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8316发布日期:2019-06-26 00:5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加热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保温杯。



背景技术:

传统的保温杯虽然具有保温功能,但是,其通常只能提供保温作用,当保温杯内存储的水放入后,水温仍然会缓慢的降低,因此,保温效果仍然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保温杯保温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加热保温杯。

一种加热保温杯,包括:

内胆,内设有空腔,包括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底端,所述开口端设有开口,所述空腔通过所述开口连通于外界,所述内胆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壁和内壁,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密封连接,并在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沿着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空腔包括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开口端之间的储水部及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底端之间的收容部;

承托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承托部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密封圈、底托及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托上,所述密封圈从周向套设于所述底托,并设置于所述底托与所述内壁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以使得所述底托沿着所述第一凸起所在部位密封所述储水部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及

开盖部,设置于所述内胆的开口端,并与所述内胆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托包括支脚及托盘,所述支脚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脚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托盘,所述托盘对应所述第一凸起设置,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托盘上,夹持于所述托盘与所述内壁之间,所述支脚的远离所述托盘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内壁上,以使所述底托悬空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支脚的远离所述托盘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二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

支架,包括固定盘及固定脚,所述固定脚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脚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盘;及

底盖,包括卡位件及盖盘,所述卡位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卡位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盖盘,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卡合固定,所述盖盘从所述内胆的底端盖合所述收容部,所述卡位件的靠近所述盖盘的一端设置有凹孔,所述固定脚插入所述凹孔内,从而使所述支架相对所述底盖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脚上设置有凸块,当所述固定脚插入所述凹孔内时,所述凸块容置于所述卡位件及所述固定脚之间,使得所述卡位件的远离所述盖盘的一端相对靠近所述盖盘的一端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盘设置有凸起部,在所述卡位件卡持于所述第二凸起时,所述凸起部抵持于所述卡位件,所述卡位件的远离所述盖盘的一端夹持固定于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凸起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内设置有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为电池、车充座或市电插头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盖部包括内盖,所述内盖与所述内胆的开口端可拆卸的连接固定;

所述内盖包括承载架、密封件、排气阀及闭合件,所述密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架,并在所述内盖固定连接于所述内胆的开口端时,进入到所述空腔内,所述排气阀设置于所述承载架上,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连通于所述储水部,另一端连通于外界,所述闭合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架,并封闭所述排气阀的远离所述内胆的一端,以阻止所述排气阀连通于外界,当所述储水部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排气阀被打开,并冲开所述闭合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盖部还包括外盖,所述外盖与所述内胆可拆卸的连接固定,所述外盖内设有一容纳槽,当所述外盖固定于所述内胆的开口端时,所述内盖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外盖包括第一外盖和第二外盖,所述第一外盖套设于所述第二外盖的外周,所述第一外盖的靠近所述内胆的一端设置有卡口部,所述第二外盖的靠近所述内胆的一端向外翻折形成有卷曲部,所述卡口部部分伸入到所述卷曲部内,所述卷曲部卡持于所述卡口部,以使得所述第一外盖与所述第二外盖相互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盖相对所述第一外盖具有外侧壁,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凹槽;

所述外盖上还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外盖,所述把手内设置有一注胶通道,所述注胶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外侧壁上的凹槽,另一端连通于外界,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塑胶。

上述加热保温杯,通过第一凸起将空腔分为储水部及收容不,加热部沿着第一凸起密封储水部的远离开口一端,从而可以通过加热部直接对储水部内的水加热,从而使加热保温杯内的水维持在一较高的温度,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内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承托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内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内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外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的第一外盖与第二外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热保温杯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加热保温杯100能够对存储于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以在旅行时能够使存储在加热保温杯100内部的水维持预设的温度。

具体的,加热保温杯100可以包括内胆10、承托部20及开盖部30,内胆10为中空结构,设有一空腔10a,空腔10a可用于储水,内胆10可以具有相对设置的开口端13和底端14,开口端13设有开口,空腔10a可以通过开口连通于外界,承托部20设置于内胆10的底端14,并固定连接于内胆10,开盖部30设置于内胆10的开口端13,并与内胆10可拆卸连接。

内胆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壁11和内壁12,外壁11与内壁12密封连接,从而在外壁11与内壁12之间形成一内腔(图未标),内腔可以进行抽真空处理,以增强内胆10的保温作用。例如,外壁11与内壁12可以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2,内壁1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凸起15,沿着第一凸起15,内胆10的空腔10a可以包括第一凸起15与开口端13之间的储水部10b,以及第一凸起15与底端14之间的收容部10c,承托部20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部10c内,并沿着第一凸起15密封储水部10b的远离开口一端,以使得储水部10b可以用于储水。承托部20直接密封储水部10b使得承托部20可以直接对存储于储水部10b的水进行加热,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请参阅图3及图4,承托部20可以包括加热部21及支撑部23,加热部21抵接于第一凸起15设置,并沿着第一凸起15周向密封储水部10b的远离开口一端,支撑部23用于放置各种电子元器件,并从内胆10的底端14盖合于收容部10c。

