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180发布日期:2019-08-07 01:2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厨房烹饪器具的智能化和简便化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厨房用具大部分还是通过手动进行量米、量水、洗米等操作,增加了用户操作的繁琐性,而现有技术中自动煮饭的烹饪设备在进行自动下料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将盛装米粮的仓盒与锅体相连通,同时还需将盛装水的水箱与锅体相连通,在烹饪过程中依旧连通,从而会在下次烹饪时,对烹饪的食材产生二次污染或其余不利影响,也无法同时兼顾到密封和排料两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内设有排料组件;锅体组件,设于支架组件内,且锅体组件设于排料组件的下方,排料组件向锅体组件内输送物料和流体,其中,支架组件内设有一侧开口的烹饪腔,锅体组件由烹饪腔的开口侧进出支架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设备,锅体组件和排料组件均设于支架组件内,以通过支架组件固定锅体组件和排料组件的位置,即将锅体组件固定于排料组件的下方,以便排料组件中的物料和流体在向下排放时可通过自身的重力进行排放,减少设置额外的驱动物料和流体流动的驱动装置的空间,同时也减少驱动上述驱动装置的电能,降低产品使用功率。

此外,由于烹饪腔是一侧开口的,空气可流入烹饪腔,锅体组件通过排料口和排水口与排料组件建立输送通道,可确保运输过程的密封,同时也可以保证在烹饪过程中的密封。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锅体组件设于支架内的烹饪腔中,将锅体组件通过开口侧取出和放入支架组件,从而使得在烹饪结束后可单独将锅体拿出,便于用户食用,同样地,在食用后,可单独对锅体组件进行清洗,以减少经过烹饪的食材存储在锅体组件中,而对烹饪设备的下次烹饪效果产生的影响。

其中,优选地,锅体组件由开口侧水平取出或水平放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排料组件具体包括:通过排料口向锅体组件内输送物料的物料组件,以及通过排水口向锅体组件内输送流体的水泵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排料组件具体分为向锅体组件输送物料的物料组件以及向锅体组件内输送流体的水泵组件,通过将物料和流体分开排入,可提高统计排入量的精确度,同时由于将物料和流体分开存储排入,更能减少物料和流体在存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影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水泵组件具体包括:导水器,导水器的内部中空;升降装置,与导水器传动连接,以驱动导水器的下端通过排水口出入锅体组件;水泵,与导水器相连,以在导水器伸入锅体组件时抽出锅体组件内的流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水器内部中空,以实现水泵组件和锅体组件之间的流体输送,水泵组件还包括与导水器相连的水泵,以便在导水器的下端伸入锅体时抽出锅体内的流体。

可以理解的,当导水器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存在弯折处或损耗动能的其余结构时,水泵还可用于在伸入锅体组件时向锅体组件输送流体。

其中,还需说明的,通过升降装置与导水器的传动连接,以驱动导水器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从而实现驱动导水器的下端通过排水口出入锅体组件,从而在锅体组件通过开口设于烹饪腔内时,只有导水器向下移动至锅体组件内时,才可向锅体组件内排水,其余状态下,锅体组件自身始终保持密封,提高锅体的密封性。

其中,可以理解,升降装置和导水器之间的传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齿轮连接、带轮连接、螺纹连接中的一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水器的外壁设有螺纹,升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套设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从动齿轮,与导水器同轴设置,且从动齿轮的内壁设有与导水器的外壁相适配的螺纹。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水器的外壁设有螺纹,通过升降装置与导水器之间的螺纹连接,在驱动电机运动时,依次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将圆周方向上的运动转换至预设方向上的运动,同时,通过采用螺纹连接,增强升降装置与导水器的连接强度,降低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运动速度,导水器的运动更加平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水阀,设于连接导水器与水源的进水管路上,以控制流体流入锅体组件;流量计,与进水阀串联设于进水管路上,以确定流入锅体组件内的流体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水管路将导水器和水源相连通,同时在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进水阀,以在需要将锅体组件内流入流体时打开,使得水源中的流体通过导水管流入锅体组件中。此外,通过在进水管路上还设有流量计,可有效对排入锅体组件内的流体的流量进行统计,更便于智能化控制每次排入的物料所对应的流体,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排入流体的流量与物料并无绝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同物料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所需要的流体的流量也是不同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物料组件具体包括:储料仓,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存储仓,每个存储仓底部设有投料孔;阀板组件,设于储料仓底部,且阀板组件上设有与投料孔对应的过孔,以在阀板组件处于投料状态时,储料仓内的物料可由过孔移动至锅体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料仓包括多个存储仓,以便于不同物料的存储和排放,具体地,多个存储仓相互独立,每个存储仓存储有一种物料,此外,通过在储粮仓底部设有阀板组件,以在烹饪过程中根据用户选择的烹饪种类的不同,通过阀板组件开启对应的存储仓,物料依次通过过孔和投料孔可自然滑落至锅体组件内。

