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箱蒸汽热量回收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8670发布日期:2019-06-26 01:01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蒸箱蒸汽热量回收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蒸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箱热量回收利用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应有该结构的蒸箱。



背景技术:

蒸箱为常用炊具,可以采用燃气或电作为驱动能源。蒸箱内部通过加热水产生高温气体,充入内胆中,为平衡内胆中的压力,内胆在进气的同时也会排气。由于排放的蒸汽温度较高,一般为90~110℃,相对压力在450~500Pa之间,因此该蒸汽与环境室温的大气接触换热后,容易形成雾气水滴,不仅蒸箱内的热损失较大,而且使操作间环境恶化,还会产生气味的交叉混杂,同时由于蒸箱不能循环利用蒸汽及其余热,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传统的降温方式为引入部分冷空气,与高温废气混合后,排到环境中,该种方法普遍应用于目前市场上的蒸箱中,但是该种方式进行降温并不彻底,部分机器的排气温度仍能达到80℃以上,且这种通过引入冷空气降温的方法易造成能量损失,

现有的蒸箱内往往设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给蒸箱内的内胆提供蒸汽,而蒸汽发生器的水需要加热才行,为此,如何将蒸汽的热量回收加以利用传递蒸汽发生器的水,需要技术人员进行改进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将排气热量回收并用于蒸汽发生器进水预热的蒸箱蒸汽热量回收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将排气热量回收并用于蒸汽发生器进水预热的蒸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箱蒸汽热量回收结构,包括

导风组件,具有导风通道,该导风通道内开设有能与内胆连通的进气端口;

进水管,能向蒸汽发生器供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组件上设有半导体制冷组件,该半导体制冷组件包括

集热件,里端伸入到前述的导风通道内形成多个集热片并与导风组件保持密封接触,外端形成集热板;

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冷端、热端、负极接线端和正极接线端,前述的热端与集热板紧贴;以及

散热件,紧贴于前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而所述的进水管靠近散热件或与散热件接触布置。

为提高集热效果,所述的集热片靠近排气端口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散热片包括散热板及凸设于散热板上的多个散热片,前述的散热板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紧贴,所述的进水管设于散热片之间的间隙内。

所述的导风组件内设有位于导风通道内的叶轮,该叶轮与外接的电机驱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集热片与导风组件之间设有密封圈。

一种蒸箱,包括

内胆;

导风组件,具有导风通道,该导风通道内开设有能与前述内胆连通的进气端口;

蒸汽发生器,能提供蒸汽并具有进水端口,该蒸汽发生器的出气端与前述内胆连通;

进水管,与前述蒸汽发生器的进水端口连接并能向蒸汽发生器供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组件上设有半导体制冷组件,该半导体制冷组件包括

集热件,里端伸入到前述的导风通道内形成多个集热片并与导风组件保持密封接触,外端形成集热板;

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冷端、热端、负极接线端和正极接线端,前述的热端与集热板紧贴;以及

散热件,紧贴于前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而所述的进水管靠近散热件或与散热件接触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对排气进行冷凝处理,冷凝的水通过排汽管回到内胆中,通过内胆中的加热盘进行二次蒸发,并且降低排气温度。与此同时,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对进入蒸汽发生器的进水进行预加热,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一举两得,大大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风组件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部分剖视图。

图5为图3的分解图。

图6为导风组件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蒸箱包括机架1及设于机架1上的上内胆11、下内胆12、导风组件3、蒸汽发生器4、进水管41及半导体制冷组件5。

上内胆11和下内胆12底部均设有电加热装置(图中无显示),可以加热。上内胆11可实现蒸功能,下内胆12可实现蒸、烤功能。纯净水在蒸汽发生器4中加热沸腾,变成蒸汽,后由气阀分别分配到上内胆11、下内胆12中。当上内胆11单独工作时,关闭通往下内胆12的蒸汽气阀,当下内胆12蒸汽或者蒸烤功能工作时,关闭通往上内胆11的蒸汽气阀。

导风组件3由上导风罩31和下导风罩32装配而成,并形成有导风通道,该导风通道内开设有能与上内胆11连通的第一进气端口36,与下内胆连通的第二进气端口37,具体地,导风组件3与上内胆11通过第一排气管14连接,导风组件3与下内胆12通过第二排气管13连接。导风组件3内设有位于导风通道内的叶轮61,该叶轮61与外接的电机6驱动连接。结合图6所示,导风通道可以分成三段,用于设置叶轮61的第一段35,用于集气和冷凝的第二段34,喇叭口状的第三段33。本实施例中的导风通道内用隔板38分割成两道出气通道,分别针对上内胆11的蒸汽和下内胆12的蒸汽。

蒸汽发生器4能提供蒸汽并具有进水端口,出气端分别通过第一出气管(图中无显示)与上内胆11连通,通过第二出气管42与下内胆12连通。进水管41与蒸汽发生器4的进水端口连接并能向蒸汽发生器4供水。

半导体制冷组件5设于上导风罩11上并用固定支架54定位,该半导体制冷组件5包括集热件53、半导体制冷片52及散热件51。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集热件53里端伸入到导风通道内形成多个集热片531并与导风组件3保持密封接触,外端形成集热板532,集热片531与导风组件3之间设有密封圈55,集热片531靠近第一进气端口和第二进气端口设置。半导体制冷片52具有冷端、热端、负极接线端和正极接线端,热端与集热板532紧贴。散热件51紧贴于半导体制冷片52的冷端,散热件51包括散热板512及凸设于散热板512上的多个散热片511,散热板512与半导体制冷片52的冷端紧贴,进水管41设于散热片511之间的间隙内。

半导体制冷片52接通电源后,上内胆11或下内胆12内的蒸汽排放到导风组件3内,热量被集热片531收集,通过半导体制冷片52的作用,将热量传递到散热件51中,进水管41内的水靠近散热片511,被散热片511进行预热,对进入蒸汽发生器4水就进行了预加热处理。

导风组件3内的排气温度降低后,将会产生部分冷凝水,这部分冷凝水将会流至图6中导风通道的第二段34的区域内,经上第一进气端口36和第二进气端口37回流至上内胆11和下内胆12。

冷凝水到达上内胆11内腔后,由上内胆11加热器再次蒸发。而流到下内胆中的冷凝水将会通过下内胆12中的下加热管对冷凝水进行蒸发,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样一方面对散热片进行降温,另一方面对进水进行预热处理。回收了蒸汽的热量,排气温度将大大降低,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对进入蒸汽发生器的水进行了预加热,一举两得,大大降低了能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