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6810发布日期:2019-07-03 03:2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的清洁中,现有的吸尘器主要分为立式和手持式两种,立式吸尘器可在地面移动除尘,适用于大面积的清洁;手持式吸尘器通常体积小巧,可针对墙面、沙发、窗台、桌面等狭小区域进行除尘。结合两者优点,立式手持二合一分体吸尘器应运而生。

公告号为CN201147276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分体式蒸汽吸尘器,它包括立式机架和卡接于其上的分体吸尘分机,所述立式机架包括可折叠的把手和分机座,把手的底部设有一铰接部和一锁定部,把手通过铰接部铰接于分机座的上端,其中铰接部靠近分机座背面一边,锁定部靠近分机座正面一边;不使用时,把手折叠收合于分机座背面一侧;把手使用时,锁定部与分机座上端对应处锁合。

这种立式分体式蒸汽吸尘器虽然实现了立式吸尘器和手持式吸尘器二合一的效果,但是其分机固定钮位于该吸尘器的正面,使用人员需要分体使用时,需要一只手按住分机固定钮,一只手握住分体吸尘分机,若误操作,分体吸尘分机容易摔落在地,操作不便,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具有手持式吸尘器与立式吸尘器主体拆卸方便安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尘器,包括具有收容腔的机身和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分机,所述分机的顶端与机身之间设置有锁扣机构,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用于控制锁扣机构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位于分机两侧的分机释放钮,通过按压两个所述分机释放钮为控制组件提供动力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人员可单手按住机身两侧的分机释放钮,控制锁扣机构打开后,分机即可释放,释放后分机即落入使用人员的手掌中,操作方便的同时可避免分机摔落地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开设于分机顶端的锁槽和设置于机身并与分机相配合的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机通过锁块和锁槽的配合关系固定于机身,需要取下分机时,使用人员按下分机释放钮推动锁块移出锁槽,连接稳定、拆卸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锁块上方的弧形块,所述弧形块转动连接于机身,所述弧形块的两侧均设置有推动块,两个所述推动块朝向对应分机释放钮的一侧均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的斜面朝向机身的前侧,两个所述分机释放钮均固定连接有与相应推动块相抵接的推板,所述机身的后盖内壁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与弧形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人员按下两个分机释放钮,推板挤压推动块,对推动块产生一个朝向斜后方的力,使弧形块朝向机身后盖转动,当弧形块转动至与后盖相抵接时,锁块恰好移出锁槽,此时可将分机取出;使用人员的手离开分机释放钮后复位弹簧将锁块推回原位,同时令推动块将两个分机释放钮推回原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推板均设置有与对应推动块相抵接的推动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板和推动块之间形成面接触,可避免点接触造成的推动块形变;推动导向面的设置相较于点接触可将更大程度地推动所述推动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块远离锁块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机身的前盖和后盖的内侧均设置有位于弧形块两侧的卡板,四块所述卡板均开设有对转轴进行限位的转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轴和转槽的插接可方便地安装控制组件;同时两对转槽将转轴交错卡接,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块的两侧均与相邻卡板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由于使用人员对两侧的分机释放钮施力不均导致的控制组件在机身内部左右移动的情况,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身包括主体和转动连接于主体上方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下端面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朝向主体的前侧呈倾斜的弧形设置,所述主体开设有与卡块位置相对的卡槽,所述手柄前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卡块移出卡槽的折叠按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使用时,按下折叠按钮,卡块在卡槽内朝向主体后盖移动,此时弧形设置的卡块可随着手柄的转动转出卡槽,将所述手柄转动至与主体后侧相抵接;使用时,将手柄往上翻折至卡块嵌入卡槽;降低了包装成本,在不使用时可减少占用的收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后侧设置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下方设置有若干防滑筋,所述防滑板和防滑筋可在倚靠于桌面时降低由于滑动而摔坏产品的几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板可在该吸尘器依靠于桌侧时卡于桌面,防滑筋可增大桌子侧壁与手柄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避免由于手柄和桌子之间产生滑动而摔坏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后侧于折叠后与主体抵接处开设有橡胶孔,所述橡胶孔中可插入用于避免手柄与主体碰撞刮伤的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柄折叠至与主体后侧相抵接时容易碰撞主体,长期碰撞容易刮伤喷漆,增加了可插入橡胶垫的橡胶孔,可避免手柄与主体直接碰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机后侧于与收容腔内壁抵接处设置有弹性组,所述弹性组包括若干弹片、固定座和用于压紧若干弹片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中部开设有装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片的设置可在按下分机释放钮时将分机弹出,操作便捷,方便取出;传统的结构中每个弹片均需要一个螺丝固定,压紧件的设置减少了所需的螺丝数量,仅需用一个螺丝即可固定若干弹片,减少螺丝松动导致接触不良的几率,同时装配简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单手操作即可释放分机,同时避免分机摔落在地;

2.手柄可折叠,节省收纳空间;

