形大,在长期的工作状态下,会产生严重的弯曲变形,此时限位部9的第一限位件91 对刀片13的刀身中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刀片13弯曲过度。另外当发生意外情况,其它零件给予刀片13作用力,导致刀片13向弯曲方向二变形时,限位部9的第二限位件92对刀片13的刀身中部同样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刀片13产生严重的弯曲变形。

更进一步说,根据刀片13的长度及变形量,限位部9在地刷风罩11内壁上的位置可以为一个,或是多个均匀布局;或是可以在刀片的一侧单独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也可以在刀片的另一侧单独设置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或是多个第一限位件和一个第二限位件组合使用,或是一个第一限位件和多个第二限位件组合使用;或是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可对称设置,也可以错位是设置。当限位部为一个限位件时,可防止刀片一个方向的弯曲变形,当限位部为第一限位件和第一限位件组合使用时,可防止刀片两个方向的变形。另外,刀片的形状可为L形,或是直板形,只要刀片的部分刀身设置在限位部中就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刀片弯曲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地刷启动断发装置时,刀片13发生旋转,由于刀片13长度较长,在刀片13与滚刷组件作用的过程中受到毛发拉扯缠绕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因此,在刀片13中间位置的前后侧设置两个限位件,第一限位件91限制了刀片向内侧方向(即图16中所示弯曲方向一)过度弯曲,第二限位件92限制了刀片向外侧方向(即图16中所示弯曲方向二)过度弯曲,这样刀片13即使本身有变形或者在使用中受到毛发拉扯缠身变形,都只能在限位部9的限制范围内变形,此变形范围远远低于刀片材料的弹性变形量,不会导致刀片失效。

请参见图2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滚刷抽取装置,包括地刷风罩11、旋转盖50、盖板60和拉杆70,旋转盖50旋转连接至地刷风罩11的侧端面上,拉杆70可拆卸地连接至旋转盖50上,盖板60固定在旋转盖50中部。

请再次参阅图22地刷整体结构,此时滚刷8被安置在地刷风罩11内的状态;拉杆70的连接端71活动连接至旋转盖50的拉杆安装部511,拉杆70的环形部位72被扣接在拉杆存储限位部512内,这样拉杆70的环形部位72不会从旋转盖50的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52之间形成拉杆放置槽53中脱出,从而防止拉杆70随意晃动。

请参阅图23所示,滚刷8被半抽拉状态示意图,滚刷8的一端设置有滚刷端盖80,滚刷端盖80与旋转盖50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优选旋钮盖50与滚刷端盖过盈配合,密封圈套设在旋转盖50上;旋转盖50的盖身部位设置有至少一个旋转安装部500,地刷风罩11的地刷插入口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解锁部110,旋转安装部500和解锁部110配合旋转连接,另外地刷风罩11的侧端面上设置有闭锁标识和开锁标识,提起拉杆70带动旋转盖50转动并旋转至开锁标识位置,旋转盖50解锁。当拉动拉杆70,拉杆70随带着将旋转盖50和滚刷8从地刷风罩11的侧端部横向取出,此时拉杆70和地刷都一直连接或安装在旋转盖 50上。当取出滚刷8对其进行清理后,将滚刷8重新放回地刷风罩11内时,因拉杆70和滚刷8一直都安装在旋转盖50上,手持拉杆70将其旋转盖50和滚刷8横向放置,从地刷风罩11的侧端面的插入口插入,滚刷8插入地刷风罩11 内,旋转盖50插入地刷风罩11的侧端面,转动拉杆70带动旋转盖50旋转,旋转盖50的旋转安装部500和与地刷风罩11内的解锁部110配合旋转连接,盖板60上的箭头指向地刷风罩11侧端部的锁紧位置标识,表示滚刷8在地刷风罩11内的位置也安装到位。

请参阅图24所示,盖板60、拉杆70和旋转盖50装配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拉杆70呈类似U型结构时,拉杆70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端71,拉杆70中部为环形部72,环形部具有一定的弹性,环形部72的空间可允许一个手指(通常为食指)的空间大小,此空间大小可允许手指放入环形部72以方便手持拉杆70 进行转动。旋转盖50包括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52,第一圆环51和第二圆环 52之间形成拉杆放置槽53,第一圆环51上设置有一对拉杆安装部511和一对存储限位部512,限位部512上设置有半圆弧凹槽5120,半圆弧凹槽5120与拉杆70的环形部过盈配合,拉杆70两端的连接端71插入拉杆安装部511中,拉杆的环形部72被一对存储限位部512扣接在放置槽53内,这样的扣接方式方便拉杆70放置在旋转盖50内部,不突出在旋转盖50的外部,这样装配更加紧凑和美观,同时防止拉杆70随意晃动在地刷工作时碰触到其他物品,从而提高了地刷工作的舒适性。

进一步说,拉杆70两端的连接端71可为直杆式结构,当为直杆式结构,对应的第一圆环51上设置的拉杆安装部51设有插入孔5110,插入孔5110为盲孔结构或通孔结构,由于环形部72具有一定的弹性,拉杆70两端的连接端71 可直接插入拉杆安装部511的插入孔5110中,或拉杆70一端的直段连接端71 先插入拉杆安装部511的插入孔5110中,拉杆70另一端的直段连接端71的再插入拉杆安装部511对应的另外一个拉杆安装部511的插入孔5110中,拉杆 70在旋钮盖50中属于沿滚刷8径向安装。

请再次参阅图24、图25和图26,盖板60与拉杆70的安装顺序,首先把拉杆70装在旋转盖50上,旋转盖50的第二圆环52上还设置有避位槽54,可以保证拉杆70的顺利装入,待拉杆70装入旋转盖50上后,盖板60通过焊接或胶水粘接或卡扣定位等方式固定到旋转盖50上,盖板60安装入旋转盖50中间位置,用于限制拉杆70径向上发生过度移动从而脱出旋钮盖50,同时盖板 60上标识有箭头起到指示作用,指示旋转盖的旋转方向或位置。另外盖板60与拉杆70之间有间隙55,便于拉杆70以拉杆安装部511为旋转点可以从存储限位部512中转出,从而手指可以拉住拉杆70旋动旋转盖50,拉杆70两端的连接端71的直杆长度L大于拉杆安装部511与盖板60之间的距离M,防止拉杆 70从旋转盖50的拉杆安装部511中脱落。

在盖板60、拉杆70和旋转盖50装配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当拉杆70呈类似Ω结构时,即拉杆70两端的连接端71为弯钩形结构,对应的第一圆环51 上设置的拉杆安装部511结构可为卡勾结构,拉杆70两端的连接端71活动扣接在拉杆安装部511的卡勾中,拉杆70在旋钮盖50中属于沿滚刷8轴向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滚刷抽取装置在滚刷的旋转盖上设置一个拉杆,需要拆卸滚刷时,旋动拉杆将旋转盖旋转至解锁位置拉动拉杆就能将滚刷从地刷中拆出。该装置中的拉杆解决了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拆卸滚刷的弊端,更加方便用户的抽取使用,另外盖板对拉杆具有限位作用和装饰作用,且盖板结构安装简单方便,成本低廉。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