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拉直可抗强风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轴纱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5546发布日期:2019-12-20 21:16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拉直可抗强风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轴纱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轴纱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拉直可抗强风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轴纱窗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厂家对自动弹卷纱窗、遮阳软卷帘的防风技术研究都很重视,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好的成效。

专利号为201410498918.3,发明名称为《具有抗强风自动弹卷功能用于纱网或遮阳面料的纱窗装置》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个比较耐用可靠的方案。但是该方案的不足是,结构比较复杂,适合大型的卷帘,需要更大的型材结构实现,不易组装,浪费材料,成本高。

专利为201820423561.6,发明名称为《一种自动顶紧定位纱网或遮阳面料抗强风的卷轴纱窗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出了一个比较实用可靠的方案,该方案相对于专利号为201410498918.3的发明专利,结构简单,方便组装,材料要求结构小,成本低。但不足之处是,结构相对复杂,加工件较多,组装工艺多,不易加工,成本略高。该纱窗在展开锁定后,纱网或遮阳面料绕卷轴多缠绕一圈以上的余量,增加了纱网长度,浪费材料。限制了纱窗高度一定尺寸使用范围。纱窗开启锁定后,由于有多余的纱网绕卷轴上,在强风或外力的作用下,会被拉出,带动卷轴形成较大的反作用力,对顶杆配件有较大的载荷。对配件强度要求高,成本略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加工,结构简单,防风效果强,纱窗使用寿命长的自动拉直可抗强风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轴纱窗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拉直可抗强风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轴纱窗装置,包括有设置于窗框上端并连接纱网或遮阳面料的上端边用于收卷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盒总成,分别通过槽道安装内锁固定在对称的两侧窗框上的两个槽道,在纱网或遮阳面料的下边连接有用于带动纱网或遮阳面料沿两个槽道向上或向下移动的拉梁总成,所述的拉梁总成包括有分别位于两端的能够沿所对应的槽道上下滑动或与位于所对应的槽道底端的槽道卡座锁定连接的拉梁封头,所述卷盒总成中的卷轴上沿轴向形成有纱网插入上卡槽,所述拉梁总成和所述的拉梁封头一体形成有纱网插入下卡槽,所述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上端是通过纱网上定位结构嵌入在所述卷盒总成中卷轴上的纱网插入上卡槽内,所述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下端是通过纱网下定位结构嵌入在所述拉梁总成以及连接在所述拉梁总成两端的拉梁封头上的纱网插入下卡槽内。

所述的卷轴为两端开口的空心轴筒结构,所述卷轴轴壁上沿轴向对称的形成有四个向外凸出的用于在卷轴内嵌入卷盒总成中的控制卷轴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的内卡道,所述的纱网插入上卡槽是沿相邻两个内卡道的外侧边相向延长的两个延长线构成的与所述卷轴同心的能够插入纱网上定位结构的弧型卡槽。

所述的卷轴为两端开口的c形轴筒结构,所述卷轴的内轴壁上沿轴向对称的形成有四个向轴心凸出的用于嵌入卷盒总成中的用于控制卷轴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的内凸卡道,所述的纱网插入上卡槽是连接与c形轴结构开口相邻的两个内凸卡道的侧边而形成的与所述卷轴同心的能够插入纱网上定位结构的弧型卡槽。

所述的卷轴为两端开口的c形轴筒结构,所述卷轴的内轴壁上沿轴向对称的形成有四个用于嵌入卷盒总成中的用于控制卷轴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的内凸卡道,所述的纱网插入上卡槽是在c形轴结构开口处的内侧形成的向轴心凸出的能够插入纱网上定位结构的凹槽。

所述的纱网插入下卡槽是一体形成在所述拉梁总成中的拉梁上部的能够插入纱网下定位结构的矩形槽结构,所述矩形槽结构的内侧形成有用于贯通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开口。

所述的纱网插入下卡槽是一体形成在所述拉梁总成中的拉梁(16)上部的能够插入纱网下定位结构的o型槽结构,所述o型槽结构上端形成有用于贯通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开口。

