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式电热毛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316发布日期:2019-06-21 23:49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面板式电热毛巾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毛巾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面板式电热毛巾架。



背景技术:

毛巾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通常人们洗漱完,毛巾是湿的,自然晾干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在湿冷的冬天。潮湿冰冷的毛巾让人不舒服,而且容易滋生细菌,给健康带来隐患。

目前虽然有加热烘干和紫外线杀菌的毛巾架,但其布局大多不够合理,导致相关电子控制组件处于高温下寿命降低,整体毛巾架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将电子控制组件与热源隔开,同时合理布局,使整体体积较小,形成面板式的电热毛巾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板式电热毛巾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面板、加热层、隔热层和后盖,所述隔热层和后盖之间设置有电子控制组件,所述框架的上方设置有紫外线灯,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挂杆。

进一步的加热层包括碳纤维膜,所述碳纤维膜内设置有碳纤维发热线。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为隔热棉。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与加热层之间设置有磁吸层,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磁吸层磁性连接的吸附式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磁吸层为低碳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磁吸层、加热层和隔热层之间由双面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光敏传感器、镇流器和信号放大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光敏传感器、碳纤维发热线、镇流器和信号放大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控制器wifi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隔热层的设置有效的防止热量影响电子控制组件,便可使电子控制组件尽可能靠近面板,降低整体的厚度,加热采用碳纤维发热线同样占用较小厚度,采用双面胶固定面板、磁吸层、加热层和隔热层更进一步的在连接结构上减小整体厚度,又能够固定牢固,使整体放置在浴室时占用空间小,并不突兀,其中磁吸层能够将面板上的挂钩吸住,可在挂钩上挂上浴球或牙刷等小件也需要进行消毒烘干的用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板式电热毛巾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板式电热毛巾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框架;2、面板;3、挂杆;4、挂钩;5、磁吸层;6、紫外线灯;7、加热层;8、隔热层;9、控制器;10、信号放大器;11、镇流器;12、光敏传感器;13、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面板式电热毛巾架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面板式电热毛巾架,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面板2、加热层7、隔热层8和后盖13,所述隔热层8和后盖13之间设置有电子控制组件,所述框架1的上方设置有紫外线灯6,所述面板2上设置有挂杆3。

其中加热层7包括碳纤维膜,所述碳纤维膜内设置有碳纤维发热线也就是直接由碳纤维发热线构成碳纤维膜,强度高不易损坏,整体膜的厚度较薄。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8为隔热棉,可以是由玻璃纤维和铝箔构成的。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面板2与加热层7之间设置有磁吸层5,所述面板2上设置有与磁吸层5磁性连接的吸附式挂钩4。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磁吸层5为低碳钢板。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面板2、磁吸层5、加热层7和隔热层8之间由双面胶连接,其中双面胶为耐高温双面胶,关于耐高温双面胶在现有技术中有较多专利公开,在此不做赘述。

整体采用多层结构,每层结构自身和相邻两层之间的厚度均降到最低,达到整体厚度大幅度降低,同时保留加热和杀菌功能,甚至加热功能效果更加。

湿润的毛巾挂在挂杆3上,同时可将浴球或牙刷等需要干燥消毒的小物件挂在挂钩4上,若无可将挂钩4取下,同时可根据毛巾的尺寸任意调整挂钩4的位置,利用碳纤维发热线加热将毛巾和其他物件整体烘干,其中优选的面板2采用金属制作,热量能够快速的通过低碳钢板和金属的面板2散发,达到整个面板2同时对毛巾烘干的效果,紫外线灯6对毛巾和其他物件进行消毒即可。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电子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9、光敏传感器12、镇流器11和信号放大器10,控制器型号为BS67F340,所述控制器9连接光敏传感器12、碳纤维发热线、镇流器11和信号放大器10,为方便控制烘干消毒,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控制器9wifi连接,其中遥控器可采用单独的嵌入墙内或手持式,也可将其程序做成app嵌入手机中,方便操作。

为更好的进行消毒,同时保护使用者,本毛巾架放置在浴室内,在浴室开启灯管时,光敏传感器12接收到信号传输给控制器9,控制器9控制紫外线灯6关闭,避免照射到人眼内造成伤害,而在浴室关闭灯管后,光敏传感器12同样接收信号给控制器9,控制紫外线灯6的开启。

其中紫外线灯6连接的电线通过框架1的内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