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刷组件和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625发布日期:2019-08-13 20:5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地刷组件和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刷组件;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地刷组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集成清扫和吸尘功能的真空清洁设备中,需要吸尘器的地刷组件与地面应尽可能地贴合,留出很小的通风口,以使通风口内形成流速尽可能大的气流,继而提高去除灰尘的效率。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真空清洁设备的地刷组件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地刷组件包括滚刷1-1、地刷底板1-2、滚刷1-1和地刷底板1-2的前端形成一实现灰尘等污渍进入吸口风道1-5的通风口1-3。为了使通风口1-3的位置尽可能的降低,提高贴合气流的流速,地刷底板1-2靠近滚刷1-1的端部设置大体沿滚刷1-1表面向清洁面延伸的结构筋片板1-4。且由于结构筋片板1-4也是硬质材料制成,为了避免结构筋片板1-4和清洁面接触摩擦,结构筋片板1-4的自由端(临近地面的一端)距离清洁面会有一定的离地间隙(离地间隙一般为0.50mm-1.50mm)。同样的,为了保证真空设备工作时,地刷底板1-2的后侧进入气流,在地刷底板1-2的下侧还设置有一软质材料制成的刮尘条。请继续参见图2,图2是地刷组件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刮尘条(刮尘条的长度至少大于离地间隙的长度)设置在地刷底板1-2的下侧,与结构筋片板1-4的自由端之间具有一空隙区域(黑色小块)。

很明显,在使用地刷组件时,由于结构筋片板1-4与地面的间隙较小,当地面有台阶或突起障碍物时容易将结构筋片板1-4损坏;而且部分污渍会卡滞在结构筋片板1-4和地刷组件的之间的空隙区域中,无法进入到吸口风道1-5中。当用户提起地刷组件时,卡滞在空隙区域中的污渍会残留在地面上造成二次污染;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刷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筋片板与地面的间隙较小,当地面有台阶或突起障碍物时容易将结构筋片板损坏;且部分污渍会卡滞在结构筋片板和地刷组件的之间的空隙区域中,无法进入到吸口风道中。当用户提起地刷组件时,卡滞在空隙区域中的污渍会残留在地面上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滚刷;包括:在壳体底座上安装有刮尘条,所述刮尘条与所述滚刷之间的间隙形成进入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吸风通道的吸口;所述刮尘条的自由端的位置和尺寸使其与待清洁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尘作用的过盈量或者间隙量。

可选的,包括:所述刮尘条的材质是软质材料;则所述刮尘条的自由端与待清洁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尘作用的过盈量。

可选的,包括:在所述地刷组件向前移动时,所述刮尘条的自由端受力向后弯曲,所述吸口增大;在所述地刷组件向后移动时,所述刮尘条的自由端受力向前侧弯曲,所述吸口减小。

可选的,包括:所述吸口减小的状态为所述刮尘条与所述待清洁面形成过渡性的斜坡。

可选的,包括:刮尘条安装部;与所述刮尘条的自由端相对的刮尘条的固定端通过所述刮尘条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壳体底座上。

可选的,包括:所述刮尘条安装部具体为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其一端设置的锁止槽,卡装在所述壳体底座上设置的锁止勾上;所述安装支架相对所述锁止槽的另外一端设置有凸起部,并通过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壳体底座形成的间隙,夹持所述刮尘条的固定端,实现对所述刮尘条的固定。

可选的,包括:所述刮尘条安装部包括:与所述壳体底座一体的卡槽和与所述刮尘条一体设置的所述卡装支架;

所述卡装支架与所述卡槽卡装,将所述刮尘条固定于所述壳体底座上。

可选的,包括:与所述刮尘条的自由端相对的刮尘条的固定端为刚性结构,且通过螺栓将所述刮尘条固定于所述壳体底座上。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抽吸装置;地刷组件,所述地刷组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滚刷;所述壳体底座上安装有刮尘条;所述刮尘条与所述滚刷相对,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进入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吸风通道的吸口;所述刮尘条的自由端的位置和尺寸使其与待清洁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尘作用的过盈量或者间隙量;

所述地刷组件的吸风通道与所述抽吸装置的进风口连通。

可选的,包括:所述刮尘条的材质是软质材料;则所述刮尘条的自由端与待清洁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尘作用的过盈量。

可选的,还包括:溶液桶组件;所述溶液桶组件的喷液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滚刷;在壳体底座上安装有刮尘条;所述刮尘条与所述滚刷之间的间隙形成进入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吸风通道的吸口;所述刮尘条的自由端的位置和尺寸使其与待清洁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尘作用的过盈量或者间隙量。

