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7805发布日期:2019-07-24 10:2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是利用电动机叶轮旋转时,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较大的真空度形成负压,吸取尘埃、碎屑,并利用过滤装置对其进行过滤和净化的一种电动清洁工具。现有的真空吸尘器大多包括主体部、旋风分离装置、清洁器头以及用于连接旋风分离装置和清洁器头的棒状结构,其中主体部包括电机、风扇单元以及蓄电池组。

现有的真空吸尘器的供电方式一般有下述两种:

一种是通过引出到外部的电源线与室内或室外的电源相连接,通过室内或室外的电源为吸尘器提供动力。

例如,公告号为CN103829879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清洁器具,该清洁器具具有大体竖直的把手,所述把手具有支撑大体板状电池组的下端,把手上还设置有充电线插孔,通过该插孔实现对电池组的供电,用于容纳电机和风扇单元的气流发生单元位于把手的上方,把手上设置有扳机形式的开/闭开关,以打开和关闭真空吸尘器电机。该类清洁器具存在下述问题:电池组与把手不可分离,若电池组发生不可逆的损坏,整个清洁器具将报废;电池组设置在把手的底端,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手腕用力。

另一种是在吸尘器内安装充电式电池,且该充电式电池与吸尘器可分离。

例如,公开号为CN105640439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吸尘器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吸尘器,该申请中的吸尘器本体与电池包之间是可拆卸式连接,当电池包电量耗尽时,可将电池包从吸尘器本体内取出进行充电。从上述申请的说明书附图的图3和图4中,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的看出,上述专利申请的旋风分离单元采用的是竖置式,其分离轴线与电池包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为产生沿分离轴线的旋转气流,上述专利申请的分离系统的外壁呈圆弧状,其无法构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容置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上述专利申请中的容置槽需单独设置,以满足安装电池包的需求,这样的设置方式必然增加用工成本,且增加了吸尘器本体的总体长度,造成了结构的大型化。此外,上述专利申请中的电池包整体包覆于容置槽内,不利于散热,且其显示灯设置在电池包的侧面,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侧身才可观察到电池包的使用状态,这样的设置方式不够直观。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加紧凑、操作更加省力的手持式清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包括手柄、旋风分离单元及可拆卸的供电单元,还包括位于手柄和旋风分离单元之间的供电单元安装腔,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至少部分区域镂空,以使得所述供电单元安装后供电单元表面构成所述清洁装置的表面的一部分;所述供电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手柄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

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与手柄相对部位设有开口,使得供电单元安装后供电单元紧邻手柄的表面与手柄之间形成抓握区域。

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具有镂空的前面和后面,使得供电单元安装后电池前后表面构成所述清洁装置的表面的一部分。

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还包括用于定位供电单元顶端面的定位部,用于支撑供电单元右表面的支撑部和用于拆装供电单元的拆装口。

所述支撑部紧邻旋风分离单元,所述拆装口位于供电单元安装腔下部。

所述供电单元表面设置有用于显示供电单元剩余电量和/或充放电状态的状态显示部;所述供电单元装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后,操作者能够透过供电单元安装腔镂空区域观察所述状态显示部的显示状况。

所述供电单元表面设有为供电单元拆装提供导向的导向结构和用于供电单元散热的散热结构。

所述供电单元上还设置有锁放触发机构,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放触发机构相适配的锁持件,所述供电单元通过所述锁放触发机构和锁持件实现与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之间的锁紧定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包括手柄、旋风分离单元及可拆卸的供电单元;所述旋风分离单元具有左端部,所述供电单元位于所述手柄和旋风分离单元之间,所述旋风分离单元左端部构造有供电单元支撑面,所述供电单元右表面紧邻所述供电单元支撑面;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位于手柄和旋风分离单元之间的供电单元安装腔。

所述供电单元左表面与手柄之间形成抓握区域。

所述旋风分离单元具有纵向轴线,所述纵向轴线与所述供电单元的延伸方向呈60-90°夹角。

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气流发生单元,所述旋风分离单元的纵向轴线与气流发生单元轴线大致平行。

