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4875发布日期:2019-08-09 21:0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洗碗机是自动清洗碗、筷、盘、碟、刀、叉等餐具的设备,有些洗碗机同时还可以清洗蔬菜和水果等非餐具。洗碗机根据安装方式可分为台式、嵌入式、独立式、水槽式、抽屉式等。台式、嵌入式、独立式、抽屉式洗碗机等需要占用厨房空间,压缩厨房本就不大的空间。水槽式洗碗机对水槽改动较大,且成本较高,需要占用一个水槽作为清洗餐具或果蔬或海鲜的清洗槽。因此,现有的洗碗机或占用空间较大,或对厨房改动较大,或拆装不便。

公开号为CN2099650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家用水池式洗碗机,包括可翻转地安装在水池上的洗涤盖,固定于洗涤盖顶部的上旋喷管,及安装于水槽下方、洗涤盖外的循环水泵。上述文献中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循环水泵设于洗涤盖与水槽底部开口之间,所以,依然存在对厨房改动较大且拆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占用空间、拆装方便,同时洗涤用水较干净的清洗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洗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可拆卸地盖置于水槽上,并设有可与供水源连通的进水口;

洗涤机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上,通过进水口与供水源连通,适于对所述水槽中的待清洗物进行清洗;

还包括:

净水装置,设于所述设备主体中,连接于所述洗涤机构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用于对来自供水源的水进行净化。

还包括增压装置,设于所述设备主体中,并连通在所述净水装置与所述洗涤机构之间,适于对来自所述净水装置的水进行增压。

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滤芯。

所述洗涤机构为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上的转动喷臂,所述转动喷臂上设有多个喷淋孔;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转动喷臂旋转。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转动喷臂上具有周向喷射分量的推力孔。

所述转动喷臂包括:

喷臂主体,呈盘状,底部设有输送水流的喷腔;

柄部,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设备主体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臂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内设有分别与所述增压装置及所述喷腔连通的进水通道。

所述设备主体底部具有垂直向外延伸出的凸部,所述凸部由数个周向间隔分布的围壁构成,所述围壁内构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围壁设有向所述安装腔中延伸而出的至少一个卡钩;

所述柄部外周壁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适于卡接在所述卡钩上。

所述设备主体的形状可以在使用中完全覆盖所述水槽的上敞口;且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设有可与所述水槽的顶面接触、对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水槽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的定位结构。

所述定位结构为均匀分布于所述设备主体底部的若干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还包括适于放置于所述水槽中的碗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还包括: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增压装置的运行和提供压力大小;

