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3578发布日期:2019-03-19 20:3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帘,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够分段控制的百叶帘。



背景技术:

百叶帘一般采用铝合金、木竹烤漆为主加工制作而成,具有耐用常新、易清洗、不老化、不褪色、遮阳、隔热、透气防火等特点。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百叶帘10由叶片组11、上梁12、下梁13、梯带组14、挂绳以及梯带转向器组组成,梯带转向器组置于上梁12中。梯带组14由竖向梯绳14a和横向梯绳14b构成,横向梯绳14b缠绕在叶片组11的每一叶片上,竖向梯绳14a挂接在梯带转向器组上并置于叶片组11的两侧,且竖向梯绳14a连接在叶片组11的每一叶片上所缠绕的横向梯绳14b上。百叶帘10完全打开(即图1所示的叶片组11的各叶片呈水平状态)时,竖向梯绳14a垂直于水平面且横向梯绳14b平行于水平面,即横向梯绳14b与竖向梯绳14a相垂直。通过梯带转向器组拉动竖向梯绳14a时,其中一侧的竖向梯绳14a上升而另一侧的竖向梯绳14a下降,带动横向梯绳14b的一端升高且另一端降低,被横向梯绳14b缠绕的各叶片同时转动一角度,从而使叶片组11两边的光线受到遮挡。由于叶片组11的所有叶片都和水平面呈相同的角度,故百叶帘要不处于透光的打开状态,要不处于关闭的私密状态,而不能在同一时间满足透光和私密性两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透光和私密要求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包括上梁、下梁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梁和下梁之间的叶片组,所述叶片组包括上段叶片组、中段叶片组和下段叶片组,所述百叶帘还包括:上下梯带转向组件和中段梯带转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梁内;以及上下梯绳组以及中段梯绳组,所述上下梯绳组与所述上段叶片组、下段叶片组以及所述上下梯带转向组件相连接,所述中段梯绳组与所述中段叶片组以及中段梯带转向组件相连接。其中,通过所述上下梯带转向组件以及所述上下梯绳组控制所述上段叶片组以及下段叶片组的各叶片的偏转角度,通过所述中段梯带转向组件以及所述中段梯绳组控制所述中段叶片组的各叶片的偏转角度。

上述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段叶片组的各叶片与所述下段叶片组的各叶片相平行。

上述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下梯带转向组件包括第一转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上下梯带转向器,所述中段梯带转向组件包括第二转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中段梯带转向器。

上述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下平行设置。

上述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段叶片组、中段叶片组以及下段叶片组分别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上述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下梯绳组包括上下横向梯绳以及上下竖向梯绳,所述上下横向梯绳缠绕在所述上段叶片组以及下段叶片组的各叶片上,所述上下竖向梯绳连接所述上下梯带转向器以及上下横向梯绳。

上述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下竖向梯绳从所述上下梯带转向器的两侧延伸,并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段叶片组以及下段叶片组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

上述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段梯绳组包括中段横向梯绳以及中段竖向梯绳,所述中段横向梯绳缠绕在所述中段叶片组的各叶片上,所述中段竖向梯绳连接所述中段梯带转向器以及中段横向梯绳。

上述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段竖向梯绳从所述中段梯带转向器的两侧延伸,并分别连接于所述中段叶片组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通过两个梯带转向组件分别控制百叶帘的上段和下段叶片组、中段叶片组,具有全开、全关、上下段开中段关、上下段关中段开的不同模式,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需求控制百叶帘处于不同的模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实用新型的所有叶片全部开启模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控制百叶帘的示意图(上下段叶片组打开,中段叶片组关闭)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控制百叶帘的示意图(上下段叶片组关闭,中段叶片组开启)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控制百叶帘的叶片组的细节图(说明两梯带组竖向梯绳和横向梯绳之间的连接问题);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控制百叶帘的侧视图(进一步说明说明两梯带组中竖向梯绳和横向梯绳之间的连接问题);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控制百叶帘的梯带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梁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中:

10:百叶帘

11:叶片组

12:上梁

13:下梁

14:梯带组

14a:竖向梯绳

14b:横向梯绳

本实用新型中:

100:百叶帘

110:上梁

120:下梁

130:叶片组

131:上段叶片组

132:下段叶片组

133:中段叶片组

140:上下梯带转向组件

141:第一转轴

142:上下梯带转向器

150:中段梯带转向组件

151:第二转轴

152:中段梯带转向器

160:上下梯绳组

161:上下横向梯绳

162:上下竖向梯绳

170:中段梯绳组

171:中段横向梯绳

172:中段竖向梯绳

191:上下外置开关旋钮

192:中段外置开关旋钮

S1:第一侧

S2:第二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百叶帘的基础上,增加一组转轴以及每侧增加一梯带组,通过改变梯带组中的横向梯绳的分布位置,达到单独控制上段叶片组和下段叶片组、中段叶片组翻转的目的,也使透光性与隐私性和防干扰相互结合,拓展了百叶帘的适用范围。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100包括上梁110、下梁120以及叶片组130,叶片组130设置于上梁110和下梁120之间。其中,叶片组130包括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和中段叶片组133,也可以说,上段叶片组131、中段叶片组133以及下段叶片组132依次设置,或者是说,上段叶片组131设置在上梁110和下梁120之间的靠近上梁110的位置,下段叶片组132设置在上梁110和下梁120之间的靠近下梁120的位置,中段叶片组133设置于上段叶片组131和下段叶片组132之间。其中,上段叶片组131、中段叶片组133以及下段叶片组132分别包括多个平行的叶片。

结合图4以及图6、图7,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100还包括上下梯带转向组件140、中段梯带转向组件150、上下梯绳组160以及中段梯绳组170,其中,上下梯带转向组件140和中段梯带转向组件150分别设置于上梁110。上下梯绳组160与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以及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相连接,另,上下梯绳组160还与上下梯带转向组件140相连接。中段梯绳组170与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相连接,另,中段梯绳组170还与中段梯带转向组件150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上下梯带转向组件140和上下梯绳组160控制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以及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的偏转角度,通过中段梯带转向组件150和中段梯绳组170控制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的偏转角度。

本实用新型中,上段叶片组131以及下段叶片组132由上下梯带组160控制,上下梯带组160的上下段有横向梯绳,中间段没有横向梯绳。也就是说,中段叶片组133不受上下梯带组160控制,因为上下梯带组160的竖向梯绳虽然经过中段叶片组133,但没有与中段叶片组133有连接,这就会使得上段叶片组131以及下段叶片组132旋转时,中段叶片组133不发生任何改变。

中段叶片组133由中段梯带组170控制,中段梯带组170的中间段有横向梯绳,上下段没有横向梯绳。也就是说,上段叶片组131以及下段叶片组132不受中段梯带组170控制,因为中段梯带组170的竖向梯绳虽然经过上段叶片组131以及下段叶片组132,但没有与上段叶片组131以及下段叶片组132有连接,这就会使得中段叶片组133旋转时,上段叶片组131以及下段叶片组132不发生任何改变。

以下将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梯带转向组件以及中段梯带转向组件对称设置在上梁内,美观实用,互不影响,又能实现百叶帘双控分段控制的状态。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上下梯带转向组件140包括第一转轴141和上下梯带转向器142,上下梯带转向器142连接在第一转轴141上。中段梯带转向组件150包括第二转轴151和中段梯带转向器152,中段梯带转向器152连接在第二转轴151的。

其中,第一转轴141和第二转轴151较佳地上下平行设置,具体来说,第一转轴141和第二转轴151均设置于上梁110内,且沿着上梁110的延伸方向设置。

如图5所示,叶片组13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也就是说,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和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分别包括相对的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

参阅图2、图4和图5,上下梯绳组160包括上下横向梯绳161以及上下竖向梯绳162,上下横向梯绳161缠绕在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以及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上,更具体来说,上下横向梯绳161缠绕在各叶片的整个叶片上,也就是说,上下横向梯绳161从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以及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的第一侧S1缠绕至第二侧S2以包裹整个叶片。上下竖向梯绳162连接上下梯带转向器142以及上下横向梯绳161。

上下竖向梯绳162从上下梯带转向器142的两侧向上段叶片组131以及下段叶片组132的第一侧S1以及第二侧S2延伸。更具体来说,上下竖向梯绳162的中部挂接在上下梯带转向器142上,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在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的第一侧S1的各上下横向梯绳161上,之后越过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并在经过下段叶片组132时连接在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的第一侧S1的各上下横向梯绳161上。相似地,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在下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的第二侧S2的各上下横向梯绳161上,之后越过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并在经过下段叶片组132时连接在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的第二侧S2的各上下横向梯绳161上。其中,上下竖向梯绳162的两端可最终连接下梁120上。

