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刮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296发布日期:2019-05-07 21:10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排刮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刮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拖把脱水装置多是依靠旋转拖把头、模拟人工拧拖把头的方式进行脱水,但这种拖把脱水装置仅限于传统的伞状拖把,而不适用于平板拖把。

现有平板拖把包括拖板和拖杆,拖板包括底板和安装在底板上的拖布,底板设置成可折叠的两部分,在需要使拖布脱水时,底板折叠挤压其中的拖布。而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拖布脱水,但是并不能除去拖布上的脏物(例如头发、尘土等),因此,要想彻底清洗拖布,必须将拖布摘下进行洗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使平板拖把的拖布脱水又能更好的清洁该拖布的用于平板拖把的刮水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排刮水器,该刮水器包括具有双内腔的筒体,该双内腔的筒体的进出口处设置插拔套,所述的插拔套上对应双内腔筒体上分别设置供平板拖把的拖板穿过的插拔腔,所述插拔腔内腔一侧可活动的设置旋转挤压件,所述旋转挤压件包括上下层的挤压板,所述的上下层的挤压板之间通过设置多块导流板相连接,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具有导流腔,所述上层挤压板上设置多个凸起块,且凸起块上表面设置为弧面,所述上层挤压板上还设置复位扣,所述的复位扣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与插拔套相配合连接,实现旋转挤压件的复位,所述插拔腔内腔另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导向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上还设置折叠盖,该折叠盖的一端与筒体相铰接,另一端与筒体卡扣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上还设置提手,所述的提手包括U型把手,所述的U型把手的两端分别通过设置旋转圆盘与筒体相铰接,且所述的旋转圆盘铰接端的另一端设置卡接柱,当U型把手提起时,所述U型把手带动旋转圆盘转动使其卡接柱落入对应筒体上的卡接槽口,使其手把更加平稳有力。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双内腔侧壁上分别设置可视窗口,用于观察内腔液体量。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双内腔底部分别设置出水口,且在出水口上设置开启阀。

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专利的特点:1、无螺丝装配 2、双排刮条脱水 3、折叠式盖子 4、新式提手结构,且结构简单使其使用者带来极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拔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挤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双排刮水器,该刮水器包括具有双内腔的筒体1,该双内腔的筒体1的进出口处设置插拔套2,所述的插拔套2上对应双内腔筒体上分别设置供平板拖把的拖板穿过的插拔腔3,所述插拔腔3内腔一侧可活动的设置旋转挤压件4,所述旋转挤压件4包括上下层的挤压板5,8,所述的上下层的挤压板5,8之间通过设置多块导流板6相连接,相邻的导流板6之间具有导流腔7,所述上层挤压板5上设置多个凸起块9,且凸起块9上表面设置为弧面,所述上层挤压板5上还设置复位扣10,所述的复位扣10通过设置复位弹簧12与插拔套相配合连接,实现旋转挤压件4的复位,所述插拔腔3内腔另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导向轮11。

所述的筒体1上还设置折叠盖13,该折叠盖13的一端与筒体1相铰接,另一端与筒体1卡扣相连接。

所述的筒体1上还设置提手14,所述的提手包括U型把手15,所述的U型把手15的两端分别通过设置旋转圆盘16与筒体1相铰接,且所述的旋转圆盘铰接端的另一端设置卡接柱17,当U型把手15提起时,所述U型把手15带动旋转圆盘16转动使其卡接柱17落入对应筒体1上的卡接槽口18,使其手把更加平稳有力。

所述的筒体双内腔侧壁上分别设置可视窗口19,用于观察内腔液体量。

所述的筒体双内腔底部分别设置出水口20,且在出水口上设置开启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