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桌的升降装置中的传动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6707发布日期:2019-06-26 00:4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升降桌的升降装置中的传动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桌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升降桌的升降装置中的传动杆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升降桌的升降装置,一般包括驱动机构和两个齿轮箱、与齿轮箱中的升降齿轮连接并在该升降齿轮驱动下可正反转动从而带动桌腿内外管相对位移而使桌腿升降的丝杆升降机构,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为电机轴或摇把轴上连接有蜗杆,蜗杆与安装在下述的传动杆组件的靠近驱动机构一端的传动杆上的蜗轮啮合。

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连接驱动机构和齿轮箱的传动杆组件,传动杆组件在驱动机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旋转。一般驱动机构安装在横梁轴向中间,驱动机构与位于横梁中段的传动杆连接并驱动其旋转。传动杆与传动管之间周向限位即不能相对转动,如传动杆为正多边形杆如六角棒,传动管内壁为与正多边形杆如六角棒形状尺寸相配的内多边形孔如内六角孔。每套传动杆组件一般包括两根传动管和多根传动杆,其中通常靠近各自齿轮箱一端的传动杆能相对于传动管轴向移动,但正常情况下传动管与传动杆之间是通过以下结构相互固定而不轴向移动:在传动管上设径向螺纹孔,再用紧固螺丝旋紧使两者相对固定。

现有技术的传动杆组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需要调节横梁伸缩长度时,先要旋松紧固螺丝,让传动杆相对传动管能自由滑动,调节好横梁伸缩长度后,再旋紧紧固螺丝,其操作很不方便且相对繁琐和费时。还有,由于传动杆和传动管之间需滑动,故必然留有间隙,而螺钉紧固势必造成偏心,而出于强度考虑,要求传动管有较厚的壁厚,这就增加了材料成本。3、由于现有技术的传动管该端的传动杆一端与驱动齿轮插接,另一端与传动管插接,所以,安装或拆卸时十分不方便,其操作相对繁琐和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至少一根传动杆与所插入的传动管轴向之间能随着横梁伸缩而自动伸缩的升降桌的升降装置中的传动杆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升降桌的升降装置中的传动杆组件,包括至少一根传动管和至少一根插入该传动管一端的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为正多边形杆,还包括设于传动管该端的连接头,连接头与传动管周向限位及轴向限位,第一传动杆有轴向延伸至传动管内的调节段,连接头的中心孔为与第一传动杆滑动配合以使第一传动杆与传动管相互之间随横梁伸缩而伸缩的多边形孔。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桌的升降装置中的传动杆组件具有以下优点:连接头与传动管周向限位及轴向限位,而连接头的中心孔即正多边形孔却与正多边形的第一传动杆始终处于滑动配合的状态,即正多边形的第一传动杆与传动管相互之间始终处于滑动配合的状态。调节横梁长度时,随着横梁的伸缩,正多边形的第一传动杆与传动管之间也相互伸缩而随之改变传动杆组件的整体长度,达到调节横梁长度的同时自动调节传动杆组件的长度,也适应两个齿轮箱距离的变化,达到快装的目的,客户安装十分方便、简单和省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与第一传动杆上有防止第一传动杆过度拉伸而脱离传动管的轴向限位结构。采用以上结构后,在设计长度范围内传动杆组件随着横梁的伸缩而伸缩以随之改变传动杆组件的整体长度,但超过设计长度过度拉伸时,则被轴向限位而不会使杆与管脱离,而反向缩回时,则弹性爪仍能与第一传动杆滑动以自由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外圆周从里段至外段沿轴向至少有二级台阶:管内段为外径小于或等于传动管该端孔径的第一中空圆柱,第一中空圆柱外圆壁与对应的传动管内圆壁上有沿轴向延伸并相互咬合以周向限位的公母齿牙,第一中空圆柱外圆壁与传动管之间有轴向限位结构,管外段为外径大于传动管内径的凸圈。采用以上结构后,连接头与传动管的周向限位结构更简单可靠,运行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头还包括整体成型的最里段,最里段的外径最小,该段有多个轴向贯通的开口构成的多个爪,所述的连接头为塑料制作的连接头,所述的爪为具有弹性的爪,多个弹性爪构成的正多边形孔外接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传动杆外接圆的直径,正多边形的第一传动杆的最里端上有一个周向凹槽,多个弹性爪里端嵌入周向凹槽内轴向限位以防第一传动杆过度拉伸而脱离传动管。采用以上结构后,在设计长度范围内传动杆组件随着横梁的伸缩而伸缩以随之改变传动杆组件的整体长度,但超过设计长度过度拉伸时,则被弹性爪里端和第一传动杆里端的周向凹槽轴向限位而不会使杆与管脱离,而反向缩回时,则弹性爪仍能与第一传动杆滑动以自由伸缩,其轴向限位结构简单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管为铝管,所述连接头的第一中空圆柱外圆壁上有至少一个供铝管内压以铆接的第一缺口。采用以上结构后,连接头插入该端传动管内且凸圈端壁与传动管端壁相抵并铆接后,使连接头的第一中空圆柱外圆壁与铝管的轴向限位及周向限位的结构变得十分简单,操作很方便且结构牢固可靠。

