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落舒适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0066发布日期:2019-08-31 01:1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防滑落舒适睡袋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户外装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滑落舒适睡袋。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户外活动,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带着露营装备走的很远、很久,甚至有人会在无人区连续徒步一到几周乃至更久,这就必须用到睡袋和睡垫。为了能让户外活动能更轻松地进行,目前很多户外装备都在追求轻量化。装备轻量化,一是用更轻的材料制作,二是将装备做的更小巧,这就导致露营的睡袋和睡垫体积都比较小。

户外活动环境艰苦,有些时候很难找到理想的露营场地,像著名的鳌太线,走在后面的人到达露营场地时会发现适合露营的平坦地面让先到的人占用了,后到的人被迫在有斜坡或凸凹不平的地面扎营。

人在睡着时有可能无意识翻转身体,由于露营的睡袋和睡垫的体积都比较小,加之露营场地扎住在斜坡或凸凹不平的地面,会造成户外露营时人和睡袋很容易从狭小的睡垫上滑落下来。如果露营的人睡觉时从睡垫上滑落下来,可能会因此醒来影响睡眠质量;即使没有醒来,在失去睡垫的保护,直接在坚硬、寒冷或潮湿的地面上睡觉会很不舒服,甚至因此让人生病,影响露营人员的身体健康。

再则,因为帐篷里空间狭小,睡垫很窄,睡袋里的空间也很小,且睡袋很松软,人一活动就容易让睡袋卷曲而变得不平整。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露营的人每次进出睡袋都很困难;进出睡袋或翻转身体时把睡袋弄得卷曲、凸凹不平,想再弄得平整、睡的舒服,需要较长时间,由此降低效率和休息质量。

由此可见,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所有睡袋都没解决户外露营人员遇到的这两方面令人烦恼的问题,即无法做到避免户外露营时人员和睡袋从睡垫上滑落下来掉到地面上的问题,也无法解决让户外露营的人员可以快速进出睡袋的问题,以及避免因翻转身体后睡袋变形从而导致不舒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滑落舒适睡袋,包括:

睡袋本体,用于包裹住露营人员的躯体部分并为所述躯体部分保暖;

和连接结构,布置在所述睡袋本体处,用于将所述睡袋本体的底部与睡垫固定在一起,以防止进入所述睡袋本体的露营人员在睡眠过程中连同所述睡袋本体一起从所述睡垫上滑落到地面,且保持所述睡袋本体平整,以方便所述露营人员快速进出所述睡袋本体。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绳固定型,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将睡垫捆绑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多个带套,呈分散状设置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表面的周缘处并与所述睡袋本体固定,用于穿过绳;和

绳,用于穿过所述多个带套中的带套,形成条状或网状的拴绳方式,以将所述睡垫捆绑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裙带固定型,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睡垫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沿所述睡袋本体的下表面周缘贯长设置的裙带边,所述裙带边的一端与所述睡袋本体固定,所述裙带边的另一端相对所述睡袋本体的下表面周缘向外延伸,所述裙带边用于包住所述睡垫的周边,所述裙带边的外周缘处设有收窄结构,所述收窄结构用于包住所述睡垫周边,以将所述睡垫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多条裙带边套,沿所述睡袋本体的下表面周缘分散设置,每一裙带边套均与所述睡袋本体固定,并相对所述睡袋本体的下表面周缘向外延伸,所述多条裙带边套用于穿过绳并包住所述睡垫的周边;和

绳,用于顺次穿过所述多条裙带边套,通过收紧所述绳,使所述多条裙带边套共同配合卡住所述睡垫的周边,以将所述睡垫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底部条带型或底部袋固定型,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睡垫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底部袋固定型,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的袋,所述袋与所述睡袋本体的下表面相对的部位形成带有开口的夹层,所述开口用于对应穿过所述睡垫的前端或后端,所述夹层用于对应容纳所述睡垫的前端或后端,以将所述睡垫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底部条带型,所述连接结构至少包括对应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前端、中部及后端的弹性带,每一弹性带横跨所述睡袋本体设置,所述每一弹性带的两端对应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表面的周缘处,所述每一弹性带用于将所述睡垫的对应部位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底部条带型,所述连接结构至少包括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前端、中部及后端的带子,每一带子横跨所述睡袋本体设置,所述每一带子用于将所述睡垫的对应部位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方,每一带子包括分体连接的左边带和右边带,所述左边带和所述右边带均具有对应的固定端与连接端,所述固定端对应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的下表面的周缘处,所述连接端处设有对应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对应的左边带和右边带并可调节其所对应带子的长度。