操作面板,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外表面,供使用者操作以通过所述控制系统对所述增压装置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可拆卸地盖置于水槽上,并设有可与供水源连通的进水口;洗涤机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上,通过进水口与供水源连通,适于对所述水槽中的待清洗物进行清洗;还包括:净水装置,设于所述设备主体中,连接于所述洗涤机构与所述进水口之间,用于对来自供水源的水进行净化。通过将净水装置设于设备主体上,并将设备主体可拆卸地直接盖置于水槽上,一方面可以对洗涤机构所用的洗涤水进行净化获得较干净的洗涤水,另一方面只需将设备主体盖置于水槽上,或从水槽上取下,即可完成对整个清洗设备的安装与拆卸,拆卸简单方便,且拆装过程中,无需对水槽及周边结构进行改造;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是直接借助水槽容纳待清洗物,与水槽一起构成清洗腔,自身不再单独设置清洗腔,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还包括增压装置,设于所述设备主体中,并连通在所述净水装置与所述洗涤机构之间,适于对来自所述净水装置的水进行增压。一方面设置增压装置可以为洗涤机构提供足够的压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洗涤效果,另一方面将增压装置设于设备主体中,可以便于对整个清洗设备的拆装。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滤芯。这样当净水装置的净水能力变弱时,可以通过更换滤芯的方式来提高净水装置的净水能力,无需对整个净水装置进行更换,可以节约成本。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所述洗涤机构为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上的转动喷臂,所述转动喷臂上设有多个喷淋孔;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转动喷臂旋转。转动喷臂可旋转且具有多个喷淋孔,可以对待清洗物进行充分的清洗,从而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转动喷臂上具有周向喷射分量的推力孔。通过推力孔的方式实现转动喷臂的旋转,无需再额外设置电机来驱动转动喷臂旋转,可以使清洗设备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所述设备主体底部具有垂直向外延伸出的凸部,所述凸部由数个周向间隔分布的围壁构成,所述围壁内构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围壁设有向安装腔中延伸而出的至少一个卡钩;所述柄部外周壁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适于卡接在所述卡钩上。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转动喷臂与设备主体之间的相对转动,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对转动喷臂进行拆装更换。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所述设备主体的形状可以在使用中完全覆盖所述水槽上敞口;且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设有可与所述水槽的顶面接触、对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水槽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的定位结构。通过使设备主体的形状在使用中完全覆盖水槽上敞口,可以防止清洗过程中洗涤水的外溅,同时当洗涤水为热水时可以降低热量损失的速率;通过设置定位结构,可以防止清洗过程中设备主体相对于水槽移动,使设备主体的安装更稳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设备主体在使用中保持完全覆盖水槽上敞口,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洗涤机构在水槽中移动,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还包括适于放置于所述水槽中的碗篮。通过碗篮盛装待清洗物,当待清洗物为碗碟等餐具时,可以灵活设置待清洗物之间的距离及摆放角度,从而使待清洗物的各个角度都易被清洗到,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增压装置的运行及提供压力的大小;操作面板,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外表面,供使用者操作以通过所述控制系统对所述增压装置进行控制。这样只需要操作操作面板,即可实现对清洗力度的控制,控制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清洗设备安装于水槽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清洗设备与水槽分离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清洗设备与水槽分离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净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转动喷臂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设备主体,11-围壁,111-卡钩,12-安装腔,13-开口,2-转动喷臂,21-喷臂主体,22-柄部,221-凸环,3-喷淋孔,4-推力孔,5-洗涤泵,6-碗篮,7-净水装置,71-壳体,72-滤芯,10-水槽,101-上敞口,20-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洗涤机构、净水装置7和增压装置。

设备主体1可拆卸地盖置于水槽10上,并设有可与供水源连通的进水口。

洗涤机构设于设备主体1上,通过进水口与供水源连通,适于对水槽10中的待清洗物进行清洗。

净水装置7设于设备主体1中,连接于洗涤机构与进水口之间,用于对来自供水源的水进行净化。

增压装置设于设备主体1中,并连通在净水装置7与洗涤机构之间,适于对来自净水装置7的水进行增压。一方面设置增压装置可以为洗涤机构提供足够的压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洗涤效果,另一方面将增压装置设于设备主体1中,可以便于对整个清洗设备的拆装。

清洗设备的具体使用环境不受限制,可以应用于各种有水槽10和供水源的环境中。在本实施例中,清洗设备是应用于厨房中,水槽10为厨房中的水槽10,供水源为厨房中水槽10附近的市政供水管20。

净水装置7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净水装置7包括壳体71,及设于壳体71中的滤芯72。这样当净水装置7的净水能力变弱时,可以通过更换滤芯72的方式来提高净水装置7的净水能力,无需对整个净水装置7进行更换,可以节约成本。滤芯72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为活性炭滤芯。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滤芯72也可以为去离子滤芯或反渗透滤芯等。

洗涤机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洗涤机构为可转动地连接于设备主体1上的转动喷臂2,转动喷臂2上设有多个喷淋孔3;旋转驱动机构带动转动喷臂2旋转。转动喷臂2可旋转且具有多个喷淋孔3,可以对待清洗物进行充分的清洗,从而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驱动机构为设置在转动喷臂2上具有周向喷射分量的推力孔4。通过推力孔4的方式实现转动喷臂2的旋转,无需再额外设置电机来驱动转动喷臂2旋转,可以使清洗设备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可以降低成本。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旋转驱动机构也可以是设置在主体中的驱动电机。

转动喷臂2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配合参阅图6,转动喷臂2包括喷臂主体21和柄部22。

