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安抚型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5883发布日期:2019-09-03 19:47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安抚型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床,具体公开了一种仿生安抚型婴儿床。



背景技术:

为减轻婴幼儿看护人的照顾压力,设计出婴儿床用于供婴幼儿躺卧休息,传统的婴儿床仅仅是在床体的基础上给婴幼儿提供一个具有防摔功能的围栏,部分婴儿床会在顶部设置哄睡的玩具,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功能单一的婴儿床已经不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婴儿床的安抚哄睡功能,现有的婴儿床设置摇篮功能,通过摇晃床体安抚婴幼儿入睡,但对于部分比较缺乏安全感的婴幼儿来说,摇篮功能也无法安抚他们入睡,这些婴幼儿需要看护人抱起并哄其入睡,容易造成看护人过于劳累的情况出现,不利于看护人照看婴幼儿;更甚者,部分婴幼儿在被人抱起哄入睡后躺进婴儿床的不久后,也会因为感受到无人抱紧而惊醒哭闹,会提高看护人的看护难度和劳累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仿生安抚型婴儿床,能够模仿人手抱紧婴幼儿,可有效提高婴幼儿躺卧于婴儿床时的安全感,从而能够降低看护人的看护难度。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仿生安抚型婴儿床,包括床包围体,床包围体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床板,支撑床板上设有床垫;

床垫上设有仿生束缚带,仿生束缚带包括布带本体,布带本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定位连接部和公卡扣,定位连接部与床垫锁紧连接,床垫上设有与公卡扣匹配的母卡扣,布带本体上设有发热安抚部;

发热安抚部依次包括弹性基层、纯棉厚布层、防水层、电发热层、绝缘层和皮肤模拟层,皮肤模拟层位于靠近床垫的一侧;

支撑床板的底部连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支撑底座上。

进一步的,床包围体的一端设有遮阳篷,定位连接部位于布条本体靠近遮阳篷的一端,发热安抚部位于布条本体远离定位连接部的一端。

进一步的,仿生束缚带设有两根,两根仿生束缚带交叉设置。

进一步的,布带本体的厚度为0.7~1.5mm,布带本体的宽度为5~8cm。

进一步的,定位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两组纽扣孔,床垫上设有一组纽扣,纽扣孔与纽扣匹配。

进一步的,弹性基层和纯棉厚布层均与布带本体连接。

进一步的,皮肤模拟层为甲壳素纤维布层。

进一步的,皮肤模拟层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支撑床板上设有驱动安装槽,驱动安装槽内设有抚摸驱动机构,抚摸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母卡扣固定连接,床垫上还设有抚摸让位槽,母卡扣滑动连接于抚摸让位槽内。

进一步的,抚摸驱动机构的运动方向与发热安抚部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仿生安抚型婴儿床,设置特殊的抱紧束缚布带,具有人体的手掌模拟结构,能够模仿人手抱紧婴幼儿,并给婴幼儿带来近似人体手掌的温度传递,从而给婴幼儿带来被人手抱紧的体验效果,可有效提高婴幼儿躺卧于婴儿床时的安全感,能够有效安抚婴幼儿入睡,从而有效降低看护人的看护难度,同时襁褓式束缚能够避免婴幼儿在入睡过程中因噩梦而惊醒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仿生束缚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安抚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床包围体10、支撑床板11、床垫12、遮阳篷13、仿生束缚带20、布带本体21、定位连接部22、纽扣孔221、纽扣222、公卡扣23、母卡扣231、发热安抚部24、弹性基层241、纯棉厚布层242、防水层243、电发热层244、绝缘层245、皮肤模拟层246、温度传感器247、升降机构30、支撑底座31、抚摸驱动机构40、驱动安装槽41、抚摸让位槽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仿生安抚型婴儿床,包括床包围体10,床包围体10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床板11,支撑床板11上设有床垫12,床包围体10的周围可以设置有音响和收纳槽;

床垫12上设有仿生束缚带20,仿生束缚带20用于模拟人手,仿生束缚带20包括布带本体21,布带本体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定位连接部22和公卡扣23,定位连接部22与床垫12锁紧连接,床垫12上设有与公卡扣23匹配的母卡扣231,布带本体21上设有发热安抚部24,发热安服部24模拟人的手掌,具有类似人手的温度和触感,能够给婴幼儿带来安全感;

发热安抚部24依次包括弹性基层241、纯棉厚布层242、防水层243、电发热层244、绝缘层245和皮肤模拟层246,皮肤模拟层246位于靠近床垫12的一侧,电发热层244通过控制系统连接电源,优选地,弹性基层241为尼龙层,防水层243为PTFE层,PTFE又称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电发热层244为电热膜层,绝缘层245为绝缘树脂层;