进一步地,传动管该端的内圆壁上有多根沿轴向延伸的公齿牙,连接头的第一中空圆柱外圆壁上有多根沿轴向延伸并与公齿牙形状尺寸相配的母齿牙。采用以上结构后,第一连接头与传动管之间既具有很好的周向限位功能,还在不增加传动管壁厚的情况下,公齿牙起到传动管加强筋的作用,增加了传动管的强度,还相对节省了加厚传动管壁所需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端指靠近齿轮箱的这一端;传动杆组件还包括正多边形的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设于该端横梁上的齿轮箱内的驱动齿轮的正多边形孔周向限位且轴限位,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正多边形的第一传动杆轴向之间有间隙且两者由同轴线安装的联轴器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传动管该端与齿轮箱的安装变得十分简单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联轴器的结构为第二中空圆柱,第二中空圆柱的中心孔为与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形状尺寸相配的正多边形孔,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的形状及外切圆直径相等,第二中空圆柱与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相对应的轴向位置上各有一个径向螺纹通孔,各一个锁紧螺丝可旋紧在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正多边形的一条边的与各自螺纹通孔对应的轴向位置上。采用以上结构后,联轴器的结构十分简单,安装或拆卸十分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管为两根,分别位于升降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两侧;所述的第一传动杆、连接头、第二传动杆、联轴器、齿轮箱和齿轮箱内的驱动齿轮及相互之间的连接结构均为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横梁两端。换句话说,本自然段以上各段所述的零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等,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杆组件一端的结构,而与之对称的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杆组件的另一端的零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等均相同,即两端的结构完全相同。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升降桌的升降装置中的传动杆组件的生产、加工、安装过程均统一、简单、方便、快捷,且运行过程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传动杆组件靠近齿轮箱一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动杆组件靠近齿轮箱一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杆组件靠近齿轮箱一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传动杆组件中的第一传动杆显示周向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动杆组件应用于升降装置及其升降桌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传动管,2、第一传动杆,3、连接头,4、第一中空圆柱,5、凸圈,6、连接头的中心孔,7、联轴器,8、第二中空圆柱,9、第二中空圆柱的中心孔,10、第二传动杆,11、轴套,12、齿轮箱,13、驱动齿轮的正多边形孔,14、升降齿轮,15、驱动齿轮,16、轴承位,17、母齿牙,18、爪,19、开口,20、公齿牙,21、径向螺纹通孔,22、周向凹槽,23、驱动机构,24、横梁。25、桌腿,26、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声明的是,对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5所示

应用本实用新型传动杆组件的升降桌的升降装置,包括驱动机构23和两个齿轮箱12、与齿轮箱12中的升降齿轮14连接并在该升降齿轮14驱动下可正反转动从而带动桌腿25内外管相对位移而使桌腿25升降的丝杆升降机构,丝杆升降机构又可称丝杠升降机构。传动杆组件设于横梁24上,横梁24为具有长短可伸缩的调节结构的横梁,横梁24也有称框架。驱动机构23的具体结构可为电机轴或摇把轴上连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可固定在该端传动杆组件的传动杆上,该传动杆的两端可与两根传动管的该端经联轴器连接。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传动管1转动,传动杆组件在驱动机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旋转。以上与现有技术相同,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展开叙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于

以下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杆组件一端的结构,而与之对称的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杆组件的另一端的零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等均相同,即两端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传动杆组件包括至少一根传动管1和至少一根插入该传动管1一端如靠近齿轮箱12一端的第一传动杆2。

所述第一传动杆2为正多边形杆,也可称作正多边形的第一传动杆2。正多边形杆也可称正多边形柱,优选六角棒,六角棒又可称六角杆或六棱柱,可采用钢材制作,以下所述的第二传动杆10的正多边形杆与所述的第一传动杆2的正多边形杆相同。第二传动杆10也可称作正多边形的第二传动杆10。

传动管1靠近齿轮箱12的该端设有一连接头3,连接头3外圆周从里段至外段延轴向至少有二级台阶:管内段为外径小于或等于传动管1该端孔径的第一中空圆柱4,管外段为外径大于传动管1内径的凸圈5。第一中空圆柱4外圆壁与对应的传动管1内圆壁上有沿轴向延伸并相互咬合以周向限位的公母齿牙,如传动管1内圆壁上有多根沿轴向延伸的公齿牙20,连接头3的第一中空圆柱4外圆壁上有多根沿轴向延伸的母齿牙17。如图1所示,公齿牙20可为沿轴向延伸的径向凸条,母齿牙可为滑动配合径向凸条形状尺寸相配的沿轴向延伸的径向凹槽。当然,也可以是传动管内周壁有沿轴向延伸的径向凸条,连接头的第一中空圆柱外圆周壁也有沿轴向延伸的径向凸条,相互嵌合而互为公母齿牙,这种结构也可以看成是花键结构。

