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装的电饭煲蒸汽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753发布日期:2019-08-16 21:53阅读:3803来源:国知局
便于拆装的电饭煲蒸汽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拆装的电饭煲蒸汽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饭煲的上盖一般安装蒸汽阀,以防止煲内食物溢出。蒸汽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拆开清洗,现有的蒸汽阀安装结构复杂,使用者拆装过程中容易损坏蒸汽阀或安装不到位,影响电饭煲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电饭煲蒸汽阀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便于拆装的电饭煲蒸汽阀结构,包括:安装在电饭煲上的阀盖,阀盖上设有蒸汽出气口;用于盖合在阀盖上的阀座,阀座上设有蒸汽进气口;还包括:一插接机构,阀座一边沿通过插接机构连接阀盖并可相对于阀盖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转动;一卡接机构,阀座另一边沿与阀盖通过卡接机构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成型在所述阀座上的插接孔或插接臂,以及与所述插接孔或插接臂匹配的,成型在所述阀盖上的插接臂或插接孔,所述插接臂可在插接孔内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插接臂的端部倾斜设置,以便于插接臂插入或取出插接孔。

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成型在所述阀座上的卡口或卡钩,以及与所述卡口或卡钩匹配的,成型在所述阀盖上的卡钩或卡口。

优选的,所述卡钩的数量为两个,两卡钩之间设有连接两卡钩的施力部。

优选的,所述阀座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阀座一边沿通过插接机构连接阀盖,该边沿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转动,以方便阀座另一边沿通过卡接机构连接在阀盖上。当解锁上述卡接机构时,阀座的边沿由于失去卡接机构的连接,插接机构所在的阀座边沿将自动脱离阀盖,其结构简单、合理,拆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如图所示,便于拆装的电饭煲蒸汽阀结构,包括:安装在电饭煲上的阀盖1,阀盖1上设有蒸汽出气口;用于盖合在阀盖1上的阀座2,阀座2上设有蒸汽进气口;还包括:一插接机构,阀座2一边沿通过插接机构连接阀盖1并可相对于阀盖1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转动;一卡接机构,阀座2另一边沿与阀盖1通过卡接机构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阀座2一边沿通过插接机构连接阀盖1,该边沿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转动,以方便阀座2另一边沿通过卡接机构连接在阀盖1上。当解锁上述卡接机构时,阀座2的边沿由于失去卡接机构的连接,插接机构所在的阀座2边沿将自动脱离阀盖1,其结构简单、合理,拆装方便、快捷。

具体来说,所述插接机构包括成型在所述阀座2上的插接孔3或插接臂4,以及与所述插接孔3或插接臂4匹配的,成型在所述阀盖 1上的插接臂4或插接孔3,所述插接臂4可在插接孔3内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盖1上设置插接孔3,阀座2上设置插接臂4,组装时,所述插接臂4倾斜向下插入插接孔3内,下压阀座2,插接臂4在插接孔3内转动一定角度,阀座2另一边沿将通过卡接机构卡接在阀盖1上;拆卸时,解锁上述卡接机构,向上提起阀座2,插接臂4将自动脱离插接孔3。

其中,所述插接孔3可以为形成在插接槽上的槽口,也可以为形成在插接座上的开口,其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6所示,插接臂4的端部倾斜设置,一方面,为插接臂4在插接孔3内的转动预留空间,另一方便,可方便插接臂4插入或取出插接孔3。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成型在所述阀座2上的卡口5或卡钩6,以及与所述卡口5或卡钩6匹配的,成型在所述阀盖1上的卡钩6或卡口5,从而能够通过卡钩6和卡口5实现阀座2和阀盖1一边沿的可拆卸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卡接机构并不限于卡钩6和卡口5的配合形式,也可以为两个相互配合的卡钩形式或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的其他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盖1上设有两个卡口5,阀座2上设有两个与卡口5匹配的卡钩6,两卡钩6之间设有连接两卡钩6的施力部 7。

更具体地,设置在阀盖1上的插接孔3的开口朝向卡口5,当需要拆卸阀座2时,使用者可按压施力部7使其向背离卡口5方向变形,借此卡钩6与卡口5分离,向上提起阀座2的过程中,插接臂4自动脱离插接孔3。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2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8,所述密封圈安装槽8内设置有密封圈9,从而保证阀座2和阀盖1盖合后的密封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