其中,还需说明的是,多种物料通过投料口进行投放后可一起浸泡,提升烹饪的便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料仓呈圆柱形,任两个相邻的存储仓之间设有隔板,每个存储仓底部为斜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储料仓设为圆柱形,同时将相邻的存储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便于物料的存储。此外,将存储仓底部设为斜面,在进行物料输送时,更便于利用物料自身的重力沿斜面向下滑动,节省能源。

其中,可选地,隔板沿径向设于储料仓内,每个存储仓呈扇形设置,可选地,隔板呈环形沿轴向设于储料仓内,每个存储仓呈环形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阀板组件与储料仓底部的形状相适配,阀板组件具体包括:第一阀板,第一阀板的周缘处设有限位孔,且第一阀板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以控制限位孔的位置;第二阀板,设于第一阀板的下方,且第二阀板的周缘处设有向上凸起且与限位孔对应的限位柱,第二阀板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以控制限位柱的位置;其中,第一阀板的板面上设有第一孔,第二阀板的板面上设有第二孔,在阀板组件处于投料状态时,第一孔和第二孔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保证阀板组件对于储料仓内物料的开闭作用,将阀板组件的形状与储料仓底部的形状相适配,即将阀板组件设呈圆锥性,从而便于控制每个存储仓中的向下滑落,其中,阀板组件中的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之间通过对应设置的限位柱和限位孔的配合,实现开启和关闭,即投料状态下第一阀板板面上的第一孔与第二阀板的板面上的第二孔相重合,再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动控制孔的对应位置,从而在孔与存储仓连通时,物料可由重合的位置下落至锅体组件中。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先控制第二电机旋转使第二阀板的第二孔对准存储仓底部的投料孔,在旋转过程中,第一电机适应性旋转以使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满足限位柱和限位孔限定的位置关系,以避免二者分开,而后控制第二电机停止转动,控制第一阀板在限位孔和限位柱的活动范围内旋转,直至第一孔和第二孔重合,实现投料。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第一孔与第二孔不重合时,即为关闭状态,无法向锅体组件内输送物料,在第一孔和第二孔部分重合时,仍为投料状态,不过物料的运输量小于第一孔和第二孔完全重合时的运输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料部,设于阀板组件的底部,且导料部的底部与排料口对应连通,以使物料排至锅体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阀板组件的底部设有与排料口对应的导料部,以在物料通过第一孔和第二孔流出时,再经过导料部的二次引导,将物料排至锅体组件中。

其中,优选地,导料部的内壁面为斜面,且导料部的最低点开设有与排料口对应的开口,从而在任一位置的存储仓的物料向下排出时,均可通过内壁面滑落至排料口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锅体组件具体包括:壳体;内锅,设于壳体内;上盖,与壳体铰接,且上盖上设有排料口和排水口;加热组件,设于内锅的周部,以对内锅加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体组件包括烹饪食物的内锅,套设于内锅外的壳体,以及与壳体配合的上盖,为保证物料和流体可通过排料组件排至内锅中,在上盖上开设有排料口和排水口,此外,通过设于内锅周部的加热组件,可对内锅进行加热,以实现食材的烹饪。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内锅周部包括内锅上方、内锅下方以及内锅侧部,加热组件根据壳体内的空间布置可选择设在内锅下方、内锅侧部以及内锅上方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