具体的,加热部21可以包括密封圈211、底托213及加热组件215,加热组件215设置于底托213上,密封圈211从周向套设于底托213,并设置于底托213与内胆10的内壁12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底托213的大小与第一凸起15相适应,以使得底托213恰好可以沿着第一凸起15所在部位密封储水部10b的远离开口的一端,由此,底托213将储水部10b和收容部10c完全隔离,密封圈211的设置,使得储水部10b在储水时,储水部10b内的水不会进入到收容部10c内,从而确保了储水部10b的密封性。

请继续参阅图5,底托213可以包括支脚2131及托盘2133,支脚2131设置有多个,多个支脚21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托盘2133,托盘2133对应第一凸起15设置,密封圈211套设于托盘2133上,当托盘2133设置于储水部10b与收容部10c之间,密封储水部10b时,密封圈211夹持于托盘2133与内胆10的内壁12之间。支脚2131的远离托盘2133的一端抵持于内胆10的内壁12上,从而使得底托213可以悬空设置于收容部10c内,并完成储水部10b的密封。托盘2133的悬空设置,为收容部10c内的电子元器件提供了足够的安装空间,有利于空间内电子原子间的位置排布。

为了使托盘2133能够实现悬空设置,内胆10的内壁12上可以设置第二凸起16,支脚2131的远离托盘2133的一端抵持于第二凸起16,从而为底托213的悬空密封提供支撑力。

托盘2133的背离储水部10b的一端可以设置有收容槽213a,加热组件215可以收容固定于收容槽213a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密封圈211夹持于托盘2133与内胆10的内壁12之间时,至少部分密封圈211夹持于托盘2133与第一凸起15之间,使得托盘2133与第一凸起15相互隔离,而不直接接触。由此,当加热组件215透过托盘2133对存储于储水部10b内的水进行加热时,可以避免热量直接传到内胆10,导致加热组件215的大部分热量由内胆10吸收,而使用户感知到的温度于储水部10b内的水温实际差值过大,影响用户体验。可以理解,为了避免热量的发散,支脚2131可以采用隔热材质制成。

请继续参阅图6,支撑部23可以包括支架231及底盖233,支架231可以为各种电子元器件提供安装支撑,支架231固定连接于底盖233,底盖233固定连接于内胆10,由此,支架231通过底盖233相对内胆10固定。

请参阅图6,支架231可以包括固定盘2311及固定脚2313,固定脚2313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脚23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盘2311,另一端连接于底盖233,固定盘2311及固定脚2313均可以用于电子元器件或PCB板的安装固定。

请继续参阅图7,底盖233包括卡位件2331及盖盘2333,卡位件2331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卡位件23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盖盘2333,另一端与第二凸起16卡合固定,盖盘2333从内胆10的底端14盖合收容部10c。卡位件2331的靠近盖盘2333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凹孔2335,支架231的固定脚2313可以插入凹孔2335内,从而使支架231相对底盖233固定。

为了便于支架231、底盖233与内胆10的装配固定,支架231的固定脚2313上可以设置有凸块2315,当固定脚2313插入卡位件2331的凹孔2335内时,凸块2315容置于卡位件2331及固定脚2313之间,由于卡位件2331的远离盖盘2333一端为自由端,因而,凸块2315对卡位件2331产生挤压作用,使得卡位件2331的远离盖盘2333的一端相对靠近盖盘2333的一端倾斜,即方便了底盖233的装配固定,又便于支架231和底盖233进入到收容部10c内。为便于底盖233与支架231的相对固定,凸块2315可以设置为楔形块,从而,在底盖233相对支架231移动时,楔形块可以对底盖233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而不会阻碍底盖233沿着支架231的固定脚2313移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底盖233与支架231完成固定时,支架231的固定盘2311的恰好与第二凸起16大体处于同一水平面,或者略高于第二凸起16,固定盘2311可以设置有凸起部2317,凸起部2317可以由固定盘2311向外延伸形成,并在卡位件2331卡持于第二凸起16时,凸起部2317抵持于卡位件2331的远离盖盘2333的一端。

卡位件2331的远离盖盘2333的一端可以设置成卡勾状,从而与第二凸起16卡合固定。具体的,当卡位件2331的远离盖盘2333的一端越过第二凸起16时,由于凸块2315对卡位件2331的挤压力,使卡位件2331的远离盖盘2333的一端具有向外扩张移动的趋势,并与第二凸起16卡合固定,同时,固定盘2311的凸起部2317抵持于卡位件2331,从而将卡位件2331的远离盖盘2333的一端夹持固定于第二凸起16与凸起部2317之间,确保了卡合的紧密性。

为了增强支架231与底盖233固定的可靠性,卡位件2331上对应凸块2315可以设置有通孔2337,凸块2315可以插入到通孔2337内,以避免支架231和底盖233脱落。