所述刮尘条与所述滚刷临近贴合,二者形成的所述吸口变小,所述滚刷转动以及后续的负压产生装置产生的负压作用使得所述刮尘条和所述滚刷之间气体的流速增大,以使得污水或尘颗粒更容易通过所述刮尘条向前弯曲后与待清洁面形成过渡性的斜坡被吸入地刷组件的吸风通道,所以污水或尘颗粒残留现象及二次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同时由于所述刮尘条为易变性柔性软胶材质,当碰到地面的台阶会凸起障碍物时可以变形,不会出现因撞击而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地刷组件的一截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地刷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的一截面示意图;

图3a是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中的刮尘条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部分区域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地刷组件1,滚刷1-1、地刷底板1-2、通风口1-3、结构筋片板1-4、吸口风道1-5;壳体2,壳体底座3,锁止勾3-1;刮尘条4,吸风通道5,吸口6,安装支架7,锁止槽7-1;

吸尘器8,溶液桶组件9,手柄组件10,机体组件11,尘桶组件12,滚刷件组件13。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所述地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地刷组件用于吸尘器或者扫地机器人等设备。

如图3和图3a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刷组件1,包括:壳体2、滚刷1-1、壳体底座3、刮尘条4、吸风通道5和吸口6。

所述滚刷1-1为所述地刷组件1的主要部件,通过所述滚刷1-1在被清扫表面的贴合滚动,能够将被清扫表面的污物扫起,污物能够通过所述吸口6和所述吸风通道5吸入吸尘器或扫地机器人内部的垃圾收集箱中,实现对被清扫表面的清洁。所述滚刷1-1一般为具有吸水性湿式滚刷1-1,在作业时保持一定湿度;当然,不排除滚刷1-1为干式刷。

具体的,所述滚刷1-1设置于所述壳体2内并相对所述壳体2转动;所述壳体底座3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底部,所述吸风通道5设置于所述壳体2内并临近所述滚刷1-1;所述壳体底座3上安装有刮尘条4,所述刮尘条4具有可与地面接触的自由端,和与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相对且用于安装所述刮尘条4的固定端;所述刮尘条4与所述滚刷1-1相对,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进入设置于所述壳体2内的吸风通道5的吸口6;且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的位置和尺寸使其与待清洁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尘作用的过盈量或者间隙量。与现有技术的地刷组件相比,本申请设计的刮尘条4位置布局是放在滚刷1-1后侧,且所述刮尘条4被安装在原结构筋片板1-4的位置,取消了原结构筋片板1-4;即所述刮尘条4和滚刷1-1配合形成了吸入灰尘的所述吸口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将所述刮尘条4稳固的安装在所述壳体底座3上,则设置有刮尘条安装部,且与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相对的刮尘条4的固定端通过所述刮尘条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壳体底座3上,所述刮尘条安装部具体为安装支架7;具体的,请结合图3所示,所述安装支架7通过其一端设置的锁止槽7-1,卡装在所述壳体底座3上设置的锁止勾3-1上;所述安装支架7相对所述锁止槽7-1的另外一端设置有凸起部,并通过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壳体底座3形成的间隙,夹持所述刮尘条4的固定端,实现对所述刮尘条4的固定。

当然,作为本申请的可选示例,所述刮尘条安装部的结构还可以为,包括:与所述壳体底座3一体的卡槽和与所述刮尘条4一体设置的所述卡装支架;所述卡装支架与所述卡槽卡装,将所述刮尘条4固定于所述壳体底座3上;或者,基于所述卡装支架与所述刮尘条4为一体设置,则可以通过螺丝将所述刮尘条4固定在所述壳体底座3上。其中,所述与所述刮尘条4一体设置的所述卡装支架可以通过模具包胶成型制成一体结构。再或者,作为本申请的再一可选示例,与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相对的刮尘条4的固定端为刚性结构,且通过螺栓将所述刮尘条4固定于所述壳体底座3上。所以,只要能够实现对所述刮尘条4在所述壳体底座3上的稳固,上述内容并不影响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刮尘条4的材质是软质材料(硅胶、橡胶等);则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与待清洁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尘作用的过盈量,即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设计的稍长,以使工作时自由端可以始终贴合地面;对应的,若所述刮尘条4的材质是非软质材料,则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与待清洁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尘作用的间隙量,即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设计的稍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间隙量很小,能够使所述吸口6内形成的气流流速尽可能大的气流,继而提高去除灰尘的效率所述刮尘条4的刮尘作用,且可以防止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被撞坏。

基于所述刮尘条4的材质是软质材料,继而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存在如下三种状态,请结合图4-图6所示,在所述地刷组件1静止时,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垂直于所述待清洁面;在所述地刷组件1向前移动时,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受力向后弯曲,所述吸口6增大;在所述地刷组件1向后移动时,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受力向前侧弯曲,所述吸口6减小;且所述吸口6减小的状态为所述刮尘条4与所述待清洁面形成过渡性的斜坡,以使所述吸口6形成的气流可直接将灰尘等杂质吸入到吸口6风道中。