所述供电单元延伸方向与所述手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单元可拆卸,当供电单元内的剩余电量不足以支撑清洁装置的继续运行时,可将供电单元取出并换上存储有电量的供电单元继续清洁作业,从而增加了清洁装置的续航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单元只需外接充电线即可完成充放电过程,无需单独设置充电架或充电座,节省了成本,且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单元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在供电单元安装结构内直接充电或从供电单元安装结构内取出后再进行充电,充电操作方便易行。

2、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单元安装结构设置有开口,一方面有利于供电单元的散热,另一方面所述供电单元装入后,用于显示供电单元运行状态和/或剩余电量的状态显示部能够透过所述开口直接面向操作者,方便了操作者直观、快捷的观察到所述供电单元的运行状况。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供电单元安装结构上设置开口,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用料,降低了制作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的旋风分离单元采用横置式,旋风分离单元的分离轴线与构成所述供电单元安装结构的端部大致垂直,且所述端部构成所述供电单元安装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这样的设置在不影响旋风分离单元的螺旋气流的情况下,一方面在整体结构布置上缩短了长度,使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节省了用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4、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单元和手柄相对分离,一个设置在支撑座的前部并紧旋风分离单元,一个设置在支撑座的后部,两者均向前倾斜布置(向手持式清洁装置的清洁头一侧倾斜),从而减少了使用过程中施加在使用者手腕上的力矩,降低了使用者手腕上的应力,使整个操作过程更加舒适、省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持式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持式清洁装置除去供电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供电单元的轴测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供电单元的轴测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供电单元的前端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供电单元的顶端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供电单元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供电单元安装到供电单元安装结构内后,供电单元的底端面与供电单元安装结构的底端面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持式清洁装置的主视图。

其中,

1、支撑座 101、供电单元安装腔 102、电源输入端 103、第一滑动导向肋 104、导向滑槽 105、导向插板 106、第二滑动导向肋 107、锁持件 108、开口 109、开口槽 2、手柄 3、供电单元 301、电源输出端 302、导向凸条 303、导向插槽 304、散热孔 305、散热间隙 306、锁爪 307、按压块 308、容置槽 309、第一推拉槽 310、第二推拉槽 311、状态显示部 312、充电口 4、气流发生单元 401、电机输出轴的轴线 5、旋风分离单元 501、端部 502、纵向轴线 6、控制单元 61、开关键 62、风力调节键 63、清洁表面性质选择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包括支撑座1、手柄2、供电单元3及旋风分离单元5。

所述供电单元可拆卸,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位于手柄和旋风分离单元之间的供电单元安装腔101,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至少部分区域镂空,以使得所述供电单元3安装后供电单元3表面构成所述清洁装置的表面的一部分。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与手柄相对部位设有开口108,使得所述供电单元3安装后供电单元紧邻手柄的表面与手柄之间形成抓握区域。

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具有镂空的前面和后面,使得供电单元3安装后供电单元3的前后表面构成所述清洁装置的表面的一部分。

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还包括用于定位供电单元顶端面的定位部,用于支撑供电单元3下表面的支撑部和用于拆装供电单元的拆装口。所述支撑部紧邻旋风分离单5元,所述拆装口位于供电单元安装腔101的底部。

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气流发生单元4,按照气体流动方向来说(以气体的来向为后、气体的去向为前),所述气流发生单元4设置在旋风分离单元5的前方,所述气流发生单元4包括电机和风扇单元,电机和风扇单元相互配合,用于抽吸通过所述旋风分离单元5的空气。

所述旋风分离单元5用于对吸入所述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含尘气流进行除杂和降尘,所述旋风分离单元5具有纵向轴线502,所述纵向轴线502与所述供电单元3延伸方向呈60-90°夹角。所述供电单元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手柄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所述旋风分离单元5的纵向轴线502与电机输出轴的轴线401基本平行。所述旋风分离单元5还具有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左端部501,所述端部501构造有供电单元支撑面,所述供电单元3的右表面紧邻所述供电单元支撑面。如图2和图9所示,所述控制单元6设置在支撑座1的上方且位于气流发生单元4的一侧,所述控制单元6还位于手柄2的上方,所述控制单元6与所述供电单元3电性相连。此处的“上方”是以将所述手持式清洁装置平放时,组成手持式清洁装置的各部件在空间位置上的方位进行定义的。