本申请的防滑落舒适睡袋包括睡袋本体和布置在所述睡袋本体处的连接结构。通过睡袋本体包裹住露营人员的躯体部分并为其保暖。通过连接结构将睡垫固定在睡袋本体的下方,防止进入睡袋本体的露营人员在睡眠过程中连同睡袋本体一起从睡垫上滑落到地面,从而避免影响露营人员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休息质量和保证了身体健康。通过连接结构使得睡袋本体在睡垫的支持下保持睡袋本体平整,不但方便露营人员快速进出睡袋本体,从而提高效率,而且在露营人员翻转身体后,也不会导致睡袋本体的变形,从而提高露营人员的效率、休息质量及舒适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防滑落舒适睡袋,

10睡袋本体,

20连接结构,

21带套,22绳,

23裙带边,24收窄结构,

25裙带边套,

26袋,261前端袋,262后端袋,

27弹性带,271前端弹性带,272中部弹性带,273后端弹性带,

28带子,281左边带,282右边带,283固定端,284连接端,28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及图2中的连接结构20是未实现连接时的状态。图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和图4中的连接结构20是实现连接后的状态。如图1所示,还可参见图2-图4,一种防滑落舒适睡袋1一般性可包括:睡袋本体10和连接结构20。睡袋本体10用于包裹住露营人员的躯体部分并为所述躯体部分保暖。连接结构20布置在所述睡袋本体10处,用于将所述睡袋本体10的底部与睡垫(图中未绘出)固定在一起,以防止进入所述睡袋本体10的露营人员在睡眠过程中连同所述睡袋本体10一起从所述睡垫上滑落到地面,通过睡垫支持睡袋本体10,进而保持所述睡袋本体10平整,以方便所述露营人员快速进出所述睡袋本体10。

本申请的防滑落舒适睡袋1包括睡袋本体10和布置在所述睡袋本体10处的连接结构20。通过睡袋本体10包裹住露营人员的躯体部分并为其保暖。通过连接结构20将所述睡垫固定在睡袋本体10的下方,防止进入睡袋本体10的露营人员在睡眠过程中连同睡袋本体10一起从睡垫上滑落到地面,从而避免影响露营人员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休息质量和保证了身体健康。通过连接结构20使得睡袋本体10在睡垫的支持下保持睡袋本体10平整,不但方便露营人员快速进出睡袋本体10,从而提高效率,而且在露营人员翻转身体后,也不会导致睡袋本体10的变形,从而提高露营人员的效率、休息质量及舒适度。

如图1所示,还可参见图2-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0为绳固定型,通过所述连接结构20将睡垫捆绑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方。该绳固定型的连接结构20,适合与任何类型的睡垫搭配。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0可包括分体连接的多个带套21和绳22。多个带套21呈分散状设置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的周缘处,并且多个带套21中每一带套21均与所述睡袋本体10固定。每一带套21均用于穿过绳22。本例中的带套21数量为八个。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四个、六个、十个、十二个等其他数量。多个带套21均布于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的周缘处。如图3所示,绳22用于穿过所述多个带套21中的带套21,形成条状或网状的拴绳方式,以将睡垫捆绑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方。

睡袋本体10的形状可以是多样的,即可是图1所示的前后端一样大小的睡袋本体10,也可以是图2所示的前端大后端小的睡袋本体10,当然还可以市面销售的其他形状的睡袋本体10。相应的睡垫的形状可以是与图1所示睡袋本体10相配的形状,还可以是与图2所示睡袋本体10相配的形状,当然还可以是市面销售的其他形状。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与图6的区别在于睡袋本体10的形状不同。图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与图8的区别在于睡袋本体10的形状不同。如图5所示,还可以参见图6-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0为裙带固定型,通过所述连接结构20将所述睡袋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方。优选地,睡垫的形状与尺码和所述睡袋本体10的形状与尺码相匹配。

如图5所示,还可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0为沿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周缘贯长设置的裙带边23,所述裙带边23的一端与所述睡袋本体10固定,所述裙带边23的另一端相对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周缘向外延伸,所述裙带边23用于包住睡垫的周边,所述裙带边23的外周缘处设有收窄结构24,所述收窄结构24用于卡住睡垫周边,以将睡垫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方。

