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蒸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6273发布日期:2019-06-05 22:4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炖蒸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炖蒸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炖蒸器具包括锅体和设置在锅体底部的发热装置,用户可向锅体内加水或者发热装置设置一个与锅体内腔连通的加热槽,通过对锅体内的水进行加热或者通过对加热槽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产生蒸汽,蒸汽的一部分从锅体上盖的蒸汽孔排出,另一部分在锅体内腔壁形成冷凝水,从而使得附着在锅体内腔壁的冷凝水造成了资源浪费。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炖蒸器具,旨在提高炖蒸器具中产生的冷凝水的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炖蒸器具,包括锅体和发热装置,所述锅体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底壁包括倾斜壁;在朝所述锅体的中心方向,所述倾斜壁沿斜下方延伸,所述倾斜壁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发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发热装置朝背离所述锅体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锅体的内腔连通。优选地,定义所述倾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1,2°≤θ1≤10°。优选地,所述倾斜壁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形成有沉台,所述发热装置还包括由所述加热槽的槽口边缘凸设的翻边,所述翻边搭接于所述沉台;在朝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的方向上,所述翻边沿斜下方延伸,且所述翻边的高度低于所述倾斜壁的高度。优选地,定义所述翻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2,2°≤θ2≤10°。优选地,所述沉台与所述翻边之间夹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夹持于所述沉台与所述翻边之间的夹持部和与所述夹持部连接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盖设至少部分所述翻边;在朝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的方向上,所述环形部沿斜下方延伸,且所述环形部的高度低于所述倾斜壁的高度。优选地,定义所述环形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2°≤θ3≤10°。优选地,所述底壁还包括用于架设搁置组件的水平壁,所述水平壁一侧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水平壁的另一侧与所述倾斜壁背离所述底壁中心的一侧连接。优选地,定义所述水平壁的宽度为A,定义所述锅体的内径尺寸为B,15≤B/A≤30。优选地,所述炖蒸器具还包括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加热槽连通。优选地,所述供水装置包括进水盘和水箱组件,所述进水盘上设有所述出水通道;所述水箱组件内设有一密闭腔,所述水箱组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进水盘,所述水箱组件容纳于所述进水盘的部分开设有与所述密闭腔连通的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溢流孔内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溢流孔的溢水阀组件,所述进水盘的底壁设有凸杆,所述凸杆用于抵持所述溢水阀组件,以使所述溢水阀组件打开所述溢流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朝锅体的中心方向,倾斜壁沿斜下方延伸,且倾斜壁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则锅体内壁上的冷凝水落入倾斜壁后能够沿倾斜壁流向安装孔,进而流向安装于安装孔内的加热槽内,从而在加热槽内再次对冷凝水加热产生蒸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炖蒸装置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锅体111侧壁112倾斜壁112a沉台113水平壁200发热装置210加热槽220翻边230进水口300密封圈310夹持部320环形部400供水装置410进水盘411出水通道412凸杆420水箱组件421密闭腔422溢流孔423溢水阀组件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炖蒸器具,该炖蒸器具可以为电炖锅、电蒸笼或电蒸锅等等,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应用于能够适用蒸汽加热或者水浴加热的所有食物或其他物质等的加热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炖蒸器具包括锅体100和发热装置,锅体100包括底壁和与底壁连接的侧壁111,底壁包括倾斜壁112;在朝锅体100的中心方向,倾斜壁112沿斜下方延伸,倾斜壁11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发热装置200安装于安装孔内,且发热装置200朝背离锅体100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加热槽210,加热槽210与通过安装孔与锅体100的内腔连通。