支撑床板11的底部连接有升降机构30,升降机构30设置于支撑底座31上,升降机构30可以为剪叉式升降机构、丝杆升降机构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婴幼儿躺卧于床垫12上,定位连接部22位于婴幼儿一侧的肩外,母卡扣231位于婴幼儿另一侧的手或盘骨外,将公卡扣23插入母卡扣231中,布带本体21将婴幼儿抱紧,发热安抚部24内的电发热层244发出的热量经过各层,最后热量从皮肤模拟层246传递到婴幼儿的身上,能够模拟人手抱紧婴幼儿。弹性基层241能够提高发热安抚部24的弹性恢复能力,纯棉厚布层242用于加强发热安抚部24的厚实质感,更接近人体手掌的厚实,可提高婴幼儿的舒适性,防水层243能够减少士气进入纯棉厚布层242,可确保发热安抚部24整体的弹性和耐用性,绝缘层245用于防止漏电,皮肤模拟层246用于模拟人体皮肤,加强婴幼儿被人手抱紧的模拟体验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特殊的抱紧束缚布带,具有人体的手掌模拟结构,能够模仿人手抱紧婴幼儿,并给婴幼儿带来近似人体手掌的温度传递,从而给婴幼儿带来被人手抱紧的体验效果,可有效提高婴幼儿躺卧于婴儿床时的安全感,能够有效安抚婴幼儿入睡,从而有效降低看护人的看护难度,同时襁褓式束缚能够避免婴幼儿在入睡过程中因噩梦而惊醒的机率。

在本实施例中,床包围体10的一端设有遮阳篷13,定位连接部22位于布条本体21靠近遮阳篷13的一端,发热安抚部24位于布条本体21远离定位连接部22的一端。通过发热安抚部24覆盖婴幼儿的腹部附近,能够有效模拟正常情况下,人手抱住婴儿时手掌所在的位置,能够给婴儿带来安全感,同时温暖婴幼儿的腹部周围能够防止婴幼儿着凉,对婴幼儿的安抚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仿生束缚带20设有两根,两根仿生束缚带20交叉设置,能够模拟双手抱紧婴幼儿的效果,更接近襁褓式抱紧,能够进一步提高婴幼儿的安全感。

在本实施例中,布带本体21的厚度为0.7~1.5mm,布带本体21的宽度为5~8cm,能够模拟人体手臂的质感,同时能够避免布带本体21对婴幼儿形成过大的压强。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连接部22上设有至少两组纽扣孔221,床垫12上设有一组纽扣222,纽扣孔221与纽扣222匹配,通过不同位置的纽扣孔221与纽扣222连接,能够调节布带本体21束缚的松紧,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定位连接部22的厚度小于布带本体21的厚度,定位连接部22还可以通过设有锯齿的定位夹锁紧。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基层241和纯棉厚布层242均与布带本体21连接,优选地,布带本体21也包括弹性基层241和纯棉厚布层242,能够有效提高仿生束缚带20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皮肤模拟层246为甲壳素纤维布层,优选地,甲壳素纤维布通过甲壳素纤维和棉纤维编织而成,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杀菌抗菌功能,能够有效保护婴幼儿的皮肤,且能够用于制作人造皮肤,质感与人体皮肤接近。

在本实施例中,皮肤模拟层246内设有温度传感器247,温度传感器247通过控制系统与电发热层244电连接,当温度传感器247检测到温度高于35℃时,控制电发热层244停止发热,档温度传感器247检测到温度低于33℃时,驱动电发热层244继续工作。人体的温度为37℃,手掌的温度为33~35℃,设置通过皮肤模拟层246传递出的温度在33~35℃,能够进一步模拟人的手掌,可有效提高安抚婴幼儿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床板11上设有驱动安装槽41,驱动安装槽41内设有抚摸驱动机构40,优选地,抚摸驱动机构40为小型丝杆定位机构,抚摸驱动机构40的输出端与母卡扣231固定连接,床垫12上还设有抚摸让位槽42,母卡扣231滑动连接于抚摸让位槽42内。抚摸驱动机构40驱动布带本体21运动,能够模拟人手抚摸动作,更具安抚功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抚摸驱动机构40的运动方向与发热安抚部24垂直,即抚摸驱动机构40的运动方向与定位连接部22和公卡扣23的连线垂直,且抚摸驱动机构40沿平行于床垫12表面的方向运动,抚摸驱动机构40驱动布带本体21的运动,使发热安抚部24沿横向抚摸婴幼儿,能够有效模拟人手抚摸婴幼儿的动作,能够为婴儿带来更具安全感的安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