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和纱网下定位结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卷纱平板、分别粘贴在所述卷纱平板两面的粘胶以及缠绕在所述粘胶外面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上端边部分;或者是,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和纱网下定位结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卷纱平板和一体形成在所述卷纱平板上的用于夹住纱网或遮阳面料上端边的第一固定夹;或者是,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和纱网下定位结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由п主体和一体形成在所述п主体开口端的两个侧边的用于通过压力压入到所述纱网插入上卡槽或纱网插入下卡槽内的卡边构成的曲形卷纱板、分别粘贴在所述曲形卷纱板两面的粘胶以及缠绕在所述粘胶外面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上端边部分。

当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或纱网下定位结构包括有卷纱平板、粘胶和纱网或遮阳面料的上端边部分时,或者,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或纱网下定位结构均包括有曲形卷纱板、粘胶和纱网或遮阳面料的上端边部分时,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或纱网下定位结构是通过胶粘缠绕或者是通过铆钉或者是通过缝制线进行固定;当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或纱网下定位结构包括有卷纱平板、第一固定夹和纱网或遮阳面料的上端边部分时,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或纱网下定位结构是通过铆钉或者是通过缝制线或者是粘胶进行固定。

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和纱网下定位结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卷纱棒、缠绕在所述卷纱棒上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上端边部分,并通过铆钉或者是通过缝制线或者是通过粘胶进行固定;或者是,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和纱网下定位结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卷纱棒和一体形成在所述卷纱棒上的用于夹住纱网或遮阳面料上端边的第二固定夹,并通过铆钉或者是通过缝制线或者是通过粘胶进行固定。

所述的纱网或遮阳面料最大长度l2是由下式获得:

l2=l+a

式中,l是纱网或遮阳面料在处于零扰度拉直状态下的长度;a是纱网或遮阳面料允许的最大余量;y是纱网或遮阳面料产生断裂时的最大的扰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拉直可抗强风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轴纱窗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主动性防风。防风效果强,上下回弹性能好,纱网平直紧度好,纱网易清洗,易维修,使用方便,纱窗使用寿命长,技术更成熟,质量更可靠的产品。具体具有如下效果:

1、防风性能:通过上下两端卷纱板连接纱网或遮阳面料的结构,分别连接弹卷卷轴和拉梁,根据纱窗的具体高度尺寸,设定卷轴连和拉梁连接之间的拉直纱网或遮阳面料的长度尺寸为l。纱窗拉下锁定后,这时纱网或者面料的长度l被全部拉出拉直,卷轴上不再缠绕几圈多余的纱网余量,两端连接结构能自锁拉直拉紧纱网或者面料。这时纱网或遮阳面料就具有了扰度强度。当有强风压或外力的情况下,结合纱窗两侧槽道的宽度,纱网或遮阳面料被拉直锁紧拉紧,在允许的扰度范围内,纱网具有了具有高强度抗强风性能,纱网或遮阳面料最大抗强风扰度等于纱网或遮阳面料的断裂强度(纱网的断裂强度理论上能抗12级风压)。

2、上下回卷性能:本机构纱窗,滑道内纱网两侧上不加装固体障碍物,下拉回弹操作力小,阻力小,摩擦力小,自动回弹顺利,收卷滑动灵活,到位平整,不易产生倾斜,滑动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3、纱盒容纱量:纱盒容纱量大,可以满足广泛要求的使用范围,产品能统一规格,形成标准化作业。

4、纱网易清洗:在不用拆卸纱窗的情况下,纱网可以方便清洗,拉梁连同纱网可以从槽道内倾斜拉出来,将拉梁固定住。纱网正反两面可以进行清洗。清洗完将拉梁放回,拉几次纱网自动复位。

5、加工制作操作性:本机构由标准件配合、穿插、镶嵌、紧固结构组装成型。易于加工,制作简单,制作效率高,具有维修性,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可形成标准化作业,利于大规模生产加工,易于推广。

