凳榻联动装置、具有所述凳榻联动装置的架体及其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5607发布日期:2019-09-03 19:4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凳榻联动装置、具有所述凳榻联动装置的架体及其椅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凳榻联动装置、具有所述凳榻联动装置的架体及其椅子。



背景技术:

现在椅子有时包括称为“躺垫”的部分。在这种结构的椅子中,当椅子处于收拢位置时,所述躺垫从椅子的座部沿着椅子的正面延伸展开,形成脚凳的一部分。当脚凳伸出时,躺垫形成从座椅连续的躺垫并从座部向外延伸展开,还期望有伸出躺垫以外的额外的脚支承部。因此,在椅子上增设了一个脚支承部。脚支承部可以相对椅子展开以及收拢。

现有一般采用多连杆机构实现所述脚凳的展开、收拢。但,就目前而言,现有的连杆联动装置结构复杂、运行平稳性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平稳的凳榻联动装置、具有所述凳榻联动装置的架体及其椅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凳榻联动装置,所述凳榻联动装置包括用以作为从动件的第一连杆、用以作为从动件的第二连杆、用以作为从动件的第三连杆、用以作为主动件的第四连杆、用以作为从动件的第五连杆、用以作为从动件的第六连杆以及用以作为从动件的第七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枢转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五连杆枢转连接;

所述第三连杆用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以及第七连杆枢转连接;

所述第五连杆与所述第六连杆枢转连接;

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第七连杆枢转连接;

所述第四连杆用以受到驱动后发生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五连杆、所述第六连杆以及所述第七连杆转动,实现所述凳榻联动装置的展开或者收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五连杆、所述第六连杆以及所述第七连杆上分别具有枢接点,通过所述枢接点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五连杆、所述第六连杆以及所述第七连杆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枢转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连杆上设有躺垫附接平台,所述第七连杆上设有前凳榻垫附接平台;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展开时,所述躺垫附接平台以及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在水平方向上平行;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躺垫附接平台以及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在竖直方向上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连杆呈“V”型、“L”型或者弧形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凳榻联动装置还包括用以限制所述第五连杆运动的限位机构,以使所述第七连杆在所述凳榻联动装置收拢或者展开过程中,沿预设的轨迹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杆上的配合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五连杆上的限位槽,所述配合部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并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收拢或者展开过程中,所述配合部沿所述限位槽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凳榻联动装置还包括拉力机构,所述拉力机构用以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处于收拢状态时,时所述躺垫附接平台以及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在竖直方向上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力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杆,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第七连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固定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上的活动连杆组件、以及枢转连接于所述活动连杆组件上的所述凳榻联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椅子,所述椅子包括所述架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凳榻联动装置、具有所述凳榻联动装置的架体及其椅子通过将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枢转连接,将所述第五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六连杆枢转连接,将所述第七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以及第六连杆枢转连接。从而,通过驱动所述第四连杆,以分别使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五连杆、所述第六连杆以及所述第七连杆转动,实现所述凳榻联动装置的展开或者收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凳榻联动装置处于收拢位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凳榻联动装置处于展开位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凳榻联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限位机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五连杆的侧视图。

图中,架体100、主架体10、活动连杆组件11、固定组件12、凳榻联动装置20、四连杆单元201、第一连杆21、枢接点c、第一连杆的第一端211、第一连杆的第二端212、第二连杆22、枢接点d、第二连杆的第一端221、第二连杆的第二端222、连杆223、第三连杆23、枢接点e、第三连杆的第一端231、第三连杆的第二端232、第四连杆24、枢接点f、第四连杆的第一端241、第四连杆的第二端242、第五连杆25、枢接点g、第五连杆的第一端251、第五连杆的第二端252、第六连杆26、枢接点h、第六连杆的第一端261、第六连杆的第二端262、第七连杆27、枢接点i、第七连杆的第一端271、第七连杆的第二端272、限位机构28、配合部281、限位槽282、拉力机构29、弹性件291、弹性件的第一端291a、弹性件的第二端291b、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躺垫附接平台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架体100,所述架体100 为用以休憩的躺椅架体。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架体100不限于为躺椅架体,其可以应用于任意合适的场合,例如,智能沙发架体、座椅架体等,本实用新型不再一一例举。

所述架体100包括用以支撑且可伸缩变形的主架体10、以及用以支撑且可伸缩变形的凳榻联动装置20。所述主架体10、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互相枢接。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收容于所述主架体10内,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能够相对所述主架体10运动,以实现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的展开和收拢。