支架231与底盖233固定时,由支架231与底壳可以形成一收容空间(图未标),收容空间可以用于放置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可以是电池、车充座或市电插头中的一种。为了实现便携,电源装置可以设置为电池。

收容空间内还可以设置有光源(图未示),底盖233上可以设置有穿孔,从而光源可以通过穿孔内透出。

盖盘2333上可以设置有缺口233a,底盖233还可以包括闭合盖235,闭合盖235对应缺口233a设置,转动连接于盖盘2333并封闭所述缺口233a,从而可以通过转动闭合盖235打开收容腔,可以实现更换电池等操作。为了实现美观性,闭合盖235的转轴可以收容于收容腔内,并转动连接于盖盘2333的内表面。

为了增强底盖233与内胆10的固定,盖盘2333与内胆10的底端14还可以通过紧配合固定,例如,可以于盖盘2333的周向内陷形成阶梯结构233b,内胆10的底端14与阶梯结构233b通过紧配合固定。进一步,为了增强密封性,可以与盖盘2333与内胆10的连接处设置防水圈。

请参阅图3、图8及图9,开盖部30可以包括内盖31,内盖31与内胆10的开口端13可拆卸的连接固定。为了增强保温效果,在内盖31固定连接于内胆10的开口端13时,内盖31至少部分伸入到内胆10的储水部10b内。

内盖31可以包括承载架311、密封件313、排气阀315及闭合件317,密封件313固定连接于承载架311,并在内盖31固定连接于内胆10的开口端13时,进入到内胆10内,排气阀315设置于承载架311上,一端穿过密封件313连通于内胆10的储水部10b,另一端连通于外界,闭合件317固定连接于承载架311,并封闭排气阀315的远离内胆10的一端,以阻止排气阀315连通于外界。当内胆10的储水部10b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排气阀315被打开,并冲开闭合件317,从而对储水部10b进行泄压。例如,在储水部10b内的水烧开时,排气阀315打开,并排气泄压,此时,用户及可知道水已烧开,从而停止加热。

具体的,承载架311可以设置一通槽311a,通槽311a贯穿承载架311,排气阀315至少部分收容于通槽311a内,闭合件317封闭通槽311a的远离内胆10的储水部10b的一端,排气阀315在泄压排气时,在通槽311a内移动,膨胀的空气沿着通槽311a冲开闭合件317,从而达到泄压的目的。

可以理解,承载架311对应设置有出水口(图未标),并在闭合件317打开时,出水口打开,可以通过出水口倒水,在闭合件317关闭时,排气阀315关闭,出水口关闭,从而可以避免水流出。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承载架311与内胆10的开口端1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从而使内盖31与内胆10可拆卸的连接。

请参阅图10,开盖部30还可以包括外盖33,外盖33与内胆10可拆卸的连接固定,外盖33内设有一容纳槽331,当外盖33固定于内胆10的开口端13时,内盖31收容于所述容纳槽331内。

请继续参阅图11,外盖33可以包括第一外盖333和第二外盖335,且第一外盖333固定连接于第二外盖335。具体的,第一外盖333套设于第二外盖335的外周,且第一外盖333的靠近内胆10的一端设置有卡口部3331,第二外盖335的靠近内胆10的一端向外翻折形成有卷曲部3351,卡口部3331部分伸入到卷曲部3351内,卷曲部3351卡持于卡口部3331,以使得第一外盖333与第二外盖335相互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外盖333与第二外盖335的旋转运动,第二外盖335相对第一外盖333具有外侧壁,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凹槽3353,凹槽3353内填充有塑胶,以阻止第一外盖333与第二外盖335的周向旋转运动。

为了便于握持,外盖33上还可以设置有把手337,把手337固定连接于第一外盖333,从而在外盖33固定于内胆10时,可以通过把手337握持加热保温杯100。在特定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向凹槽3353内注胶,把手337内设置有一注胶通道3371,注胶通道3371的一端连通于外侧壁上的凹槽3353,另一端连通于外界,从而可以通过注胶通道3371向凹槽3353内注胶。可以理解,为了实现对注胶通道3371的隐藏,可以设置一橡胶塞,以封堵注胶通道3371。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外盖333可以有金属制成,第二外盖335可以由塑料制成,第二外盖335上设置有内螺纹,并通过内螺纹与内胆10可拆卸的连接。

由于闭合件317打开时,对应的出水口打开,为了避免没有及时关闭闭合件317,而导致在盖上外盖33后,水流出储水部10b,外盖33的容纳槽331的深度可以设置为小于等于闭合件317打开时闭合件317的最高处距离外盖33与内胆10的交界处的距离,从而在盖上外盖33时,闭合件317可以在外盖33的作用下直接被关闭,避免水流出。

上述加热保温杯100,通过第一凸起15将空腔10a分为储水部10b及收容不,加热部21沿着第一凸起15密封储水部10b的远离开口一端,从而可以通过加热部21直接对储水部10b内的水加热,从而使加热保温杯100内的水维持在一较高的温度,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