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383发布日期:2019-03-08 17:3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折叠凳子折叠时需把座面一分为二地分开,坐的时候再把凳面合起来,这种结构的使用风险是:如果没有把凳面完全合拢,凳面很有可能把将臀部夹住。且由于把凳面结构一分为二的设计,造成其稳定性也较差,还不能带有靠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座椅,包括椅面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折叠支脚、第二折叠支脚和第三折叠支脚,所述椅面底部两侧边沿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内侧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一折叠支脚上端铰接于固定板一端,所述第一折叠支脚中部与第二折叠支脚自上而下的三分之一处铰接,所述第二折叠支脚上端与第三折叠支脚中部铰接,第三折叠支脚上端铰接于加强筋一端,第三折叠支脚与第一折叠支脚上端位于椅面底部的前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支脚上部外侧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呈L型,第一连接件铰接有座椅背靠。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背靠包括左背靠支撑管和右背靠支撑管,左背靠支撑管和右背靠支撑管之间设有靠板。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冂”形金属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支脚和第二折叠支脚下部均设有加强管。

进一步地,所述椅面包括若干方管板片,所述固定板呈“匚”形,方管板片两侧通过插入“匚”形固定板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底部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呈L型,第二连接件的水平面固定在固定板底部,第一折叠支脚铰接于第二连接件的垂直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支脚和第二折叠支脚的铰接处、第二折叠支脚和第三折叠支脚的铰接处、第三折叠支脚与加强筋的铰接处、第一折叠支脚和第二连接件的铰接处通过螺丝和螺母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支脚和第二折叠支脚的铰接处、第二折叠支脚和第三折叠支脚的铰接处、第三折叠支脚与加强筋的铰接处、第一折叠支脚和第二连接件的铰接处均设有耐磨垫。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和椅面均由铝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方式不需要分开凳面,通过第一、二、三折叠支脚及座椅椅面的铰接配合,使座椅更容易折叠,稳定性更好,避免了椅面夹人臀部的情况发生。

2、在第一折叠支脚上端外侧加上L形连接件安装靠背,使这个椅凳多了一个靠背功能。

3、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受力点采用螺丝+垫片+螺母进行固定,增加牢度和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由铝合金制成,重量轻,可折叠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析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析型另一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座椅,包括椅面1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折叠支脚2、第二折叠支脚3和第三折叠支脚4,所述椅面1底部两侧边沿设有固定板5,固定板5内侧设有加强筋6,所述第一折叠支脚2上端铰接于固定板5一端,所述第一折叠支脚2中部与第二折叠支脚3自上而下的三分之一处铰接,所述第二折叠支脚3上端与第三折叠支脚4中部铰接,第三折叠支脚4上端铰接于加强筋6一端,第三折叠支脚4与第一折叠支脚2上端位于椅面1底部的前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支脚2上部外侧固定有第一连接件7,所述第一连接件7呈L型,第一连接件7铰接有座椅背靠8。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座椅背靠8包括左背靠支撑管8-1和右背靠支撑管8-2,左背靠支撑管8-1和右背靠支撑管8-2之间设有靠板8-3。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6为“冂”形金属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支脚2和第二折叠支脚3下部均设有加强管。

进一步地,所述椅面1包括若干方管板片1-1,所述固定板5呈“匚”形,方管板片1-1两侧通过插入“匚”形固定板5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5底部设有第二连接件9,所述第二连接件9呈L型,第二连接件9的水平面固定在固定板5底部,第一折叠支脚2铰接于第二连接件9的垂直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支脚2和第二折叠支脚3的铰接处、第二折叠支脚3和第三折叠支脚4的铰接处、第三折叠支脚4与加强筋5的铰接处、第一折叠支脚2和第二连接件9的铰接处通过螺丝和螺母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支脚2和第二折叠支脚3的铰接处、第二折叠支脚3和第三折叠支脚4的铰接处、第三折叠支脚4与加强筋5的铰接处、第一折叠支脚2和第二连接件9的铰接处均设有耐磨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7和第二连接件9均呈“L”形。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2和椅面1均由铝合金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实施例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