所述主架体10上设有用以供用户休憩用的躺垫、前垫以及座部靠背等部件 (图未示)。所述主架体10可由多根互相枢接可伸缩变形的活动连杆组件11、以及多根互相固定用以支撑并所述活动连杆组件11连接的固定组件12组成。所述活动连杆组件11与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枢接。通过使所述活动连杆组件 11、以及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变形,从而实现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相对所述主架体10进行展开和收拢。

进一步地,所述主架体10上还设有驱动装置(图未示),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展开和收拢。应当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图未示)可以为电控驱动装置、也可以为手动驱动装置。其具体地的驱动装置(图未示)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10的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护的重点,因此,在这里对于所述主体架10的具体结构再此就不作过多的阐述。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上设有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以及躺垫附接平台40。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相对所述主架体10展开后,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所述躺垫附接平台40与所述躺垫基本平行设置以便于用户完全躺卧;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相对所述主架体10收拢后,所述凳榻装置抵靠于所述主体架10,用以供用户半躺状态是放置脚部。

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包括一系列互连的连杆,其控制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 从如图2所示的收拢位置到图3所示的展开位置的伸出和缩回。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中仅描述和示出了一个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但架体100上可以存在一对或更多的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其中每一个基本上是另一个的镜像,结构基本一致,并且设置成关于平分所述架体100的竖直方向y平面,呈对称。因此,接下来的讨论将针对仅一个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进行阐述,其内容可等同地施用以另一镜像或者其他的凳榻联动装置20。

应该理解和认识到,本文中所讨论的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的部件可由家具制造业中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用以支架、板和连杆的金属型材(例如,冲压、成型的钢)。此外,应该理解和认识到,部件可以使用家具制造业中已知的任何技术或机构来连接到一起。例如,刚性连接的部件可以通过铆钉、螺栓、焊接等进行连接。另外,本文描述的部件的形状以及部件之间的连接或附接点可发生变化。

请参阅图3,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包括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第五连杆25、第六连杆26以及第七连杆27。所述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四连杆24、所述第五连杆 25、所述第六连杆26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枢接,以实现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能够变形进行展开和收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21与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之间互相枢接。所述第二连杆22与所述第四连杆24、所述第五连杆25之间互相枢接。所述第三连杆23与所述第一连杆21、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五连杆25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互相枢接。所述第五连杆25与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 23以及第六连杆26之间互相枢接。所述第六连杆26与所述第五连杆25、以及第七连杆27之间互相枢接。从而经过上述连杆的枢接关系实现所述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四连杆24、所述第五连杆25、所述第六连杆26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枢转连接,从而实现各个连杆之间的相互运动,以实现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能够变形进行展开和收拢。

应该理解和认识到,所述直接的枢接指的是,例如所述第一连杆21与所述第二连杆22之间直接接触并采用枢接方式的等连接称作为直接的枢接。所述间接的枢接指的是,例如所述第五连杆25与所述第一连杆21通过所述第二连杆 22或者所述第三连杆23之间的桥接,实现第五连杆25与所述第一连杆21之间的连接的方式等连接称作为间接的枢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第一连杆21用以作为从动连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以与所述活动连杆组件11枢接的第一端211、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三连杆23枢接的第二端212。所述第二连杆22用以作为从动连杆,具有用以与所述活动连杆组件11枢接的第一端221、以及与所述第四连杆24枢接的第二端 222。所述第三连杆23用以作为从动连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以与所述第一连杆21的第二端212枢接的第一端231,以及用以与所述第七连杆枢接的第二端 232。所述第四连杆24用以作为主动连杆,即为驱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以与所述第三连杆枢接的第一端241、以及用以安装所述躺垫附接平台40的第二端242。所述第五连杆25用以作为主动连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杆22枢接的第一端251、以及用于所述第六连杆26枢接的第二端252。所述第六连杆26用以作为从动连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以与所述第五连杆25的第二端252枢接的第一端261、以及用以与所述第七连杆27枢接的第二端262。所述第七连杆27用以作为从动连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用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232枢接的第一端271、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的第二端272。