第一传动杆2有轴向延伸至传动管1内的调节段,连接头的中心孔6为与第一传动杆2滑动配合以使第一传动杆2与传动管1相互之间随横梁24调节时伸缩而伸缩的多边形孔。连接头3的第一中空圆柱4的外壁与传动管1如上、下所述周向限位和轴向限位,而第一中空圆柱的中心孔即连接头的中心孔6却与第一传动杆2除过度拉伸外始终处于滑动配合的状态,即第一传动杆2与传动管1相互之间始终处于滑动配合的状态。调节横梁24长度时,随着横梁24的伸缩,第一传动杆2与传动管1之间也相互伸缩而随之改变传动杆组件的整体长度,达到调节横梁24长度的同时自动调节传动杆组件的长度,也适应两个齿轮箱18距离的变化。

第一中空圆柱4外圆壁与传动管1之间有轴向限位结构,如:所述传动管1为铝制的传动管即铝管,所述连接头3的第一中空圆柱4外圆壁上有一个供铝管内压以铆接的缺口26,当然,缺口26也可以是沿第一中空圆柱4圆周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时,将连接头3的第一中空圆柱4段插入传动管1内且凸圈5的端壁与该端传动管1端壁相抵,稍用力压迫铝管使内壁内凸于对于缺口即轴向限位或称轴向定位或轴向固定。所述第一中空圆柱外圆壁与传动管之间的轴向限位限位结构,还可采用以下具体结构:塑料接头的中段尾部呈圆锥形且根部直径大于铝管该端口内径而轴向涨紧而轴向限位。所述第一中空圆柱外圆壁与传动管之间的轴向限位结构,还可采用以下具体结构:如下所述,连接头可为塑料制作即具有一定弹性,铝管该端内壁可沿圆周设径向凸圈,稍用力将第一中空圆柱推进使两者轴向限位。不难理解,本段所述的轴向限位结构同样能起到周向限位作用,即同样是周向限位结构。

所述连接头3与第一传动杆2上有防止第一传动杆2过度拉伸而脱离传动管1的轴向限位结构:所述的连接头3还可包括整体成型的最里段,即,所述的连接头3外圆周从里段至外段延轴向可为三级台阶,最里段的外径最小,该段有多个轴向贯通的开口19构成的多个爪18,所述的连接头3为塑料制作的连接头,所述的爪18为具有弹性的爪,多个弹性爪构成的正多边形孔外接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传动杆2外接圆的直径,正多边形的第一传动杆2的最里端上有一个周向凹槽22,多个弹性爪里端嵌入周向凹槽22内轴向限位以防第一传动杆2过度拉伸而脱离传动管1,而反向缩回时,则弹性爪仍能与第一传动杆2滑动以自由伸缩。所述轴向限位结构,还可以是:多个爪构成的正多边形孔外接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传动杆外接圆的直径,第一传动杆的最里端上有一个周向凸圈,多个爪的里端抵至周向凸圈的台阶时轴向限位,以防第一传动杆过度拉伸而脱离传动管,而反向缩回时,则爪仍能与第一传动杆滑动以自由伸缩。所述轴向限位结构,还可以是:多个爪构成的正多边形孔外接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传动杆外接圆的直径,第一传动杆的最里端上有至少一个挡块,多个爪的里端抵至挡块时轴向限位,以防第一传动杆过度拉伸而脱离传动管1,而反向缩回时,则爪仍能与第一传动杆滑动以自由伸缩。

本实用新型传动杆组件还包括正多边形的第二传动杆10,正多边形的第二传动杆10的一端与设于该端横梁24上的齿轮箱12内的驱动齿轮的正多边形孔13周向限位且轴向限位如用锁紧螺丝固紧。驱动齿轮15与齿轮箱12的轴承座孔之间有轴承,可采用滚动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孔配合,滚动轴承的内圈涨紧在驱动齿轮轴承位上。但如图1所示,优选以下结构:驱动齿轮15的轴承位16上可转动套合在固定于齿轮箱12的轴承座孔内的轴套11内,正多边形的第二传动杆10与轴套11同轴线。所述轴套11可为轴向排列的两个,两个轴套11的外径和内径均不同,各自的外圆固定在齿轮箱12各自的轴承座孔内,各自的内孔与驱动齿轮15的不同直径的轴承位16可转动配合,这样的话,传动杆组件及驱动齿轮15的同心度更好,运行更稳定可靠。驱动齿轮15的轴承位16也可称为轴肩或轴颈。第二传动杆10与第一传动杆2轴向之间有间隙且两者由同轴线安装的联轴器7连接。

所述的联轴器7的结构为第二中空圆柱8,第二中心圆柱的中心孔9为与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10截面形状尺寸相配的正多边形孔,第一传动杆2与第二传动杆10的外切圆直径相等,第二中空圆柱8与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10相对应的轴向位置上各有一个径向螺纹通孔21,各一个锁紧螺丝可旋紧在正多边形的一条边的该轴向位置上,锁紧螺丝又可称锁紧螺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