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3090发布日期:2019-07-24 09:0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让使用者能拥有更舒适的感受,沙发等家具的头枕或靠背会采用角度可调整的设计,以往实现这种设计的方式是在沙发内设置一连接头枕的铰链,需要改变头枕的使用档位时,扳动头枕,使头枕及其内部的铰链的一端转动,当头枕相对沙发本体转动一定角度后,头枕处于另一使用档位而铰链将其定位。这种设计令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使用情况调整头枕的使用档位,从而取得最佳的舒适效果。但是,这种设计的局限性是调整档位时必须靠人力手动扳动头枕,操作较为不便。

作为升级的解决方案,目前许多沙发中都配备了电动的角度调整装置,利用内置电机作为动力源,并通过连杆、滑轨等结构来对头枕进行牵引、导向,实现了头枕角度调节的自动化。电动的角度调整装置虽然更方便,但是却也存在有一定安全隐患,当头枕调整到靠近沙发本体的位置时,假如人手不注意放到了头枕下,而电机持续带动头枕往下移动,并且电机并不会由于人手的阻碍而降低动力,可以会造成夹伤人手的意外情况。

因此,为提高安全性,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夹手的角度调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夹手的角度调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包括直线驱动装置、连动件与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固定件及与所述固定件活动连接的头枕支架,所述连动件与所述头枕支架固定,且所述连动件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具有做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杆,所述输出杆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槽内的一端,所述缓冲槽与所述输出杆之间形成一夹角。

本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中,直线驱动装置作为动力源,由输出杆的直线运动通过连动件带动头枕支架相对固定件活动,从而实现调整头枕角度的目的。当输出杆推动连动件时头枕支架的位置被抬高,从而可调高头枕位置与角度;当输出杆往回拉动连动件时头枕支架的位置降低而使头枕收合,在此收合的过程中,假如人手放在头枕与沙发本体之间而形成阻碍,连动件会相对输出杆反向运动使输出杆的一端移动到缓冲槽的另一端,从而使头枕的位置不会继续下压,进而在直线驱动装置的动力持续输出的情况下极大的降低了人手被夹伤的风险。

较佳地,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所述调整组件,所述连动件连接固定在两所述头枕支架之间。

具体地,所述连动件包括连接固定于两所述头枕支架之间的连动杆以及固定在所述连动杆上的连动板,所述缓冲槽开设于所述连动板,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位于两所述调整组件之间。

较佳地,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头枕支架通过所述导向结构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且所述头枕支架的滑动轨迹为弧形。

具体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若干组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侧面的滚轮,所述头枕支架呈弧形并从每一组所述滚轮之间穿过。

更具体地,所述滚轮的周面设置导向槽,所述头枕支架容纳于一组所述滚轮的两所述导向槽之间。

具体地,所述头枕支架上设有凸起的第一限位部,所述固定件上凸起地设置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顶后限位所述头枕支架的第二限位部。

较佳地,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与头枕支架之间并提供将所述头枕支架拉回最低位置的弹力。

较佳地,直线驱动装置为电动推杆。

较佳地,还包括一固定座,所述直线驱动装置铰接于所述固定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中调整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中头枕支架位于最高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4是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中头枕支架位于最低位置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用于安装在沙发的本体与头枕之间,实现调整头枕高度、角度的功能,同时能够防止在调整的过程中意外夹伤人手。

本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包括直线驱动装置1、连动件2与调整组件3,调整组件3包括固定件31及与固定件31活动连接的头枕支架32,其中固定件31固定于沙发本体中,头枕支架32与头枕固定,当头枕支架32相对固定件31活动时头枕即相对沙发本体改变高度与角度。直线驱动装置1是本调整装置的动力元件,其包括一个做直线往复运动的输出杆11,连动件2的作用是将输出杆11的动力传递至头枕支架32,因此连动件2与头枕支架32固定,但连动件2并不与输出杆11固定。在连动件2上开设有缓冲槽20,输出杆11的一端连接于缓冲槽20内的一端,具体的,比如可以在输出杆11的一端固定一销钉111,使销钉111插入于缓冲槽20的一端,这种连接使输出杆11可带动连动件2,同时也允许两者间可出现相对枢转。输出杆11在伸出时毫无疑问可以推动连动件2,而缓冲槽20与输出杆11之间形成一夹角,因此一般情况下当输出杆11回缩时销钉111并不会沿着缓冲槽20滑动,输出杆11能够往回拉动连动件2,只有当连动件2的运动受到阻碍时,输出杆11的末端才会相对缓冲槽20出现滑动。