炖蒸器具包括锅体100和发热装置200,锅体100底部设置有安装孔,则当用户将食物放置锅体100内之后,对食物进行蒸汽加热的步骤可以为:首先将适量的水倒入加热槽210内,然后将发热装置200通电,发热装置200通电后接着会对该加热槽210内的水进行加热,最后加热槽210内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安装孔进入锅体100的内腔内,从而实现对锅体100内放置的食物进行蒸汽加热。为了防止锅内蒸汽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事故,用于蒸炖食物的锅体100上盖具有蒸汽孔。对食物进行加热的蒸汽一部分通过蒸汽孔排至锅体100外,另外一部分粘在锅体100的内壁形成冷凝水。通过锅体100的底壁包括倾斜壁112,且在朝锅体100的中心方向,倾斜壁112沿斜下方延伸,则使得锅体100内壁的冷凝水由于重力作用落入底壁的倾斜壁112,并沿倾斜壁112流动。进一步地,倾斜壁11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发热装置200安装于安装孔内,以使发热装置200设置在锅体100的底部。另外,发热装置200在朝背离锅体100的方向凹陷形成加热槽210,且加热槽210通过安装孔与锅体100内腔连通,则沿倾斜壁112流动的冷凝水由安装孔流向与其连通的加热槽210内,从而对冷凝水再次加热,提高对冷凝水的利用率。可以理解的是,侧壁111与倾斜壁112可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当侧壁111与倾斜壁112间接连接时,侧壁111与倾斜壁112之间可连接一水平的底壁,为了使冷凝水尽可能地沿侧壁111流向下发的加热槽210内,水平的底壁的宽度不能太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朝锅体100的中心方向,倾斜壁112沿斜下方延伸,且倾斜壁11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则锅体100内壁上的冷凝水落入倾斜壁112后能够沿倾斜壁112流向安装孔,进而流向安装于安装孔内的加热槽121内,从而在加热槽121内再次对冷凝水加热产生蒸汽。为了实现发热装置200的安装效果,如图2所示,倾斜壁112靠近安装孔的一侧形成有沉台112a,发热装置200还包括由加热槽210的槽口边缘凸设的翻边220,翻边220搭接于沉台112a;在朝安装孔的中心方向上,翻边220沿斜下方延伸,且翻边220的高度低于倾斜壁112的高度。通过在倾斜壁112靠近安装孔的一侧形成沉台112a,发热装置200的翻边220搭接于沉台112a,则可以理解的是,发热装置200的加热槽210槽体从安装孔的上方穿设至安装孔的下方,进而发热装置200的翻边220搭接于倾斜壁112的沉台112a上,从而实现沉台112a对发热装置200的限位效果。另外,为了保证冷凝水流到翻边220上仍能继续流至加热槽210内,翻边220低于倾斜壁112;同时,在朝安装孔的中心方向上,翻边220沿斜下方延伸,则翻边220的倾斜方向与倾斜壁112的倾斜方向大致相同,冷凝水能够沿倾斜壁112、进而沿翻边220流向安装孔处,进而再流至加热槽210内。可以理解的是,翻边220低于倾斜壁112,即翻边220的最高点低于倾斜壁112的最低点,如此可以保证由倾斜壁112流下来的冷凝水能够通过翻边220流向加热槽210内。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为了防止发热装置200与锅体100的连接处出现水泄漏现象,沉台112a与翻边220之间夹设有密封圈300,密封圈300包括夹持于沉台112a与翻边220之间的夹持部310和与夹持部310连接的环形部320,环形部320盖设至少部分翻边220;在朝安装孔的中心方向上,环形部320沿斜下方延伸,且环形部320的高度低于倾斜壁112。夹持于沉台112a与翻边220之间的夹持部310对发热装置200与锅体100之间起主要的密封效果,与夹持部310连接且盖设至少部分翻边220的环形部320进一步实现对发热装置200与锅体100之间的密封效果。为了避免冷凝水停留至环形部320,在朝安装孔的中心方向上,环形部320沿斜下方延伸,且该环形部320的高度低于倾斜壁112。如此,使得环形部320与倾斜壁112的倾斜方向大致相同,且冷凝水流经倾斜壁112之后能够顺利流向密封圈300的环形部320,进而再流向发热装置200的翻边220,冷凝水通过沿翻边220流动最终通过安装孔流入加热槽210内,实现了冷凝水的再次加热效果。请再次参照图2,基于上述锅体100底部的倾斜壁112、密封圈300的环形部320的上表面以及发热装置200的翻边220都与水平面具有夹角,则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定义倾斜壁1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1,定义翻边22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2,定义环形部320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考虑到冷凝水在炖蒸腔110内壁的黏附力以及锅体100外形及放置食物稳定性的问题,2°≤θ1≤10°,2°≤θ2≤10°,2°≤θ3≤10°。