喷臂主体21呈盘状,底部设有输送水流的喷腔。

柄部22一端可转动地与设备主体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喷臂主体21的顶部固定连接,内设有分别与增压装置及喷腔连通的进水通道。

设备主体1底部具有垂直向外延伸出的凸部,凸部由数个周向间隔分布的围壁11构成,围壁11内构成安装腔12,安装腔12远离设备主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13,围壁11设有向安装腔12中延伸而出的至少一个卡钩111。

柄部22外周壁上设有凸环221,凸环221适于卡接在卡钩111上。

这种结构形式的转动喷臂2,一方面可以实现转动喷臂2与设备主体1之间的相对转动,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对转动喷臂2进行拆装更换。

为了具有更好的清洗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喷臂主体21与柄部22呈大于0度小于90度夹角设置。这种角度设置,可以使转动喷臂2转动过程中,对待清洗物形成锥形喷射,从而对待清洗物进行各个角度的多维清洗,具有更好的清洗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的形状可以在使用中完全覆盖水槽10的上敞口101;且设备主体1的底部设有可与水槽10的顶面接触、对设备主体1与水槽10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的定位结构。通过使设备主体1的形状在使用中完全覆盖水槽10的上敞口101,可以防止清洗过程中洗涤水的外溅,同时当洗涤水为热水时可以降低热量损失的速率;通过设置定位结构,可以防止清洗过程中设备主体1相对于水槽10移动,使设备主体1的安装更稳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设备主体1在使用中保持完全覆盖水槽10的上敞口101,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洗涤机构在水槽10中移动,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清洗设备,通过定位结构的设置,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可以根据水槽10的具体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例如,当水槽10的顶部内壁具有向内延伸而出的凸沿时,可以直接将设备主体1放置于凸沿上,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设备主体1的安装,还可以减少对水槽10外空间的占用;当水槽10的顶部内壁为光滑平面,没有向内延伸而出的凸沿时,可以通过定位结构使设备主体1与水槽10的顶面接触,并对设备主体1与水槽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不在设备主体1的底部设置定位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的清洗设备,可以适用于对顶部内壁具有向内延伸而出的凸沿的水槽10的安装。

定位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的定位结构为均匀分布于设备主体1底部的若干橡胶垫。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定位结构也可以为沿设备主体1的底部周向环绕的一圈橡胶垫。

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洗设备,还包括适于放置于水槽10中的碗篮6。通过碗篮6盛装待清洗物,当待清洗物为碗碟等餐具时,可以灵活设置待清洗物之间的距离及摆放角度,从而使待清洗物的各个角度都易被清洗到,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

增压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增压装置包括洗涤泵5,及为洗涤泵5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洗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和操作面板。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增压装置的运行及提供压力的大小。操作面板设于设备主体1的外表面,供使用者操作以通过控制系统对增压装置进行控制。这样只需要操作操作面板,即可实现对清洗力度的控制,控制简单方便。

在使用时,先将碗篮6放置于水槽10中,然后将设备主体1通过底部的橡胶垫定位于水槽10中的凸沿上或定位于水槽10顶面,然后将设备主体1通电,操作操作面板,开启清洗设备并调节至所需的清洗压力档位,控制系统会控制洗涤泵5和动力装置的启动和运行,经净水装置7净化的洗涤水流至转动喷臂2中,转动喷臂2通过喷淋孔3对碗篮6中的待清洗物进行喷射清洗,同时推力孔4喷射出的水流使转动喷臂2旋转,对待清洗物进行多维度的清洗;在完成使用后,只需操作操作面板,使清洗设备停止运行,之后使清洗设备断电,取下设备主体1和碗篮6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净水装置7、洗涤泵5和动力装置均设置于设备主体1中,且设备主体1可拆卸地直接盖置于水槽10上,一方面可以对洗涤机构所用的洗涤水进行净化获得较干净的洗涤水,另一方面只需将设备主体1盖置于水槽10上,或从水槽10上取下,即可完成对整个清洗设备的安装与拆卸,拆卸简单方便,且拆装过程中,无需对水槽10及周边结构进行改造;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洗设备,是直接借助水槽10容纳待清洗物,与水槽10一起构成清洗腔,自身不再单独设置清洗腔,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