其中,上盖与壳体转动连接,以在烹饪完成后,将上盖转动开,取出已经烹饪好的食材的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水器伸入锅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水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物料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阀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支架组件,120排料组件,122物料组件,1222储料仓,1224隔板,1226存储仓,1228投料孔,124水泵组件,1242导水器,1244升降装置,12442驱动电机,12444主动齿轮,12446从动齿轮,1246水泵,1248流量计,1250进水阀,140阀板组件,1402第一阀板,1403第一电机,1404限位孔,1405第一孔,1406第二阀板,1407第二电机,1408限位柱,1409第二孔,1410导料部,180锅体组件,1802壳体,1804内锅,1806上盖,1808加热组件,1810排料口,1812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支架组件100,支架组件100内设有排料组件120;锅体组件180,设于支架组件100内,且锅体组件180设于排料组件120的下方,其中,支架组件100内设有一侧开口的烹饪腔,锅体组件180由烹饪腔的开口侧进出支架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设备,锅体组件180和排料组件120均设于支架组件100内,以通过支架组件100固定锅体组件180和排料组件120的位置,即将锅体组件180固定于排料组件120的下方,以便排料组件120中的物料和流体在向下排放时可通过自身的重力进行排放,减少设置额外的驱动物料和流体流动的驱动装置的空间,同时也减少驱动上述驱动装置的电能,降低产品使用功率。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锅体组件180设于支架内的烹饪腔中,将锅体组件180通过开口侧取出和放入支架组件100,从而使得在烹饪结束后可单独将锅体拿出,便于用户食用,同样地,在食用后,可单独对锅体组件180进行清洗,以减少经过烹饪的食材存储在锅体组件180中,而对烹饪设备的下次烹饪效果产生的影响。

其中,优选地,锅体组件180由开口侧水平取出或水平放入。

如图2和图3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排料组件120具体包括:通过排料口1810向锅体组件180内输送物料的物料组件122,以及通过排水口1812向锅体组件180内输送流体的水泵组件124。

在该实施例中,排料组件120具体分为向锅体组件180输送物料的物料组件122以及向锅体组件180内输送流体的水泵组件124,通过将物料和流体分开排入,可提高统计排入量的精确度,同时由于将物料和流体分开存储排入,更能减少物料和流体在存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影响。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水泵组件124具体包括:导水器1242,导水器1242的内部中空;升降装置1244,与导水器1242传动连接,以驱动导水器1242的下端通过排水口1812出入锅体组件180;水泵1246,与导水器1242相连,以在导水器1242伸入锅体组件180时抽出锅体组件180内的流体。

在该实施例中,导水器1242内部中空,以实现水泵组件124和锅体组件180之间的流体输送,水泵组件124还包括与导水器1242相连的水泵1246,以便在导水器1242的下端伸入锅体时抽出锅体内的流体。

可以理解的,当导水器1242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存在弯折处或损耗动能的其余结构时,水泵1246还可用于在伸入锅体组件180时向锅体组件180输送流体。

其中,还需说明的,通过升降装置1244与导水器1242的传动连接,以驱动导水器1242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从而实现驱动导水器1242的下端通过排水口1812出入锅体组件180,从而在锅体组件180通过开口设于烹饪腔内时,只有导水器1242向下移动至锅体组件180内时,才可向锅体组件180内排水,其余状态下,锅体组件180自身始终保持密封,提高锅体的密封性。

其中,可以理解,升降装置1244和导水器1242之间的传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齿轮连接、带轮连接、螺纹连接中的一种。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水器1242的外壁设有螺纹,升降装置1244包括:驱动电机12442;主动齿轮12444,套设于驱动电机12442的驱动轴上;从动齿轮12446,与导水器1242同轴设置,且从动齿轮12446的内壁设有与导水器1242的外壁相适配的螺纹。

在该实施例中,导水器1242的外壁设有螺纹,通过升降装置1244与导水器1242之间的螺纹连接,在驱动电机12442运动时,依次通过主动齿轮12444和从动齿轮12446的啮合将圆周方向上的运动转换至预设方向上的运动,同时,通过采用螺纹连接,增强升降装置1244与导水器1242的连接强度,降低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运动速度,导水器1242的运动更加平稳。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水阀1250,设于连接导水器1242与水源的进水管路上,以控制流体流入锅体组件180;流量计1248,与进水阀1250串联设于进水管路上,以确定流入锅体组件180内的流体流量。