当θ1<2°时,倾斜壁112的倾斜角度过小,冷凝水在倾斜壁112上流动时难以克服倾斜壁112对其的阻力,进而可能导致冷凝水堆积在倾斜壁112上,难以实现冷凝水的重复利用效果。当θ1>10°时,倾斜壁112的倾斜角度过大,则锅体100内放置有炖盅等盛有待加热食物的容器时,这些容器放置的稳定性较差。同理,当θ2、θ3的取值范围不在上述规定范围内,则同样容易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请参照图1或图2,底壁还包括用于架设搁架组件的水平壁113,水平壁113一侧与侧壁111连接,水平壁113的另一侧与倾斜壁112背离底壁中心的一侧连接。搁架组件可以包括蒸汽隔板,用于盛放待蒸的食物的容器可放置于该蒸汽隔板上。在底壁设置一水平壁113,则搁架组件可以放置在该水平壁113面上,如此可以保证搁架组件能够稳定安装于锅体100内。综合考虑搁架组件安装的稳定性以及冷凝水流向加热槽210的可能性,水平壁113的宽度需要适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定义水平壁113的宽度为A,定义锅体100的内径尺寸为B,15≤B/A≤30。若B/A<15,水平壁113于锅体100内的宽度比例相对较小,则搁架组件放置在该水平壁113面时稳定性较差。若B/A>30,则水平壁113于锅体100内的宽度比例相对较大,则锅体100的侧壁111或锅体100的锅盖内壁的冷凝水落入水平壁113面上后,由于冷凝水的黏附作用,使得冷凝水难以流向倾斜壁112的壁面,从而更难以再由倾斜壁112的壁面流向加热槽210内。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1,为了实现对发热装置200的加水效果,炖蒸器具还包括供水装置400,供水装置400设置有出水通道411,出水通道411与加热槽210连通。通过供水装置400的出水通道411与加热槽210连通,实现了供水装置400对发热装置200内进行供水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加热槽210的底壁或侧壁可以开设进水口230(或者加热槽210的底壁或侧壁可凸设有进水通道),供水装置400的出水通道411通过管路与进水口230(或者进水通道)进行连接。供水装置400可以为自来水管或者用于储水的箱体。请继续参照图1,为了保证对发热装置200加适量的水,供水装置400包括进水盘410和水箱组件420,进水盘410上设有出水通道411;水箱组件420内设有一密闭腔421,水箱组件420至少部分容纳于进水盘410,水箱组件420容纳于进水盘410的部分开设有与密闭腔421连通的溢流孔422,溢流孔422与出水通道411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水箱组件420至少部分容纳于进水盘410时,水箱组件420与进水盘410之间具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同时另一侧的锅体100上设有蒸汽孔,因此进水盘410通过管路与发热装置200形成了连通器。如此,保证发热装置200内的水面高度与进水盘410的水面高度保持一致。水箱组件420的密闭腔421内的水会流出溢流孔422,流入进水盘410中的出水通道411内,并由出水通道411流向发热装置200的加热槽210内。直至溢流孔422外的液面上升至溢流孔422处时,溢流孔422被该液面“液封”,密闭腔421内的水不再流出,从而进水盘410中的水保持静止,加热槽210内的水面达到最大高度。当加热槽210内的水被加热蒸发而水量减少,进水盘410内的水流向加热槽210内,使得进水盘410内的水量减少、进水盘410内的水液位降低,而使得溢流孔422外的液面下降,溢流孔422露出于该液面,从而,水箱组件420的密闭腔421内的水继续流出溢流孔422,并通向加热槽210而进行供应水,直至溢流孔422外的液面上升至溢流孔422处时,溢流孔422再次被该液面“液封”,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密闭腔421内的水不再流出,以此往复,水箱组件420间断地向加热槽210内供应水。加热槽210内始终维持在较少的、合适的水量范围内,从而能够防止炖蒸器具在对食物烹饪完成前就出现干烧的情况,同时也省去了炖蒸器具使用中途加水的步骤,避免了用户中途补水时打开炖蒸装置而被炖蒸腔110内的大量蒸汽烫伤的问题。另外,当需要超长时间连续烹饪时,在水箱组件420内的水耗尽时,仅需取下水箱组件420并加水后再次倒扣于进水盘410内,而无需打开锅盖,且在加水过程中,发热装置200与进水盘410内均储有残余水,可以继续被加热蒸发;即中途加水不影响烹饪过程,也避免了用户打开锅盖而受到高温蒸汽造成的烫伤等危害。具体地,溢流孔422的高度高于加热槽210进水口230(或进水通道)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整溢流孔422和进水口230之间的高度差值的大小,来控制进入加热槽210的水位的高度,或者,在整个过程中调整好并保持一较佳的溢流孔422和进水口230之间的高度差值,以达到较佳的蒸汽加热效果。为了实现水箱组件420未安装于进水盘410时具有密封效果,溢流孔422内设有用于封堵溢流孔422的溢水阀组件423。当溢水阀组件423封堵溢流孔422后,水箱组件420内的密闭腔421密闭储水,以便于水箱组件420的装水及搬运等。进一步,进水盘410的底壁设有凸杆412,凸杆412用于抵持溢水阀组件423,以使溢水阀组件423打开溢流孔422,此时,密闭腔421内的水可从该溢流孔422流出于出水通道411中以进行供应补水。如此,水箱组件420倒扣,且溢水阀组件423被凸杆412顶起时,即可实现水箱组件420内的水自动流向出水通道411内。当出水通道411的水面到达溢流孔422位置时,完成对出水通道411的补水效果。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