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叶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3571发布日期:2019-03-19 20:3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百叶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帘,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两个转轴,部分横向梯绳不平行于水平面的百叶帘。



背景技术:

百叶帘一般采用铝合金、木竹烤漆为主加工制作而成,具有耐用常新、易清洗、不老化、不褪色、遮阳、隔热、透气防火等特点。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百叶帘10由叶片组11、上梁12、下梁13、梯带组14、挂绳以及梯带转向器组组成,梯带转向器组置于上梁12中。梯带组14由竖向梯绳14a和横向梯绳14b构成,横向梯绳14b缠绕在叶片组11的每一叶片上,竖向梯绳14a挂接在梯带转向器组上并置于叶片组11的两侧,且竖向梯绳14a连接在叶片组11的每一叶片上所缠绕的横向梯绳14b上。百叶帘10完全打开(即图1所示的叶片组11的各叶片呈水平状态)时,竖向梯绳14a垂直于水平面且横向梯绳14b平行于水平面,即横向梯绳14b与竖向梯绳14a相垂直。通过梯带转向器组拉动竖向梯绳14a时,其中一侧的竖向梯绳14a上升而另一侧的竖向梯绳14a下降,带动横向梯绳14b的一端升高且另一端降低,被横向梯绳14b缠绕的各叶片同时转动一角度,从而使叶片组11两边的光线受到遮挡。由于叶片组11的所有叶片都和水平面呈相同的角度,故百叶帘要不处于透光的打开状态,要不处于关闭的私密状态,而不能在同一时间满足透光和私密性两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透光和私密要求的百叶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包括上梁、下梁、设置于所述上梁和下梁之间的叶片组、设置于所述上梁内的梯带转向组件以及连接所述梯带转向组件的竖向梯绳,所述叶片组包括上段叶片组和下段叶片组,所述百叶帘还包括上横向梯绳和下横向梯绳,所述上横向梯绳缠绕在所述上段叶片组的各叶片上,所述下横向梯绳缠绕在所述下段叶片组的各叶片上,其中,所述上段叶片组的各叶片与所述下段叶片组的各叶片具有一锐角夹角。

上述的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梯绳包括:上竖向梯绳,与所述上横向梯绳相连接;以及下竖向梯绳,与所述下横向梯绳相连接。

上述的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段叶片组的各叶片和所述下段叶片组的各叶片分别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上竖向梯绳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下竖向梯绳位于所述第二侧。

上述的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横向梯绳缠绕在所述上段叶片组的各叶片的中部至所述第一侧的部分,所述下横向梯绳缠绕所述下段叶片组的各叶片的中部至所述第二侧的部分。

上述的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梯带转向组件包括转轴和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上梯带转向器,所述上竖向梯绳以及下竖向梯绳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梯带转向器上且从所述上梯带转向器的同一端向下延伸。

上述的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梯带转向组件包括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与所述转轴上下平行设置。

上述的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竖向梯绳的一端挂接在所述上梯带转向器上,另一端从所述上梯带转向器的与所述第二侧相同方向的端部向下延伸,且通过所述导向轴转向后从所述第一侧向下延伸;所述下竖向梯绳的一端挂接在所述上梯带转向器上,另一端从所述上梯带转向器的与所述第二侧相同方向的端部向下延伸。

上述的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竖向梯绳的一端挂接在所述上梯带转向器上,另一端从所述上梯带转向器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同方向的端部向下延伸;所述下竖向梯绳的一端挂接在所述上梯带转向器上,另一端从所述上梯带转向器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同方向的端部向下延伸,且通过所述导向轴转向后从所述第二侧向下延伸。

上述的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竖向梯绳连接缠绕在所述上段叶片组的各叶片的上横向梯绳上。

上述的百叶帘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竖向梯绳越过所述上段叶片组,并连接缠绕在所述下段叶片组的各叶片的下横向梯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的叶片组上段的各叶片与叶片组下段的各叶片具有一锐角夹角,叶片组上段和叶片组下段可以分别调节叶片旋转角度,既保护隐私又不影响采光,达到透光、保护隐私两不误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简单,美观实用,使用多样化。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百叶帘(叶片全部开启模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上下段叶片组的安装角度,梯带组和挂绳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上下段叶片组的安装角度,梯带组和挂绳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梯带转向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中:

10:百叶帘

11:叶片组

12:上梁

13:下梁

14:梯带组

14a:竖向梯绳

14b:横向梯绳

本实用新型中:

100:百叶帘

110:上梁

120:下梁

130:叶片组

140:梯带转向组件

141:转轴

142:上梯带转向器

143:导向轴

144:下梯带转向器

160:横向梯绳

161:上横向梯绳

162:下横向梯绳

170:竖向梯绳

171:上竖向梯绳

172:下竖向梯绳

180:挂绳

S1:第一侧

S2:第二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的叶片不是全部相互平行的,由此达到同一百叶帘于不同的叶片部分具有开或者关的状态,以同时满足遮光和透光的需求。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百叶帘100包括上梁110、下梁120、叶片组130、梯带转向组件140、横向梯绳160以及竖向梯绳170。其中,叶片组130设置于上梁110以及下梁120之间,梯带转向组件140设置于上梁110内,横向梯绳160连接在叶片组130上,竖向梯绳170连接在梯带转向组件140以及横向梯绳160上。

具体来说,叶片组130包括上段叶片组131和下段叶片组132,也可以说,下段叶片组132设置于上段叶片组131之下,或者是说,上段叶片组131设置在上梁110和下梁120之间的靠近上梁110的位置,下段叶片组132设置在上梁110和下梁120之间的靠近下梁120的位置。