在该实施例中,进水管路将导水器1242和水源相连通,同时在进水管路上设置有进水阀1250,以在需要将锅体组件180内流入流体时打开,使得水源中的流体通过导水管流入锅体组件180中。此外,通过在进水管路上还设有流量计1248,可有效对排入锅体组件180内的流体的流量进行统计,更便于智能化控制每次排入的物料所对应的流体,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排入流体的流量与物料并无绝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同物料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所需要的流体的流量也是不同的。

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物料组件122具体包括:储料仓1222,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存储仓1226,每个存储仓1226底部设有投料孔1228;阀板组件140,设于储料仓1222底部,且阀板组件140上设有与投料孔1228对应的过孔,以在阀板组件140处于投料状态时,储料仓1222内的物料可由过孔移动至锅体组件180。

在该实施例中,储料仓1222包括多个存储仓1226,以便于不同物料的存储和排放,具体地,多个存储仓1226相互独立,每个存储仓1226存储有一种物料,此外,通过在储粮仓底部设有阀板组件140,以在烹饪过程中根据用户选择的烹饪种类的不同,通过阀板组件140开启对应的存储仓1226,物料依次通过过孔和投料孔1228可自然滑落至锅体组件180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储料仓1222呈圆柱形,任两个相邻的存储仓1226之间设有隔板1224,每个存储仓1226底部为斜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储料仓1222设为圆柱形,同时将相邻的存储仓1226之间通过隔板1224隔开,便于物料的存储。此外,将存储仓1226底部设为斜面,在进行物料输送时,更便于利用物料自身的重力沿斜面向下滑动,节省能源。

其中,可选地,隔板1224沿径向设于储料仓1222内,每个存储仓1226呈扇形设置,可选地,隔板1224呈环形沿轴向设于储料仓1222内,每个存储仓1226呈环形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阀板组件140与储料仓1222底部的形状相适配,阀板组件140具体包括:第一阀板1402,第一阀板1402的周缘处设有限位孔1404,且第一阀板1402与第一电机1403传动连接,以控制限位孔1404的位置;第二阀板1406,设于第一阀板1402的下方,且第二阀板1406的周缘处设有向上凸起且与限位孔1404对应的限位柱1408,第二阀板1406与第二电机1407传动连接,以控制限位柱1408的位置;其中,第一阀板1402的板面上设有第一孔1405,第二阀板1406的板面上设有第二孔1409,在阀板组件140处于投料状态时,第一孔1405和第二孔1409重合。

在该实施例中,为保证阀板组件140对于储料仓1222内物料的开闭作用,将阀板组件140的形状与储料仓1222底部的形状相适配,即将阀板组件140设呈圆锥性,从而便于控制每个存储仓1226中的向下滑落,其中,阀板组件140中的第一阀板1402和第二阀板1406之间通过对应设置的限位柱1408和限位孔1404的配合,实现开启和关闭,即投料状态下第一阀板1402板面上的第一孔1405与第二阀板1406的板面上的第二孔1409相重合,再通过第一电机1403和第二电机1407的转动控制孔的对应位置,从而在孔与存储仓1226连通时,物料可由重合的位置下落至锅体组件180中。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先控制第二电机1407旋转使第二阀板1406的第二孔1409对准存储仓1226底部的投料孔1228,在旋转过程中,第一电机1403适应性旋转以使第一阀板1402和第二阀板1406满足限位柱1408和限位孔1404限定的位置关系,以避免二者分开,而后控制第二电机1407停止转动,控制第一阀板1402在限位孔1404和限位柱1408的活动范围内旋转,直至第一孔1405和第二孔1409重合,实现投料。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第一孔1405与第二孔1409不重合时,即为关闭状态,无法向锅体组件180内输送物料,在第一孔1405和第二孔1409部分重合时,仍为投料状态,不过物料的运输量小于第一孔1405和第二孔1409完全重合时的运输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料部1410,设于阀板组件140的底部,且导料部1410的底部与排料口1810对应连通,以使物料排至锅体组件180。

在该实施例中,在阀板组件140的底部设有与排料口1810对应的导料部1410,以在物料通过第一孔1405和第二孔1409流出时,再经过导料部1410的二次引导,将物料排至锅体组件180中。