较佳地,本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两调整组件3,以增加调整头枕角度时的平稳性,两调整组件3相对设置,两调整组件3中的两头枕支架32分别位于两固定件31靠内的一侧。直线驱动装置1与连动件2位于两调整组件3之间,连动件2的两端分别与两头枕支架32连接固定从而可同步地驱动两头枕支架32。

连动件2包括连接固定于两头枕支架32之间的连动杆21以及固定在连动杆21上的两个间隔相对的连动板22,连动板22大致固定在连动杆21的中间位置,缓冲槽20开设于两连动板22上,输出杆11的一端位于两连动板22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直线驱动装置1为电动推杆,通过内置的传动结构将电机的转矩转化为输出杆11的直线运动,此外直线驱动装置1也可以是气缸等其他能够输出直线驱动力的装置。防夹手角度调整装置还包括一固定座4,直线驱动装置1铰接于固定座4上,固定座4固定于沙发本体而使直线驱动装置1被安装在沙发中,同时,在输出杆11伸缩的过程中,直线驱动装置1的整体也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上下摆动。

固定件31上设有导向结构,头枕支架32通过导向结构滑动设置于固定件31上,且头枕支架32的滑动轨迹为弧形,头枕支架32通过在固定件31上进行弧形轨迹的滑动,从而能够实现其角度与高度的改变。具体地,导向结构包括若干组转动安装于固定件31靠内一侧侧面的滚轮34,头枕支架32呈弧形并从每一组滚轮34之间穿过。滚轮34的数量可以为两组,即四个。在滚轮34与头枕支架32自身形状的配合下,头枕支架32便可做弧形滑动。头枕支架32的一端与连动杆21固定,头枕支架32的另一端形成有垂直于弧形部分并呈平板状的安装部321,安装部321用于与头枕固定。更具体地,滚轮34的周面设置导向槽35,头枕支架32容纳于一组滚轮34的两导向槽35之间,从而可以稳定地在滚轮34之间滑动而不会出现靠近或远离固定件31的偏摆。固定件31上的导向结构也可以是滚轮34之外的其他形式,比如,可以在固定件31上设置弧形的导轨或导槽并将头枕支架32连接在导轨上或导槽中,一样可实现弧形的滑动。

在头枕支架32上与连动杆21固定的这一端设有朝固定件31凸起的第一限位部323,而固定件31上朝头枕支架32凸起地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14,当输出杆11推动连动杆21件直至第一限位部323与第二限位部314抵顶时,头枕支架32即被定位。换言之,第一限位部323与第二限位部314相互配合以实现限制头枕支架32滑动行程的作用。第二限位部314的位置具体的是在两组滚轮34之间。头枕支架32安装部321与弧形部分连接处的宽度大于弧形部分,因此该连接处无法通过两滚轮34之间,从而在往回滑动的方向上也限制了头枕支架32的行程。当然,在两个方向上均可以采用第一或第二种限位结构。由于推动头枕支架32的连动件2是由电动装置驱动的,可随时启动或停止,因此即使完全不设置限位结构也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参照图3,输出杆11伸出将连动件2推到最远离固定座4的位置,此时第一限位部323与第二限位部314抵顶,头枕支架32的安装部321位于最高位置,头枕支架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大。当输出杆11往回移动时,通过连动件2带动头枕支架32向下滑动,直至连动件2到达最靠近固定座4的位置,如图4所示,此时头枕支架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小,安装部321的位置最低。在上述头枕支架32位置降低的过程中,假如有人手放在头枕与沙发本体之间,则人手会对下降的头枕之间产生阻力,受该阻力影响连动件2将会与输出杆11发生相对移动,使输出杆11从缓冲槽20的一端滑向另一端,进而形成缓冲作用,在输出杆11持续作动的情况下避免头枕继续下降,有效地避免了人手被夹伤的情况。

回看图1、图2,调整组件3还包括弹性件36,弹性件36连接在固定件31与头枕支架32之间并提供将头枕支架32拉回最低位置的弹力。弹性件36具体为拉伸弹簧。

除了沙发之外,本装置毫无疑问也可安装于其他座椅或卧床等家具中,并且其作用也不仅限于调整头枕,也可用于调整背靠的角度与高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