具体实施时,裙带边23可以采用弹性面料制成,该裙带边23的大小适当,能把合适睡垫的四周包住。收窄结构24可以是设置在裙边带的外周缘处的松紧带,还可以设置在裙边带的外周缘处的抽绳结构,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收窄功能的结构。

如图7所示,还可参见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0包括分体连接的多条裙带边套25和绳22。多条裙带边套25沿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周缘分散设置,本例中,裙带边套25的数量为八条。在其他实施例中,裙带边套25的数量还可以为四条、六条、十条、十二条等其他数量。其中,每一裙带边套25均与所述睡袋本体10固定,并相对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周缘向外延伸,所述多条裙带边套25用于穿过绳22并包住睡垫的周边。绳22用于顺次穿过所述多条裙带边套25,通过收紧所述绳22,使所述多条裙带边套25共同配合卡住睡垫的周边,以将睡垫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方。

图9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0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9与图10的区别在于睡袋本体10的形状不同。如图9所示,还可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0为底部袋固定型,通过所述连接结构20将所述睡袋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方。

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还可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0为底部袋固定型,所述连接结构20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的袋26,即前端袋261和后端袋262。所述前端袋261与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相对的部位形成带有开口的夹层,所述开口用于对应穿过睡垫的前端,所述夹层用于对应容纳睡垫的前端。所述后端袋262与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相对的部位形成带有开口的夹层,所述开口用于对应穿过睡垫的后端,所述夹层用于对应容纳睡垫的后端。优选地,所述袋26采用弹性面料制成,即前端袋261和后端袋262均采用弹性面料制成,以将睡垫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方。优选地,睡垫的形状与尺码和所述睡袋本体10的形状与尺码相匹配。

使用时,将与睡袋本体10匹配的睡垫的前端穿入前端袋261的开口并放置入夹层内,同理将睡垫的后端插入后端袋262中,进而把睡垫固定在睡袋本体10的的下方。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1与图12的区别在于睡袋本体10的形状不同。图1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滑落舒适睡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3与图14的区别在于睡袋本体10的形状不同。如图11所示,还可参见图12-14,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0为底部条带型,通过所述连接结构20将所述睡袋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方。

更具体地,如图11所示,还可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0为底部条带型,所述连接结构20至少包括对应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前端、中部及后端的弹性带27,即至少包括前端弹性带271、中部弹性带272和后端弹性带273。前端弹性带271、中部弹性带272和后端弹性带273中的每一弹性带27均横跨所述睡袋本体10设置。所述每一弹性带27的两端对应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的周缘处,所述每一弹性带27用于将睡垫的对应部位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方。优选地,睡垫的形状与尺码和所述睡袋本体10的形状与尺码相匹配。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带27的数量可以四条、五条、六条等其他数量。

具体使用时,让睡垫穿过前端弹性带271、中部弹性带272和后端弹性带273,把睡垫固定在睡袋本体10的下方。此种连接结构20适合与尺寸相符合的睡垫搭配。

如图13所示,还可参见图14,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20为底部条带型,所述连接结构20至少包括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前端、中部及后端的带子28,即包括前端带子、中部带子和后端带子。前端带子、中部带子和后端带子中的每一带子28横跨所述睡袋本体10设置,所述每一带子28用于将睡垫的对应部位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方。前端带子、中部带子和后端带子中的每一带子28包括分体连接的左边带281和右边带282,所述左边带281和所述右边带282均具有对应的固定端283与连接端284,所述固定端283对应固定在所述睡袋本体10的下表面的周缘处,所述连接端284处设有对应的连接件285,所述连接件285用于连接对应的左边带281和右边带282并可调节其所对应带子28的长度。

在其他实施中,所述连接端284处设置的连接件285为对应的魔术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对应的快插接头或子母扣。带子28的数量可以四条、五条、六条等其他数量。

具体使用时,用前端带子、中部带子和后端带子把睡垫捆绑在睡袋本体10的下方。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20适合与各种睡垫搭配。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结构防滑落舒适睡袋1只增加极少的重量,依然能够保持睡袋的轻量化。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20还可是在睡袋本体10底部、侧部或上部加魔术贴、拉链、胶带或胶水等方式,对睡袋本体10与睡垫进行固定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