其中,优选地,导料部1410的内壁面为斜面,且导料部1410的最低点开设有与排料口1810对应的开口,从而在任一位置的存储仓1226的物料向下排出时,均可通过内壁面滑落至排料口1810处。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锅体组件180具体包括:壳体1802;内锅1804,设于壳体1802内;上盖1806,与壳体1802铰接,且上盖1806上设有排料口1810和排水口1812;加热组件1808,设于内锅1804的周部,以对内锅1804加热。

在该实施例中,锅体组件180包括烹饪食物的内锅1804,套设于内锅1804外的壳体1802,以及与壳体1802配合的上盖1806,为保证物料和流体可通过排料组件120排至内锅1804中,在上盖1806上开设有排料口1810和排水口1812,此外,通过设于内锅1804周部的加热组件1808,可对内锅1804进行加热,以实现食材的烹饪。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内锅1804的周部包括内锅1804上方、内锅1804下方以及内锅1804侧部,加热组件1808根据壳体1802内的空间布置可选择设在内锅1804下方、内锅1804侧部以及内锅1804上方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

其中,上盖1806与壳体1802转动连接,以在烹饪完成后,将上盖1806转动开,取出已经烹饪好的食材的内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整体由支架组件100和锅体组件180组成,呈半包式上下结构,锅体组件180相对于支架组件100可水平进出,其中,如图2所示,支架组件100内部设有物料组件122和水泵组件124,水泵组件124包括进水控制电磁阀(即进水阀1250)、流量计1248、排污用水泵1246(即水泵1246)、水杆(即导水管)、升降装置1244以及其它用于安装定位或连接的零部件,其中,水杆的内部是通孔,水杆可以依靠指令实现自动上下运动,进水浸泡以及排污换水;物料组件122用于根据指令按量分时段投放各个主/杂粮(即不同存储仓1226中的物料)。在使用本烹饪设备进行烹饪操作前,需现将设备与水源,污水槽连接,将设备接电,连网,将主/杂粮分别放入储料仓1222的各格,即各个独立的存储仓1226中,通过操作面板或与设备连接的移动终端,编辑或选择各独立的储存空间对应所装食材名称或食材代码。此时烹饪设备接收用户发出的烹饪指令,该烹饪指令可通过操作面板或与设备连接的移动终端发出,或者烹饪设备接收用户发出的编辑或选择食用需求的指令,包括有食谱名称或代码以及需求量。

此时,烹饪设备进入自动烹饪流程,首先,据用户需求,系统接受指令,运算。自动确定所需食材的种类及各种类对应的投料量,并基于各种类食材的需浸泡时长确定各食材的投料顺序、投料时间;其次,按量分时段先后投料,投料顺序依所用食谱中各食材需浸泡时长确定。先投需浸泡时间最长的食材,比如红豆/25g。具体实施方案:第一电机1403和第二电机1407分别驱动第一阀板1402和第二阀板1406,使第一孔1405、第二孔1409与红豆所在格,即所在存储仓1226对应的投料孔1228中心一致,形成开启的下料通道,下料5秒。第一电机1403和第二电机1407再次驱动第一阀板1402和第二阀板1406,第一孔1405、第二孔1409与红豆所在格,即所在存储仓1226对应的投料孔1228完全错位,下料通道关闭,停止下料。所下料经漏斗进入内锅1804,完成第一次投料;其次,升降装置1244驱动导水器1242下行,进入内锅1804近锅底位置;进水阀1250开启,按量进水后,进水阀1250关闭;再次,红豆需浸泡时间长,约12小时,为免水变质,可排污换水。比如浸泡4小时后,水泵1246启动,将锅内水抽出排净后,水泵1246关闭;进水阀1250再开启,重新进水,继续浸泡过程;待浸泡完成后,依需求食谱和食量,系统自动适配烹饪用水量。升降装置1244驱动导水器1242上行,脱离内锅1804;最后煮饭/粥程序启动,加热系统对内锅1804加热,进行煮饭/粥操作,直至烹饪结束后,用户可将锅体组件180取出,以便食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锅体组件180设于支架内的烹饪腔中,将锅体组件180通过开口侧取出和放入支架组件100,从而使得在烹饪结束后可单独将锅体拿出,便于用户食用,同样地,在食用后,可单独对锅体组件180进行清洗,以减少经过烹饪的食材存储在锅体组件180中,而对烹饪设备的下次烹饪效果产生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