为了更好地解释说明本申请所述的地刷组件,下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阐述所述地刷组件的工作原理。

请再次结合图4-图6所示,在清洁地面时,滚刷1-1按照旋向(如图)逆时针高速旋转,带动地面的污水或尘颗粒按照虚线箭头轨迹线(如图)通过所述吸口6进入到所述吸风通道5内,并被存储在清洁设备的回收存储装置(未示)中。

具体的,考虑到在清洁地面时所述地刷组件1的运动情况,且基于所述刮尘条4的材质是软质材料;则使得所述刮尘条4存在三种位置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将对所述刮尘条4的三种位置状态进行如下解释说明:

如图4所示,在所述地刷组件1静止时,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垂直于所述待清洁面;使得所述刮尘条4与滚刷1-1之间存在一个滚刷1-1无法清扫到的三角形区域;部分污水或尘颗粒会滞留在三角区域位置而无法进入到地刷吸风通道5内,从而导致污水或尘颗粒残留在地面。

又如图5所示,基于所述刮尘条4是由软质材料制成,且与所述待清洁面有一定的过盈量,所以,在所述地刷组件1向前移动时,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会受力按照箭头(图5中)方向向后弯曲,会使得所述刮尘条4与所述滚刷1-1之间的三角区域会增大,所述滚刷1-1由于无法清扫到三角区域;此时,部分污水或尘颗粒会继续滞留在三角区域位置而无法进入到地刷吸风通道5内,从而导致所述污水或尘颗粒继续残留在地面。

再如图6所示,在所述地刷组件1向后移动时,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受力按照箭头(图6中)向前侧弯曲,使得三角区域的尺寸减小,进而更贴近所述滚刷1-1,且与待清洁面形成过渡性的斜坡(可以理解为所述斜坡与背景技术的结构筋片板1-4具有相同的作用),当所述刮尘条4处在临近贴合所述滚刷1-1的位置时,三角区域的面积可以被认为已经不存在;同时,因为所述刮尘条4与所述滚刷1-1临近贴合,二者形成的所述吸口6变小,所述滚刷1-1转动以及后续的负压产生装置产生的负压作用使得所述刮尘条4和所述滚刷1-1之间气体的流速增大,以使得污水或尘颗粒更容易通过所述刮尘条4向前弯曲后与待清洁面形成过渡性的斜坡(面)被吸入地刷组件1的吸风通道5。且在实际清洁地面时,用户向前向后推拉清洁设备的次数几乎相等或仅相差一次,而此时由于所述滚刷1-1的高速旋转和清洁设备的真空吸力的双重作用,待清洁面几乎没有或较少的污水或尘颗粒的残留;同时由于所述刮尘条4被尽可能的前移动而离所述滚刷1-1较近,则不会存在三角区域;所以污水或尘颗粒残留现象及二次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同时由于所述刮尘条4为易变性柔性软胶材质,当碰到地面的台阶会凸起障碍物时可以变形,而不会出现结构筋片板1-4因撞击而损坏的情况。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8,请参考图7和图8所示,包括:上述所述的地刷组件1,所述地刷组件1包括壳体2,设置于所述壳体2内并相对所述壳体2转动的滚刷1-1;所述壳体底座3上安装有刮尘条4;所述刮尘条4与所述滚刷1-1相对,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进入设置于所述壳体2内的吸风通道5的吸口6;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的位置和尺寸使其与待清洁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尘作用的过盈量或者间隙量。所述刮尘条4的材质是软质材料;则所述刮尘条4的自由端与待清洁面之间有能够实现刮尘作用的过盈量。

所述吸尘器还包括:抽吸装置(未示)、溶液桶组件9(即所述吸尘器8可以是安装溶液桶组件9的湿式吸尘器);所述地刷组件1的吸风通道5与所述抽吸装置(未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溶液桶组件9的喷液口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内侧壁。所述吸尘器8还包括与所述溶液桶组件9一端相连接的手柄组件10,另一端则连接有机体组件11,所述机体组件11与尘桶组件12(脏物存储位置)连接;所述滚刷1-1通过滚刷件组件13保护。

所述吸尘器通过所述地刷组件的所述刮尘条位置的改变,使得部分污渍不会卡滞空隙区域中,而被直接吸入到吸风通道中;且当用户提起所述吸尘器(包括地刷组件)时,不会对待清洁地面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由于所述刮尘条为软质材料,即使地面有台阶或突起障碍物时所述刮尘条也不会损坏,进而降低了使用的成本,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