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多用途餐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3341发布日期:2019-07-06 10:5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多用途餐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多用途餐桌。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品尝美味、吃出花样已成为当下饮食文化的一种时尚和潮流。烧烤、铁板烧、火锅等由于其独特的食物加工方式和共同参与且较休闲的用餐形式,近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喜爱和青睐。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餐馆以提供单一用餐形式者居多,能满足传统中餐、烧烤、铁板烧、火锅等多种用餐需求的尚不多见,究其原因则主要是上述美食的享用对餐桌均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受场地、资金等条件限制,大多餐馆选用的餐桌只能满足一两种用餐需求,从而无法实现多元化经营。在此背景下,虽然一些多功能餐桌逐渐进入消费市场,即一张餐桌可同时满足多种用餐需求,诸如烧烤、火锅、铁板烧等,但这样一来又必然致使每种用餐形式的可用空间降低,且这些多功能餐桌尚不具备旋转的功能,也给围坐在餐桌不同位置的食客享受美味造成一定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多用途餐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转式多用途餐桌,包括旋转组件、桌面、桌架、炭槽和炭灰槽;所述的旋转组件包括中空状旋转支架、顶盖、烤网和烤盘,中空状旋转支架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开设有三个由大到小的凹槽,中间凹槽底面固定有滑轮,顶盖、烤网和烤盘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凹槽上;所述桌面沿中心开设有圆孔,圆孔立面上安装有耐火隔热圈,桌面上铺设有与滑轮相匹配的环形滑轨;所述桌架的外侧立面上开设有进炭门、升降旋钮、通风孔、排灰门;所述炭槽和炭灰槽分别通过进炭门和排灰门放置在桌架内部。

针对中餐、烧烤和铁板烧三种不同的用餐需求,可分别单独使用顶盖、烤网和烤盘作为食物的承载工具,旋转支架适时地人为转动可使围坐在餐桌周围的人们均享用到喜爱的美食,后两种用餐使用炭槽作为热源,升降旋钮和通风孔分别调节炭槽位置高低和空气补给情况以控制食物烹制过程中的火候大小。此外,直接放置一口大小适宜的锅在旋转支架上,以炭槽为热源也可满足人们对火锅、汤锅等美食的用餐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餐桌集普通餐桌、烧烤、铁板烧、火锅、汤锅等用途为一体,能极大满足人们多种用餐需求,用餐完毕后将顶盖、烤网和烤盘分别放置在对应凹槽上,不额外占用摆放空间。

(2)用餐过程中,围坐在餐桌周围的人们可适时地对旋转支架进行转动,确保其享用到自身喜爱的美食,避免用餐人数较多时进食的不便。

(3)使用炭槽作为热源烹制食物时,升降旋钮和通风孔可分别调节炭槽位置高低和空气补给情况来控制食物烹制过程中的火候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旋转式多用途餐桌正视图;

图2为旋转式多用途餐桌右视图;

图3为旋转式多用途餐桌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旋转式多用途餐桌具滑轮的中空状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旋转式多用途餐桌炭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的旋转式多用途餐桌,一种旋转式多用途餐桌,包括包括旋转组件(1-4)、桌面(7)、桌架(8)、炭槽(13)和炭灰槽(14);所述的旋转组件包括中空状旋转支架(4)、顶盖(1)、烤网(2)和烤盘(3),中空状旋转支架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开设有三个由大到小的凹槽,中间凹槽底面固定有滑轮,顶盖(1)、烤网(2)和烤盘(3)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凹槽上;所述桌面(7)沿中心开设有圆孔,圆孔立面上安装有耐火隔热圈(5),桌面上铺设有与滑轮相匹配的环形滑轨(6);所述桌架(8)的外侧立面上开设有进炭门(9)、升降旋钮(10)、通风孔(11)、排灰门(12);所述炭槽(13)和炭灰槽(14)分别通过进炭门(9)和排灰门(12)放置在桌架(8)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揭开旋转支架(4)上的顶盖(1),取出烤网(2)或烤盘(3),在炭槽(13)内放入木炭并点燃,通过进炭门(9)将炭槽(13)放至桌架(8)内,然后将食物放置在烤盘(3)或烤网(2)上,通过升降旋钮(10)和通风孔(11)来调节炭槽(13)位置高低和空气补给以控制食物烹制过程中的火候大小,围坐在餐桌(7)周围的人们适时地对旋转支架(4)进行转动,烹制和挑选自身喜爱的美食。若想吃火锅或汤锅,还可以将大小适宜的锅放在旋转支架(4)上进行食物烹制,实现多种吃法,满足食客的不同需求。用餐完毕后,将烤网(2)或烤盘(3)恢复原位,盖上顶盖(1),可做普通餐桌使用。最后,打开进炭们(9)和排灰门(12),将炭槽(13)内剩余木炭和炭灰槽(14)内炭灰排出,清理干净恢复原位即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