从而可以理解的是,经过上述连杆的枢接关系实现所述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四连杆24、所述第五连杆25、所述第六连杆26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枢接,以实现各个连杆之间的相互运动,以实现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能够变形进行展开和收拢。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连杆21的第一端211、第二连杆22的第一端221, 分别还可以连其他连杆,并通过其他连杆实现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2分别与所述活动连杆组件11枢转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21的第一端211直接与所述活动连杆组件11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的第一端221 枢转连接有连杆223,并通过连杆223实现与所述活动连杆组件11的枢转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21上具有多个枢接点c。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211、第二端212、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端212的部位分别设有所述枢接点c。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211的交接点21a用以与所述活动连杆组件11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的枢接点c用以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231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1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212上的枢接点c用以与第二连杆22 枢转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22上具有多个枢接点d。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221、靠近于所述第一端221的部位、第二端222分别具有所述枢接点d。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221的枢接点d用以与所述活动连杆组件11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靠近于所述第一端221上的枢接点d用以与所述第一连杆21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212上的枢接点c互相配合实现所述第二连杆22与所述第一连杆21 之间的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222的枢接点d用以与第四连杆24枢转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连杆靠近于所述第一端221上的枢接点d与所述第一连杆21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212上的枢接点c位于同一位置。

所述第三连杆23上具有多个枢接点e。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231、第二端232、靠近于所述第二端232以及所述第三连杆23中部分别具有所述枢接点e。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231的枢接点e用以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 211的枢接点c互相配合实现所述第三连杆23与所述第一连杆21之间的枢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3中部枢接点e用以与所述第五连杆枢转连接。所述。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232的枢接点e用以与所述第七连杆27枢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3靠近于所述第二端232上的枢接点e用以与所述第四连杆24枢转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231的枢接点e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211的枢接点c位于同一位置。

所述第四连杆24上具有多个枢接点f。具体地,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241、以及靠近所述第一端241上分别具有所述枢接点f。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241 的枢接点f用以与所述第三连杆23靠近于所述第二端232上的枢接点e配合实现所述第三连杆23与所述第四连杆24之间的枢转连接。所述第四连杆24靠近于所述第一端241上的枢接点f用以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222上的枢接点d 配合实现所述第四连杆24、第二连杆22之间的枢转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241的枢接点f与所述第三连杆23 靠近于所述第二端232上的枢接点e位于同一位置。

所述第五连杆25大致呈“V”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杆 25开可以呈“L”型、弧形等。优选地,所述第五连杆25也可以由多根子连杆组成。

所述第五连杆25上具有多个枢接点g。具体地,所述第五连杆25的中部、以及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252分别具有所述枢接点g。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端 251用以所述第二连杆22枢转连接。所述第五连杆25的中部的枢接点g与所述第三连杆23的中部的枢接点e配合实现所述第五连杆25与所述第三连杆23之间的枢转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252的枢接点g用以与所述第六连杆26 枢转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五连杆25的中部的枢接点g与所述第三连杆23的中部的枢接点e位于同一位置。

所述第六连杆26上具有多个枢接点h。具体地,所述第六连杆26的第一端 261、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262上分别具有所述枢接点h。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261的枢接点h用以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252的枢接点g配合实现所述第六连杆26与所述第五连杆25之间的枢转连接。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262 上的枢接点h用以与所述第七连杆27枢转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261的枢接点h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252的枢接点g位于同一位置。

所述第七连杆27上具有多个枢接点h。具体地,所述第七连杆的第一端271、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靠近于所述第一端271上分别具有所述枢接点h。所述第七连杆的第一端271上的枢接点h用以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232上的枢接点e配合实现所述第七连杆27与所述第三连杆23之间的枢转连接。所述第七连杆27靠近于所述第一端271上枢接点i用以与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262上的枢接点h配合实现所述第七连杆27与所述第六连杆26之间的枢转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七连杆的第一端271上的枢接点h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232上的枢接点e位于同一位置。所述第七连杆27靠近于所述第一端 271上枢接点i与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262上的枢接点位于同一位置。

应该理解和认识到,经过上述所描述的各个连杆上的枢接点,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四连杆24、所述第五连杆25、所述第六连杆26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枢转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还可以包括其他连杆。应该理解和认识到,添加的其他连杆并不干扰所述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四连杆24、所述第五连杆25、所述第六连杆26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之间的基本的枢转连接关系,且其也主要是为实现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展开和收拢的基本功能。

