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5066发布日期:2019-07-10 09:51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具体是指一种手持式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是一种体积小巧、外形美观的手持清洁用品,能极大方便用户的收纳和携带,故深受用户喜爱。目前,手持式吸尘器的结构主要是由主体、主体内的风机、风机前部的过滤罩、主体前部的尘筒和尘筒前部的吸尘管等构成,其中的过滤罩先可拆式安装在尘筒内,该尘筒再通过弹性扣轴向装入而实现与主体前部的可拆式安装;因此,需要清理尘筒内的灰尘杂物时,该尘筒都是连同过滤罩一起从主体前部拆下的,还需取出过滤罩才能进一步清理尘筒内部,这样就导致尘筒的清理较为麻烦和费力。另外,尘筒与主体前部采用的弹性扣轴向装入式可拆结构,往往还需要在主体上增设有用于弹性扣卡合或脱离的顶推按钮,这样就导致零部件增多,拆装复杂,并且尘筒的轴向装入形成可拆式结构后,还需要考虑尘筒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复杂,故难以满足用户更高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连接密封可靠、尘筒清理轻松的一种手持式真空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持式真空吸尘器,包括主体、主体内的风机、风机前部的过滤罩、主体前部的尘筒和尘筒前部的吸尘管,所述的过滤罩可拆式安装在主体前部,所述的尘筒也可拆式密封安装在主体前部,并将所述过滤罩罩合封闭在内。

所述的过滤罩在主体前部的可拆式安装结构是在主体前部的外表面上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设置的卡筋,相应在过滤罩后部设有向后延伸的卡板,该卡板上设有卡孔;所述的过滤罩安装在主体前部,该卡板贴合在主体前部的外表面上,且过滤罩正反旋转而带动卡板上的卡孔与所述卡筋构成扣合或脱离。

所述的尘筒在主体前部的可拆式安装结构是在主体前部的外表面上设有相连成“┓”型的轴向槽和径向槽,该轴向槽的外端口向主体前部贯通,径向槽的底部设有锁筋,相应在尘筒的内壁上设有卡块,该卡块上设有锁槽;所述的尘筒安装在主体前部,该卡块由轴向槽定向进入,且尘筒的正反旋转带动卡块在径向槽内往复滑动,进而驱动锁槽与所述锁筋构成扣合或脱离。

所述的主体前部设有进风口,所述的过滤罩可拆式安装在主体前部,并将所述进风口罩合在内。

所述的吸尘管是由尘筒前部连体向前延伸而成,该吸尘管的外端口设为斜口,且在斜口处设有铰接安装的小刷。

所述的小刷向前转动设置在斜口的前侧或向后转动吻合紧贴在吸尘管外。

所述的主体外圆面上设有位于径向槽后部的隔离环槽。

所述的主体后部设有连体设置的手柄,该手柄顶部设有开关按钮。

所述的主体后部外圆周面上设有出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过滤罩可拆式安装在主体前部,尘筒也可拆式密封安装在主体前部,并将过滤罩罩合封闭在内;因此,过滤罩和尘筒就能分别独立与主体前部进行可拆式安装,故在拆下尘筒时,过滤罩仍然安装在主体上,从而方便用户清理尘筒内的灰尘杂物,使得尘筒清理更加轻松;同时,过滤罩和尘筒都采用旋转式扣合或脱离的可拆式结构,这种结构具有零部件少、设计简单、拆装方便、连接密封可靠等优点,故能极大满足用户更高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尘筒与主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过滤罩与主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尘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1.主体、11.手柄、12.开关按钮、13.出风口、14.轴向槽、15.径向槽、16.锁筋、17.隔离环槽、18.进风口、19.卡筋、2.风机、3.过滤罩、31.卡板、32.卡孔、4.尘筒、41.吸尘管、42.斜口、43.卡块、44.锁槽、5.小刷。

一种手持式真空吸尘器,如图1、图2所示,涉及一种小型手持清洁用品,外形整体沿轴向呈圆筒状,其结构主要是由主体1、主体内的风机2、风机前部的过滤罩3、主体1前部的尘筒4和尘筒前部的吸尘管41等构成,本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视图左侧作为前部,视图右侧作为后部。

其中,主体1的前部设有风机2的进风口18,主体1后部设有连体设置的U型状手柄11,该手柄顶部设有开关按钮12,可用于控制风机2的启闭,主体1后部外圆周面上设有风机2的出风口13。

所述的过滤罩3和尘筒4均为独立可拆式安装在主体1前部;并且,过滤罩3可拆式安装在主体1前部后,正好将进风口18整个罩合在内,以此来实现风机2的进风过滤,而尘筒4为拆式密封安装在主体1前部,并将过滤罩3罩合封闭在内。由于过滤罩3和尘筒4为独立拆装结构,故当拆卸尘筒4时,过滤罩3仍然安装在主体1上,从而方便用户清理尘筒4内的灰尘杂物,使得尘筒4清理更加轻松。

所述的过滤罩3在主体1前部的可拆式安装结构如图4所示:主体1前部的外表面上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设置的卡筋19,即卡筋的进入方向是朝向圆周方向设置,相应在过滤罩3后部设有向后延伸的卡板31,该卡板上设有卡孔32;并且,本实施例中配对的卡筋19和卡板31设有两对,以主体1的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

当过滤罩3安装在主体1前部时,该卡板31将贴合在主体1前部的外表面上,且保持主体1不动而操作过滤罩3作正反旋转时,就能带动卡板31上的卡孔32与卡筋19构成扣合或脱离,也就是实现了过滤罩3与主体1之间的正转扣合安装或反转脱离拆下。同时,在主体1的外表面上相邻卡筋19设置有开锁标识和上锁标识,可用于方便用户确认过滤罩3的旋转方向所分别对应的安装状态。

所述的尘筒4在主体1前部的可拆式安装结构如图3所示:主体1前部的外表面上设有相连成“┓”型的轴向槽14和径向槽15,该轴向槽14的外端口向主体1前部贯通,径向槽15的底部设有锁筋16,相应在尘筒4的内壁上设有如图5所示的卡块43,该卡块上设有锁槽44;并且,本实施例中配对的卡块43和“┓”型槽也设有两对,以主体1的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

当尘筒4安装在主体1前部,该卡块43先由轴向槽14定向进入,保持主体1不动而操作尘筒4作正反旋转时,就能带动卡块43在径向槽15内往复滑动,进而使得卡块43上的锁槽44与锁筋16构成扣合或脱离,也就是实现了尘筒4与主体1之间的正转扣合安装或反转脱离拆下。同时,在主体1的外表面上也设有相应标识以便识别尘筒4的旋转方向。

尘筒4与主体1之间采用这种旋转式扣合或脱离的可拆式结构,不但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还具备一定的连接密封性能;另外,主体1外圆面上设有位于径向槽15后部的隔离环槽17,其作用是在尘筒4旋转安装在主体1前部后,进一步提升两者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能。

所述的吸尘管41是由尘筒4前部连体向前延伸而成,该吸尘管41的外端口设为斜口42,且在斜口处还设有铰接安装的小刷5。当小刷向前转动后就能设置在斜口42的前侧,此时可通过小刷5刷除家具缝隙内的灰尘和杂物以辅助吸尘,当小刷5向后转动后就能吻合紧贴在吸尘管41外以脱离使用,并保证吸尘不受干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与该实施例等同的结构设计,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