6、本机构系统形成的产品,防风性能强,下拉回弹性能好,纱网平整度好,纱网易清洗,纱窗使用寿命大大的延长,加工制作简单方便,维修简单易行,整体性能好,技术含量高,质量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拉直可抗强风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轴纱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或遮阳面料通过纱网上定位结构和纱网下定位结构与卷轴和拉梁总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卷轴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卷轴与纱网上定位结构结合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卷轴与纱网上定位结构结合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卷轴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卷轴与纱网上定位结构结合的中间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卷轴与纱网上定位结构结合的最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卷轴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卷轴与纱网上定位结构结合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卷轴与纱网上定位结构结合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拉梁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拉梁与纱网下定位结构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拉梁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拉梁与纱网下定位结构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上定位结构或纱网下定位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卷纱平板和一体形成在卷纱平板上的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上定位结构或纱网下定位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上定位结构和纱网下定位结构固定方式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上定位结构和纱网下定位结构固定方式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上定位结构和纱网下定位结构固定方式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上定位结构或纱网下定位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中卷纱棒和一体形成在卷纱棒上的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上定位结构或纱网下定位结构固定方式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或遮阳面料脱离槽道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或遮阳面料未产生压力扰度的状态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或遮阳面料产生最大扰度的状态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中纱网或遮阳面料产生最大扰度时对应的三角形示意图。

图中

1:左端盖2:左轴套

3:预加力弹簧4:弹簧套管

5:轴卡连接件6:卷轴

7:纱盒8:右轴套

9:右端盖10:自攻螺钉

11:卷纱板12:粘胶

13:纱网或遮阳面料14:缝制线

15:铆钉16:拉梁

17:拉梁封头18:封头挂钩

19:槽道卡座20:安装螺钉

21:卡座挂钩22:卡座盖

23:上毛条或毛刷24:下毛条或毛刷

25:槽道26:槽道安装内锁

27:纱网上定位结构28:纱网下定位结构

29:曲形卷纱板30:卷纱棒

6a:纱网插入上卡槽6b:内卡道

6c:内凸卡道16a:纱网插入下卡槽

11a:第一固定夹30a:第二固定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拉直可抗强风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轴纱窗装置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拉直可抗强风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轴纱窗装置,包括有设置于窗框上端并连接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上端边用于收卷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卷盒总成,分别通过槽道安装内锁26固定在对称的两侧窗框上的两个槽道25,在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下边连接有用于带动纱网或遮阳面料13沿两个槽道25向上或向下移动的拉梁总成,所述的拉梁总成包括有分别位于两端的能够沿所对应的槽道25上下滑动或与位于所对应的槽道25底端的槽道卡座锁定连接的拉梁封头17,所述卷盒总成中的卷轴6上沿轴向形成有纱网插入上卡槽6a,所述拉梁总成和所述的拉梁封头17一体形成有纱网插入下卡槽16a,所述的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上端是通过纱网上定位结构27嵌入在所述卷盒总成中卷轴6上的纱网插入上卡槽6a内,所述的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下端是通过纱网下定位结构28嵌入在所述拉梁总成以及连接在所述拉梁总成两端的拉梁封头17上的纱网插入下卡槽16a内。

如图1所示,卷盒总成中包括有控制卷轴6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有:弹簧套管4,所述弹簧套管4贯穿预加力弹簧3,所述预加力弹簧3的一端与固定在左窗框上的左端盖1上的与所述的卷轴6的左端口内侧键连接的左轴套2内的端盖轴固定连接,所述预加力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卡连接件5,所述的轴卡连接件5能够沿卷轴6的轴向滑动的连接在卷轴6内,所述卷轴6的右端口内侧通过键结构连接有右轴套8,所述右轴套8套在固定在右窗框上的右端盖9上。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的卷轴6为两端开口的空心轴筒结构,所述卷轴6轴壁上沿轴向对称的形成有四个向外凸出的用于在卷轴6内嵌入卷盒总成中的控制卷轴6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的内卡道6b,所述的纱网插入上卡槽6a是沿相邻两个内卡道6b的外侧边相向延长的两个延长线构成的与所述卷轴6同心的能够插入纱网上定位结构27的弧型卡槽。

如图6、图7、图8所示,所述的卷轴6为两端开口的c形轴筒结构,所述卷轴6的内轴壁上沿轴向对称的形成有四个向轴心凸出的用于嵌入卷盒总成中的用于控制卷轴6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的内凸卡道6c,所述的纱网插入上卡槽6a是连接与c形轴结构开口相邻的两个内凸卡道6c的侧边而形成的与所述卷轴6同心的能够插入纱网上定位结构27的弧型卡槽。