应该理解和认识到,上述凳榻联动装置20与本文其它地方描述的凳榻联动装置20之间的可枢转联接部可以采取各种构造,例如枢轴销、轴承、传统的安装硬件、铆钉、螺栓和螺母的组合,或者家具制造业中熟知的任何其他适当的紧固件。此外,联动装置和支架的形状可以改变,如特定枢轴和/或连接点的位置。应该理解的是,当联动装置被称为可枢转地“联接”、“连接”、“互连”、“附接”等等到另一元件(例如,联动装置、支架、框架等),可以预期的是,联动装置和元件可以相互直接接触,或也可以存在其它元素,如中间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四连杆24、所述第五连杆25、所述第六连杆26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之间互相构成多个四连杆单元201,以使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在展开、或者半展开或者收拢的过程中更加顺畅,支撑更加稳定。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以及所述第五连杆25之间构成一个四连杆单元 201;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四连杆24、所述第五连杆25 之间构成一个四连杆单元201;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五连杆25、所述第六连杆26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之间构成一个四连杆单元201。几个所述四连杆单元201之间互相枢转连接,以实现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的展开、或者半展开或者收拢。

请参阅图图1、图5以及图6,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还包括用以限制所述第五连杆25运动的限位机构28、以及对所述第七连杆27具有拉力作用的拉力机构29。

在本实施实施例中,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拉力机构29对所述第七连杆27具有预定拉力,以使所述第七连杆27上的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与所述第四连杆24上的躺垫附接平台40在竖直方向y保持齐平。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与所述第四连杆24上的躺垫附接平台40在竖直方向y也可以稍微有一定的倾斜,即: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与所述躺垫附接平台40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y之间的具有一定的夹角。所述夹角可以为5度、10度、15度等。当需要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 处于半展开状态,通过转动所述第四连杆24,以带动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五连杆25、所述第六连杆26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转动,所述第五连杆25在所述限位机构28的作用下,作预定轨迹运动,并在限位机构28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七连杆27不会被所述拉力机构29拉回收拢状态,从而使所述凳榻联动装置 20处于半展开状态。

当需要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处于全部展开状态,继续转动所述第四连杆24,以带动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五连杆25、所述第六连杆26以及所述第七连杆27继续转动,达到预定的展开位置,使得所述第七连杆27上的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与所述第四连杆24上的躺垫附接平台40在水平方向x保持齐平。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与所述第四连杆24上的躺垫附接平台40在水平方向x也可以稍微有一定的倾斜,即: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与所述躺垫附接平台40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x之间的具有一定的夹角。所述夹角可以为5度、10度、15度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水平方向x定义为基本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所述竖直方向y位于垂直于水平方向x的方向。

所述限位机构28设于所述第二连杆22与所述第五连杆25之间。具体地,所述限位机构28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杆22上的配合部281、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五连杆25的第一端251上的限位槽282。所述配合部281安装在所述限位槽282 中实现所述第二连杆22与所述第五连杆25的连接。所述配合部281能够沿所述限位槽282的运动,从而转动所述第四连杆24时,所述第五连杆25在所述限位槽282作预定轨迹的运动,以使所述第七连杆27展开。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282的位置,与所述配合部281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将所述限位槽282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杆22上,将所述配合部 281设于所述第五连杆25上,所述配合部281在所述限位槽282作预定轨迹运动;同样可以实现所述第七连杆27的展开。

应该可以理解是,所述限位机构28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上述的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28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杆22上的滑轨,以及设于所述第五连杆25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配合并能够沿着所述滑轨滑动,并在所述滑轨上作预定轨迹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拉力机构29设于所述第五连杆25与所述第七连杆27之间。所述拉力机构2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杆25,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杆 27。所述拉力机构29用以对所述第七连杆27产生拉力,使所述第七连杆27在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处于收拢的状态时,所述第七连杆27上的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与所述第四连杆24上的躺垫附接平台40在竖直方向y保持平行。同时,在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收拢过程中,在所述拉力机构29的作用下使有利于所述第七连杆27的复位。

具体地,所述拉力机构29包括弹性件291,所述弹性件29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91a和第二端291b,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291a固定于所述第五连杆 25上,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291b固定于所述第七连杆27上。

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处于收拢的状态时,所述弹性件291的预定拉力将所述第七连杆27拉住。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所述弹性件291被部分拉伸。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弹性件291 的拉伸量最大;同时,所述第七连杆27上的前凳榻垫附接平台30与所述第四连杆24上的躺垫附接平台40在水平方向x保持平行。

所述弹性件291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具有弹性性能材料制成的弹性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91为弹簧。

下面描述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的作动原理:

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需要展开时,利用驱动装置(图未示)驱动所述第四连杆24,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五连杆25、以及所述第六连杆26运动作展开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七连杆 27展开。

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20需要收拢时,利用驱动装置(图未示)驱动所述第四连杆24,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三连杆23、所述第五连杆25、以及所述第六连杆26运动作回复运动,从而是所述第七连杆 27收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架体100的椅子。具体地,所述椅子可以是躺椅、沙发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