3.可防止倚靠桌面时由于滑动而摔坏吸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不包括分机时,取下主体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不包括分机时,取下主体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弹性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手柄完全折叠后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1、机身;11、主体;111、收容腔;112、限位板;1121、顶板;1122、凸块;113、卡板;1131、转槽;114、卡槽;12、手柄;121、卡块;122、折叠按钮;123、防滑板;124、防滑筋;125、橡胶孔;2、分机;21、弹性组;211、弹片;212、固定座;213、压紧件;2131、装配孔;3、锁扣机构;31、锁块;32、锁槽;4、控制组件;41、分机释放钮;42、推板;43、弧形块;431、固定槽;44、推动块;45、复位弹簧;4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吸尘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具有收容腔111的机身1和可拆卸安装于收容腔111内的分机2。机身1包括主体11和转动连接于主体11上方的手柄12。分机2的顶端与主体11之间设置有锁扣机构3,锁扣机构3包括开设于分机2顶端的锁槽32和设置于主体11并与分机2相配合的锁块31。

如图4和图6所示,主体11设置有用于推动锁块31移动的控制组件4,控制组件4包括位于分机2两侧的分机2释放钮,使用人员通过按压两个所述分机2释放钮为控制组件4提供动力源。控制组件4还包括固定连接于锁块31上方的弧形块43。弧形块4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推动块44,两个推动块44朝向对应分机2释放钮的一侧均设置有倒角,倒角的斜面朝向主体11的前侧。两个分机2释放钮均固定连接有与相应推动块44相抵接的推板42,两个推板42均设置有与对应推动块44相抵接的推动导向面,推板42和推动块44之间形成面接触,可避免点接触造成的推动块44形变;抵接面的设置相较于点接触可将更大程度地推动推动块44。

主体11的后盖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2,限位板112于弧形块43上方固定连接有顶板1121,弧形块43于上端面中部开设有固定槽431,顶板1121与固定槽43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45。限位板112固定连接有与弧形块43弧度相同的凸块1122,锁块31嵌入锁槽32内时,凸块1122与弧形块43之间有一定间距;弧形块43与凸块1122相抵接时,锁块31移出锁槽32。

弧形块43远离锁块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6,限位板112和主体11的前盖内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弧形块43两侧的卡板113,四块卡板113均开设有对转轴46进行限位的转槽1131,两对转槽1131的内壁均与转轴46的侧壁相抵接。通过转轴46和转槽1131的插接可方便地安装控制组件4;同时两对转槽1131将转轴46交错卡接,连接稳定。弧形板的两侧均与相邻卡板113相抵接,避免了由于使用人员对两侧的分机2释放钮施力不均导致的控制组件4在主体11内部左右移动的情况,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4所示,手柄12的下端面设置有卡块121,卡块121朝向主体11的前侧呈倾斜的弧形设置,主体11开设有与卡块121位置相对的卡槽114,手柄12前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卡块121移出卡槽114的折叠按钮122。

如图5所示,手柄12后侧固定连接有防滑板123,手柄12于防滑板123下方固定连接有三条防滑筋124,防滑板123可在该吸尘器依靠于桌侧时卡于桌面,防滑筋124可增大桌子侧壁与手柄1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由于手柄12和桌子之间产生滑动而摔坏吸尘器。

如图5和图8所示,手柄12后侧于折叠后与主体11抵接处开设有橡胶孔125,橡胶孔125中可插入用于避免手柄12与主体11碰撞刮伤的橡胶垫。手柄12折叠至与主体11后侧相抵接时容易碰撞主体11,长期碰撞容易刮伤喷漆,增加了可插入橡胶垫的橡胶孔125,可避免手柄12与主体11直接碰撞。

如图3和图7所示,分机2后侧于与收容腔111内壁抵接处设置有弹性组21,弹性组21包括四个弹片211、固定座212和用于压紧若干弹片211的压紧件213,压紧件213中部开设有装配孔2131。弹片211的设置可在按下分机2释放钮时将分机2弹出,操作便捷,方便取出;传统的结构中每个弹片211均需要一个螺丝固定,压紧件213的设置减少了所需的螺丝数量,仅需用一个螺丝即可固定若干弹片211,减少螺丝松动导致接触不良的几率,同时装配简便。

使用过程:

当需要使用分机2时,使用人员单手按下两个分机2释放钮,推板42挤压推动块44,对推动块44产生一个朝向斜后方的力,使弧形块43朝向凸块1122转动,当弧形块43转动至与凸块1122相抵接时,锁块31恰好移出锁槽32,弹片211将分机2弹出释放,释放后分机2即落入使用人员的手掌中,操作方便的同时可避免分机2摔落地面;使用人员的手离开分机2释放钮后复位弹簧45将锁块31推回原位,同时令推动块44将两个分机2释放钮推回原位。

不使用时,按下折叠按钮122,卡块121在卡槽114内朝向主体11后侧移动,此时弧形设置的卡块121可随着手柄12的转动转出卡槽114,将手柄12转动至与主体11后侧相抵接。降低了包装成本,在不使用时可减少占用的收纳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