如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的卷轴6为两端开口的c形轴筒结构,所述卷轴6的内轴壁上沿轴向对称的形成有四个用于嵌入卷盒总成中的用于控制卷轴6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的内凸卡道6c,所述的纱网插入上卡槽6a是在c形轴结构开口处的内侧形成的向轴心凸出的能够插入纱网上定位结构27的凹槽。

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的纱网插入下卡槽16a是一体形成在所述拉梁总成中的拉梁16上部的能够插入纱网下定位结构28的矩形槽结构,所述矩形槽结构的内侧形成有用于贯通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开口。

如图14、图15所示,所述的纱网插入下卡槽16a是一体形成在所述拉梁总成中的拉梁16上部的能够插入纱网下定位结构28的o型槽结构,所述o型槽结构上端形成有用于贯通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开口。

如图16所示,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和纱网下定位结构28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卷纱平板11、分别粘贴在所述卷纱平板11两面的粘胶12以及缠绕在所述粘胶12外面的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上端边部分;或者是,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和纱网下定位结构28结构相同,如图17所示,均包括有卷纱平板11和一体形成在所述卷纱平板11上的用于夹住纱网或遮阳面料13上端边的第一固定夹11a。这两种结构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和纱网下定位结构28能够插入到如图3、图4、图5所示的纱网插入上卡槽6a内,以及图12、图13所示的纱网插入下卡槽16a内;或者是,如图18所示,均包括有由п主体和一体形成在所述п主体开口端的两个侧边的用于通过压力压入到所述纱网插入上卡槽6a或纱网插入下卡槽16a内的卡边构成的曲形卷纱板29、分别粘贴在所述曲形卷纱板29两面的粘胶12以及缠绕在所述粘胶12外面的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上端边部分。这种结构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能够插入到如图6、图7、图8所示的纱网插入上卡槽6a内。

如图19、图20所示,当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或纱网下定位结构28包括有卷纱平板11、粘胶12和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上端边部分时,或者,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或纱网下定位结构28包括有曲形卷纱板29、粘胶12和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上端边部分时,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或纱网下定位结构28是通过胶粘缠绕或者是通过铆钉15或者是通过缝制线14进行固定;如图19、图20、图21所示,当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或纱网下定位结构28包括有卷纱平板11、第一固定夹11a和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上端边部分时,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或纱网下定位结构28是通过铆钉15或者是通过缝制线14或者是粘胶进行固定。

如图22、图23、图24所示,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和纱网下定位结构28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卷纱棒30、缠绕在所述卷纱棒30上的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上端边部分,并通过铆钉15或者是通过缝制线14或者是通过粘胶进行固定。这种结构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能够插入到如图9、图10、图11所示的纱网插入上卡槽6a内,以及图14、图15所示的纱网插入下卡槽16a内。或者是,所述的纱网上定位结构27和纱网下定位结构28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卷纱棒30和一体形成在所述卷纱棒30上的用于夹住纱网或遮阳面料13上端边的第二固定夹30a,并通过铆钉15或者是通过缝制线14或者是通过粘胶进行固定。

如图25、图26、图27、图28所示,所述的纱网或遮阳面料13最大长度l2是由下式获得:

l2=l+a

式中,l是纱网或遮阳面料在处于零扰度拉直状态下的长度;a是纱网或遮阳面料允许的最大余量;y是纱网或遮阳面料产生断裂时的最大的扰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拉直可抗强风的纱网或遮阳面料的卷轴纱窗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自动拉直纱网抗强风机构原理:

1)纱网或遮阳面料回卷方向的上下两端:上端连接卷纱板和粘胶,下端,连接卷纱板和粘胶。

其中,卷纱板连接方式有:

(1)卷纱板和纱网连接方式:

1、胶粘缠绕结构2、胶粘缠绕加缝制线结构3、胶粘缠绕加铆钉结构

(2)卷纱板和卷纱棒上的固定夹与纱网连接方式:

1、固定夹与纱网胶粘2、固定夹与纱网缝制线固定3、固定夹与纱网铆钉结构固定

(3)曲形卷纱板和纱网连接方式:

1、胶粘缠绕结构2、胶粘缠绕加缝制线结构3、胶粘缠绕加铆钉结构

2)卷纱板和卷轴的连接:上卷纱板连同纱网,穿插在卷轴的c或o型槽内,纱网能被拉紧锁紧。

3)卷纱板和拉梁的连接:卷纱板连同纱网,穿插在拉梁的矩形纱网插入下卡槽或o型纱网插入下卡槽内,纱网能被拉紧锁紧。

二、抗强风工作原理:

左端盖1依次连接左轴套2、预加力弹簧3、弹簧套管4和轴卡连接件5组成弹簧总成。穿插在卷轴6左端内孔,卷轴6右端依次连接右轴套8和右端盖9,纱网或遮阳面料13上下两端通过纱网上定位结构27和纱网下定位结构28,分别穿插连接卷轴6和拉梁16。

左端盖1、右端盖9和纱盒7通过自攻螺钉10固定连接,两侧的槽道25上端分别穿插在左端盖1和右端盖9的安装槽内。槽道25的下端通过槽道卡座19,安装螺钉20固定在窗框上,最后卡座盖22盖住。

弹簧总成施加设定的扭力,拉梁16带动纱网或遮阳面料13向下展开滑动时,纱网或遮阳面料13带动卷轴6绕左端盖1和右端盖9转动。拉梁16滑动到槽道末端,和槽道卡座19上的卡座挂钩21锁定。卷轴6连接和拉梁16连接之间的纱网,其长度设定为l。拉梁16拉下和卡座挂钩21锁定,这时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长度l被全部拉出拉直,卷轴6不再缠绕多余的纱网,两端连接结构能自锁拉直拉紧纱网或遮阳面料13。这时纱网或遮阳面料13就具有了抗强风强度。

如图25所示,当有外力或者强风压的情况下,结合纱窗两侧槽道25的宽度,纱网或遮阳面料13拉直锁紧拉紧,在允许的扰度范围内,纱网或遮阳面料13具有高强度抗强风性能,纱网或遮阳面料13最大抗强风强度等于纱网或遮阳面料13的断裂强度(纱网的断裂强度理论上能抗12级风压)。

三、本实用新型防风原理

1)防风原理力学模型分析:

如图26、图27所示,假设两端锁定拉直的纱网l为刚体,那么纱窗在展开状态下。纱窗整体类似于简支梁结构。那么当外力和风压的作用下,会产生扰度变形,那么纱网的最大承受强度,就是纱网的断裂强度。纱网的断裂强度理论上可抗12级风。在纱网两端固定锁紧的情况下,纱网的最大扰度为y值。y值可以试验测量。y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理论上达到断裂强度所需的力,纱网会断裂。

纱窗宽和高尺寸都是确定数值,纱窗各个位置关系已知。所以纱网两端拉直的长度:l为已知。

槽道的宽度,也是决定了纱窗防风的一个因素,只要纱网两侧在槽道内,不脱离槽道,就符合本实用新型防风要求。因为槽道有一定的宽度,那么纱网长度理论上可以大于拉直长度l,有个最大的允许量范围,把最大允许量定义为:a。

那么包含余量a的纱网的长度设定为:l2,只要纱网的长度l2,

满足条件:l≦l2<l+a。

那么纱网就符合本实用新型具备抗强风功能。超过最大允许值纱网会脱离槽道,就不具备防强风功能。

2)求最大的允许量a的值:

在不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正常情况下,将纱窗拉下,按照自然弯度令纱网脱离两侧的槽道,可以测量纱网脱离两侧槽道时,如图25纱网的最大扰度值:y,最大扰度值y可测量。

在槽道宽度方向上,纱网产生一个最大的扰度y,这个扰度y不是纱网本身的变形,而是纱网自然弯曲的长度。形成的高度。

那么这个扰度y。y是包含了纱网断裂时的最大扰度。那么在最大扰度y的情况下,可以计算或测量纱网的所需长度l2,可以求出a。

现在最大的扰度y下,纱网的长度值l2,按照图28所示的近似三角形,可以简化近似的求纱网长度l2,l2=2ad或l2=2cd。

大于l能允许的最大的纱网余量a,如图28的直角三角形,可以近似求纱网长度l2。其中l,y都是已知数。

a=2ad-l

抗强风纱网的长度l2,满足条件:l≦l2<l+a。那么纱网就具备抗强风功能。超过最大允许值纱网会脱离槽道,纱网就不具备抗强风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