上段叶片组131和下段叶片组132分别包括多个平行的叶片。

横向梯绳160还包括上横向梯绳161和下横向梯绳162,上横向梯绳161缠绕在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上,下横向梯绳162缠绕在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上,其中,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与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具有一锐角夹角,也就是说,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与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是不平行的,或者是说,当其中一段叶片组的各叶片与水平面相平行时,另一段叶片组的各叶片与水平面是不平行的。

例如具体实施时,在叶片组131初始固定时,可将上横向梯绳161以及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与水平面保持一定倾斜角度,下横向梯绳162以及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保持水平,如图2所示。

通过上述设置,当上段叶片组131处于关闭状态时,下段叶片组132处于开启状态,可以达到百叶帘上段遮光、下段透光的效果。相同地,当上段叶片组131处于开启状态时,下段叶片组132处于关闭状态,可以达到百叶帘上段透光、下段遮光的效果。

进一步地,竖向梯绳170包括上竖向梯绳171和下竖向梯绳172,其中,上竖向梯绳171与缠绕在上段叶片组131上的上横向梯绳161相连接,下竖向梯绳172与缠绕在下段叶片组132上的下横向梯绳162相连接。

如图3所示,叶片组13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S1以及第二侧S2,也就是说,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和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分别包括相对的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上横向梯绳161缠绕在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的中部至第一侧S1的部分,下横向梯绳162缠绕在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的中部至第二侧S2的部分。具体来说,上横向梯绳161以及下横向梯绳162分别只缠绕了叶片的一半,上横向梯绳161只缠绕中间的挂绳180和上段叶片组131的左半边,下横向梯绳162只连接中间的挂绳180和下段叶片组132的右半边。

如图5所示,梯带转向组件140包括转轴141和上梯带转向器142,其中,上梯带转向器142连接在转轴141上,上竖向梯绳171以及下竖向梯绳172分别连接在上梯带转向器142上。

梯带转向组件140还包括导向轴143以及连接在导向轴143上的下梯带转向器144。导向轴143与转轴141上下平行设置,下梯带转向器144位于上梯带转向器142的下方。与工作时旋转的转轴141不同,导向轴143不转,只起到固定作用,导向轴143的作用为分离上竖向梯绳171以及下竖向梯绳172至叶片组130的左右两侧,或者说第一侧S1以及第二侧S2。

如图3和图4所示,上竖向梯绳171以及下竖向梯绳172从上梯带转向器142的同一侧向下延伸,也就是说,上竖向梯绳171以及下竖向梯绳172于上梯带转向器142同时缠绕或同时离开。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竖向梯绳171的一端挂接在上梯带转向器142上,另一端从上梯带转向器142的与第二侧S2相同方向的端部T2向下延伸,且通过导向轴143转向后从第一侧S1向下延伸。下竖向梯绳172的一端挂接在上梯带转向器142上,另一端从上梯带转向器142的与第二侧S2相同方向的端部T2向下延伸。也就是说,上竖向梯绳171以及下竖向梯绳172均从上梯带转向器142的端部T2向下延伸,而后通过导向轴143以分别从第一侧S1以及第二侧S2向下延伸。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方式中,上竖向梯绳171的另一端从上梯带转向器142的与第一侧S1相同方向的端部T1向下延伸,下竖向梯绳172的另一端从上梯带转向器142的与第一侧S1相同方向的端部T1向下延伸,而后通过导向轴143转向后从第二侧S2向下延伸。也就是说,上竖向梯绳171以及下竖向梯绳172均从上梯带转向器142的端部T2向下延伸且通过导向轴143以分别从第一侧S1以及第二侧S2向下延伸。

以图3所示实施例为例,上竖向梯绳171通过导向轴143以及其上的下梯带转向器144引导后顺着上段叶片组131的第一侧S1延伸下来,且上竖向梯绳171连接上段叶片组131的第一侧S1的各上横向梯绳161,直至连接缠绕上段叶片组131的处于最低位置叶片的横向梯绳161上后停止向下延伸。

下竖向梯绳172的一端连接在上梯带转向器142上,而后顺着下段叶片组132的第二侧S2延伸下来。首先,下竖向梯绳171经过上段叶片组131而不连接,即下竖向梯绳171越过上段叶片组131,直至延伸至下段叶片组132。下竖向梯绳172连接下段叶片组132的第二侧S2的各下横向梯绳162,直至连接缠绕下段叶片组132的处于最低位置叶片的下横向梯绳162上后停止向下延伸,当然,下竖向梯绳172也可再向下延伸直至连接在下梁120上。

上梯带转向器142往一个方向转动时,将带动上竖向梯绳171以及下竖向梯绳172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例如,图3中上梯带转向器142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连接在上梯带转向器142上的上竖向梯绳171以及下竖向梯绳172同时上升。

此时上竖向梯绳171带动上段叶片组131的第一侧S1上升,即上竖向梯绳171带动上段叶片组131的各叶片由与水平面倾斜的位置逐渐转动至与水平面平行的位置。下竖向梯绳172带动下段叶片组132的第二侧S2上升,即下竖向梯绳172带动下段叶片组132的各叶片由与水平面平行的位置逐渐转动至与水平面倾斜的位置。

可以看出,上段叶片组131由遮光状态转变为透光状态,而下段叶片组132由透光状态转变为遮光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上段叶片组和下段叶片组的安装角度不平行,实现了在一个百叶帘上能够同时存在透光的采光区和遮光的私密区两种状态。通过改变横向梯绳、竖向梯绳的连接方式以及增加了一组导向轴,可以同时调节两组叶片的开合。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