较佳地,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与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相平行,以于偏转时偏转相同角度,达到上段叶片组131与下段叶片组132同时开启或同时关闭的效果,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与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也可以处于不相平行的状态。

中段梯绳组170包括中段横向梯绳171以及中段竖向梯绳172,中段横向梯绳171缠绕在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上,更具体来说,中段横向梯绳171缠绕在各叶片的整个叶片上,也就是说,中段横向梯绳171从中段叶片组的各叶片的第一侧S1缠绕至第二侧S2以包裹整个叶片。中段竖向梯绳172连接中段梯带转向器152以及中段横向梯绳171。

参阅图2、图4和图5,中段竖向梯绳172从中段梯带转向器152的两侧向中段叶片组133的第一侧S1以及第二侧S2延伸。更具体来说,中段竖向梯绳172的中部连接在中段梯带转向器152上,一端向下延伸并首先越过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而后连接在中段叶片组133的第一侧S1的各中段横向梯绳171上,之后越过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相似地,另一端向下延伸并首先越过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而后连接在中段叶片组133的第二侧S2的各中段横向梯绳171上,之后越过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其中,中段竖向梯绳172的两端可最终连接下梁120上。

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双控百叶帘100可外置两个开关旋钮来控制叶片组130的开合。

具体地,当上下外置开关旋钮191旋转时,带动第一转轴141旋转,使得与上下梯带转向器142相缠绕的上下梯带组160的上下竖向梯绳162一侧上升、一侧下降,带动缠绕在上段叶片组131和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上的上下横向梯绳161发生角度偏转,进而使放置在上面的上段叶片组131和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也随之发生角度偏转,达到了控制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和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开合的效果,如图3所示。

当下外置开关旋钮182旋转时,带动第二转轴151旋转,使得与中段梯带转向器152相缠绕的中段梯带组170的中段竖向梯绳172一侧上升、一侧下降,带动缠绕在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的中段横向梯绳171发生角度偏转,进而使放置在上面的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也随之发生角度偏转,达到了控制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的开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转轴141以及第二转轴142分别控制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以及中段叶片组133,达到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以及中段叶片组133可以分别调节叶片的旋转角度,既保护隐私又不影响采光的效果。另,上梁110内设置第一转轴141以及第二转轴142两个转轴,上下梯带转向器151以及中部梯带转向器152分别套接在第一转轴141以及第二转轴142上,两组结构对称分布,无线绳交叉。美观实用互不干扰,又能实现百叶帘的多种开合状态。

详细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100有四种模式:

模式一: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以及中段叶片组133全开;

模式二: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以及中段叶片组133全关;

模式三: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开,中段叶片组133关;

模式四: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关,中段叶片组133开。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的为上述模式四的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关,中段叶片组133开的情形。

在图3所示的模式四的基础上,拉动上下外置开关旋钮191使第一转轴141带动上下梯带转向器151上缠绕的上下竖向梯绳162偏转,上下竖向梯绳162牵引与其连接的上下横向梯绳161升降,从而带动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转动,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和水平面呈倾斜角度直至和水平面平行,从而达到上述模式一的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以及中段叶片组133全开的情形。

在图3所示的模式四的基础上,拉动中段外置开关旋钮192使第二转轴142带动中段梯带转向器152上缠绕的中段竖向梯绳172升降,中段竖向梯绳172牵引与其连接的中段横向梯绳162偏转,从而带动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转动,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和水平面呈倾斜角度直至和水平面垂直,从而达到上述模式二的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以及中段叶片组133全关的情形。

相似地,在图2所示的模式四的基础上,拉动上下外置开关旋钮191使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和水平面平行,拉动中段外置开关旋钮192使中段叶片组133的各叶片和水平面垂直,从而达到上述模式三的上段叶片组131、下段叶片组132开,中段叶片组133关的情形(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两个转轴,可以单独控制上下段叶片组和中段叶片组,既需要隐私又需要光线时可以关闭(在站立时)视线区域中段的叶片组,开启上下段叶片组,请参见图2;需要局部视线区域光线照射进来时,关闭上下段叶片组,开启中段叶片组,请参见图3;需要全部光线照射进来时,可以全部开启上下段叶片组和中段叶片组;需要完全遮挡视线和光线时,上下段叶片组和中段叶片组全部关闭,达到分段式双控百叶帘的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