所述控制单元6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开关键61、风力调节键62以及清洁表面性质选择键63等。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控制单元6未设置在手柄2上,而是设置在手柄2的上方,从而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误操作,保证了整机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所述供电单元3与所述控制单元6之间的引线布置无需经过手柄2,安装过程中方便了布线,缩短了引线长度。

如图2所示,所述供电单元3与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优选的,所述供电单元3为充电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铁锂电池等。

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的底端开设有拆装口。安装时,所述供电单元3自所述拆装口插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单元3的装拆方式类似于手枪弹夹的装拆方式,插入口的设置位置以及供电单元3的安装和拆卸方式、方向更符合人体工学,从而增加了操作的舒适性。

所述供电单元3的顶端设置有电源输出端301,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源输出端301相适配的电源输入端102,所述供电单元3与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插接配合后,供电单元3与所述气流发生单元4的电机电性相连。

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整体前倾,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旋风分离单元5的纵向轴线大致垂直。所述供电单元3装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后,所述供电单元3的长度方向与手柄2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的前倾式设置,使得供电单元3装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后,供电单元3也相对于气流发生单元4而言向前倾斜,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手持式清洁装置的重心分布,平衡了手持式清洁装置的重心位置(该重心位置指的是支撑座1、手柄2、供电单元3、气流发生单元4、旋风分离单元5以及控制单元6装配后的整体重心位置),提高了操作者手持手持式清洁装置的舒适度,使操作者可以更加省力、轻便地使用清洁器,愉悦了用户体验。

此外,将所述供电单元3倾斜布置,会相应延长所述供电单元3的长度、增大所述供电单元3的体积,从而增加所述供电单元3的容量,延长了续航时间。

为了方便所述供电单元3的安装和拆卸,所述手持式清洁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为所述供电单元3的装拆提供导向。

如图2、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拆装口的侧壁上的若干条第一滑动导向肋103。所述第一滑动导向肋103作为一级导向发挥作用,即所述供电单元3插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时,首先要经过所述第一滑动导向肋103的导向进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内部,方便了所述供电单元3的导入。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在两道导向滑槽104,两道导向滑槽104设置在所述左端部501面向所述手柄2的一侧外壁上,各所述导向滑槽104的走向与所述供电单元3的插入、脱出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供电单元3的侧面上且与所述导向滑槽104相适配的导向凸条30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向滑槽104的数量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两道,还可以仅设置一道导向滑槽,甚至设置更多数量的导向滑槽,比如三道或四道。所述导向滑槽104和导向凸条302作为二级导向发挥作用,方便了所述供电单元3沿导向滑槽104滑动,避免了安装过程中的大幅度晃动。

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导向插板105,所述导向插板105设置在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的顶端侧壁上,且所述导向插板105朝向所述拆装口处延伸。所述供电单元3面向所述导向插板105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插板105相适配的导向插槽303。所述导向插板105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导向肋106。所述导向插板105、导向插槽303及第二滑动导向肋106作为三级导向发挥作用,为所述供电单元3与电机的电性相连提供了精确导向,使所述供电单元3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凸条302上设置有多个便于所述供电单元3散热的散热孔304。所述供电单元3装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后,所述供电单元3设置导向凸条302的一面与所述左端部501设置导向凹槽的一面之间存在散热间隙305。所述散热孔304和散热间隙305的设置,方便了所述供电单元3的散热,延长了所述供电单元3的使用寿命。

如图5、图7和图8所示,所述手持式清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供电单元上的锁放触发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拆装口处的锁持件,所述供电单元3通过所述锁放触发机构和所述锁持件实现自身与供电单元安装腔101之间的定位。所述锁放触发机构包括与所述锁持件107相适配的锁爪306,所述锁放触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供电单元3上且能够带动所述锁爪306伸入、伸出所述锁持件107的操纵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纵件包括按压块307,所述锁爪306设置在按压块307的一端,所述供电单元3的前部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按压块307的容置槽308,所述按压块307能够沿所述容置槽308伸缩。所述按压块307与容置槽308之间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可以是复位弹簧。当所述供电单元3装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后,松开所述按压块307,在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锁爪306卡入所述锁持件107;当需要取出所述供电单元3时,按下所述按压块307,所述锁爪306从所述锁持件107处脱出,向外拉拔所述供电单元3,所述供电单元3即可从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内脱出。

如图4和图8所示,所述按压块307上设置有第一推拉槽309,所述供电单元3的后部与所述容置槽308位置相对的地方设置有第二推拉槽310,所述第一推拉槽309的长度大于第二推拉槽310的长度。所述第一推拉槽309的一端以及第二推拉槽310的一端均设置有方便操作者用力、对操作者的手指形成支撑的凸缘。

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观察所述供电单元3的使用状况和/或充电状况,所述供电单元3上设置有用于显示供电单元3剩余电量和/或充放电状态的状态显示部311。所述状态显示部311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可以在所述供电单元3上设置多个指示灯,用指示灯的亮盏个数指示剩余电量,用指示灯的不同颜色显示指示充放电状态,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间的切换指示剩余电量;又如,在所述供电单元3上设置电量显示屏,用电量显示屏实时显示所述供电单元3的电量状况。

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设置有朝向所述手柄2的开口108,所述状态显示部311设置在所述供电单元3的表面一侧,所述供电单元3装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内后,所述手柄2恰巧不会对所述状态显示部311形成遮挡,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开口随时观察到所述供电单元3的剩余电量。同时,所述开口108的设置,方便了所述供电单元3与空气的接触,所述供电单元3的裸露部分能够与空气直接接触,实现换热和自然冷却,从而延长了所述供电单元3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供电单元3上设置有充电口312,所述供电单元312可从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内拆出并通过外接电源实现充电。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无需拆出所述供电单元3,所述供电单元3在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内即可进行充电的操作,为方便所述供电单元3在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内直接充电,所述支撑座1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口312位置相对的开口槽109。

所述供电单元3安装到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上后,供电单元3的底端与支撑座1的底端基本平齐。将所述支撑座1平置时,所述供电单元3能够与所述支撑座1一起形成对所述手柄2、气流发生单元4及旋风分离单元5的有效支撑,从而分担了一部分所述支撑座1的承载力。此外,将所述供电单元3设置成安装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后与支撑座1的底端基本平齐,还能够使所述供电单元3的按压块307、第一推拉槽309和第二推拉槽310更接近人手所能触及的位置,避免了人手需要更加深入的伸入到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101内才可实现解锁的弊端,方便了解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的顶端和底端均封闭,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的右侧开口,即所述拆装口设置在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的右侧,安装时,所述供电单元自右至左推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拆卸时,所述供电单元自左至右从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内推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的底端和/或供电单元安装腔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便于所述供电单元推入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的具体组成可参考所述实施例1中导向滑槽与导向凸条的配合方式,例如,在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的底端和/或顶端设置导向滑槽,在所述供电单元的底端和/或顶端设置与所述导向滑槽相适配的导向凸条。当然,也可以在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的底端和/或顶端设置导向凸条,在所述供电单元的底端和/或顶端设置与所述导向凸条相适配的导向滑槽。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设置在所述供电单元的左侧顶部,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相适配的电源输入端,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后,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气流发生单元的电机电性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也与实施例1中的锁紧机构有所区别,本实施例中的锁紧机构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

例如,可以采用搭扣式,即在所述拆装口处设置一个与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的端部枢转配合的卡勾,在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的右侧前端部设置一个与所述卡勾相适配的卡槽,将所述供电单元推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后,即可将所述卡勾卡入所述卡槽内,实现对所述供电单元的限位,防止使用过程中所述供电单元从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内脱出。

又如,在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的入口处的两侧分别设置锁紧槽,在所述供电单元的右侧设置一根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两个限位插片,各限位插片均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且各限位插片分别与所述锁紧槽相适配,将所述供电单元推入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后,旋转拨动所述限位插片,使限位插片插入与其位置相对的锁紧槽内,即可实现对所述供电单元的限位,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所述供电单元从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内脱出。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的结构组成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举例,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所述供电单元从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内脱出,且能够满足所述供电单元的可拆卸需求即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供电单元的安装方式、供电单元与手柄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所述供电单元安装腔与旋风分离单元的配合方式等并不仅仅局限于真空手持式清洁装置,还包括除螨仪、蒸汽手持式清洁装置等清洁电器。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部分方位词是基于气体的流动方向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